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硝石VS寶馬
衆大食商人摸不着頭腦:難道這是什麼東方法術?如此簡單?
只不過才兩刻鐘,小盆裡的清水已經開始結冰。
而且,小翻譯們解釋說,這些灰白色的石頭撈出來,在太陽下曬乾後,還能反覆使用。
這讓常年高溫炎熱的大食人,如何能扛得住這種冰飲的誘惑?
要是哈里發不同意,他們還能幫忙想想辦法的呀!
這,不就是忠勤伯今日請商人們來的原因麼?
凡事,有競爭,才越有談判的空間吶!
費薩爾帶着衆位商人離開之前,也沒給到忠勤伯任何承諾。
只告訴黑娃,他需要進宮向哈里發阿合馬彙報此事。
直到他們走沒了影子,高懷瑜才躥了出來:“伯爺,您看這事能不能成?”
高懷瑜着急啊,眼看他們就要離開大食帝國了。
可是這些良駒,他還一匹都未到手呢。
黑娃搖頭:“不知啊,就看着他們的哈里發是不是個耐熱的?”
“啊?”高懷瑜迷茫的望着他,不知何意。
“你沒發現他們的哈里發長得很胖嗎?都說胖子多半怕熱啊!”
“噗嗤!”大夥兒都被這話樂開了花。
怕熱好啊,怕熱妙啊!
還別說,真讓黑娃給猜對了,哈里發阿合馬這個胖子,他相當的怕熱。
他的王宮裡,隨處都可見水池。
他喜愛東方的絲織品,也是因爲其輕薄透氣,是做裡衣的好料子。
這會兒的他,興奮的問:“製冰有多快速?這個白石頭能用多少次?”
“.據那位伯爺說,這個石頭可以一直用,只要石頭不被打碎消失.”
“他們想用多少石頭換馬?”
知道費薩爾沒問這個問題後,哈里發阿合馬不高興了。
他想馬上喝上冰茶,想要他的寢殿放上一百盆的冰盆。
至於大食馬,只要他們不要求用純血的白馬來交易,他還是能接受的.
養馬、訓馬,還是他們大食人最厲害。
況且,就這麼一年的航海路程,等他們回了大夏,還不知道,存活的能有多少匹呢!
離了大食帝國,馬兒們可就沒那麼好養活咯。
當然,等價交換才能長久。
費薩爾被派去打探,這些大夏人,一共帶了多少這種白石頭,他們全都想要留下。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連續拉扯了兩天,在忠勤伯他們打算明日就啓航,再也不耽擱後。
費薩爾終於鬆了口。
“伯,伯爺,我沒聽錯吧?二百匹?成年馬?一半,一半的母馬?”
高懷瑜嘴皮都哆嗦了,他沒想到,忠勤伯的胃口這麼大。
他以爲,能搞回一百匹馬,就要燒高香了。
甚至,他都有舍了一船黃金買馬的準備。
這他一路都嫌棄佔了船位,他們攏共就用過那麼幾次的硝石,居然能給他換到這麼多的寶馬!
這,這比寶石他孃的還值錢啊!
一整艘貨船的硝石,換來了二百匹大食馬!
連夜的安排,爲這些大食馬安排馬船、還有給他們拉大麥和秸稈的貨船。
高懷瑜本人,都想住在裝大食馬的馬船上。
馬船裡的船伕被他敲打了又敲打,專門派了幾十個機靈的小兵,日夜守着這些馬兒。
爲這次交易做了大貢獻的忠勤伯,也被費薩爾贈送了一對,半歲的小馬。
費薩爾也要跟隨大夏的船隊去大夏朝。
這個他們仰慕了上百年的國度,終於有了契機可以踏入。
袁文武對小馬愛不釋手:“哇,爹,這對小馬可真漂亮,這真是黑得發亮啊,比小五的黑黑還黑,這馬毛,好絲滑啊!”
袁文傑也請求道:“這小馬咱們就養在咱們一號船上吧,爹,他們這麼小,放進馬船上,那些大馬得欺負他們!”
秦柯眼巴巴的看着他:“是啊,伯伯,就放在一號船上吧,可以和我們住一間屋,嘿嘿!”
黑娃給了他一個大白眼:“你們以爲他們和你的大貓一樣啊,這馬吃的多,拉得多,不臭死你們纔怪!”
袁文武拍着胸脯:“我們輪着給他鏟屎,爹,馬糞又不臭!”
幾人就差沒撒潑打滾了,非要把這對黑馬留在他們的船上。
黑娃裝作勉爲其難的同意。
私心裡,他也怕這小馬半路夭折了。
留他這船上,每天多喝點空間水,就能增加抵抗力啊。
他家空間裡,燕麥還是有種滴,可以偷摸給這倆小傢伙加點餐吧。
短暫的大食國之行結束,他們也實在等不到馬鈴薯、玉米和甘薯等成熟後再走。
兩國約定,就此結下海貿的盟約。
從此以後,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將重新開啓。
袁文武對此行的下一個目的地,興奮莫名:
“爹,娘在逃荒的時候,給我們講過西遊記,唐僧帶着徒弟去到西天取得真經。故事裡說的這個西天可就是天竺啊,沒來京城之前,我一直以爲這是娘瞎編的,沒想到,唐玄奘法師,真有其人呢!”
“嘿嘿,爹,天竺真的有真經麼?”袁文傑也好奇,他好奇的是玄奘大師一人是如何從大唐抵達天竺的。
黑娃:他一個初中學歷的人怎會知道這些?
媳婦兒當年張口就來的後世故事,哪裡會想到,人家這倆娃還有後來的這些造化,還有來天竺的這一天呢?
還是讓最有學問的黃尚書和嚴夫子,爲孩子們答疑解惑去吧。
冬季的海洋,降水少,氣溫在二十多度。
臘月初八,宜出行。
大食商人與醫生們是送行的主力軍。
天花疫苗已經開始在遠征軍裡接種了起來,遠征軍士氣高漲。
不知道食物充足,不畏天花惡疾的遠征軍,將會給如今歐洲的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黑娃:表示很期待,最好就是讓整個歐洲亂成一鍋粥,無暇他顧。
大夏船隊從代耶爾港出發,這裡的海灣(波斯灣)盛產各色海鮮魚類。
其中又以珍珠最爲著名。
經過此地的人,都不會忘記買上它。
御醫謝里夫與帝國四十位醫生,十位藥劑師,和上官太醫等人,住到了大夏朝的三號海船上。
兩國醫者之間的交流切磋,從一上船,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