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節 山河元氣鎖

斷崖峰與空竹山遙遙相望,成犄角之勢,二山之間,隔了一片狹長的密林,終年被雲霧和瘴氣籠罩,人跡罕至,妖物出沒其間,是分割中原與西陲的屏障,當地的土人通常稱其爲“蠻骨森林”。

崑崙掌門紫陽道人身披道袍,頭戴紫金冠,負手站在斷崖峰頂,凝神望着彤雲密佈的空竹山,若有所思。隔着蠻骨森林,崑崙派與太一宗遙相對峙,是戰是和,在此一舉。

堂堂崑崙掌門,西陲劍修萬衆仰慕的高人,全無遺世絕塵的風範,紫陽道人蓬頭垢面,不修邊幅,道袍洗得發白,胸前隱隱染着油漬,紫金冠邊角殘破不全,磕去了一塊,像換牙的幼兒,滑稽可笑,然而他的一雙眼眸,卻如年輕人一般溫潤亮澤,充滿了看破世情的練達,又沒有失去憐憫和好奇心。

問過餘瑤後,陸葳將她帶了出去,魏十七隨後登上斷崖頂鳳凰臺,跪在掌門跟前,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

鳳凰臺是斷崖峰頂一塊形同神鳥的巨石,雙翅平展,半身突出山崖,尖嘴遙遙指向空竹山蒼龍洞,當地土人故老相傳,有“鳳擊蒼龍,破雲霄奔襲九萬里,天帝爲之震怒,降下霹靂化爲巨石”的傳說。

紫陽道人的目光有如實質,刺得他心神不寧,他只能強迫自己故作鎮定,可神情舉止卻瞞不過掌門的雙眼。這正是魏十七想要的效果,不掩飾,不作僞,把真實的情緒坦露在他面前,這比脣齒間吐出的任何語言更有力。

陸葳是崑崙嫡系鉤鐮宗的宗主,因此得以越過主掌刑罰的邢越邢長老,直接把二人帶到掌門跟前。她是掌門紫陽道人俗家的外甥女,疏不間親,魏、餘二人所言“事關重大”,也給了她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

這麼做畢竟是得罪了邢越,但邢長老和鉤鐮宗的魯長老勢成水火,她憐惜女徒,不願她再受委屈,寧可逾規。

紫陽道人將手一招,藏雪劍從魏十七腰間的劍囊中飛起,緩緩落入他手中,百般不情願,他屈指一彈,飛劍像弓弦一樣震顫不已,發出低沉的哀鳴,久久不絕。

藏雪劍拼命掙扎,紫陽道人手一鬆,飛劍疾飛而回,插在魏十七身前,大半沒入石中。魏十七不敢伸手拔劍,眼光瞥了一眼,心念到處,藏雪劍嗡地飛起,如倦鳥歸巢,穩穩收回劍囊中。

紫陽道人目光如電,早看出魏十七並非通過道胎劍種間的感應操縱飛劍,藏雪劍是他的本命物,只有經過“血祭認主”,本命飛劍才能如此通靈,如此看來,那小子所言並無虛妄,崑崙上下,也只有阮靜能傳他這門“劍訣”。繼螭龍、青鳥之後,她終於找到了第三種天妖血脈。

“起來吧。有什麼要說的話,就說吧。”掌門懶洋洋地發話,言下之意,不要浪費了陸葳爲他爭取來的機會。

“是。”魏十七心中有了底氣,他相信以崑崙掌門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藏雪劍的特異之處,以人身修煉妖術,以丹火淬鍊本命物,普天之下,又有幾人通曉妖族的法門。他略加整理思路,從拜入仙都門下說起,一直到鐵嶺鎮外,用搜魂術拷問凌霄殿弟子康平,事無鉅細,涓滴不漏,足足講了一個多時辰,坦坦蕩蕩,如瓶傾水。

從始至終,紫陽道人都保持一個姿勢,紋絲不動,耐心地聽他道來,沒有絲毫打斷的意思,待他停下來,又等了片刻,才溫和地問道:“就這些?”

