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少傑,你說說看,如果有意思,我會支持你的!”金庸表態說道。
沈寶新也是難得的點頭,道:“好!如果你確實有一點貨,我也支持你的!”
有老師金庸的支持,第二股東沈寶新也是洗耳恭聽。
“大家都應該對臺灣的瓊瑤並不陌生吧?”張少傑忽然笑了笑。
沈寶新頓時不樂意道:“雖然我對瓊瑤不屑,但是總不會不知道她吧!在臺灣她的書每本能賣超過幾十萬,甚至百萬本,加上她寫的書讀者羣體很龐大,這麼多年恐怕賣的書賣加起來恐怕有五六千萬本了!賣的圖書總量比她多的,恐怕也只有倪匡一人!”
張少傑點頭,知道哪怕自己的《大唐雙龍傳》在港臺每集現在能賣60萬本了,但是他的圖書總銷量還是比不過瓊瑤的。
現在因爲纔不過出了8集,所以《大唐》累計銷量只有400多萬本。
如果《大唐雙龍傳》63集全部出版完成,張少傑自信,在這個80年代圖書出版的黃金年代,光是在港臺也能累計銷售3000萬本以上。
如果自己再勤奮點,保持每年出版50集小說的話,總銷量超過瓊瑤,估計只需要兩年時間即可。
當然了,張少傑舉例瓊瑤,並不是僅僅因爲瓊瑤的小說賣的紅火,而是因爲瓊瑤是最會經營自己作品改編版權的作者!
49年瓊瑤隨家人赴臺灣,63年瓊瑤出版第一部長篇言情小說《窗外》,之後瓊瑤保持每年出版數部小說,每部小說短的只有幾萬字,長的如《還珠格格》也沒有超過百萬字。但是她寫的小說,總髮行量卻是極其驚人,少則一部賣二三十萬本,多的甚至能夠賣百萬本!
整個臺灣2000萬人口至少有四分之一買過瓊瑤的書,香港、新加坡瓊瑤的小說也是賣的驚人。
除了她小說的出版火爆之外,瓊瑤的作品,影視版權的運營,也是港臺作家中最成功的一個。
65年時候,瓊瑤的小說,就被臺灣的影視公司看中,改編成爲電影。但是,瓊瑤看到自己小說改編電影之後都能大賺票房,就先後成立了火鳥、巨星等等電影公司,在整個70年代迅速的製作了兩百多部的瓊瑤劇。
每部瓊瑤劇的成本不外乎是十幾萬,至多幾十萬的新臺幣。快的時候兩三天就可拍完一部電影,精緻打造的電影也不過是兩三個月就殺青。
這麼短平快,以圈錢爲目的而炮製的瓊瑤劇,因爲有瓊瑤小說的名氣支撐,居然在臺灣電影市場殺的臺灣本土導演羣雄束手。
除了香港的精良製作的大片,以及一些著名大導演的作品之外。
臺灣市場導演拍攝的電影虧損的佔據八成,只有兩成能賺錢,但是瓊瑤劇改編成電影后妖孽一般大賺特賺,一部都沒有虧本!
古龍在在1980年的年初,忽然想要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也是被瓊瑤這個成功的案例所刺激到了。
“恩,我舉例瓊瑤,並不是說她的稿費本身!瓊瑤的小說出版,每年也不過是賺100萬港幣,不客氣的說,我一個月的稿費比得過她一年!”張少傑笑了笑。
剛剛張少傑舉例瓊瑤,兩人以爲張少傑肯定是讚賞瓊瑤的。沒有想到,轉眼間,張少傑就自戀的談自己稿酬遠超過瓊瑤。當然,他們都知道,這並不是張少傑的目的。
金庸、沈寶新也不由微笑,好奇的聽聞張少傑下一步要講什麼。
果然,張少傑笑道:“瓊瑤如果僅僅是一年賺100萬港元的稿酬,我也不會重視她。哪怕她的稿酬一年有400萬港元,比倪匡高,我也不會佩服她。但是,我之所以佩服她,是因爲她是首個大膽的以自己寫的小說,投資拍電影,從73年瓊瑤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以來,她恐怕的臺灣最高產的電影公司了。短短的7年時間拍了200部電影,平均每年30部,幾乎是能夠和嘉禾的電影產量相比!她的電影投資成本是多少?——平均每部電影投資大約50萬新臺幣,票房呢?平均每部的電影能夠有300萬新臺幣的票房!除去院線發行的費用之外,她一部電影能賺100萬新臺幣”
沈寶新不屑道:“平均300萬新臺幣的票房,也不過是10萬名觀衆觀賞!香港的二流電影,也是有幾十萬觀衆的!盈利100萬新臺幣?換成港元纔多少?才25萬港元!”
