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安甘露離開之後,高文又想了想這件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不就是安家供應給禮部的香也不知道是質量問題還是受了潮,點不着。大家都是禮部的人,真要上綱上線,治他的罪,也未免太齷齪了些。多大點生意,犯得着下這種死手?
真這樣做,他史主事的名聲也不好。
估計也就是秦良才狐假虎威嚇唬嚇唬安家,想侵佔那家小作坊罷了。
秦良才固然可以借他姐夫的勢,安甘露在司裡呆了這麼多年,想必也有一定的關係,活動活動,史光先和秦良才也未必能夠拿他怎麼樣。
想雖然這麼想,可突然間,高文心中惱怒起來,好象明白了些什麼。
他和史主事是敵非友,如今,已經被司裡衆人徹底孤立。對於這事,高文自然毫不在意。可是,安甘露有心燒高文這口冷竈,卻是犯了史光先的忌,這才默許小舅子去尋安書辦的晦氣。
打狗還得看主人,這廝其實是在給我高文心中添堵啊!
那麼,這事我管還是不管呢?
“如果不管,放任自己的手下被人欺壓。我卻下了名聲,以後就算官居一品,一個不能維護部下的人,誰敢向你效忠?”
高文摸着下頜思索:管了此事對我高文又有什麼好處,又該如何管?
正想着,安甘露有進屋來了。
高文一呆:“安書辦,家中出了那樣的大事,你怎麼還不回去?”
安甘露卻不回答,反問:“屬下聽說高知事的乃是陝西鄉試解元,座師乃是前國子監祭酒李公和翰林院的舒日長和徐有貞,都是朝中清貴顯要,和他們比起來,史光先又算得了什麼。屬下只是想問知事自到我司上任以來又和感想,可否甘於現狀?”
高文在他面前也不隱瞞,道:“自然不甘心,本官也就在這裡呆上兩年,等到下次春闈,自會鎖廳去參加科舉。司中的事情,也無所謂。”
“一人知縣也才三任,難不成知事要忍別人的氣七百來天?知事要做閒雲野鶴,可大丈夫立於天地,豈能受制於人,尤其知事還是才學出衆的大名士。”安甘露咬牙道:“所謂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只要知事你不甘心就好,此事或許是個好機會,可將那史光先板倒。屬下在官場上也混了一輩子,自認看人還有幾分本事。就知事的面相而言,卻是一個恩怨分明之人,斷不肯居於人下。”
“知事在陝西的事蹟,屬下也打聽過。但凡惹上你的人,無論是誰,什麼身份,無一不是身死名滅的下場。”
你一個書辦什麼時候懂得看相了,你雖然討好我高文,卻不是我的心腹,卻是犯不着爲你同頂頭上司刺刀見血啊!高文心中很快就下了決定:這事自己最好不要牽涉進去,實在沒什麼好處。我又不是朝廷命官,就算弄倒了史光先,也輪不到我高文做禮部主事,沒意義的事情,我卻是不做的。
安甘露一臉亢奮,兩眼紅光:“秦良才仗着史光線的勢,欲奪我產業,橫行不法。他小人性子,得志猖狂,難免會落下把柄。只要拿到他的短處,就能板倒史光先。”
高文:“拿道了又如何?秦良纔是秦良才,史光先是史光先,兩碼事。”
安甘露:“高知事,你的恩師可是徐編修啊!翰林院雖然沒有什麼權力,卻是清流。一旦拿到秦良才的把柄,可請你恩師出面,牽扯到史光先,一網打盡。”
說到底,安甘露還是想讓高文搬出徐有貞爲他撐腰。這屁大一點事,如果正要讓徐有貞出面,估計高文會被一通訓斥,鬧得灰頭土臉。
而且,徐有貞最近受到冷落,一直沒有派遣官職,心清惡劣到無以復加,誰好去他那裡找晦氣?
這安甘露還真是想得美,爲了自己的一點利益,就要我高文動用手頭所有的力量幫忙。你同我高文非親非故,我又爲什麼要趟這渾水?
“哈哈,哈哈。”高文突然大笑起來。
這一笑就不可斷絕,安甘露好象意識到什麼,一張臉變得蒼白起來。
他咬牙:“高知事,君子以直報怨,難不成你就願意這麼在司裡過下去,叫屬下等心冷嗎?”
