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無憂無慮的月票,感謝漠舵主的打賞,前幾天雙虎我求了一下推薦,這幾天果然漲了不少,大家不要停啊,繼續、繼續……
那匣子上的機關的確堪稱巧奪天工,有上百塊用作裝飾的雕紋需要移動重新拼接,就像是個超級加強版的華容道遊戲,也不知道當初是怎麼做出來的,難怪裡貝克家裡這麼多代人一直不捨得用暴力手段取出裡面的東西,光這個匣子就算是個國寶級的文物了。
當然,再繁複的機關也只是凡人的手筆,當然難不住堂堂的金仙。在天眼之下,秦大仙人可以看到每一塊紋飾之下都有一根比頭髮絲還細的金屬線牽引,密密麻麻地看得人眼花繚亂,就像是顯微鏡下人體內的血管。
雖然有天眼作弊,但秦大仙人還是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重新把紋飾拼接了一遍,原本伊斯蘭風格的紋飾是一副奢華的宴會圖案,一個大花園裡各色人等活靈活現,有喝酒的、有跟舞女調笑的、有交頭接耳的,還有烤全羊和烤駱駝等等,就是一副異國的“韓熙載夜宴圖”。
但在重新拼接以後,那紋飾的風格大變,居然是一副魏晉名士的聚會畫面,二十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一條小溪兩邊席地而坐,溪流之上漂浮着一個酒杯,其中只有一個人是站着的,那人丰神俊逸,留着三尺長鬚,手持一支毛筆,似乎在醞釀些什麼,在衆人中頗有些鶴立雞羣的味道。
這個變化太神奇了,比喜羊羊灰太狼五百片的拼圖好玩兒多了。原本已經等得昏昏欲睡的小丫頭頓時又來了精神,歪着頭問道:“大哥哥,他們在幹嗎?”
“這是曲水流觴,古代的一種習俗,每年的農曆三月,在彎曲的水流上放置酒杯,流到誰的面前,誰就取上來喝掉,傳說可以去除身上的晦氣。這個圖案上都是文人雅士。所以溪水上的杯子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作詩。作不出的就罰酒。”秦雪陽指着匣子上的圖案解釋道。
聽到“曲水流觴”四個字,再想起裡貝克說裡面是一個卷軸,格里曼因的臉色也有些不對了,原本他也是抱着看個熱鬧的心態,但現在好像猜到了些什麼,指着紋飾上站着的那個人問道:“師父,這個人是不是王右軍?”
秦雪陽倒是一愣,沒想到格里曼因的國學造詣到了這個地步,要說這個人的另一個名字那是幾乎家喻戶曉,但這個別號。你問到一般的大學生十有**都不知道,“不錯,沒想到這個你也懂,我以爲你只知道金庸、梁羽生,最多是還珠樓主。”
秦雪陽帶着調笑的表揚讓格里曼因興奮不已,師父的每一個小小的肯定都能讓他激動好半天,“正巧前幾天看書看到了。”得意歸得意,但在師父面前還是要保持謙虛謹慎,老徒弟不是一般的中國通。
秦大仙人點點頭。笑着道:“那你肯定也猜到這裡面是什麼了?”
格里曼因剛想說出猜到的答案,讓師父再表揚自己幾句,但沒想到邊上的小丫頭叫了起來。周曉玥聽見格里曼因說出“王右軍”的時候就覺得耳熟。這會兒纔剛想起來,“王右軍!王羲之!蘭亭序!”
秦大仙人又意外了,原本還想着再賣弄一下,沒想到連這個小丫頭都猜到了,但再想想周令輝家的老爺子硬生生把一個零零後教成了三從四德的大家閨秀,那小丫頭知道這些也不奇怪了。
周曉玥驚叫出聲後又皺起了眉頭,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讓人看着忍不住要把她抱在懷裡好好疼愛。“不對啊,蘭亭序怎麼會在英國?不是說給李世民或者武則天陪葬了嗎?”