張少傑笑道:“問題是,一部電影賺25萬港元,瓊瑤一年拍30部電影,就是750萬港元的利潤了。況且,她的電影基本上是以瓊瑤自己的小說爲劇本改編,市場基本上穩定,上映後賺錢那是十拿九穩的!”
沈寶新這才深思,想到現在明報一年的利潤3000萬港元,位列香港第一流的大報社。
瓊瑤一個作家,以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一年能賺750萬港元。如果多幾個像瓊瑤這樣的作家,不要多——只要四五個,每年將小說拍成電影,那麼就足以比明報集團幾百名編輯、記者,上萬名作者創造的價值更多了
沈寶新頓時明白了張少傑的意思!
金庸對於張少傑的說辭,也是感觸頗深,港臺影視改編賺錢第一人當屬瓊瑤!
這個年代,金庸劇改編還不像後來那麼具有影響力,金庸的作品影視改編的高潮,主要是80年代中期之後,金庸小說被內地市場擁有數億計讀者,金庸劇纔開始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後勁!尤其是83版《射鵰》電視劇之後,金庸的影視劇每年開始和《西遊記》、《還珠格格》、《包青天》一般,成爲了每年暑假必不可少的節目。事實上,在60年代,金庸的小說,就基本上都拍過電影了。
只不過,這個年代的電影技術,以及拍攝理念的限制。金庸的小說韻味,不能表達出來。所以,金庸劇在83年之前,影視改編完全不如古龍劇那麼的成功!
但是,金庸劇票房不如古龍劇,但是在票房上,也不遜色瓊瑤劇。
這個年代,金庸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也是極奇蹟一般,十拿九穩賺錢的!
張少傑說道:“明報的報紙發行出版主業,可以說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階段。報紙的發行量增長,是有限的。利潤的增長,也不過是隨着香港經濟一年比一年好,商業公司付出的廣告費逐年增加。實際上,公司的主業已經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了!現在,有多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是很多的國際傳媒公司的做法,就是不斷在海外各國設立新的報社,新的分公司,推出其他的語言版本報紙,不過,這條路我看還是不太靠譜!因爲——世界第一成熟的報紙出版市場的曰本和美國!近代以來,曰本政斧的國策,就是要大力提倡國民看報紙、看新聞,來開啓民智。所以,曰本報紙發行量是全世界最誇張的,大多數的曰本成年人,都訂購幾份報紙,上班之前的空閒時間,基本上在讀報紙上度過!但是,曰本的報紙基本就是《讀賣新聞》、《朝曰新聞》、《每曰新聞》、《經濟新聞》、《中曰新聞》等等發行量達到千萬份的巨頭壟斷,外國的報紙在曰本基本上不會有生存空間!美國的也是差不多,主要是被一些發行量數幾百萬份的大報社壟斷市場!其他的人口少,報紙消費較低的亞洲各國,如果想要經營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都是需要做好虧損十年以上的心理準備”
沈寶新點頭道:“大規模的海外擴張,確實不可行!發達國家市場飽和,發展中國家短期內又很難賺錢!《明報》沒有那些國際傳媒巨頭那樣的雄厚資本!立足香港能夠穩定盈利,如果盲目進行海外擴張,風險倍增!”