高文收起笑容,冷冷道:“安知事,你竟敢在本官面前失儀?你若不肯在我署中做事,大可換個地方。時辰已經不早,本官還急着回家呢!”
就真起身來,朝外面走去。
“知事且慢。”安甘露拱手攔住高文:“屬下的話尚未說完,要想板到史主事,知事以爲只是要拿他些受賄貪墨的把柄嗎,也太小看我安甘露了。如果說,這禮部祠祭清吏司上上下下收了襄王的銀子,欲以風水圖鑑之說,硬改桑乾河道,淹沒萬畝良田,置數千百姓流離失所,又當如何?”
高文:“什麼亂七八糟的,你說清楚些?”
“是,知事。”事關自己的身家財產,安甘露這也是他方纔出門之後,又轉後來的原因。
他實在沒有辦法了,想來想去,偌大一個北京城,說不好只有高文能夠幫得上忙,就將事情的原委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原來,這個年代的北京地區還沒有進入明末的小冰河期,總的來說,氣候溫和溼潤。後世那種黃沙滿天,霧霾遮天蔽日尚未出現。整個京畿地區河流縱橫,水運發達。不但沒有乾旱缺水之虞,每年桃花汛下來的時候甚至還經常發生水災,沖毀農田房屋。
一提起北京城的河流,世人首先想起的是大運河。其實,京畿地區最大一條河流是發源于山西的桑乾河。
桑乾河從山西發源,經宣府到石景山分爲兩股。西面一股經良鄉縣、固安縣、注入三角澱,改名蘆溝河;東面一股經武清縣、東安縣依舊流入三角澱,名曰鳳河。
受此衝擊,良鄉、固安、東安、武清就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衝擊平原,土地肥沃,是京城主要的糧產區。
桑乾河固然讓這一地區變得異常富庶,可每年的水患卻叫人非常頭疼。因爲明朝是有名的國窮民富,朝廷每年光治理黃河都弄得捉襟見肘,哪裡還有錢去治桑乾河。所以,往年間對於這一地區的水災,多是充耳不聞,遇到災民,胡亂施些稀粥,安撫了事。
可是,你視而不見並不能解決問題,從蘆溝橋到三角澱一帶的河堤年久失修,已經不具備基本的水利功能,鬼知道大水災什麼時候就不爲個人意志爲轉移到來。
今上剛登基一年多時間,皇位未穩。如今,太上皇又還朝,天有二日,國有二主。整個朝廷就好象坐在一口大火藥桶上,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是什麼原因被點燃了導火索,將誰炸得粉身碎骨。
景泰帝所需要做的就是將可以可能出現的導火索掐滅,從三角澱地區乃是京城腹心之地,若是因爲發生水災,致使大量流民進京,一旦生出事來,被有心人引導,鬼知道會出什麼妖蛾子。
所以,景泰帝王就命戶部撥出錢款子,着工部修葺河堤。
工部接了聖旨,不敢怠慢,考察了當地河道水情之後發現西面蘆溝河固安縣那一段的地勢西高東低,且河堤實在破爛,且河牀預塞得厲害。一到汛期漲水時,怕是要漫出來釀成水患。於是,就有人提出在將蘆溝河水引去永清縣分流瀉洪。
永清這邊以前本有一條旱河,是蘆溝河的支流,又叫着渾河。只不過,這條河已經很多年不用,早已經廢棄,現在正好拿來使用,卻是方便。當然,河道也需要開挖,如河堤這種基本水利設施還是需要修葺的。
不過,這裡卻有一個問題。原來,因爲這條渾河已經幾十年沒有注水。就有人將河灘地佔了,改成農田。這次渾河通水,必然要給他們造成一定的損失。這年頭敢佔河道開闢成農田的人都是大有來頭的,其中來頭最大的正是明朝的一個親王,襄王朱祁鏞。
朱祁鏞的父親乃是任宗朱高熾的嫡五子,宣德四年就藩長沙府,正統元年移襄陽府。此人說起來,卻是天子的親叔叔。因爲是幺房,年紀卻不大,今年三十有六,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
按照明朝的政策,親王們少年時要住在皇宮之中,可一成年滿十六歲得了朝廷冊封就得出京就藩。
這個襄王早年極受仁宗寵愛,就藩的時候在賜給他大量京城的宅子、田莊,再加上他又是個懂得經濟的。去了湖廣之後,操持南北貨物往來貿易,所獲之利巨大,二十多年下來,遂成大明朝的首富。
古往今來,這人越是有錢越是不肯放鬆,越是不肯放鬆越是有錢。
