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種方式一來受限於體內氣勁的強度,衝關的力度不可能很大。二來就是難以把握好衝關的方向——人對於自己身體內部的狀況把握是很模糊的。一個人若感到身體疼痛,他最多能感覺到某片區域的疼痛,卻不太可能精確說出是哪個器官,哪塊具體位置受損了。引導氣息衝擊經脈也是一樣,只能根據身體感覺和旁人指導來一點點進行摸索:經脈走對了,感覺神清氣爽,走錯了,酸脹麻木……趕緊縮回來換個方向。就好像一個瞎子在沼澤中通行,面前有一條路,但他看不見,只能一點點的慢慢摸,靠着自身感覺把路給硬趟出來。
——這就是爲什麼常人練習內功需要大量時間的原因了。即使有再好的功法,再充裕的外部條件,新人初上手時,這探索體內經脈的一步卻還是免不了。只有到了修煉後期,法力和神魂都強大到一定境界了,人才可以清晰感覺到自己身上每一處經脈,每一處竅穴的細微變化,就好像眼睛能看得到一樣,那種程度被稱爲“內視”。不過到這時候自身功法也肯定早已大成,運氣循環幾乎成爲一種本能,無需再刻意去的感受方向了。
如果按正常途徑,黃昶他們原也需要經歷這個過程:先要用成千上萬次的衝擊和探索去慢慢了解自己體內經脈走向,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壯大自身內息,並繼續衝破更多關卡,直至全身經脈暢通,真氣運轉無礙。到這時候纔可以修習法訣,引導外界靈氣入體,沿着已經梳理好的經脈循環周天轉化爲法力,以法力淬練改變身體,纔算是正式走上修仙道路。
但這個過程所要花費的時間可就很難說了,十年八年算短的,三五十年也很正常——那些練過內功的新弟子沒說錯,光這樣死練是肯定不行的。凡世間那些江湖門派,底層道門,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培養弟子,哪怕再好的天才,入門也至少要十年以上,待周身經絡打通,進入所謂“先天”以後,纔可能真正引氣入體,修仙求道。
但顯而易見,任何一個真正的修仙門派都不可能讓新弟子們在這第一關疏通經脈上花費太多時間。故此那些比較大一點,有充足實力的宗門,往往都會採用另一種方法幫助弟子速成。
——那便是由宗門內的高階修士出手,直接以法力真元爲新弟子打通周天經脈!
…………
實際上在練武之人中間也常常有這樣的說法:高人長輩出手,以自身內功幫助晚輩弟子打破最難突破的任督二脈。又或是以畢生功力相傳,讓晚輩在一夜之間功力大長的種種傳奇——實際上也是幫忙打通了經脈,就算不是全部,至少也是最主要的幾條。否則外人內息怎麼可能長期留存。
不過武林人士完全使用內功幫人打通經脈的難度卻是極大——內功說穿了還是氣,而氣離體則散。武林中內功深厚的高手可以運氣離體傷人,諸如劈空掌,無形劍氣之類皆屬此道——但氣發出去以後便往往不再受控制了。傷人無所謂,可若想用內力幫助他人,就需要對自身內力有着非常強悍和精細的控制能力,對於受助者的經脈狀況也有着極精深的瞭解才行——每個人的經絡都是略有不同的。
發功者必須要控制好釋放到受助者體內的內息,使其只用來梳理經脈,而不會給對方的身體經脈造成破壞。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武林人士極少,而氣功能夠起到的作用也往往有限——通常主要是用來幫助衝破穴竅關口,至多還能打通幾條最主要的經脈。再要具體到更細微之處,就非內息氣功之力所能及了。
但修道者的法力卻不同,法力在修煉時便與修士的神魂息息相關,修士把法力釋放出去,同時以本身神念控制乃是常態,水平更高的話則可以通過法力延伸自身神魂,感知到周邊環境——也就是說當一個擁有“內視”能力的修士把法力釋放到受助者體內之後,他可以象感受自己的身體一樣精確感應到受助者體內所有經絡狀況,並且據此做出反應,靈活驅使自身法力在對方體內流轉循環,在短時間內把對方的全身經脈。包括極其細微之處都給梳理通暢。
這便是實力雄厚大宗門敢於承諾讓弟子“百日築基”的底氣之所在了——由門派內達到煉氣後期,甚或是大圓滿的前輩高人出手相助,用其渾厚無比,快要凝結成液態的法力真元先在新弟子們體內按正確路線“走”上一遍,使其身體產生記憶,今後練功時就不需要再去考慮方向問題,也不必擔心會遇到阻礙關口,而只管反覆行功運氣,一遍遍循環周天強化內息即可,真氣會自然而然沿着正確路徑運行的。
——若同樣以瞎子過沼澤作比喻的話,就好比這個瞎子雖然仍舊看不見,但面前的道路都已經完全打通,不會有任何障礙難關,而且沿途還都有繩索牽引着,他起初只需要摸着繩索一直不停的向前走,一圈一圈這樣不停走下來,到後面自然可以熟能生巧,丟下繩子自己飛奔了。
當然這個過程即使對於那些高階修士而言也不是很輕鬆的事,損耗的法力也頗大,通常在幫一個新手徹底打通全身經脈後,就算是高階的煉氣修士也需要花費一兩個月時間慢慢調養恢復,才能彌補上所損耗的元氣和法力。不過用高階修士的一兩個月來爲新入門弟子節約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對於宗門而言這種交換絕對是划算的,各大宗門內部,只要是年代比較久,規則比較完備的,自然都會安排相應政策,對那些高階修士作出補償。
而且大宗門傳承久遠,每一代的修士都是這樣接受過前輩幫助才成長起來,輪到他們去幫助後輩時自也理所當然。天下衆多仙門,大型門派強者恆強的特性,便是通過這些先發優勢一點點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