金庸笑道:“海外擴張不可取!現在的香港報業市場,明報還不能算是完全穩固了市場!主要精力是做好香港市場!”
“好!大家算是達成共識!海外擴張不可取,但是《明報》還是要發展的——那麼後面的思路也很簡單了,立足香港,跳出傳統的報紙經營思路!做內容,最大化的挖掘內容、版權的價值!”
張少傑笑道:“比如說,如果我看到了《大唐雙龍傳》這樣的作品,在報紙、雜誌上連載走紅。我會第一時間拿下出版、電影改編、漫畫改編、遊戲改編等等一切的改編版權。之後,在作品積累了大量的人氣之後,這些版權的改編的價值,會超過文字本身的價值!到時候,無論是自己嘗試投資拍電影、改編漫畫、遊戲,還是授權別的公司進行改編。那都是跳出了報紙本身經營之外的新的市場!——內容的市場,覆蓋了電影、遊戲、音樂、電視劇、漫畫、動漫等等一切的娛樂大衆的產業!如果,有類似瓊瑤的作家,我們可以與其合作,簽下她作品的各種版權,給予作家更優厚的酬勞,並且在利用媒體的資源,不斷增強作家、作品的影響力”
張少傑開始全面的講述全版權運營概念。
第一條,不能僅僅把報紙當成報紙,報紙僅僅是一個宣傳工具,是一個平臺,是一個渠道。將來如果遇到技術革新,比如電視、電腦,或者是其他的平臺技術大發展,也可以藉助那些新興的平臺,發佈自己的內容。
第二條,優秀作品最大價值,在於版權改編帶來的價值。今後《明報》要要密切與漫畫公司、電影公司、電視機構等等各種不同行業進行合作,不斷開發《明報》手中擁有的有價值版權!
第三條,要學會共贏,企業文化應該是與作家共同享受版權改編利益,比如電影版、漫畫版、動畫版、遊戲版等等版權獲得的利益,要向作家公開、透明。如何分賬,友好磋商,不要以霸王條約方式強迫。
張少傑開始一林林總總的敘述他的經營觀點。
這些觀點,在三十年之後,是不新鮮的。
事實上,後來在90年代美國的“驚奇漫畫”公司,強勢挺進好萊塢,就是靠着向好萊塢授權電影改編版權,或者是自己投資拍攝電影。所以驚奇公司的利潤,逐漸從傳統漫畫出版業務的幾千萬美元,膨脹到幾個億美元,到21世紀初連迪斯尼公司眼也饞“驚奇漫畫”公司數千個“超級英雄”的版權價值,斥資40多億美元收購驚奇漫畫。
而後來中國國內網絡小說時代,從05年最早改編電視劇的網絡小說《亮劍》開始,到《步步驚心》、《千山暮雪》等等一部部的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基本上是改編一本紅一本,收視率大紅基本上十拿九穩大賣!
這都充分體現出,版權改編,纔是一些優秀作品的更大利益所在。
當然了,驚奇漫畫和網絡小說的例子,張少傑不會說出來的。
張少傑僅僅是以古龍劇、瓊瑤劇爲例子,說明一個真正優秀內容,影視、漫畫等等改編價值,能夠實現更大利益。
當然,具有改編價值的作品,也是相當苛刻的,要做到不虧本,首先該作家人氣要非常旺盛,以及作品本身的質量也是非常具備趣味姓、戲劇姓!
這都獲得了金庸、沈寶新的贊同。
這一次的三人股東會議上。
金庸大爲支持張少傑的建議,而沈寶新也從最初的指責,開始變成贊同。
總而言之,張少傑的首秀,就引發了《明報》公司的一次重要的戰略轉型!現在還沒有體現出現轉型的意義,但是等到幾十年後,國際巨頭殺入香港傳媒市場,加劇傳統報刊市場競爭。網絡時代,傳統媒體利潤萎縮,那時候《明報》高瞻遠矚的轉型,纔開始被所有報業公司驚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