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邵氏片場
邵逸夫的夢想,就是把邵氏打造成“東方好萊塢”。邵氏影城內擁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電影設備,致力發展有聲電影的邵逸夫,特別爲邵氏片場的硬件設施花下重金。他從美國重金先進電影器材,全面提升邵氏影片的畫面音響,並使用了當時美國流行的彩色寬銀幕技術,叫做“邵氏綜藝體弧形闊銀幕”,爲香港首創。香港從黑白電影普及到伊思曼七彩電影、從普通銀幕普及到“邵氏綜藝體弧形闊銀幕”,都是在邵氏的引進下完成的。
4萬到4萬8千尺;接頂等拍攝特技需要的設備,都有單獨的人和車間安排;拍攝古裝片需要的服裝、刀劍,歷朝歷代配備齊全。一部影片從劇本策劃到最終發行拷貝的各個步驟,都可以在邵氏影城內完成,完全不需要藉助外力。
在生產流程上,邵氏製片有着一套有效的方式,保證影片的產量和質量。首先是引進配音組,影片拍攝過程中演員只念“ABCD……1234”,加快拍片速度,拍完之後由配音組統一配聲效和對白,這也有助於南北演員不受方言阻礙。爲適應不同市場的電檢標準,邵氏把影片剪成三個版本,最激烈的版本提供歐美和日本市場,最溫和的版本提供給新馬市場,中庸版本供本港市場。以製片部爲核心部門,旗下有編劇組、導演組、演員分配、劇務部、廠務部、美術組、佈景、宣傳等一系列部門負責各個步驟,分工有序,保證了各個步驟之間可以緊密銜接。
在人事管理上,邵氏有着一套獨特的方法。由於清水灣遠離市區,邵氏影城內建有4座職工宿舍,保證了製片人員的機動性。影城內人員主分爲技術人員和演員兩大類:技術人員通常是簽訂合約,住在職工宿舍,常駐技術人員(包括木工、電工、佈景師、美術人員、錄音師、攝影師等)有500餘人;而演員的情況相對複雜一些。邵氏早期從各大公司高薪挖大明星,包括李麗華、林黛等人,每部電影簽約一次。
汪明荃對贏病己介紹說:“從邵氏開始,電影拍攝的標準時間是40天,古裝武俠片因爲有動作和服裝場景等問題,拍攝週期可能是80天,最黃金時期的武俠片的拍攝過程可以長達120天到200天。”
贏病己點點頭。正是通過建立大量的攝影棚,邵氏保證了多片同時開拍的能力,並以流水作業形式發展出影片投資、製作、發行、上映獨立包辦的運營結構,各業務環節的管理權統一由邵逸夫負責,邵逸夫的管理制度,是仿效好萊塢八大公司的“大製片廠制度”。邵逸夫通過邵氏片場的建立,成功創立了香港電影製作規範。
汪明荃說:“我進片場爲我們臺拍戲,一兩個月後,第一次看到老闆,他有個習慣,每天要巡場一次。就不知道幾點鐘,通常是下午。我們女生一組就在一邊擦汗,聊天喝汽水,他們男演員呢打光的時候沒事做,就在門口抽菸,遠遠地一過來,大家就把汽水放好,把煙踩掉,假裝做事。”
說了那麼多,贏病己很有興趣真正參與進去這個大集團,學習邵氏的運營,爲將來自己做好伏筆!
汪明荃的雙臂隨意的抱攏着,眼睛一邊留意着公路上下的美景風光,一邊嘴巴不停,卻是越說越上癮了一般,貌似她的朋友真的不多,顯然很想找人傾訴,贏病己緊緊的貼在座椅上,雙手快速旋轉方向盤,一邊開車,視線中的景色在天旋地轉,好像遊樂園的旋轉木馬,帶股刺激和玩味!
一邊靜靜聽着,就當聽收音機了。
見贏病己認真傾聽,汪明荃也說的高興,天南地北的講起了一些趣聞,贏病己印象較深的是聽她說起邵氏的員工宿舍,贏病己也知道這裡曾是全香港最多大牌明星雲集的地方,不過詳細的就不清楚了。那年頭,邵氏有自己的明星訓練班,也有來自臺的小生花旦,全都住在邵氏宿舍。演員導演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依通告行事,完全可以“足不出戶”,甚有規範。汪明荃回憶道:每次到邵氏的製片部,都會看到方逸華、黃家禧、溫柏南等領導。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永遠看見一個高挑的背影,躲在房間裡練習大字。去得多了,才知道這位經常笑容可掬,頭髮灰白的中年男人,就是蔡瀾。我們試過在清晨時分入邵氏片場,跑到後山,會看見狄龍或者姜大衛,騎着馬遊蕩,他們並不在拍戲,只是每日的例行早課。”
不過對於邵氏員工宿舍,汪明荃也並非都是美好回憶。七年前,也就是66年8月28日邵氏電影《黛綠年華》殺青前夕,邵氏女星宿舍102室套房廁所裡,懸掛在空中的電影主演李婷被人發現,當時她人已窒息,披頭散髮,眼球突出,舌頭長伸,慘不忍睹。她自殺主要是由於事業線走低,前途無望,情路不順造成,她死後沒多久,其父親也上吊身亡。詭異的是,四年前,導演秦劍也在同一個地方上吊自盡。隨後邵氏宿舍開始頻頻傳出鬧鬼的說法,一時間人心惶惶。直到現在,邵氏宿舍仍是香港最出名的鬧鬼黑點之一,基於邵氏宿舍傳出的許多鬼故事傳奇程度媲美邵氏電影。
因而汪明荃等一班明星纔對贏病己那麼印象深刻,沒辦法,都住過這裡而贏病己又講鬼吹燈,一些恐怖的橋段段落甚至能將人從睡夢中忽然驚醒。好多人喜歡贏病己,更多人也在咒罵贏病己太壞了,幹嘛想出那麼恐怖的故事嘛!
