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行爲,令殷楓感到憤怒,總的來說,雖然魔皇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亂了殷楓的道心,但是他至今還是保持着當初那種除魔衛道的心,只是這裡的“魔”並非魔族。
殷楓早年並不是這個世界的人,這使得他不像其他人那樣憎恨和害怕魔族,他心裡要除的魔,是天地間那種作惡多端的族類。
憤怒並沒有衝昏殷楓的頭腦,喜魘羲當初在殷楓和嶼面前選擇死去,其中有向殷楓替嶼求饒的原因,也同樣在告訴殷楓,殺了嶼,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所以,殷楓因爲知道這一點,這次纔沒有結果掉嶼,他非常清楚嶼的天賦和實力如何。
放了嶼,就等於放一隻猛虎歸山,對此雖然殷楓並不畏懼,但他是那種不喜歡留一顆隨時會baoza的za彈存在的人。
劫可不像殷楓這般留情,和他相比之下,殷楓就顯得優柔寡斷了一些,因爲劫不像殷楓這般擁有普通人的感情。
喜、怒、哀、樂……等等這些,劫都感受不到,這也是爲何他不解當初離爲何會爲以爲已經死去的他而哭泣一事。
聽得殷楓一話,衆人有些猶豫不決起來,他能至此,想來嶼的確已經敗在他的手上。
“他在說謊!嶼不會敗的!他可是除媧皇之外唯一一個壓制過魔皇的人,並且他答應過我們,只要祭祀典禮結束,他就一定能殺掉魔皇!”
“此刻魔皇就在我們面前,不能讓他靠近祭壇,殺啊!”
執迷不悟之人,尚有少許躲在人羣中,可能是不想當出頭鳥,加上黑壓壓一片的人羣,使得聽不出聲音出自哪幾人。
或許殷楓聽得出,可能是嶼安插在羣衆中洗腦的屬下,但他沒時間去找這些人的麻煩。
“不要讓他再前進一步,兄弟們,衝啊!”
“去死吧!魔皇。”
……
託這些人的福,衆人再次紛紛劍指殷楓,不要命一樣地向他撲殺而來。
“唉!三言兩語就被他人蠱惑,一羣愚蠢的人們,我本可以不管不顧的,卻還是來逞這趟英雄,還沾一身口水。”
“威壓!”
萬般無奈之下,殷楓嘆氣一聲後,目光變得冰冷異常,發動了皇級威壓。
威壓以席捲八荒之勢,將阻擋在殷楓面前的所有人族、神族全部震暈。
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人數再衆,面對全盛時期的殷楓,也是沒有任何勝算的,就連試圖阻擋殷楓一步都是徒勞無功。
很多時候,好人都未必有好報,殷楓現在則屬於那種心繫天下人,最後還被天下人嫌棄、唾棄的樣子。
沒辦法,誰讓殷楓是個人呢!人道主義的精神,使得他不能對這些人不管不顧。
這在以前也是一樣,很多人懼怕殷楓雷厲風行,手段殘忍,卻不知,英雄多數處在暗地裡。
又有誰知,殷楓當初和純狐婕的行俠仗義,拯救過多少個可悲可嘆的家庭。
目前猜測的可能性,世劍安世已經叛變,作爲主祭司主導這場祭祀典禮,殷楓不敢有半點磨蹭。
無數戾氣在前方爲殷楓指引劍安世和祭壇的方向,他的身影如同黑夜中得閃電那般,迅疾而去。
突然,一道紅色身影截下了那道似乎要劃破天空的白色閃電。
“長恭?你這是做什麼?”
原本劍安世的突然叛變,已經令事態變得嚴重了許多,留給殷楓的時間已經不多。
此刻被人攔截下來,殷楓有些發怒的同時,也看清了前來攔截他的人是誰。
得知攔截之人是綾長恭,殷楓臉上的怒火平緩了些許,不過該質問的還是得質問。
現在可不是開玩笑的時間,人命關天,殷楓自然會感到着急起來的。
“殷楓,你不能過去。”
果然,綾長恭的攔截,並不是失誤,也不是在開玩笑,他一臉冷漠無情的樣子對着殷楓說了這麼一句。
“就連你也叛變了是嗎?綾長恭!”
事到如今,殷楓也不傻,自然知道綾長恭也像劍安世那樣背叛了他。
兩個殷楓認爲最不可能背叛他的人,這時都相繼失信於他,對殷楓的打擊算是不小的。
天下人中,不識大體、不明事理之人佔大多數,可劍安世和綾長恭都不似那般目光短淺之人。
就連他們二人,都會背叛殷楓,這自然令殷楓覺得自己需要反思一下。
有句老話說得好,一個人不相信你,可能是他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有限,一羣人不相信,就連身邊最親近的人都選擇背叛你,那一定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身爲魔皇轉世,殷楓沒得選,如今這衆叛親離的下場,屬實讓他亂了些許分寸。
不過殷楓總歸還是殷楓,短暫發愣後,他已顧不得這麼多。
從以前到現在,殷楓都不會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看得太在乎,這也是爲何他以前明明是做好事,卻被喚作“破壞狂”、“殺人魔”……
天君統治下的神聖九州,除了管控修煉戾氣者過嚴外,對於其他很多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或者說,有些世間不平之事,更有利於勾起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戾氣,更早接迎殺戮帝君迴歸。
這使得明面上看起來天下太平的神聖九州,在影子後面,潛藏着無數黑暗的世界。
平時,這黑暗的世界不怎麼被人察覺,可臨近黃昏,再至夜晚,這些黑暗世界的統治者們的囂張氣焰竄得有多高,沒有人能完全知道。
前去歷練的殷楓是屬於那種見識廣的人,他知道人性的扭曲,也知道它可能是一種骯髒的東西,可殷楓還是把它看得太天真了一些。
人性本善,只是一個天真的想法,事實上,人性,生來就和其他事物一樣擁有兩面性。
善良與醜惡,沒有人可以給你作決定,決定的權力,在於你自己。
沒有人生來就是善良的,也沒有人生來就會爲非作惡。
或許環境、教育等等一些,可以左右你的人性,但也是分人來的。
身處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教育,爲何有些人仍能保持一顆善心,可有些人卻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