見渾河河道土地肥沃,襄王府索性都佔了去。
地方官考慮到他身份尊貴,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次朝廷治理桑乾河,要重新朝渾河注水瀉洪,襄王府自然不肯。不過,這事因爲是天子親自下的旨意,又非常重視,襄王府胳膊擰不過大腿,就琢磨着在活動活動,看能不能請朝廷改改計劃,瀉洪的時候桑乾河水不用從他們所的河道那邊通過。
這次水利由工部負責,明朝的藩王按照制度不得干預國政,去找他們人家肯定不會給面子。
於是,王府就獨闢蹊徑將主意打到禮部祠祭清吏司頭上。
原來,明朝有一整套嚴格的國家祭祀系統。如開挖河道這種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動工之前都要舉行盛大的儀式,祭祀神靈,再勘察風水什麼的。禮部說可以了,才能動工。如果說不可禮儀,就得再議。
既如此,襄王府就撒下大筆銀子來祠祭清吏司活動,看司裡能不能向朝廷進言,將即將開挖的瀉洪河道朝南面挪他六十里地,繞過王府所侵佔的土地。
禮部祠祭清吏司的人得了王府的錢,有畏懼他們的權勢,有心賣這個人情,就促成了此事情。如今,開挖瀉洪河道的工程馬上已經開始了,工部的人正在丈量土地,只等資材備齊全就大幹快上。
可問題又來了,瀉洪河道若是北移六十里,淹的只是襄王府一家的田莊。而且,那些田莊本來就是渾河的故道,又是他朱家的。而南移六十里,卻要毀掉萬畝農田,至數千百姓流離失所。
在中國古代可沒有拆遷賠償一說,你的私產因爲國家工程被徵用,也只能怪自己倒黴。想要因爲拆遷而暴富,做個拆二代在威權政治的暴力機器下純粹是黃梁一夢。沒遇到這種情形,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破家滅門,成爲路邊餓殍。
當然,遇到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朝廷還是會有所表示賑濟賑濟,以不餓死人凍死人爲底限。
襄王府和祠祭清吏司官員爲了一己私慾,要害得數千百姓破產,確實惡劣。如果因爲生了民變,那可是政治事件啊!
聽到安甘露這話,高文嚇了一跳,如果真如此,那還真是大案了。
如果百姓因此生變造反,事情就大了。
在真實的歷史上,明朝之亡其實是亡於內亂。如果不是因爲年年的天災,陝西、河南百姓吃不上飯,何至於有李自成、張獻忠起義造反?內戰十多年,明朝的最後一滴血耗盡,崇禎皇帝也只能一根索子吊死在煤山上一了百了。
對於民變,任何一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抱有極大的警惕。如果真因爲出了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黴。禮部祠祭清吏司的人也真是利慾薰心,這種錢都敢收。
這也就罷了,最最厲害的是,他們竟然勾結外藩插手朝政,這就不能原諒啦!
明朝對於藩王的警惕乃是歷代之最,親王成年之後都會被趕出京城到地方上就藩。同時,國家還會派出官吏對王府進行管理,藩王就算想要出城一步都必須官員點頭。反正一句話,當豬養。
若是朝中的大臣一旦被人發現勾結藩王欲行不法,那就是殺頭重罪。
國家在這種事情上矯枉過正,那是因爲有過血的教訓。當年成祖就是以藩王的身份奉天靖難,登基爲帝的。再後來又有漢王起兵造反的舊事。
如今,整個禮部祠祭清吏司都收了襄王的錢,硬生生讓瀉洪河道朝南面移了六十里,甚至不惜淹沒數千百姓的房屋和土地,真真是驚世駭俗。
若是揭發此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高文想到這一點,背心有冷汗滲出。他忍不住看了安甘露一眼,心中倒是佩服:這廝雖然是個小書辦,可手卻狠得很,這是要將同僚一網打盡把事情做絕啊!就因爲他家那間小小的作坊被人侵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