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三章 太陰分光

三九三章 太陰分光

失算的蕭紫陽足足失敗了三次,浪費了四百多萬上品靈石的靈材之後,終於煉製出了第一件平山印!

這是一件呈正方形的印璽,約摸兩寸見方,其質似石似玉,呈土黃色。若是細看,便能看見印璽內部,似有紅黃兩色光雲緩緩翻滾,顯得瑰麗而又神秘。

在印璽四周,四條蟠龍浮雕在印壁盤繞,最後在印璽上方四隻龍首交匯一處,在爭奪一隻赤色明珠。

印璽的下方是四個古體字“平山大印”。

無論是蟠龍還是四個古體字都是蕭紫陽根據喜好隨意加上的,並沒有特殊的意義,對法寶的威力也沒有絲毫影響。

創出這件法寶的人似乎十分隨意。這件法寶的外表竟然沒有一絲雕飾,方方正正賣相極差,蕭紫陽不忍心之下,才加了些裝飾,但這些裝飾不但不能增加法寶的威力,反而十分容易損壞。

將法寶端在手中,欣賞半響,蕭紫陽忍不住就想試試它傳說中幾乎幾乎接近極品法寶的威力。

花了幾個時辰,蕭紫陽將這件剛出爐的平山印匆匆祭練,便遁出了高塔。

他頭頂懸浮着一件寶光瑩瑩的蟠龍印璽,一雙眼睛四處亂瞄,就要找一個不順眼的目標。

就在他選定一座獨立於山脈之外的小山頭,心神一動,就要催動平山印時。突然耳邊傳來一聲冷哼。

這聲冷哼似乎從九天之外傳來,又似是從他心底響起,瞬間就震散了他聚集的法力。

接着。他眼前一花,景色已經轉換,海底仙府的一片碧野,竟然在瞬間便變成了一片茫茫大海。原來就在這一瞬,他已經被挪移出了仙府。

蕭紫陽摸摸鼻子,嘿嘿一笑,他自然不是真的要在仙府中搞破壞。只是和師父開個玩笑。

當然,悟真子也不是真的生氣,數十年的朝夕相處。兩人已經生出了真正的師徒之情,再不似當年,一個懷有利用之心,一個處處防備對方。

蕭紫陽看看天色。辨明方向。朝着西方飛遁而去。半個時辰後,他終於遇見一座小島,確定了自己的方位。

悟真子並未將他挪移太遠,辨明方向後,蕭紫陽又折身向着東北方向飛遁。不久,天池島便出現在他視線之中。

從天池島傳送到東海城,此時城中顯得十分平靜,聚集城中的散修早已散去。修真界似乎又恢復了平靜;但蕭紫陽知道,這平靜只是表象。就如同暴風雨前的大海一般。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紫闕真人的離去。一場疾風驟雨即將來臨。

當然,這一切與蕭紫陽都沒有關係,他匆匆的離開了東海城,沿着海岸線向南飛遁,打算找一處僻靜荒涼之處,試一試平山印的威力。

海上雖然也有許多無人小島,但是這些小島都是修士們在海上飛遁時的導向標,他不忍破壞。

蕭紫陽向南遁出數千裡之後,選定一座數百丈高的石山,只見他雙手掐訣,土黃色的蟠龍印璽便從頂門飛出,向着石山上空飛去。

平山印迎風長大,飛臨石山上空時,已經化作一個百丈方圓的龐然巨物,隨着蕭紫陽心念一動,巨大的平山印向着石山壓了下去。

“轟隆隆”一聲巨響,石山便如漂浮在泥潭上的豆腐一般,一邊崩碎,一邊向着地面沉了下去,四周的山峰在牽扯之下,一陣搖晃。

不過片刻功夫,平山印便似毫無阻力一邊,壓在了地面之上,而附近幾座山頭在地勢牽動下,不斷崩裂,其中三座根基淺薄的竟然轟然倒塌,山中的鳥獸,如世界末日般惶然奔逃。

蕭紫陽法力一催,巨大的印璽迅速縮小,向着他飛了回來。地面之上,陷下一個正方形的,深達十多丈的深坑;隨着平山印的縮小,無數山石滾落坑中。

只這片刻功夫,這附近的地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還是將印璽巨大化之後的威力,若是將這平山印縮小,集中威力打出……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蕭紫陽側頭看着懸浮在面前的土黃色印璽,臉上露出思索之色。“似乎……似乎這平山印操控起來並沒有典籍中所描述的那麼困難啊。”