魏十七嚥了口唾沫,道:“是。”他有些吃不準,掌門問這句話到底是什麼用意。

“你且過來。”

魏十七亦步亦趨,跟隨掌門來到鳳凰臺的尖嘴處,腳下是萬丈虛空,蠻骨森林隱沒在雲霧裡,像一條潛伏的大蛇,對面是巍峨的空竹山,彤雲如蓋,將山頭團團籠罩。

紫陽道人捋起袖子,指指山頂的雲層,道:“那是太一宗的雷火劫雲,劫雲之下,便是蒼龍洞,太一宗掌門,中原絕無僅有的渡劫期大修士潘乘年,就親自坐鎮在洞口的三株古松下。蒼龍洞中,關押着我崑崙派的諸多劍修,瀝陽派的許篁、向漁、崔吉,少陵派的謝鞠、丁一氓、石烽火,元融派的卜樾、申屠平,平淵派的季鴻儒、仇滌非,玉虛派的何不平、趙之榮,玄通派的韓赤松、曹雨,仙都派的奚鵠子、李少嶼,都是旁支中堅,一時之選。旁支七派也是我崑崙一脈,這些年鎮守崑崙山,選拔俊才,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旁人可以無視,我這個當掌門的,心裡總得有數。”

他回過頭,視線落在魏十七身上,“現在太一宗以這麼多人的性命爲要挾,討要山河元氣鎖和月華輪轉鏡,月華輪轉鏡倒還罷了,這山河元氣鎖乃是我崑崙派開宗立命的根本,你說換還是不換?”

魏十七心中一顫,這種左右崑崙命運的抉擇,怎輪得到小角色指手劃腳!他臉色有些尷尬,推諉道:“事關重大,小子見識淺薄,不敢妄言。”

這種時候,掌門若堅持要聽他的想法,應當微笑着盡顯高人風範,說一句“但說無妨,說錯了也不打緊!”以此來鼓勵他,消除他的顧慮,誰知紫陽道人卻道:“阿阮挑中的人,品性見識到底如何,就用這個題目考校一下,合我的心意,才能傳我師弟的衣鉢。”

他話裡頗有言外之意,魏十七一時間也來不及細想,模棱兩可地道:“從太一宗偷襲赤霞谷至今,已兩年有餘,不能從長計議嗎?”

紫陽道人嘆息道:“拖,這也是個辦法,不過,現在沒有時間了!你看得見對面的蒼龍洞嗎?已經有一十三具屍體掛在了懸崖上,每過一天,楚天佑就殺我一名崑崙弟子。諸位長老宗主齊聚於此,就是爲了做一個決斷,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太一宗把崑崙弟子殺盡吧!要麼拼死一搏,硬撼一下雷火劫雲和潘乘年,要麼低頭服軟,乖乖獻出山河元氣鎖,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路。”

“會不會是調虎離山之計?”魏十七想到一種可能。

“你是說太一宗另遣人手偷襲流石峰?無須多慮,流石峰鎮妖塔不倒,潘乘年不出手,太一宗來再多人也沒用。”

魏十七低頭尋思片刻,道:“太一宗好歹也算名門正派,料想自視甚高,有所爲有所不爲,即使覬覦我崑崙派的元氣鎖,也應該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在面上虛應一番故事。這次他們千里偷襲赤霞谷,不顧道義,撕破臉皮,連綁架勒索這種低三下四的手段都使出來,堂堂掌門公然作幫兇,親自坐鎮蒼龍洞,說明他們是勢在必得。”

紫陽道人點頭讚許道:“對,就是這麼回事,不過你有一點說錯了,太一宗的道法講求‘奪天地造化以爲己用,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從來不以名門正派自居。太一宗這次做得很絕,明當明就是要元氣鎖,不討價還價,得不到,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喏,你看懸崖上那些屍體,就表明了他們的決心。”

“山河元氣鎖有何妙用?”

“山河元氣鎖既不能提升修爲,又不能克敵制勝,唯一的用途就是從天妖體內源源不斷抽取妖力,就像拴住牛鼻子的一根爛草繩。至於太一宗想要對付什麼厲害的天妖,抽取妖力作什麼打算,就不得而知了。”

鎮妖塔,山河元氣鎖,天妖,掌門的話給了他一些啓示,魏十七隱隱發覺了三者間的聯繫,他猶豫了一下,試探着問道:“那麼離了山河元氣鎖,我崑崙派會不會有大礙?”