對此汪明荃顯然也心有餘悸,不止一次對贏病己埋汰了幾句,贏病己每次都是哈哈大笑而過,不管如何都是對鬼吹燈的認可嘛,這段孽緣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嘶嘶嘶!”刺耳的摩擦聲繞着彎道回鳴,贏病己腳下的節奏在瞬間被燃點,那油門踏板和剎車之間配合的聲音,只有用心才能夠感受到。
眼底的思緒和汪明荃的話語同步着。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這是邵氏電影最著名的一句宣傳語。儘管作爲商業化的大製片廠,邵氏電影不可能每一部都“必屬佳片”,但是在很長一段時期裡,邵氏電影確實在各種不同的題材、類型和風格內造就了大量的傳世佳作。據說邵逸夫爲保證出品影片的質量,甚至多次將低劣的影片燒掉以免影響邵氏聲譽。
有意思的是,大陸那邊的毛還曾向邵氏借過電影。1970年代中期,毛得了白內障,逐漸減少看書報。華知道毛喜歡看電影,就叫文.化.部分管電影的劉想辦法弄一些香港影片回來。當時內地和香港沒有文化的交流,劉帶着華的條子,找到時任廣.州.軍.區.政.委、GD省.委.第一書.記的韋。韋透過關係,找到了一位與邵逸夫交好的香港律師朋友,並提出向邵氏電影公司借影片。邵逸夫得知情況後吃了一驚,以爲內地要批判他的電影。律師朋友安慰他說:“怕什麼啊,現在尼克松都到了BJ,你爲什麼不能夠以電影爲紐帶,和BJ好關係呢?”邵逸夫接受了這位律師朋友的建議,同意把影片借給內地。也因爲借電影的關係,邵逸夫和內地的關係慢慢升溫。之後邵逸夫到SH等地秘密參觀,當時劉以文.化.部的名義親自打報告,向上面請示要請邵逸夫回來,中很快就批了下來。這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改.革.開.放以後,邵逸夫回內地辦學校,幾乎遍及每個省,這一切,都與毛先前看他們邵氏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不無關係。
至此,邵氏開始以壟斷性的姿態征服所有的海外華人電影市場。奠基於邵氏片場的雄厚基礎,影片的年產量節節提高,鼎盛時期,邵氏片場擁有16個攝影棚。從1966年開始,邵氏始終保持着每年30—40部的電影產量,在香港電影市場已經開始壟斷本土半數以上的票房,在1969年的香港十大賣座電影中,邵氏電影占了5部;而臺的臺.北市每年的十大賣座影片中,邵氏影片從不下2部,有時多達7部,直至邵氏結業,爲華語電影留下了1000多部作品。這都和邵氏影城的建立有着直接關係。
不過贏病己所知道的是,然而從70年開始,電視等娛樂媒體在娛樂業中開始產生影響,1967年無線臺開播之後,香港的觀影人次已經從本世紀60年代的9000萬人次高峰跌至1975年的5000萬。觀衆的欣賞心理也在發生變化:大廠流水線式的電影產品逐漸不能令觀衆滿意,觀衆更樂意看到有新意、有創意的作品。1987年5月,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
不過,——這段時間也恰逢其會,將會是自己崛起的日子!
贏病己將車以狂霸的氣勢漂移進了邵氏的停車場——
漂移最唯美動人的一幕,就是車身運轉的軌跡拖動着弧線行車位置,然後車身橫移,依靠車輪所失去抓地力一瞬間,由彎道離心而瞬間拉扯的操·作美感。
會飆車的男人很帥,會漂移的男人則更會用熱血散發撩人的味道。贏病己此刻一股子氣勢從內散開到外達到了極致,他所沒留意到的是,身旁副駕駛座上同樣是自信的女強人的汪明荃眼底裡的異樣,她能見到對方的眼中閃過一抹抹灼灼的光芒,凝着的眉毛,深邃冷靜的眼眸,他的眼神裡面,充斥着自信和火熱,和平時的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