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騎馬的那撥人趕到齋堂,天已經黑透了。
衆人在鎮上找了家客棧湊合一宿,翌日天不亮便啓程進了妙峰山。
妙峰山的無煙煤質量最好,光祿寺每年都要採購許多,一部分用於宮廷宴會,還有一部分則是送給諸位閣老、部堂大人們的‘炭敬’。
妙峰山煤窯的幾個老闆都在鎮上住,侯大使要辦的事兒昨晚都辦好了……其實要不是爲了陪趙昊,他直接把幾個老闆喊到北京城就辦妥,還能好好花天酒地一番。
沿途山道上,不時看到有工頭拿着鞭子,驅趕着一隊隊佝僂着腰的挑工下山。只見那些挑工肩上的扁擔被壓彎成月牙,筐裡煤塊的份量,怕是少說一兩百斤……
“煤就是這麼運下山的嗎?”趙昊吃驚的問那陪着前來的妙峰山煤老闆。
“別處平緩點兒的地方,還能用獨輪車。”那姓牛的煤老闆忙賠笑答道:“沒辦法,妙峰山的道太陡了……不過這樣挑工賺得也多,他們更願意。”
趙昊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又問起牛老闆,整個西山煤窯的情況。
“整個西山大概有四五百煤窯吧,這個數說不準。”牛老闆答道:“因爲煤窯容易滲水,一旦滲水很快就積滿,只能廢掉另挖一個,所以常廢常開,誰也沒個準數。”
“這些煤窯多少官窯,多少民窯?”趙昊又問道。
“八成以上都是民窯,官窯和宮裡的煤窯只佔一成多,而且還都是委託給咱們經營,只要定時定量把煤送進京,其餘一概不管……”牛老闆本想說,光祿寺和我們就是這種關係,但也不知道侯大使是怎麼跟這位公子講的,便打住了話頭。
“收稅重嗎?”趙昊再問道。
“重,怎麼不重?”牛老闆苦着臉道。
“不是三十稅一嗎?”趙昊心說,這人果然就沒夠。
“三十稅一不假。”那牛老闆登時大吐苦水道:“可除了礦稅正賦之外,縣裡還有各種攤派。稍一打點不到,就說我們收容流民,直接把礦給封了……”
趙昊聽得暗暗冷笑,心說這就嫌喘不過氣來了?等到三十年後,萬曆皇帝放出他的礦監稅使,你就知道什麼叫殘忍了。
到時候,你一定會懷念輕徭薄賦不折騰的隆慶皇帝的……
~~
沿着陡峭的山路行了一個多時辰,趙昊一行在上午時抵達了位於山谷中的礦區。
遠遠看去,只見山坡上馬蜂窩似的開着二三十個小小的礦洞,有數百黑乎乎的礦工進進出出,螞蟻搬家似的運出一筐筐煤炭來。管賬的檢查過磅後,等在外頭的挑工便用扁擔挑起煤筐,顫歪歪運下山坡。待湊夠了一隊,便會有工頭監督着他們運到山下永定河邊。
僅僅在礦上轉了一圈,趙昊便想到了十來個提高生產效率的法子。
不過他早打定主意,今日只看只問不說,自然不會告訴那姓牛的煤老闆。
“這都是你的煤窯?”站在一個黑黢黢的煤窯外,趙昊隨口問道。
“小人要是有這麼多窯,還不成了門頭溝首富?”煤老闆不由笑道:“這些窯一共是六家的,只有五個窯是小人的。”
“我看你比首富也差不多了。”侯大使便打趣道。
兩人調笑聲中,趙昊忽然想起自己蔡家巷首富的名頭,不由尷尬的岔開話題,向煤老闆請教起,是如何在羣山中尋到這個煤炭富集的山谷的。
這時候還沒有測繪和地質勘探的概念,但窯主們自有一套類似尋龍訣的實地找煤的技巧在。
雖然人家不會把吃飯的秘訣透露給趙昊,但看在侯大使的份上,還是向他展示了尋礦用的皮尺、羅盤、標杆、桶鍬等工具,以及他們手繪的地形示意圖。
在那張地形圖上,趙昊甚至看到了等高線這種,一百五十年後西方纔會採用的作圖方法。
