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香覺得,或許麗妃是故意的。
讓皇上和別人看到,她也有沒有辦法的事,也有教不好的人。爲了兒子孫子,有意教歪這個孫女,或許還能利用一把……
如此,想交好高善珠的意圖更不能明顯,讓她慢慢靠近自己。
荀香笑道,“我真下不過她。”
她越這樣說,高善珠越不信,皺着鼻子說道,“鬼才信你。”
高明珠也笑道,“我祖父說香香表妹大才,讓我多跟香香表妹學習呢。”
第二節課是書法課,由書法好的嚴翰林講授。
嚴翰林五十多歲,又黑又嚴肅端方。
來靜芳齋講課的男先生,必須超過五十歲,還不能太俊俏。像荀駙馬那樣的人,是絕對不能來這裡的。
嚴翰林的字沒有荀駙馬寫的好,比荀香好一些。
但荀香現在還不滿十二歲,憑她的天賦加荀駙馬的指導,過個兩三年很有可能趕超他。
嚴翰林自認教不了荀香,對他的評價只有一個字,好。
一堂課上完,小姑娘們去廂房吃飯,歇息。
下晌的課是女訓,今天講《女史箴》。
講授人是宮中女史範昭儀,也是皇上的女人。
荀香最不喜歡這種課,都是女人爲難女人的,聽得胸悶。但她知道,這種課表面上必須好好上。
就連幾個平時不好好學習的小貴女,聽課的時候也不敢放肆。
荀香聽得昏昏欲睡,還是強打精神把眼睛睜得溜圓。
終於捱到下課,陶婧回陶府,荀香回坤寧宮。
李太傅對荀香的誇獎已經傳到葉皇后耳裡。
葉皇后摟着荀香笑道,“李太傅說香香博聞強識,見解獨到,熟讀《春秋》,見地不輸男兒……”
荀香拉着葉皇后的袖子,皺着眉,嘟着嘴,做出可愛的樣子。
“皇外祖母,我能不能不去靜芳齋上課了?先生給小娘子講課一定跟皇子們不一樣,好些東西不會講。我還不如自己在家看書,有不懂的地方問爹爹和老祖宗……”
聽了這話,葉皇后又是高興又是自豪,也覺得讓香香跟那些小姑娘們一起學習是耽誤了她。
晚飯前皇上興沖沖來了坤寧宮。
他又抽問了《論語》及《左傳》裡的幾段話。
荀香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了。雖然說得比較直白,但有些見解跟這個時代的人不完全一樣,很有新意。
皇上笑道,“小小年紀,思維敏捷,見解獨到……哈哈,像朕。不過,不要驕傲,不要自滿,學習永無止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此時的皇上像一位普通家長,既爲孩子的進步高興,又教育她繼續努力前行。
荀香點頭道,“香香謹記皇外祖父教誨。”
雖然很爲難,她還是提出想多留在家裡學自己想學的做自己做的的要求。
皇后幫着求情道,“臣妾也覺得香香過於聰慧,與一般小娘子不同,有些課業自己在家會學得更好。她家裡,有荀駙馬和荀老太傅這樣的好先生呢。”
皇上揉揉胸口。他越滿意這個外孫女,就越心肝痛得厲害。
若是那幾個皇子皇孫有這麼聰慧就好了。之前的二兒子不錯,卻是樑家種。現在的三兒子也不錯,卻有一半高麗血脈。
剩下的,大兒子木訥,四兒子急功近利,五兒子耳根軟,七兒子平庸……都不如他的意。
至於那幾個小孫子,目前還看不出來,但他肯定都比不上荀香。
他的眼前又浮現出一小臉,明遠大師說他若能平安度過十二歲便未來可期,敏堂姐說他聰慧仁義,討喜可愛……
可自己已是天命之年。
皇上想到一種可能,問道,“香香有男兒膽識,小小年紀就巾幗不讓鬚眉,想不想去上書房學習?你還小,滿十二歲之前可以在那裡同皇舅、表哥表弟們學習大半年。”
上書房是皇子皇孫學習的地方。
荀香更不願意去。那裡主要學權謀,馭人。
皇姥爺喜歡她這樣,誰知道下一個皇上喜不喜歡她這樣。
難得穿越一回,她還是想做自己喜歡和善長的事,快快樂樂生活。
她搖搖頭,糯糯說道,“不想去。小娘子學那些東西做什麼,學好了能入內閣嗎?”
再是對她好,也要讓皇上知道她對朝堂政務不感興趣。
皇上朗聲大笑,用手捏捏她的小臉,“想些什麼呢,罷了,罷了,不想學就不學吧。不過,你年紀還小,又跳脫沒個怕,總要把今年的書讀完。”
見荀香嘟起了小嘴,又道,“每旬逢三要上‘女訓’課,只逢三來上吧,也正好進宮陪陪朕和皇后。”
再開明也是封建帝王,希望後人符合最起碼的道德規範。
荀香喜的跪下磕了一個頭,“謝皇外祖父。”又把着他的膝蓋打蛇上棍,“皇外祖父,天天悶在府裡很無趣的,香香開了個四品書齋。”
她想爲自己爭取多一點的出府機會,再把有些話說明白。
皇上不贊成道,“開鋪子,香香很缺錢嗎?”
荀香沒起身,小手抓了抓皇上膝上的龍袍,睜着最澄澈和崇敬的眼神看着他。
“香香不缺錢。香香看到皇外祖父爲天下操勞,每天只歇息兩個時辰,很心疼。皇外祖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香香也想爲皇外祖父分擔一點點憂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朝政什麼的香香不懂,便想在庶務上出一點力……丁家的‘寶鐵’,最開始只是一個兩個人的鐵匠鋪,如今發展成了兩千多人的大作坊,還弄出了球墨鑄鐵……”
“之前的九鹿織繡閣只賣繡品和結子,現在弄出了棉紡毛紡,勾出的衣裳得所有人喜愛。這個四品書齋聽着是書齋,宗旨是品書品茶品味品人生,與其它書齋不一樣。
“書齋雖小,或許能啓發別的人,甚至別的行業深刻思考……許多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香香想皇外祖父萬歲萬歲萬萬歲,想大黎朝千秋萬代,國力強盛,也想大黎朝的百姓富足康樂。”
這些往小了說是庶務,做大了就是國力和民生民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