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有些無奈道:“高順勢大,唯有孫劉聯合,方能抵禦,然都督一心就在西川,在下人微言輕,勸不動他!”
諸葛亮笑道:“大夫若真與亮之見略同,此事便成了一半,大夫乃是公瑾薦於破虜,其定知大夫之才,周瑜至今留在南郡,只因其性情高傲,既然奪了南郡,自然是要順勢進川,又恐我主先得益州之地,故此執意不肯退兵,然以公瑾之智,早已知曉其中厲害,使其退兵,只需大夫出一言而已!”
魯肅抱拳問道:“願聞高見!”
諸葛亮沒有回答魯肅的問題,繼續言道:“以亮看來,東吳之中,縱能觀全局、揮斥方略者,先生爲最;公瑾之長,在於運籌帷幄、臨陣指揮,以大夫之見,若孫劉聯合,如何抵擋高順?”
魯肅眉頭微蹙,略加思索,方纔答道:“在下愚見,如今已成劃江而治之勢,若高順來攻,自然要以長江爲險,皇叔守荊州,我主守東吳,相輔相成,高順取荊州,則從揚州出兵,以亂其後,高順若攻揚州而進東吳,則皇叔出荊州之兵據南陽以圖中原,如此高順首尾難顧,再待良機!”
諸葛亮微微點頭,魯肅的思維的確很符合現在的局勢,但魯肅卻缺少周瑜的侵略性,凡事先求穩,再圖進,長此下去,沒有絲毫長進,反而高順實力不斷擴張,雙方的差距自然也就越來越大,最終還是成全了高順!
“大夫之言,乃是守成之計,縱無大險,亦無寸功,以亮看來,東吳歷三世而治江東,早已兵馬齊備,糧草充足,我主在荊州,民心早附,與其等高順來攻,禍及州郡,何不主動出擊,共圖中原?”
魯肅吃了一驚,沒想到諸葛亮會這麼大膽,現在大家都想着高順不來攻已經是萬事大吉了,居然還去主動招惹人家,豈不是引火燒身?
“願聞先生之策!”雖然有些驚疑不定,但魯肅知道諸葛亮斷然不會信口開河,以荊州現在的實力,要是敢和高順開戰,那他東吳又有什麼害怕的,所以他還是想聽諸葛亮的計劃!
諸葛亮從容言道:“高順起於行伍之間,卻能據幽州而吞袁紹,又滅曹操平定西涼者,乃仗天時也,屬下文武皆爲一時俊傑,劉璋偏安一隅,闇弱無能,實則形成三分之勢,然高順獨大,又無後顧之憂,自會揮兵南下,欲阻其兵,唯有孫劉齊心,我主出襄陽以奪南陽,以此爲依進而北上豫州、兗州,吳候可從揚州發兵,取壽春而取揚州、兗州東部,如此中原可定;高順若有力抵擋,則以中原爲據,你我共同進退,相互爲掎角之勢,只等時機成熟,吳候北上得冀州,我主西進取司隸,高順縱有人才無數,數州之力,也難以相顧也!”
諸葛亮說完,便靜靜的繼續飲酒,等着魯肅的迴音,江面上忽然起了一陣風,小船微微晃動着,似乎在爲諸葛亮的謀劃而擊節讚賞!
這一番宏偉藍圖,連魯肅都心動不已,諸葛亮的計策並非孫劉各自爲戰,而是先出兵佔據中原,讓雙方的兵力能夠連接起來,再共進退,互補有無,逐漸消耗高順的實力,等時機成熟,各取一塊地盤,河北有冀州和幽州,西進則有司隸和涼州,共分高順現有的地盤,至於以後的事,諸葛亮沒有說,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要是能消滅了高順,便看各自的實力了,誰都明白:沒有永恆的盟友!
“先生之策,足見高明,只是說服公瑾之事,先生方纔說一言可定,卻不知如何去說?”魯肅也被諸葛亮的計劃說的心動了,終究是要聯合抵擋高順的,被動防守,讓戰火燒到自己的地盤上,還不如主動出擊,先讓高順分兵抵擋呢!
諸葛亮言道:“此事不難,周都督既已有退兵之意,大夫回到秣陵之後,便以方纔亮之言打動吳候,吳候若還有乃父兄之志,自會應允,揚州之戰,非周都督不能勝任,自會傳令掉他,周都督也就順勢而爲了!”
魯肅豁然開朗,對諸葛亮更是佩服,抱拳道:“還是先生高明,在下一心想着勸回公瑾,卻不知給他退身之路,真是愚鈍了!”
諸葛亮笑道:“大夫之智,在於朝堂之上,非人情世故也!吳候器重大夫多時,此番進言,萬望用心,促成聯合大計,萬不可再有二意,否則大事去矣!”
