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從十二月七日正式在香港和寶島臺灣發售以後,或許是得利於有聶花苓、張愛玲等早已聞名遐邇的知名女作家寫序言,其中購買該書的大部分都是十四至三十左右的年輕女性,在短短三天的時間裡,就賣出了三萬多本,一下子掀起了兩地購買熱潮。
書寫的好是一部分,有名家推薦是一部分,《文學世界》在各大書店宣傳是一部分,但還有最重要的一部分,則是因爲那張刊印在書本最後一頁的霍耀文本人的照片。
所以自從亦舒在序言中描寫到霍耀文那英俊的面孔、談吐有禮和文質彬彬的氣質,更是在書本最後有照片爲證,這一下子算是點燃了港臺兩地所有少女的懷春之夢。
這個年代的言情小說其實跟後世的言情小說還是有很大共同點的,除了各種三角愛情外,最爲重要也是貫徹言情小說根本所在的點,那就是男主人公一定要英俊或者有氣質。
現今港臺兩地最火的英俊小生,分別是姜大衛和楊羣,但此二人的英俊只能說是濃眉大眼,頗有一股正氣凌然,按照後世朱時茂所表演小品的話來說,就是正派專業戶。
反觀霍耀文則不同,他長的很英俊,戴着金絲邊眼鏡,身材高高瘦瘦,除了兩道小說中常見的劍眉外,最爲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他的笑容,一抹四十五度斜角上揚的微笑,足以迷倒衆多懷春少女。
也正是因爲霍耀文的樣貌,許多在讀《甜蜜蜜》一書的少女們,早已把書中的霍在年給比做成作者本人。
如金陵女中的張莉仁一樣,無數在女校讀書的年輕女孩們,在看到《甜蜜蜜》一書後,紛紛照着書中的一些橋段,用這個年代特有的朗讀腔調跟友人講述着這些甜蜜而又充滿詩意的句子。
特別是當這些懷春少女們看到作者本人的照片以後,紛紛幻想着書中霍在年跟林婉容和妻子所說的一系列情話,彷彿都是霍耀文親口跟她們面對面講出口一樣。
正如梁羽生在《冰河洗劍錄》第十回寫道:“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
此處應該改爲:“春夢無痕情未了,少女懷春總是詩”
或許就連亦舒和鄧麥基二人也萬萬沒想到,一個只是好奇建議,一個只是隨口採納,居然能夠挑動萬千少女心中的那一抹柔情似水,懷春如夢。
.....
香港,九龍聖德中學。
課間休息的時間。
一間教室內,三三兩兩的女生圍坐在一塊,紛紛拿出手中早已準備好的書本,其中一個披着烏黑秀髮的女孩,朝着旁邊的女子道:“婉婷,現在輪到你來讀了。”
“啊?讀那一段!”張婉婷撇頭看了一眼友人。
長髮女孩翻了翻手中的《甜蜜蜜》,指着其中一個片段道:“就這一段。”
“好。”張婉婷翻着自己的書,找到哪一頁後,看了一眼內容,是霍在年跟林婉容分別時所說的話,咳嗽了兩聲,扮作深情的朗讀道:“我只希望不管三年,五年,或是十年以後。某一天,我們相遇,還能相認,哪怕你只說一句,好久不見……”
張婉婷的聲音很有磁性,特別是扮作深情時,那讓人聽的顫慄的話語,令周圍幾個小女生激動的差點在座椅上摔倒。
“啊…不行了不行了,婉婷你這聲音太迷人,太好聽了,特別是最後一句……”
一旁的女孩咳嗽一聲,學着張婉亭的腔調道:“哪怕你只說一句,好久不見……”
“啊……”
一下子,幾個女孩彷彿是再次嘎到了某個興奮點,紛紛大聲的尖叫起來,引的教室裡沒有出去玩的男同學疑惑的很,反倒是那些女同學則是笑笑不語,她們自然知道這幾個人圍坐在那發出尖叫是在幹嘛。
“好了好了!都別說話了。”長髮女孩呵斥了幾聲,制止幾人在繼續發瘋下去,朝着張婉亭道:“婉婷,下面那段你也讀了吧。”
“嗯。”張婉婷喜滋滋的繼續朗讀着下面一些情話。
不得不說,張婉婷很有朗讀的天賦,她的聲音很好聽,也富有感情,當讀了下面一段後,她整個人的心彷彿是被一團蜜餞給包裹,充斥在甜蜜蜜的海洋裡。
“婉婷的聲音太好聽了。”女孩們再次爲張婉婷的朗讀而歡呼來。
“是啊,我感覺就跟浮生在書裡面寫的林婉容一樣,有着最美妙最引人的嗓音。”
“可惜林婉容最後還是離開了香港,唉……”
一聽到這話,幾個少女紛紛嘆了口氣,她們喜愛書中的霍在年,但更愛林婉容這個獨一無二的搖曳在紅塵中的女子。
其中一個女孩撇了撇嘴道:“香港不是能娶幾個老婆的嗎?我老豆就娶了兩個老婆,搞不懂這霍在年爲什麼不把林婉容也給娶了。”
“怎麼?你也想給別人當小老婆啊?”長髮女孩打趣道。
“怎麼?不行嗎?要是那個男人跟霍在年一樣,我肯定願意當小老婆。”那女孩不甘示弱道。
“對對,要是霍在年,我當小老婆也願意。”
“我也是,我也是。”
旁邊幾個女孩紛紛笑着迴應。
就連一向自主的張婉婷,在聽到幾個友人說的這番話後,捫心自問,如果遇到霍在年這種好男人,自己是否願意給他當小老婆?
默默排序,
霍在年=作者浮生=亦舒所提的霍先生=照片
翻開最後一頁,看着上面一抹迷人笑容的霍耀文,琢磨了一下,張婉婷紅着臉,似乎……好像……可以啊!
這一幕,同樣發生在港臺兩地無數的學校或者少女的閨房之中。
此時,還在無數懷春少女紛紛糾結是否願意給霍在年?當小老婆的時候,對於這一切還無從知曉的霍耀文,離開學校,踏上了輪渡,欲前往九龍上海街。
昨天下課以後,他一整天的功夫,都在忙碌着出版社規劃的事情,在跟霍父霍母和阿嫲提出開出版社前,霍耀文想着應該先把人手和學校方面溝通好。
印刷設備只需要錢到位就好,但出版社的相關專業人員,則是要提前的招聘,而且還有跟學校提早打好交道,談好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