反倒是煤窯本身,沒什麼讓人驚喜的地方,這裡的煤窯都十分淺,最深的也不過二三十丈,大部分則挖到距地面十丈左右便廢棄了。
這是因爲一來受限於工具水平,再往深處挖不划算。二來西山一帶正好是北京地下水富集之處,往往朝下挖個十來丈,就會滲出水來,如果不及時排水的話,井裡很快就沒法工作了。
加之這一帶煤炭資源實在太豐富了,讓窯主們懶得花費成本排水,有那功夫還不如另找一個煤窩子呢……
而且因爲礦井不深,大部分都通風良好。少量比較深的礦井中,則採用中空的大毛竹排風便足以,並未用到風車、風櫃、風扇之類的通風機械,這讓趙昊略感失望。
不過通過與幾個煤老闆的交談,他發現對方也都對如今這種,蜻蜓點水似的開採方式十分不滿。畢竟西山的煤礦再豐富,也不是隨便挖一鏟子就出煤,隨便廢棄煤窩子,對他們來說也是極大的浪費。
所以如果有可以自動排水和運輸的工具,他們的使用意願都十分強烈。
~~
參觀完了小煤窯,趙昊的目光又被一個遍插荊棘的高牆大院吸引住了。
“這是我們六家合夥蓋的鍋伙,是工人吃飯睡覺的地方。”牛老闆忙解釋道。
“進去看看。”趙昊便道。
“公子,還是不要了吧,裡頭又臭又髒擠了那麼多人……”牛老闆露出爲難的神情。
趙昊卻徑直朝那小門走去。
“唉……”牛老闆看一眼侯大使,忍不住小聲道:“大人帶來的這位公子,怎麼愛好如此奇特?”
“我哪知道?”侯大使快累散了架,他都後悔跟着趙昊進山了。
牛老闆無奈,只好讓人打開了沉重的鐵門。
便見院子裡蹲了一百多全身漆黑,骯髒至極的礦工。他們每人捧着一個粗瓷碗,碗裡是隻飄着幾個油花子的白菜幫子湯。礦工們黑乎乎的手中捏着兩三個同樣黑乎乎的窩頭,正在那裡狼吞虎嚥。
聽到門響,礦工們擡了擡眼皮,見不是自己工頭便置之不理。倒是那管着鍋伙的大夥長過來,向東家之一的牛老闆請安。
通過詢問那夥長,趙昊得知,這礦裡礦外加起來,統共八百多名礦工。鍋伙的供應能力有限,因此要輪班回來吃飯。
其實就算能供應的過來,煤老闆們爲了節省時間,一天也只會讓礦工們吃一頓熱飯,然後每人發三個窩頭,揣着就進礦。幹活餓了啃兩口窩頭,渴了就直接喝礦裡的積水。
趙士禎問這樣生病了怎麼辦?屋裡那大通鋪上躺着的幾十個,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傷病號。鍋伙裡的伙伕還兼着大夫,誰病了就給胡亂抓點草藥,能治好了是運氣,治不好屬正常。而且雖然看病不花錢,但抓藥卻比鎮上貴多了……
後來這些話,卻不是從那夥長嘴裡聽到的了。而是趙昊讓高武拿出在鎮上換好的一包銅錢,直接散給了在場的工人。那些麻木不仁的礦工終於有了反應,也能笑了也會道謝了,還能說會道了。
與他們攀談之後,趙昊得知這些礦工必須在礦上幹到來年入夏,才能結賬回家。在此之前,他們必須吃住在礦上,哪怕過年也只放一天假,卻不準離開鍋伙一步。煤老闆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以他們對礦工的虐待,一旦放出去,怕是大半都不會再回來了。
但煤老闆卻也告訴趙昊,把鍋伙建成監獄一樣,並非他們的本意,而是出自朝廷的要求。
因爲西山距離京師太近了,煤窯又大量招募流民。朝廷自然對流民聚集十分警惕,唯恐會發生騷亂危及京師。
可京城內外的百姓吃不了這個苦,煤窯也捨不得這些廉價的勞動力,於是雙方達成妥協,由煤老闆限制住礦工的自由,如果礦工惹出亂子,煤老闆是要負連帶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