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陳年舊事

連濤五峰,鶴唳,烏墮,斧皴,嶽渟,山魈,天驚峰不在內。 妖奴逞威,南鬥星隕,五峰被夷爲平地,天驚峰亦未能倖免。

天驚峰雖以“峰”名,卻並非拔地而起的天柱,而是深陷於地淵中,爲濃密的霧氣籠罩,不顯山露水。

太一宗最大的秘密,就隱藏在天驚峰下。

崑崙太一,紅花白藕是一家,數千年前,千寶道人從崑崙派破門而出,遠赴中原,在連濤山開創太一宗一脈,臨走之時,他從玉海捲走了小半珍藏,其中就有先天鼎、定海珠、靈臺方寸燈、飛天梭,崑崙十件至寶,六宗在流石峰,四宗在連濤山,從此東西相峙,干戈不休。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千寶道人還偷偷取走了崑崙祖師南華道人遺下的一卷《太一築基經》。《太一築基經》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按說在劍修手裡,無異於明珠投暗,反倒是千寶道人驚採絕豔,兼修器符二道,將其發揚光大,但這畢竟是祖師爺遺下的寶物,首頁還有南華道人親筆所錄的道偈,“混沌從來不記年,各將妙道補真全。當時未有星河鬥,先有吾黨後有天。”此經怎可流落在外!不過讓崑崙劍修有苦說不出的是,千寶道人神通廣大,一心二用,先天鼎守,二十四顆定海珠攻,一攻一守,天衣無縫,任爾劍氣如虹,劍絲不絕,都奈何不了他。《太一築基經》就此成爲太一宗的鎮派之寶,秘不宣人,流石峰所傳的《太一築基經》,乃是諸位長老宗主默寫的“百衲本”,以劍修功法爲主,不及真本之百一。

這是崑崙歷代掌門的心結,心病。

千寶道人在,無人敢輕易啓釁,捋其虎鬚,待千寶道人身死道消,崑崙劍修蠢蠢欲動,數次拜訪連濤山,或明或暗,試圖索回《太一築基經》,都爲太一宗擊退,未能如願。

太一宗將《太一築基經》視爲至寶,密藏於天驚峰下,最初有資格一睹此經全貌的,唯掌門一人而已,後來風雷、山澤、天風、沉魚、凌霄、鬥牛、玉露七殿羽翼漸豐,頗有不平之意,以爲太一宗的至寶,不應由掌門一人獨佔好處,爲此千年之前,由風雷、天風二殿殿主牽頭,其餘五殿同聲相應,聯手向掌門逼宮,最終爭得一個機會,七殿殿主若能踏入煉神期,可到天驚峰閉關三年,參詳《太一築基經》,但憑記憶,不得抄錄副本。

《太一築基經》包羅萬象,並非一句虛言,有幸翻閱此經的煉神修士多是意志堅定之輩,取捨果決,尋到幾宗契合自身的神通,解決一兩個困擾已久的難題,三年光陰差不多倏忽已過,千年以降,能將此經從頭至尾翻閱一遍的殿主,寥寥無幾。

到了這一代七殿殿主,大多碌碌無聞,只有風雷殿殿主楚天佑一人修煉到煉神期,他特立獨行,棄種種神通妙法於不顧,只將《太一築基經》粗粗翻了一遍,覺得有意思,多看幾眼,沒意思,一掠而過,憑着性子觀其大略,白白浪費了三年時光,修爲並無多少長進。衆人明面上不敢多言,背地裡腹誹的不在少數,然而他最終能突破煉神,步入渡劫,正是得益於這三年的無慾無求。

不過就連千寶道人都不知曉,崑崙祖師留下的這一卷《太一築基經》,其實只是一卷副冊,正冊早被上古修士帶往了七曜界,供養在斜月三星洞的太一靜室內。

正冊副冊,內容並無二致,對飛昇上界的古修士來說,諸般劍修器修符修的功法,也只能在洞天以下逞威,不過《太一築基經》乃天地靈寶,正副二冊同出一源,於副冊落筆,正冊一一顯現,反之亦然,雖分處兩界,宛然如一。

南鬥七殺隕落連濤山,天驚峰土崩瓦解,《太一築基經》副冊承受不住天地偉力的衝擊,毀於一旦,與此同時,供養在太一靜室的正冊亦隨之化作齏粉,餘燼一抔,忽然閃動無數光點,緩緩浮於空中,蜷曲舒展,撒出一縷縷幾近透明的劍絲,弱不經風,數息間勾連成一片,漾起陣陣漣漪,氣息澎湃而作,竟化作一個繁複之極的傳送法陣。

斜月三星洞洞主葛陽真人正坐於浮游榻上,忽然心血來潮,掐指一算,心知有變,當下移步太一靜室,凝神看了片刻,識得這傳送法陣出自飛昇修士之手,看上去有幾分眼熟。他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勁,心中似乎缺失了什麼,雲遮霧繞,看不真切。葛陽真人心細如髮,不願輕易放過,當下在太一靜室中坐定,以此心察天心,功行七十二週天,內外澄澈如鏡,識海中一團五彩霞光忽然消散無蹤,旋即記起一些幾乎忘卻的陳年往事。

