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稱公

宋玉將水師分割後,便不再去管,只是暗中吩咐錦衣衛注意孟澈。

如今的錦衣衛,規模已經翻了幾番,陳雲得令後,立刻在孟澈府中加了不少探子。

至於水師之中,軍機處也秘密埋伏了不少人手,監視着孟澈。

當然,宋玉只是準備先小人後君子,只要這孟澈老實做個水師將領,那自然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都是有着,但若心懷不軌,被抄家滅族,自也怪不得別人。

隨着時間距離宋玉的稱公大典越來越近,他也就將此事拋在腦後。

十一月初二,清晨,大鐘敲響,禮樂響起。

宋玉換上了只有公才能穿的七旒冕冠,乘上肩輿,在百官簇擁下,向城外祭壇而去。

石破天驚炮聲九響,頓時鼓樂大作。

歌聲鍾磐清揚,隨着樂起,儀仗導引,編鐘大呂清揚激越,旗幟高舉,上千親兵手執金吾,肅容徐步而過。

宋玉端坐在乘輿中,前後三百侍衛簇擁,後邊跟着兩排宮裝侍女,提着各種儀仗。

在統治力量下,儀隊沿路的百姓,早已經受了號令,不論賢愚老幼,願或不願,皆鮮花香案擺放於門前,全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宋玉儀衛過來,盡皆山呼千歲,跪拜不休。

