第九十二章 黃金交通線

就在徐家兄弟接受審判之時,趙公子已經離開長興,趕赴此行的第三站,溧陽。

其實從長興去溧陽,走旱道更方便。出去長興縣,往北走個幾裡,過了宜興界,便到了溧陽界。

但趙公子要考察一條極爲重要的水上交通線。便舍近取遠,先坐小舟沿着下箬河入太湖。回到自己的科學號上,沿着湖岸北行六十餘里,只見一條大河汪洋浩蕩、奔騰不息,注入太湖之中。

“這就是東氿,又叫東溪。”金科沉聲介紹道:“中江自此流入太湖,是太湖主要來水。”

“嗯。”趙昊點點頭,事實上沒有人比他更懂中江了。

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人工水系,自古就有‘大禹治水導中江’的傳說。中江是否爲大禹所開,趙昊不敢打包票,但《漢書·地理志》中就已經明確記載了,這條起蕪湖、東至宜興。源自長江,流入太湖的古老水道了。

三百里中江溝通了長江與太湖水系,船隻可以從蕪湖經太湖直達蘇鬆,是大明最重要的水上交通線之一。因爲這條交通線的終點是上海,所以又叫‘蕪申運河’。

如果把從蕪湖到上海的長江航路比作一張弓,蕪申運河就是弓上的弦。它全程幾乎是一條直線,能節省三百多里路程。而且水流不像長江那麼兇猛,逆流航行時也沒那麼吃力,全程都不需要拉縴。

在趙昊對江南未來的總體規劃中,蕪湖和上海,正是其東西兩端最重要的兩大支點。因此對他和江南集團來說,蕪申運河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長江。

去年夏秋之交,趙昊就已經考察過這條核心大動脈,但那時是豐水季。他需要再實地勘察一次,這條運河枯水季節的通航能力,才能徹底放心落子。

~~

船入中江時,金科告辭。他的嚮導工作至此告一段落,得趕緊回西山島交接了。

雙方約好崇明再見,趙昊便目送他下了科學號,乘快船離去。

身後的馬秘書也很開心。這趟旅程好容易沒有小縣主和江小姐,只有她和巧巧相伴。金科卻整天纏着公子,都快把人急死了。

趙昊沒察覺到馬姐姐的小心思,他的注意力全在科學號入河上。

科學號是一艘兩百料的平底遮洋船,按照科學計量單位,排水量大概50多噸。漂亮堅固、靈巧快速,但不算太大。

因爲吳叔叔送他船時,考慮了在江南主要河道的適航性,所以選定了這個尺寸。

換言之,江南地區航運的主力貨船就是這麼大。如果科學號通航尚且不便的話,那些滿載的貨船,就更過不了。

好在東氿水道十分寬闊,水量也並未受季節影響太重。哪怕是這個季節,入湖河口寬度也超過一百米,河道不少於五十米,航道水深超過3米。通航四百料沙船應該也不成問題……四百料已經是大明允許民間建造的最大尺寸了。

米老叔親自操舵,指揮着水手調節風帆,一邊不疾不徐的逆流而上,一邊測量河道水深。

結果科學號用了兩天時間,才走完從宜興到溧陽這段水路。

到了溧陽,科學號在縣城碼頭停泊下來。米老叔將帶着水手,換乘一艘四百料的貨船,繼續向前測繪。

趙昊則進了溧陽縣城。溧陽屬應天府,丹金溧漕河穿城而過,可以由此直達鎮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

毫無意外,這又是一個山水絕佳、鍾靈毓秀的魚米之鄉,盛產絲綢,還有茶葉。雖然被周遭一圈大城市的光芒所掩蓋,名聲不彰於世,但物產豐饒、交通便捷、且無水患之虞,百姓安居樂業。

居於此間,其實比在蘇鬆常鎮杭嘉湖金蕪這些大城市要舒服的多。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居民幸福指數高。當然,在這大明精華所在的江南之地,這樣的縣城其實有很多,並不單單一個溧陽。

不過趙昊此行並非考察溧陽,他直接改乘小船穿城而過,拐向西南行出七八里,在一座羣巒起伏的小山下上了岸。

“公子,這就是燕山了。”馬姐姐終於可以恢復本職工作了,柔聲細語道:“務本書院就在前頭那個湖邊上。”

“還挺會挑地方。”趙公子跳下船,便見山腳下、河兩岸,到處都是阡陌相連的農田。

剛過二月二,農民們便已開始了一年的忙碌,他們要趕在插秧前,平整田地、整修塘埂、疏通水渠……好些人在田裡放火,燒掉地裡的雜草,草木灰還能肥地。

看到這羣衣冠楚楚之人,走過田間地頭,耕種的農人們絲毫不以爲奇。有人站起身來,客氣叉手問道:“敢問貴客,可是尋孟河先生?”