蕭紫陽突然伸手一指,平山印化作一道流光,在前方飛舞起來。

土黃色的流光飛動速度不快,只比普通下品法寶稍快,在轉折之時顯得頗爲滯澀,就像一輛超載飛馳的大車,在轉折時總要劃一個大大的圓弧才能轉向。以蕭紫陽紫玉法力之強大雄渾,在操控這平山印時也覺吃力,法力似流水便迅速流逝。

但儘管如此,仍然要比典籍中描述的,“即使法力特別雄渾的金丹修士,也要傾其法力勉強操控這平山印,使之如中下品的法器一般緩緩飛行,並且只能支持數十息時間便會法力枯竭。”要輕鬆容易太多。

蕭紫陽操控這平山印時,雖然耗費法力比操控普通中品法寶要多了數倍,但是要說法力迅速枯竭,卻也不至於。若只是操控這麼一件法寶的話,蕭紫陽自問,以紫玉真元的回氣速度便是撐上一兩個時辰也不成問題。

經過半響試驗和推算後,蕭紫陽驚喜的發現,這枚平山印對他來說似乎並不似煉器典籍中所說的一般,無法運用在鬥法之中,在對付一些遁速較慢的土系修士或者身體龐大行動笨拙的妖獸時,還是能派上大用場。

若能在這法寶表面佈置一個隱匿法陣的話……絕對是一件扮豬吃老虎陰人的絕佳法寶!

蕭紫陽興沖沖的收了平山印,向着東海城飛遁而去。

回到水府,蕭紫陽立即封閉了巨塔,開始了改造法寶的大計。

半年後,蕭紫陽看着手中這件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的平山印,一陣得意的大笑,怎麼也忍不住。

經過十餘年的積累,蕭紫陽終於準備開始真正的煉製中品法寶。

蕭紫陽將要煉製的第一件中品法寶是一柄飛劍,名叫“太陰分光斬”。

這是一種新月形飛劍,和蕭紫陽當年在練氣築基期時最常用的靈劍術所凝結的靈劍外形頗爲相似,這讓他在典籍中第一次看到它時就喜歡上了它。

這件法寶不但賣相討蕭紫陽喜歡,而且其特性也十分適合他。

太陰分光斬的操控法陣極有特色,在悟真子交給他的煉器典籍中,記錄了數百種飛劍類法寶,而太陰分光斬的靈動性絕對能排進前三名。

靈劍可以說是蕭紫陽使用最多的飛劍,他對這種新月形飛劍的操控之術最有心得。若能煉製出這柄靈動異常的新月飛劍,他的劍術一定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太陰分光斬”雖說並不以威力強大見長,在典籍記錄的中品飛劍中威力只算中上,但也不弱於巨目星上一般上品飛劍。

太陰分光斬有分身之能,能分化出數道與本體一模一樣的分身,這些分身並非虛影,具備本體的部分威能,這威能隨着分身數量的增加會逐漸降低,但若將分身控制在七個以下,這些分身便具有本體七成威力。

以蕭紫陽強大的神念,絕對能夠做到同時對八柄飛劍同時做到精確的操控。

當然這些都不是蕭紫陽選擇這柄飛劍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在典籍中還有不下十種威力強悍的飛劍更加適合蕭紫陽那強大的神念和強悍之極的紫玉真元。

蕭紫陽選擇這柄飛劍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爲他的外形。

當然這並不是單單因爲喜好。

在《紫玉生煙》中也有煉器,煉丹,陣法之道,但一直讓蕭紫陽困惑的是,《紫玉生煙》中的這些部分十分的晦澀難懂,只着重於理論部分,在涉及到具體操作時便會模棱兩可,欲語還休;而且在《紫玉生煙》中從來不會出現哪怕一種靈藥,靈材的名稱,而陣法之道中,更是沒有一部能夠因地制宜,克敵制勝的現成法陣,而大多是一些基礎性的法陣。

