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筱竹將幾張紙遞給另外一個知青:“小華,你把紙撕成一百四十六張。”
卞一鳴很好奇,爲什麼要把紙撕成一百四十六張呢?這種分配的方式太過原始,卞一鳴站在一旁,看四個女孩子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被叫做小華的女知青,將撕好的紙,一張一張地遞給郭筱竹,郭筱竹在紙上按序寫上“1”,“2”,“3”,“4”——,一直寫到“73”。
一個知青將郭筱竹寫好的紙條按順序壓在一堆堆山芋上。
郭筱竹又寫了七十三張紙條,同樣,也是從“1”寫到“73”。她將寫好的紙窩成團放到一個藤條框裡面。。
卞一鳴終於看明白了,筐裡面的紙團是讓鄉親們抓的,抓到多少號,相應的山芋堆就是誰家的了。
山芋堆放在山芋壟之間的深溝裡面,一共放了八行,每一行之間相隔四個田壟,前七行每行有十堆山芋,第八行只有三堆,這樣擺放,各家找起來非常方便,鄉親們恐怕對這種分配的方式已經非常熟悉了,而同志們則覺得非常新奇。
每一筐山芋的多少由郭隊長負責掌控,只要他把手一揮,兩個女人擡起筐就走,然後倒在指定的山芋堆上。每一筐山芋有一百多斤,每一堆山芋擡了八筐。儘管如此,如果將每一堆山芋稱一下,肯定有一些出入,鄭因爲會有出入,所以採用抓鬮的方式,各安天命,誰也沒有什麼話說。在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平均是沒有的。
抓鬮的時間很短,一眨眼的功夫,七十三個紙團就被拿完了。
各家來了不少人,車裝,肩挑,簍背,一時間,人聲鼎沸,一眨眼的功夫,山芋裡面裡面已經沒有多少人了。把自己大半年的辛苦——大半年的收成往家搬,大夥兒憋了一身的勁。
鄭峰一行六人幫四個知青和徐長雲運山芋,徐長水夫妻倆是熱心人,他們將山芋運回家以後,又來了幫徐長雲運了。幫知青搬運山芋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趙小兵的哥哥趙大兵,一個非常熱心憨厚的後生。他做起事來,一句話不說,只顧埋頭幹活。
山芋裝好之後,卞一鳴試了試車把,車子搖搖晃晃,僅向前走了幾步,就停下了,這種獨輪車可不是好推的,這麼多的山芋壓在上面,車軲轆下又是剛刨過的鮮土,車輪陷得很深。
徐長水推起車來,情形就不一樣了,幾個人連拉帶拽,車子一溜煙地往前竄。看的卞一鳴目瞪口呆。
走到石橋上,同志們回望山芋地的時候,地裡面已經只剩下幾戶人家了。本來,鄭峰他們是想留下來幫忙的,但郭筱竹和一個男知青留了下來。
花家村的夜是寒冷的,但大家的心裡面卻是暖暖的。
同志們這才隨郭隊長和徐長水往祠堂和前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