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國君用膳,對爻國臣民來說,這可是無上的榮寵。
賀靈川一坐下,老宮人裘隆親手給他佈置金盤銀箸,又給他提來一籃子捲餅。
這雪白的餅皮並沒有過油香煎,薄得像紙,上面佈滿金箔。
爻王隨手一指捲餅道:“這是黃金餅,可以食用。”
香草牛肋條烤得鮮嫩多汁,豎切開來,裡面是漂亮的粉紅色。爻王就用黃金餅卷着牛肋條,配上兩根冰草,再蘸一點濃郁的醬汁,放進口中大嚼。
賀靈川也依樣畫葫蘆,果然醇厚濃郁,一口難忘。
至於金箔,壓根兒沒有味道,只是吃個尊貴。
爻王胃口很好,半桌都是葷食。他邊吃邊道:“你也知道,我爲什麼召你進宮?”
這就單刀直入了?賀靈川淺嘗輒止,取白巾擦淨雙手,正色道:“請君上示下。”
爻王請他吃飯,並不意味着他可以旁若無人地據案大嚼。
這小子不落話柄啊。爻王呵呵一聲:
“關於天水城的擴建,我想聽聽你的辦法。”
汛期還沒結束呢,天水城又鬧內澇了,這回甚至淹了兩座神廟。爻王剛接到消息,有座寶塔的基底被泡爛,轟隆一聲塌了,壓死底下五個行人不說,塔裡也有兩名侍從遇難。
這些神廟也是定期翻修的,怎奈地下水長年侵蝕,蝕出了陷層。
城池和人一樣都會老,老了問題就層出不窮,還都是沒法子根除的頑疾。爻王一處理這些問題就心累,又想擴建新城了。
當然了,爻王這麼單刀直入,賀靈川一點都不覺得奇怪。這位國君是覺得賀驍已經在爻國賺到了大錢,也狠狠得罪了青陽,因此後頭都只能倚靠爻王的勢力保自己平安。
那他對於爻王不得是唯唯喏喏、有求必應?
爻王看他一眼,吐出塊骨頭:
“還有,我還沒決定東擴或者西擴。往這兩個方向都有道理。”
他要賀靈川把道理掰給他聽,還得說服他。
而這句話預埋了一個前提,就是都城擴建勢在必行,爻王只是還沒想好下一步的規劃。
賀靈川理解他的急迫,畢竟前頭那麼多大臣向他遞交投名狀。人家錢也交了,青陽也得罪了,爻王對這些忠心的臣子們也要好好回饋一下子。
否則哪裡還有下一次?
但他的煩惱也大:天水城一擴建就得花大錢,國庫本來就空,再這麼一榨,那得炸出多大的窟窿?
所以他必須找賀靈川來要個辦法。
又能建新城,又不需要耗盡國庫,最好還能賺點。
賀靈川早就準備好了,這就給他支招:“我這幾天在幽湖監工,見到南岸後方從雙月谷到雲鬆鎮,地勢開闊、景色優致。雲鬆鎮又是距離幽湖最近的鎮子,相隔不到四里。”
“幽湖內的吃用,都是從雲鬆鎮運過去的,這附近物資豐富。”原本雲鬆鎮纔是居民區,幽湖只不過是一處風景名勝,“從幽湖到雲鬆鎮以平原爲主,地形開闊,河道縱橫,還有幾座不礙事的小山。”
爻王當然知道:“幽湖的水也會流去雲鬆鎮,所以呢?”
“王上,天水城往這一帶擴建,基礎很好。”比擴去西邊好。
爻王撫着頜下須:“你說過,都城東擴的同時,國庫不僅不會見空,還能反向填滿。這是怎麼回事?”
賀靈川知道,最讓他心癢的就是這個答案。
“這有一個前提:天水城人願意搬去新城、搶着要搬去新城。”
爻王皺眉:“天水城人都相對守舊。”
快二百年的都城,居民什麼世面沒見過?心態都穩。
“幽湖南岸的好地段都開發完了,但對於幽湖周邊的屋宅,還有那麼多官貴求而不得。”賀靈川道,“您看,這不就是搶着要?”
“幽湖別苑的精舍,數量有限、寓意特別,這纔好賣。但官員們不會住在那裡。”爻王又捲了一隻餅,“城民在天水城住慣了,又怎麼肯搬去郊區?”
天水城纔是國都,官貴們都住在天水城。幽湖別苑建得再好,也只是精舍。
精舍是什麼意思?貴人們偶爾休心養性之所在。
賀靈川笑道:“今時不同以往。買下幽湖別苑的官貴們,尤其買下前兩排的,一定會去入住。即便他們本身不住,家眷也會搬去。”
晴王府、白坦、遊榮之這幫臣子,既然都花大價錢買精舍表忠心,那就要表達得徹底一點,真正跟青陽隔水對峙。
要是就扔個房在那裡,成天黑燈瞎火,算什麼對峙?
得人聲鼎沸、得燈火通明,讓青陽切實感覺到嘈雜和不便。
“那裡山青水秀、養心怡情,實則距離天水城也才數裡。青陽監國公務繁忙都能住在幽湖,他們爲何不能?”
爻王不置可否:“說下去。”
“幽湖本身就是王族領地。我記得,您在那裡也有行宮罷?”
“對。”但那座行宮上一次修繕是二十幾年前了,現在稍微有些老舊,爻王只在春夏之際偶爾去住上幾天。
“那麼,幽湖有王上的行宮,又有監國、有王族,以及滿廷的重臣名將入住——”賀靈川正色道,“我說句不恭敬的話,那地方將來貴戚如雲,怎不能看作第二個天水城中心?”
爻王張了張嘴,但欲言又止。
扯淡!那偏僻的地方能是第二個天水城中心?
不過賀驍至少有一點說對了,國君和達官貴人在哪裡辦公、在哪裡居住,那地方必然興旺發達。
“正好最近街頭巷尾都在議論幽湖別苑,熱度很高,如果趁這機會推出東擴規劃,不出幾天又是人盡皆知,省去許多麻煩。”搞宣傳嘛費心又費力,正巧現在幽湖別苑還有熱度,自己蹭自己一波,豈不是好?
爻王沉吟不語。
“幽湖地段以後一定大熱,雖然那裡的房子已經售罄,但買家的需求依舊非常旺盛。那就退而求其次,買幽湖外圍周邊、也就是雲鬆鎮的宅子也不錯。”賀靈川嘴一張,不要錢的恭維隨口就來,“大夥兒都願意圍着您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