這時觀看的,還不止百姓和吳州本地世家,上次宋玉大婚,各地使者前來賀喜。因爲兩場大事臨近,大部分都未走,正好一起觀禮。

祭天台,經過近一個月的建造,已經完成。高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

祭壇周圍,宋和領着飛虎都團團護衛,鎧甲皆備。弓弩上弦。警戒着四方。

乘輿落地,宋玉肅容而出,頓時鐘鳴禮樂大起,百官跪迎。

宋玉直上祭壇,而有資格隨祭的人緊緊跟在後面。

一直行了三十六階,纔到得高臺,宋玉身處此地。頓時覺得有些奇異的感受,此時不能多想,定定神,開始祭天。

祭文乃是事先寫好的,宋玉當下念着:“臣宋玉謹告天帝:天下蕩覆,民不聊生,鬼魅橫行,臣本涼德,唯順天命,就位吳公。必夙夜兢照,謀國計民生,冥冥上天,實鑑臣心”。

等祭文唸完,由宋玉領頭,向上天,行三跪九叩禮。而等宋玉起身。羣臣軍民,皆跪拜在地行禮。

在跪拜完成的一瞬間,冥冥中一聲清鳴,雷霆炸響,整個吳州的氣運,都是蜂擁而來,氣運蔓延,聚集地越來越快,赤蛟盤旋,直衝雲宵之上。

這是無數凡人的氣運凝聚,大部分閃着白光,其中又帶着絲絲赤氣,間或夾着幾點金色。

無數的氣運洪流,到了宋玉身邊,就化作青色,不斷匯入宋玉頭頂。

純青氣運不斷凝聚,終於凝結,化出形體來。

宋玉就見一柄青羅華蓋,亭亭立在頭頂,華蓋和傘身上,還帶着神秘的花紋,這華蓋挺立,似在護衛着王公威儀。

事實也正是如此,有此氣運華蓋護體,宋玉今後除非氣運散盡,否則便是萬法不沾,碰到夢仙,也有了抵抗手段。

宋玉第一次以吳國公的身份,略掃一下眼下的數百名文官武將,就立刻開始封爵封官,加封妻子,提拔六司,加封羣臣。

衆人跪拜,聽着禮儀官宣讀旨意。

首先,就是提拔六司到正五品,又將作戰治理有功的屬下提拔,一時間,人人升官,基本上,在場的文武百官,無一不受到封賞,頓時,氣氛到了一個高潮。

文武百官在旨意讀誦之後,一起再次跪下,齊聲謝恩。

這時,就有帶有品級的宮女走近,個個年輕貌美,舉止端莊有度,她們每一人的手中,都各自手捧着冕冠,衣袍、配飾,給羣臣換上。

官服以顏色區別品級。宋玉定製,三品以上青紫,五品以上服黃,七品以上服赤,九品以上用白紅,並且人人皆佩劍。

這其實就和宋玉觀察到的氣運相對應。

祭天典禮結束後,百官又跟隨着宋玉乘輿,來到行宮開宴。

這裡其實就是原先的州牧官邸,經過改造後,被宋玉用作臨時行宮。

吳國公大宴,七品以上官員,都可入席,宋玉高坐主位,此時看下去,真是滿堂赤金,富貴榮華。

宋玉就先說着:“基業初建,吳州新下,還望諸卿多多努力……孟逐,你身爲戶司郎中,就給大家一一說說治下細情!”

這也是讓手下人知道自家地盤和具體情況。

“是,臣遵旨。”孟逐上前,說着。

“主公治下吳州,共計有十六府,八十七縣,其中臨江府,統縣五,有民五萬戶,二十七萬人,……會稽府,統縣六,有民六萬戶,三十二萬人……全州總計七十七萬戶,三百八十五萬人。”李播大聲說着。

“而各府庫縣庫之中,有白銀兩百三十七萬兩,黃金二十五萬兩,糧草兩百四十一萬石,絲綢布匹若干五十六萬……”

“兵員方面,經過選拔訓練,估計約有七萬士卒,甲冑齊全,兵器精良。”

論及實力,也不過是糧食,錢,兵而已,百官聽得孟逐所說,都是雙眼發亮。

吳國公實力如此渾厚,天下雄主也!更兼天時在手,大有可爲,便是一爭真龍大位,都有不小指望。

不少人就是心中滾燙,吳國公年不過二十,就打下如此基業,等到登極,那他們也算從龍老人,少不得榮華富貴。

“哈哈……好了,孟逐,你下去用宴吧!”宋玉大笑,讓新進屬下知曉主公實力,進而加深忠誠,這也是他的一部分目的。

宴會之後,沈文彬等六司郎中和葉鴻雁等幾個高級將領就被留下議事。

雖是大慶,但吳國公當面,各人也不敢失儀,都沒怎麼多喝,此時又用瞭解酒湯,更是清醒,一起聽候着宋玉吩咐。

宋玉宴後換了常服,此時看着就有些隨意。

“諸位都是本公的肱骨,今日就坐而論道吧!”宋玉微笑說着。

就有侍從,搬上兩排椅子。

衆人謝過,才半挨着坐下,見衆人都坐好,宋玉才正容說着:“孤命你等前來,就是要說說以後的打算!”

“這也算是定下明年的大策!”

“請主公示下!”屬下都知曉這主公雄才大略,高瞻遠矚,此次如此慎重,關係吳地基業,不由更加精神集中,正襟危坐。

“吳地初平,孟逐在殿上所說,雖是實情,卻有些報喜不報憂,現在都是心腹,孟逐,你再仔細說說……”

“是!”孟逐起身,就解釋說着:“殿上的戶籍民口,都是按着各府縣的記錄所報,這裡面就有兩個疏漏,一是逢着兵亂,百姓逃亡甚衆,二是大戶隱瞞戶口,這也是老問題了。”

“這兩方面互相抵消,因爲沒有經過具體統計,無法得出準確數目,但可以估計,此時的吳州人口,最多隻有六十萬戶,三百萬人左右……”

“其餘的金銀糧食等數目都沒有隱瞞,但吳地殘破,北部各縣又有流民,糧食和銀錢,都得投到這上面去!”

這纔是常理!沈文彬等聽了,卻也在意料之中,不由點頭。

沈文彬就站起說着:“天災人禍,各州都是如此,但我主率先平定吳州,只要選賢舉能,與民休息,打擊盜匪,自然能比其它各州提早恢復元氣!這就佔了優勢!”

“不錯!”宋玉拍手:“文彬此言,甚合吾意!”