魯肅臉上一陣尷尬,他當然知道諸葛亮是指周瑜暗中偷襲南郡之事,當時高順水軍未成,並未渡江,要是真的讓高順拿下荊州,高順水路並進,順江而下,東吳此時早已戰火連天了!
“其中利害,想必公瑾也已知曉,斷然不會再有此事,先生儘管放心!”魯肅有些底氣不足的打着保票!
諸葛亮倒也不以爲意,只要周瑜去了揚州,與高順對敵,自然也就不會再分心南郡之事,東吳其他人,諸葛亮便可從容應付,一旦東吳變卦,乘機再奪回南郡,也不是什麼難事!
關於益州的事,二人再也未提,真要是和高順開戰了,孫劉誰也不敢再分兵進入西川,那裡地形險要,道路偏遠,兵馬難行,一旦用兵,一年半載肯定無法拿下,所以這塊肥肉,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留在了最後爭奪,眼前最主要的還是要趕走高順這頭猛虎!
“再有一月,便是中秋,亮便以此爲限,等候佳音,若周都督能北上揚州,荊州水軍也將西進漢水以取新野,秋日乃是殺伐之際,還望大夫從中周旋!”
再次暢飲三杯,諸葛亮與魯肅約定出兵之日,二人心願達成,再無顧慮,開始享用烤魚,久在府衙,魯肅發現偶爾吃一頓這樣的野味倒也別有風味,不知覺的,他忽然羨慕起諸葛亮來!
雖然諸葛亮淺嘗輕飲,魯肅也不是酒中豪客,但二人兩個多時辰的時間,還是喝完了一罈酒,桌上的烤魚早已吃完,這還是童子讓那撐船的人又調了幾條纔夠!
夕陽斜掛,江面被染得一片通紅,水面上的波光要人眼目,魯肅和諸葛亮有些腳步不穩的站在船頭,吹拂着江風,頓覺胸臆暢快,躊躇滿志!
魯肅取出腰中的一杆小旗打出信號,遠處的水軍很快就靠近,將魯肅接了回去,東吳水軍看着獨自一人傲然而立的諸葛亮,眼神有些不善,但魯肅卻並無別的心意,傳令船隊回去!
順風順水,船隻行進的很快,轉眼間便轉過了一個彎,醉意微醺的魯肅忽然恢復了清醒,獨自來到船頭上,看着被晚霞映照的江面,眼中精光閃閃!
“大夫,諸葛亮最爲倚重劉備,方纔何不將其擒之?”周泰走到魯肅聲旁問道:“若除了諸葛亮,奪取荊州則易如反掌!”
魯肅微微搖頭,一聲長嘆:“諸葛之智,不在公瑾之下,其既敢獨自駕舟於湖上,又豈能毫無防備?如今大敵乃是高順,高順不除,就算得了荊州,也難以久守,爲今之計,須連劉以抗高順,借荊州兵力而得中原,如此方能成大事!”
周泰知道魯肅目光十分長遠,胸懷韜略,見他如此說,再未爭執,但一想到要對付高順,周泰就不由想起當年追隨孫策之事,孫策便是以高順爲榜樣,以孫策的性格,能讓他如此欽佩的人屈指可數,就連呂布,孫策都不曾服氣,如今卻要與孫策推崇之人爲敵,到底有多少勝算?
東吳的水軍退去不久,鄱陽湖北岸的蘆葦之中,鑽出了幾十艘小船,當先一人正是張飛,一身鎧甲在夕陽下發着亮光,映照着他高大偉岸的身軀,顯得更加威武!
張飛將諸葛亮接上船隻,命人打出一個旗語,在北岸的礁石後面,也閃出一隊水軍,一個大大的“關”字旗在江風中飄蕩,原來是江夏的水軍,不過率軍之人並非關羽,而是關平!
“那魯肅可曾同意軍師之計?”張飛聞見諸葛亮身上的酒味,眼珠滴溜溜的轉着,雖然在問談判之事,但顯然不指望諸葛亮會回答他!
諸葛亮微微一笑:“荊州與江東,乃是脣齒相依,孫權若不想江東基業喪於他手,自會答應!”
“那就好!”張飛點點頭,並無欣喜之色,反而有些遺憾的神情!
“三將軍不要再找了,我與魯子敬皆非善飲之人,這三壇汾酒,還剩兩壇,將軍只管去取便是!”諸葛亮豈會看不出張飛的心思,見他的神色,不忍再故意逗他!
“嘿嘿,還是軍師知道咱老張的愛好!”張飛撓着後腦勺不好意思的笑笑,很快就到船頭翻出了兩壇酒,這可是高順爲獻帝送來的御酒,獻帝不喜飲酒,賞給了劉備,正好被諸葛亮討來,最終還是便宜了張飛!
“多謝軍師,以後有什麼差遣,儘管和俺老張說!”張飛美滋滋的抱着兩壇酒去了後艙,讓軍士開船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