“青冥劍在,流石峰即使缺少山河元氣鎖,也無妨。”紫陽道人笑了起來,阮靜眼光不差,魏十七是個聰明人,他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

“這樣的話,小子覺得,人比物要緊,蒼龍洞中的弟子,安知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日後橫掃連濤山,蕩平太一宗。”

紫陽道人拊掌微笑,道:“那一干長老宗主在我耳邊聒噪,說什麼是可忍孰不可忍,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輕輕巧巧一句話,就決定別人的命運,不妥,要人家玉碎,至少先問一問玉的意思,萬一他心中倒願意當一回瓦呢!”

魏十七鬆了口氣。

紫陽道人拍拍他的肩,“你很好,合我的心意!”他笑得很開朗,露出焦黃的牙齒,彷彿長久以來困擾他的心事,被魏十七一席話說得煙消雲散。

第八節 拿得起放得下第十五節 不成功便成仁第四十九節 提耶十三秘符第六十一節 懶得與之言語第一百五十七節 彈指一揮間第一百零三節 放下一半的心第一百十九節 例不可開第六十節 鎮將不滅第三十五節 山水輪流轉第二百六十一節 亂成一鍋粥第十八節 堂堂正正之謀第九十七節 三軍不可奪其帥第七十五節 不妨奉陪到底第八十三節 迅雷不及掩耳第一百十二節 有苦說不出第三十六節 跌得冤跌得慘第十六節 禮崩樂壞第四十一節 此人不可力敵第一百九十九節 且做壁上觀第五十一節 至親至疏夫妻第一百二十七節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三十五節 困獸猶鬥第七十三節 天機混沌一團第二十三節 瘟神終於走了第七十五節 撼山巨熊第二十七節 招子放亮些第四十七節 久旱逢甘霖第二十六節 世間好物不堅牢第三十一節 且看小兒輩破敵第九十四節 何必當初第五節 一腳踢到鐵板上第四十五節 人不人鬼不鬼第五十二節 大力牛王第一百十九節 例不可開第四十七節 只是一個遊戲第五十二節 深淵意志第九十六節 出了一點意外第十四節 入寶山而空回第三十一節 且看小兒輩破敵第九節 一件玩物而已第七十四節 玄字號傀儡第六十四節 吃到嘴的肥肉第二十六節 放一干妖物逃生第十五節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六十一節 冥族龔定勢第八十六節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九節 吾兒好自爲之第八十五節 射人先射馬第一百二十五節 銀樣鑞槍頭第一百零六節 赤焰金晶第一百六十五節 不看僧面看佛面第八十九節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七十二節 如夢亦如幻第八十三節 視人命如草芥第五十九節 枕邊人不容有失第六節 形狀像一頭鳳凰第六十節 不透風不透雨第三十八節 擇一將擊之第十七節 紅澤鐵樹第五十九節 六翅水蛇第一百三十一節 續地脈理地氣第三十節 打造自己的班底第四十六節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九十節 二十一道血符第七十三節 汝還有何手段第五十四節 一朝明悟於胸第六十一節 不怨也不悔第三十節 魚躍龍門第四十五節 看透迷霧的雙眼第八十節 鏡花水月一場空第八十二節 白日星現第八十九節 穩坐釣魚臺第六十四節 必先予之第八十七節 你會等到結果的第二十七節 赤銅鑄恨棍第三十六節 事如春夢了無痕第五十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十六節 八千陷陣營第六十節 鎮將不滅第六十九節 顛倒衆生天魔女第八十九節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三十一節 師傅領進門第十二節 過去的好時光第八十九節 躲得遠逃得快第十七節 猶有無上劍域第六十五節 長夜漫漫第三十八節 我看中的男人第九十節 勾心鬥角第二十一節 與流石峰共存亡第九節 小細身軀小細牙第三節 我見猶憐第二十七節 凡事留一線第二節 清者自清濁者濁第六十七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十三節 白髮魔女第二十三節 殺人直如屠一狗第六節 不成功便成仁第四十五節 看透迷霧的雙眼第三十二節 像野獸一樣第三十八節 僅以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