“但因爲要加強建設,我們明年,就不能用兵了!”

聽到這個準確命令,葉鴻雁等雖心中有些不甘,但也知道這是必須,否則民力耗竭,就是竭澤而漁了。

見幾個將領都沒有明顯抗拒,宋玉滿意點頭,武將好戰,這是他們的本質所決定,因爲能在戰場上建立功勳,獲得財富田畝。

但能剋制慾望,深藏兵鋒,纔是帥才!

“明年不用兵士,並不代表可以嬉戲軍務,馬放南山,平時訓練,不可懈怠!”

“請主公放心!”葉鴻雁代表軍中保證說着。

“如此就好!”

“啓稟主公,吳州北部各府縣官員,都是缺乏,屬下已命世家舉薦,但從者寥寥……”等到葉鴻雁坐下,吏司郎中宋思就起身說着。

雖然宋玉一直重視人才培養,但到底時日尚短,此次所帶的人手,將豫章等幾府填充完後,已是所剩無幾,對於吳州北部缺口,就有些無能爲力。

吳南世家舉薦的人手,也是如此,至於吳北世家,抵抗宋玉在前,又被消滅上萬私兵在後,現在宋玉正準備清算,更不能用他們的人手。

“孤登公位,乃是大喜,當舉州同慶,你發佈告示,吳州各府,舉行選拔考試,不論家世,只問才幹,每府取五十名,稱秀才,待遇等同司吏。而到了明年開春,中秀才者又可在建業參加考試,選出五十人,稱舉人,待遇等同典史,並且,無論中舉還是中秀才者,都可任官!”

“這考試範圍,就選四書五經,並以明算經等雜學!而不論是高門大戶,還是販夫走卒,只要不是在職官員,都可參加考試,這考試,就稱爲‘科舉’!”

宋玉淡笑着,不經意間,就在天下棋局,乃至剋制世家上,落下重重一子!(未 完待續 ~^~)

第45章 潛龍第248章 鬼王符籙第27章 黑氣再起第64章 潛龍大勢第206章 戰後 !!第9章 功德第94章 支持第178章 鮑家第236章 難題第210章 東取第175章 祈願第245章 出遊第109章 局勢第287章 孤注第57章 反殺第303章 焚城第251章 黑驢第95章 出手第146章 圖騰祭祀第54章 班底第70章 進軍第154章 吞併之始第248章 鬼王符籙第280章 計策第77章 大勝第293章 險!險!險!第78章 犒賞第259章 交鋒第252章 道路第12章 入山第170章 戰況第260章 玄女佩第27章 黑氣再起第9章 功德第55章 赤蛇繞印第38章 受損第24章 氣運與神通第159章 提拔第268章 鬼羣奇襲第5章 授職第230章 石王第65章 氣數使然第148章 血鬥第173章 歸降第268章 鬼羣奇襲第296章 縱橫披靡第64章 潛龍大勢第57章 反殺第296章 縱橫披靡第37章 交手第234章 結果第72章 成事第81章 新安在手第203章 追殺第227章 門客第143章 山越第167章 灰衣第40章 城隍第233章 科舉第78章 犒賞第239章 龍虎山第72章 成事第166章 搬遷第211章 丹陽第285章 水戰第6章 陰兵第300章 徐州第196章 茶禪第313章 劇變第292章 危難第105章 白雲劍第87章 結盟第51章 投胎第220章 兵臨城下第48章 約定與積攢第203章 追殺第27章 黑氣再起第242章 青華第290章 進軍江陵第16章 示警第174章 自立第48章 約定與積攢第39章 謀取第262章 對拼第51章 投胎第184章 金身大成第295章 神威第179章 前夕第1章 穿越第229章 天下各方 爲新舵主神經病二代賀第250章 請求第22章 土地祠第264章 赤蛇山神第81章 新安在手第224章 家格氣運第187章 青年第122章 隕落第91章 夜襲第276章 巴陵第26章 白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