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曾經在石屋的青石碑上看見關於寧蒼生一生的榮光,對他感到無比欽佩,一個強者爲了自己的家園甘願化身成爲大雪,以自己寶貴的生命拯救無數人,不得不說他的高尚情操已經深入葉浩四人的心中,多年歲月過去也不會遺忘。
那幅畫面只在葉浩等人腦海中停留很短的時間就消失,然後一道宏大壯闊的聲音突然在這片世界裡響起:“吾名寧蒼生,窮盡畢生精力創出太陰之經,留與有緣人,你等竟然來到這裡,說明與吾有緣,可將吾的經文參悟,令它發揚光大,直至千秋萬代。”
這聲音來的快去得也快,如刀劍劇烈交擊,可它造成的威勢依舊很不凡,四周的地面因爲這聲音裂開了不少,形成一道道深深的溝壑蔓延向遠方。
葉浩心頭震撼莫名,一個已經隕落過很多年的強者,他的聲音竟然還具有如此威勢,如果他還活着,實力該達到怎樣的境界,恐怕該是同當年一樣打遍天下無敵手而傲視世間吧。
可惜一代絕世強者終究是隕落了,讓人嘆息。
太極圖急速運轉,它光華大綻,一絲絲太陰之力不停從上面流瀉出來,在葉浩等人的身邊悠悠徘徊,此刻他們身心合一,陷入一種奇妙的感悟境界中,陰陽交泰,天地玄黃,混沌初開,他們在很短時間內感悟到很多不同的場景,這些場景全都如畫卷般在他們腦海裡不停閃過,雖然轉瞬即逝,卻依舊讓他們印象深刻。
同一時間,那座刻着寧蒼生一生事蹟的青色石碑也在發光,原本古樸平凡的表面瞬間出現無數道如瀑布般壯闊的青白光芒,照亮整個獨立空間,看起來如夢幻般悠遠深長,青石碑碑面上的字消失,轉而出現的時候變成太陰經經文,複雜難懂,很是奧妙,與懸浮在太極圖上面的文字相呼應,它們最終顯化在葉浩四人心中,被他們所參悟。
太陰經並不能直接增強人的修爲,只是讓人感悟到一種獨特的道,其實以長遠的目標來看會更好,因爲唯有明悟自己該走的道併爲之努力,才能打下良好的修行基礎,才能在漫長的修行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實,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葉浩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他全力運轉體內修爲,一道道靈氣在他四肢百骸中來回流轉,滋養所有的細小經脈,他與太陰經像是融合在一起,複雜的經文閃現在他的腦海中沒多久就被他讀懂,相比千舞、唐妖夜和七彩雲雀來說,葉浩參悟的速度要比她們快很多,當然,這快並不意味着葉浩囫圇吞棗,只是他的悟性很高,遠遠超過一般人。
此時葉浩他們的參悟已經到了關鍵時刻,虛無空間中飛出的一個個小字有規律的沒入他們眉心,進而閃現在他們腦海中,葉浩覺得自己的奇經八脈全都被打開,而且整身沐浴在太陰之力中,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舒適。
如果有人從遠處看去,一定會覺得這場景極爲怪異,一個個黑色字體密佈在整片空間,呈詭異的方式將葉浩四人盡數籠罩,那些字體就是太陰經的經文,而這經文乃是無上人傑寧蒼生耗盡畢生精力所創,當年他憑藉此經文縱橫天地之間,無人是他對手,曾經無敵一個年代,被很多人敬仰和尊崇,自他隕落後,人們一直以爲太陰經失傳,沒有被他留下,可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寧蒼生爲了防止太陰經落入小人之手做了很多努力,將它隱藏得很深,就連古泉閣的高層也不知道,要不是近年青石碑在聖地裡忽而顯化,他們還矇在鼓裡。
當然,有一個人例外,古泉閣老祖姜烈早就知曉,只是他選擇沉默。
葉浩懷中的玉簾珠在此時飛出,與青石碑產生共鳴,它發出一片片聖潔的白色光芒籠罩青石碑,青石碑當即開始劇烈震動,上面的經文更加清晰,這是太陰經的要義,也是精華,更是真正的傳承,如果無德之人來到這裡,怕是見不到。
當太陰經的要義傳入四人腦海中時,立刻令他們欣喜,這才明白之前參悟到的只是皮毛而已,現在纔到了值得花費精力去探究的時刻,不由得再次靜下心神,排除一切雜念,專心參悟太陰經。
葉浩因爲有玉簾珠的緣故,參悟起來事半功倍,他丹田處原本就有很多太陰之力,而且聚集在一起成爲大湖泊,那是吃了陰陽魚所產生的,此刻像是受到太陰經的召喚,開始劇烈沸騰,那上面出現無數個點,接着又出現一幅巨大的太極圖,到了最後,一隻黑白色的陰陽魚躍出水面,猛烈一擺尾間,掀起狂風暴雨。
所有的太陰之力都在這一刻被激活,隨着陰陽魚的擺尾蔓延向各個地方,葉浩的丹田處已經不能平靜,他感悟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丹田處也越來越充實。
不知過了多久葉浩才睜開眼睛,雖然太陰經不能增強人的修爲,可是葉浩有一種直覺,他的實力已經進步不少,但這進步並不是表現在具體的修爲上,而是表現在對道的感悟和心境的歷練上,這兩點是極爲重要的,能間接增強實力,甚至對以後的修行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明悟自己的道能在漫漫修行路上堅定不移的向前,不畏懼,也不後退,而心境的歷練則能使自己不被外物矇蔽本心,堅持真我的價值,修行就是修的順心意,萬事不可違背自己的原則,這是屬於戰力之外的東西,但比起戰力來同樣重要。
葉浩發覺自身的變化,嘴角綻放出一縷淡淡的微笑,喃喃自語道:“太陰經果然厲害,當年寧前輩創造此經文時,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我們後人一定要將他的無上絕學發揚光大,如此才能對得起他的在天之靈。”
沉默了一小會兒後,葉浩見千舞、唐妖夜和七彩雲雀依舊沒有參悟完,當即默默起身來到青石碑前,仔細凝視這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