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劉念都會倍感孤獨,也說不清爲何,也許是孤獨症作祟。她想去很遠的地方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同的建築風格。每一次,真的想起來都覺得興奮,可是,她的顧慮也不少,選擇恐懼症犯了。和誰去?去哪裡?什麼時候去?去多久?預算?旅店?路線?攻略?每每一想到這些,她就犯了難,最後敗給了自己,於是,她的假日還是一如既往的肥宅。
刷着朋友圈,她開始羨慕起別人了,別人怎麼就能到處遊呢?玩的那麼開心,可是自己卻無邊無際的宅,正如她母親那樣,整天待在家裡,和別人的媽媽不一樣。她覺得自己有了中年大媽的既視感,可是啊,她才二十來歲。是啊,才二十來歲,正是世界那麼大,想去看看的年紀,劉念怎麼就覺着自己老了呢?也許是心老了。她沒有什麼社交圈子,連朋友圈有時都關了,她真害怕自己嫉妒別人到發瘋的程度。QQ,微信,有新信息發來的可能寥寥無幾,因爲她沒有怎麼聯絡過什麼人,就連自己的爹媽姐妹都很少聯繫,而聯繫的話電話也不會超過五分鐘。她真是羨慕那些和家裡人關係好的人,羨慕那些常常能在朋友圈發動態的女生,爲什麼自己就不能樂觀積極主動一點?
是否是性格使然?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她以前還是會發動態的,或在空間或者是朋友圈,可是呢,現在她只敢發在微博,那個她從來沒有給過任何人的微博,以及寫在日記本,她的心事,從來都是那些。不是什麼遠慮,都是一些近憂,以及顧影自憐,她知道自己這樣不好,可是,誰在乎呢?除了她自己以外,似乎沒有人了,真的,她不能感受到有什麼人很在乎自己,正如她也不是很在乎過誰一樣。
她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了,道不出是什麼原因,大概是由於自己沒有什麼主見吧,她總是患得患失的,不想失去擁有的,不管是感情還是其它事物。
她最喜歡的事情可能就是與一羣玩得來的朋友闖蕩江湖,遊樂人生,這是一種理想生活,許是小時候看還珠格格看多了,她總是幻想有一羣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的朋友,但事與期盼總是有落差的。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她曾經也有很玩的來的夥伴們,是她自己把他(她)們弄丟了,又或者是時光弄丟的。
顧及太多,她不敢隨便寫下自己的心事在朋友圈或者空間,她怕自己的悲觀情緒影響到別人,她曾經因此而被朋友評論diss,她真的耿耿於懷,不是因爲恨,而是因爲覺得內心受到傷害,她做不到只在社交網絡上發佈喜而沒有憂,那樣又有什麼意義呢?發動態不就是分享喜怒哀樂嗎?如果只現喜不顯憂那麼倒不如不發吧。
可是,她因爲這個朋友的評論從此小心翼翼的髮圈發動態,她覺得違背了本心,向來不喜歡掩飾自己的情感的她那麼慎重研究發文的字詞,正如語文卷子的修改病句。
於是,她放棄髮圈了,她心累了,她害怕被譴責,她的玻璃心易碎。然而,那些她在乎的朋友,卻看不見她的動態了,可是她們都沒有辦法時常聯繫,因爲圈子不同。每每聊不到兩三句就沒有然後了,她們都已漸行漸遠,而剩下的只有不可倒流的歲月裡的一點點記憶片段。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機遇,誰的人生沒有點一地雞毛?誰都沒有經歷過對方的所有,無法真的感同身受。悲喜同,歡樂共,是無法真正做到的。誰也無法把兩個人的人生完全系在一起,讓她們的體會到各自的不易與艱辛。
生活不易,她懂得的,卻無法接受,她買了很多雞湯書籍,想要以此來感化自己,學會珍惜。卻發現雞湯晦澀難懂,踐行不易,她還在原地徘徊。她好累,想要有個人和她一起讀懂這本書,卻發現,身邊空無一人。
她哭了,爲什麼以前不覺得孤獨,可是越長大越孤單。別人爲什麼都組好隊伍了,而自己又落單了。她想起以前的實驗課,老師讓自由坐,卻發現別人都有同桌,而自己沒有,她只好一個人坐在教室的角落。
如果是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那麼兩個人可以走得很遠很久,因爲有友相伴便不覺時日難度。可是如果和不喜歡的人待在一起那麼更加孤獨了,她不知道這個道理,匆匆的和一個男生組了隊,卻發現自己更加難過了,因爲其實她最想與之組隊的那個人不是他。
最後,她選擇瞭解散,雖然覺得自己很殘忍,可是,稀裡糊塗的組隊也是對他的一種不負責任,畢竟,他們的感情真的不是純粹的,多了一絲匆忙與寂寞,誰也沒法得到真正的愛情。
分開之後兩年,她還是單着,時而覺得孤寂,可是,找不到喜歡的傘還是淋雨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