趙昊等人不由一奇,只見此人面色黝黑,皮膚粗糙,一看就是整天下地幹活的樣子。言談舉止卻彬彬有禮,說的還是官話,實在與尋常農人大有異趣。

“正是。”趙昊笑着叉手還一禮道:“我等自湖東崑山慕名而來,倉促之間,未具拜帖,不知孟河先生何在?”

“山長在那邊。”那人指着遠處山坡向陽面,依稀能見個老者拄着鋤,正在指揮幾個穿褐衣的農人,在那裡挖坑。他笑道:“我們書院沒那麼多規矩,我帶你們過去就是。”

“如此有勞仁兄了,還未請教高姓大名?”趙昊欣然點頭。

“在下姓史,名繼志,草字思善。”那農人擱下手中的鐵杴,赤着腳跳上田壟,帶着他向老者走去。

趙昊聞言嘴角抽動一下,訕笑道:“尊駕可是丁卯科的應天府舉人?”

身後的馬秘書聞言微微張開嘴,這是她見過最不像舉人的舉人了。

“是啊,你知道我?”農人不禁笑道,但也並不太意外。應天府有印製舉人登科錄,別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也不奇怪。

“知道。”趙昊點點頭,換上一副燦爛的笑容,重新向他行禮道:“晚輩趙昊拜見史世叔。”

“哦?”史繼志顯然聽過他的名號,不禁驚奇道:“你是公明哥哥的公子?”

“家父正是趙公明。”趙昊嘴角又抽了一下,不知爺爺爲啥要給父親起這樣的字。

頂着個財神的名字,花錢第一名。

ps.三連更第一更,求月票啊!!!

第三十七章 怎麼這麼鮮?(盟主再加更)第三百一十六章 嗡嗡的幸福生活第二百五十一章 蘇州亂第一百三十章 偶像第七十六章 不勝嬌羞第二百一十八章 可真準啊……第九十六章 連理快樂船第二十六章 蒔花尚書第三十二章 寧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花花奴兒第五十章 凜冬將至第一百九十六章 錚錚鐵骨樸成性第九十四章 上元燈綵圖第三百三十六章 畢業典禮第三百二十四章 彼之草芥,吾之珍寶第二百四十一章 凱旋第一百零九章 鄭和航海圖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捨不得嶽嶽第四十六章 滿園黃金甲第一百零三章 嚇死寶寶了~~第二百二十章 兵臨馬六甲第二百二十五章 面黨第一百四十章 上元節(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三章 紅樓詩社第一百一十九章 奪情第一百九十五章 歡慶勝利第二十四章 先聲奪人(盟主加更)第一百零九章 表叔受驚記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蜜蜂第四十六章 趙公子的小幸福二百二十八章 陳懷秀第十三章 梅子黃時雨第二百零五章 罪己詔第四十九章 果然還是罰酒香第二百九十二章 飛龍騎臉怎麼輸?第二百一十二章 婆羅洲是個好地方第二百七十三章 爲人師表第一百四十一章 聯合戰疫第四十八章 日月之旗,七星之文第五十六章 首輔難當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是詞爹【賀歲特別篇】隆慶二年的春節(下)第三十四章 史上最強知縣班子第六十一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建牆第九十九章 始料不及的變化(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凶兆第十二章 惟吾德馨第一百三十三章 徐華亭,華亭徐第八十六章 沒有你,世界寸步難行第一百一十六章 交換第三十六章 開車第一百八十章 炮聲隆隆第三十九章 暗流涌動崑山城第六十八章 火辣辣的警告第五十四章 李華梅行動之序篇第五十一章 趙公子的秘方第六十五章 林司令拔得頭籌第一百四十八章 強敵第五十五章 一鍋端第五十八章 知縣的春節很忙碌第九章 紅樓詩社歡迎趙公子第五十八章 大場面都是加特效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炮第一百九十一章 我坦白,我倆在一起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月同輝照碧海!第九十章 閱讀理解滿分的王公子第八十七章 長廣煤礦第一百五十四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第五十五章 這道題太難了……第一百零四章 沒離開過第一百零八章  稽績法(三更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二章 趙二爺斷案——看個熱鬧第一百五十章 諸位辛苦了第一百章 又是一年春闈時,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應選鍊鋼法第十一章 比較優勢第四十四章 武達燒烤第七十八章 是她開的槍……(求月票啊)第二十四章 前後腳第一百九十五章 環島之旅第三十八章 趙公子毒打貧窮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帥上天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賞罰分明趙公子第十章 今非昔比小倉山第四十九章 接戰第三十一章 林若雨面授機宜,趙守正陣前領命!第五章 張鑑式蒸汽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賞罰分明趙公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滿貫第一百二十一章 姍姍來遲的第一次第七章 有競爭纔有進步第一百四十七章 漕黨點將第九章 盈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河之戰(中)第十一章 勳卿家的小竈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點滴第一百三十四章 玉佩名寧安第六十四章 趙士禧立功了!第三十六章 你是誰,爲了誰?第二百七十八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