他自下界飛昇,下界乃是一洞天小界,存於“混沌一氣洞天鎖”中,及至天魔宇文始作亂,輾轉數洲,遺禍無窮,爲此大瀛洲天妖與斜月三星洞的飛昇修士聯手,歷盡艱險,擊潰天魔,不惜犧牲性命,施展血祭之術,將其封印於“混沌一氣洞天鎖”。爲防天魔脫逃,上一任洞主抱殘子佈下兩招後手,其一名爲“五輪傀儡”,取中央大日如來、東方阿闍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形,內刻禁制,遍植大陸,以鎮壓天魔,留有迴旋餘地,其二便是《太一築基經》,一旦封印鬆動,天地崩壞,南鬥星隕,七殺星襲副冊而去,副冊被毀,正冊亦無從倖免,連通兩界的傳送法陣自行開啓,猶能挽狂瀾於既倒。

但抱殘子始料未及的是,天魔鎮於混沌一氣洞天鎖後,天狐竟施展通天徹地的大神通,將前後事端盡皆抹去,記憶爲五彩霞光遮掩,恍若不察。及至南斗六星隕落其五,天魔竭盡所能掙出一縷神念,借妖鳳司徒凰的軀殼寄身,尋上流石峰,阮青得以從鎮妖塔脫身,與金三省對視一眼,才駭然記起了一切。

大神通在下界被破,波及上界,矇蔽記憶的五彩霞光漸次消退,葛陽真人修爲精湛,最先醒悟過來。他沉吟片刻,喚來童子,命他去請靜昀真人來見。

第四節 三尸拘魂符第七十三節 如入無人之境第四十三節 請魏師叔指點第九十七節 沸騰的大地第一百四十九節 等閒變卻故人心第六十四節 決勝千里之外第二節 母體中的胎兒第八十八節 顧頭不顧腚第七十六節 只是一場遊戲第八十四節 咬上一大口第五節 一腳踢到鐵板上第二十九節 荒北荒漠第九十二節 雲漿殿主第七十七節 上前唱個大喏第七十六節 只是一場遊戲第二節 天崩地裂第三十五節 生死懸於一線第四十一節 天有不測風雲第二十三節 人力有時窮盡第九十一節 禍水東引第四十四節 皇叔郝巫第一百二十七節 禍從天上來第十七節 借屍還魂第三十三節 離死亦不遠第七十七節 轉輪鎮柱第十節 別擋住我的陽光第十八節 竹筒倒豆子第九十二節 殺雞用牛刀第八十七節 天生異象第二十八節 老脾氣臭脾氣第二十二節 九轉紫蘿酒第三十四節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二十七節 總要收些利息第十一節 油盡燈枯第一百三十四節 移形換影第五十七節 男怕入錯行第一節 一動不如一靜第六十三節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九十三節 陰溝裡翻船第十六節 一花一世界第五十五節 化去喉間橫骨第八節 紅顏白髮第二百六十八節 一靈不滅第三十八節 殊途而同歸第六十九節 有些懷念鬼門淵第三十節 魚躍龍門第一百零七節 合則存分則亡第二十五節 當面鑼對面鼓第一百九十二節 螻蟻尚且偷生第二十六節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十三節 不幸中的大幸第三十四節 事一樁樁辦第八十二節 大鬧蟠桃會第十二節 過去的好時光第六十節 步入黑暗中第八十六節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一百十三節 如針如錐如刺第八十九節 了斷了了事第十四節 一聲鳳凰兒第七十三節 純陽玄元抱朴第十八節 保他二十年平安第八十七節 仙傀儡煉妖傀儡第九十三節 功行七晝夜第九十二節 雲漿殿主第二十二節 陣名須彌第六十一節 爭一時之長短第八十九節 躲得遠逃得快第八節 殺戮的感覺第九十節 極北雪域第三十七節 就是不走尋常路第十二節 永遠都回不去第十六節 今夜無人入眠第十五節 到頭這一身第四十一節 不信這個邪第十九節 打人不打臉第三十二節 一夜之間改變第五十一節 盤古開天變第十三節 雲鎖殘鍔山第四十六節 妖元成域第六十四節 求人不如求己第十四節 碧玉刀螂第二十六節 世間好物不堅牢第三十節 七十二蓮花峰第十五節 六指頭幫忙第三十七節 神仙打架第三十二節 爛船也有三斤鐵第十節 心如一片玉壺冰第十八節 九天十地幻魔符第七十八節 捲土重來未可知第四十八節 豎起一根中指第二百二十五節 強枝弱幹第十一節 雪獅子向火第七十二節 耿耿於懷第一百六十七節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一百十節 殺雞用牛刀第四十二節 滄海一粟第十五節 事不諧矣第三十八節 二十四具法身第二十九節 既倒之狂瀾第五十三節 鬼氣反噬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