譬如,在《紫玉生煙》金丹篇中,蕭紫陽早就發現了一種飛劍的煉製方法,但是在這煉製之法中,通篇都是理論,將這柄飛劍分析透透徹徹,但是卻絕口不提哪怕一種煉製所需的靈材。

這部煉製飛劍之法,若是落在一個煉器大宗師的手中,自然能夠按照這些理論設計出飛劍的煉製所用靈材,但是落在蕭紫陽這個半調子煉器師手中,卻讓他幾乎抓狂。

像蕭紫陽這樣的散修,沒有機會獲得系統的煉器知識,幾乎不可能成爲一個煉器大師,因而蕭紫陽在無望之下,已經放棄了自己一直頗感興趣的煉器、陣法之道。

《紫玉生煙》道典中記錄的這柄飛劍自然是爲修煉這門功法之人量身打造的,蕭紫陽常常對着那煉器篇章口水直流,卻又毫無辦法。

蕭紫陽以前對這部道典的作者常有微詞,認爲定是那作者故弄玄虛。

不過,當他知道這部道典的來歷之後,總算是明白了著寫這部道典的仙人的苦衷。(未完待續。。)

一八二章 血色荒原三四零二章 智海仙府五一九章 噬魂秘境八一零章 攻略蟲族第124章 龍城見聞(上)第77章 鷸蚌相爭(上)六三八章 驚動仙界三七一章 噬法破陣四六一章 美味寸蛟二三零章 恩斷情絕七九八章 絕世天才七八四章 深入敵境四八五章 化神不屈第18章 龍王之死四三七章 靜觀風雲三八四章 喜拜名師七四九章 可怕蟲族二二七章 無憂神甲第8章 紫玉生煙八一零章 攻略蟲族一八九章 喋血荒原七四四零章 食龍之鱷三一五章 美豔魔修上二二五章 鬥法奪寶六四三三章 草原部落第148章 師從何人(上)第85章 劍氣生華(下)第5章 七鬼噬主第66章 馬賊寶藏(下)二四六章 地底藏身五八六章 電磁步槍第53章 觀中潛修(下)六一九章 太空大戰下七二四章 孤島潛修第39章 玄鐵寶刀(下)六二九章 紫蜂成羣四第66章 馬賊寶藏(下)二一三章 靈霄購劍二一八零章 血色荒原一四二五章 大日如來四六七章 食龍鱷卵四四零章 食龍之鱷四零三章 仙丹如芥五二九章 十年奔波八一六章 夢神妖卵二八二章 四品金丹一七八七章 聖光之星五八二章 初到魁陽三三一章 互道別情七二六章 寒心破關六四九章 灰影天使七九七章 灰頭土臉四六四章 以毒攻毒二零一章 重返蒼山下五八一章 鐵十字星三九一章 煉器之術六一三章 星際邊緣七九八章 絕世天才四五五章 身份卡片五九零章 勃勃野心六八零章 神都困仙五五二章 美人如蠍九四五三章 勃然一怒六零六章 冒充化神一七二五章 泅水神君三九七章 初聞佛蹤三八二章 逃出生天七五二章 金色印記六一五章 驚人發現六零五章 風雲變幻四五七九章 培養靈蜂七五六章 血腥立威七五四章 再回薩都三三八章 爾虞我詐三第23章 反王承天六一五章 驚人發現七九七章 灰頭土臉四九四章 修士大敵二五四章 柳暗花明三九九章 萬念如意二二二章 鬥法奪寶三二五一章 再見故人五五五章 美人如蠍十二六九零章 背水一戰一第28章 虎崽如子(上)三七九章 爾虞我詐二五四章 柳暗花明二四三章 未雨綢繆三二七四章 神秘木盒第49章 雨夜來客第82章 心如蛇蠍(下)八一零章 攻略蟲族四零四章 大戰元嬰二四零章 築基望丹七六五章 規則瓶頸五五一章 美人如蠍八四九五章 光輝帝國五九九章 心魔顯威三一八章 豁然開悟下第11章 初修仙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