“答案應該就在裡面,我們來看看。”秦雪陽打開了匣子,原本還用仙靈之力包裹着裡面的卷軸,生怕那千年的神作一旦重見天日之後就化爲灰燼,這在考古界不是沒有先例的,曾經有一個考古隊打開了一座千年古墓,裡面有一張保存如新的桌子,但隨着空氣的流通,那桌子瞬間化爲飛灰。
但沒想到那捲軸居然保存得很好,連泛黃的跡象都沒有,也不知道那隻匣子是什麼材料打造的,卷軸邊上放着一張摺疊得整整齊齊的帛書,秦雪陽小心翼翼地把它捧了出來,放在桌子上輕輕打開,小丫頭和格里曼因的腦袋馬上就湊了過來,三人一起急不可耐地看了起來,一個千年之謎即將揭開……
王羲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博採衆長卻又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被後人尊稱爲“書聖”,這幅“蘭亭序”也被奉爲“天下第一行書”。
公元354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支遁等41位國家頂級軍政人物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浙、江紹、興越城區)聚會,行禊禮(古代習俗,於農歷三月上旬的已日,聚會於水濱嬉戲洗濯,以去除不詳和祈福,實際上就跟春遊差不多),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爲一集,由王羲之執筆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因此“蘭亭序”又稱“蘭亭集序”。
“蘭亭序”這篇神作一經問世即名動天下,成爲了世人公認的藝術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即在紹、興永欣寺出家爲僧,也是一個傑出的書法家,一生沒有婚娶,所以臨終前將“蘭亭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
辯才也是個書畫雙絕的高僧,對“蘭亭序”極其真愛,將其秘藏在房樑之上,從不輕易示人。當時歷史已經進入了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在書法上也有極高的造詣,他對“蘭亭序”聞名已久,曾花重金求購,但始終沒有成功,於是派了大臣蕭翼去想辦法把蘭亭真跡弄到手。
蕭翼接到旨意後,去了當時辯才所在的雲門寺,花了很大的功夫跟辯才和尚成爲了朋友,在一次下棋的時候,趁辯才不備將“蘭亭序”偷走。
李世民得到“蘭亭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當時的書法大家臨摹。以馮承素爲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真跡以雙鉤填廓之法摹成幾個副本,分賜給皇子和近臣,現在作爲國寶之一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蘭亭序”就是這其中之一,由於鈐有唐中宗的神龍小印,被稱爲“神龍本蘭亭序”。
雖然摹本出現了很多,但世人從此再也沒有見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傳說李世民死後被唐高宗李治當做陪葬品一起放入了昭陵。
但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叫做溫韜的刺史,把李世民的昭陵打開了,他下令把裡面的陪葬品製成一個目錄,但裡面並沒有“蘭亭序”的名字。所以,又有傳說稱因爲李治也極爲喜愛“蘭亭序”真跡,沒捨得將其陪葬昭陵,而是一直留在自己身邊,後來又傳到了武則天的手裡,直到武則天死後,“蘭亭序”才陪葬入了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由於乾陵到目前被證明一直未曾被盜過,所以有專家學者認爲“蘭亭序”的真跡應該還保存完好,就在武則天的枕頭下面。
可是,現在真跡就在秦雪陽三人的面前,前人的猜測看來全部都錯了……
原來,智永和尚一生都在臨摹“蘭亭序”,幾乎到了可以亂真的地步,在他臨終前,將其中臨摹得最好的幾幅跟真跡一起傳給了辯才和尚。
蕭翼奉旨專門來結交辯才的時候,辯才和尚就已經猜到了他的來意,一個遠在長安的天子近臣,跑來地處江南的會、稽,真的以爲和尚只會說“你媽貴姓”嗎?
但見皇帝已經拉下了臉到了這個地步,辯才知道自己手裡的真跡再也保不住了,於是他故意將智永和尚的摹本讓蕭翼偷走,卻把真跡交給了自己最信得過的徒弟圓惠,讓圓惠拿着真跡還俗後遠走天涯,他自己當然不能跑,不然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還得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老老實實繼續做他的大和尚。
唐朝時候的資訊自然沒有現代發達,李世民對“蘭亭序”真跡也只是久仰大名,並沒有親眼見過,加上智永和尚幾可亂真的臨摹,於是辯才成功的實施了他的瞞天過海計劃。
圓惠和尚是個實誠人,聽了師父的話後果然跑得夠遠,跟着一個商隊沿着絲綢之路西出陽關,然後繼續一路向西(一路向西,哈哈,激情盪漾的朋友們可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繞過鹹海、裡海北岸,至亞速海東岸的塔那,再由水路轉到刻赤,最終抵達了君士坦丁堡,在那裡定居了下來,老老實實娶妻生子,過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一直到裡貝克的老祖宗參加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後,把這個裝着“蘭亭序”真跡的匣子給搶回了英國,在家族的城堡裡一藏就是八百多年,讓無數中國人猜破了腦袋。至於他是不是從圓惠和尚的後人手裡搶的,那就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