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根據地

明教送走了六大派之人,又在山谷中耽擱了兩天。

幾人商討着明教下一步的動作。

因爲張無忌和楊逍、韋一笑要出海,而中樞不能沒人,所以決定留李江、範遙處理軍機。

範遙是明教右使,乃當然的軍機成員,他和楊逍感情較好,楊逍也樂觀其成。

定好了人選,李江又提出了問題:明教中樞的選址。

他的理由是,明教總壇在西崑崙山,離中原太遠,不利於掌控各地的義軍。而有了問題,萬里迢迢的來回傳遞消息也會貽誤軍機。

因此,李江建議設中樞行營,保證明教總部的正確領導。

楊逍其實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不過他不好開口。他是明教的老人,如若提出遷移總壇,會被人罵擅改祖制、數典忘祖、崽賣爺田。

只有張無忌這種新人提出,反對的聲浪可能會小一些。但是張無忌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楊逍也不好開口。

正好,現在同爲新人又是教主親密兄弟的李江提了出來,楊逍趕忙出言贊成。

韋一笑無可無不可的,他沒有反對。

範遙雖然離開了總壇很多年,但他卻是對總壇感情最深的,躊躇良久後纔在楊逍的眼光示意下,點頭同意。

那麼接下來的就是臨時中樞設在何地?

楊逍首先說出了看法,他認爲明教義軍多集中於淮河以南,而且鷹王正坐鎮東部,可於江南擇一要地建立行營。

韋一笑表示了反對,他認爲逐鹿天下莫過於中,武漢周圍也有明教義軍,所以可於武漢周圍立營。

範遙做爲軍機處後進人員,對明教的義軍不甚瞭解,沒有張口,看向了提議的李江。

李江早有腹案,見幾人注視自己後,遂侃侃而談。

他從先秦時代說到元朝,列舉了各個朝代推翻前朝時的行軍和戰役路線,最後在幾人的雲裡霧裡中得出了結論:

先秦以來,歷來都是以北統南,從未聽過以南統北者。

故而,明教也要效仿先賢,深耕於北方。

楊逍提出了異議,現在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南方,北方並無起事,怎麼以北統南?

李江微笑道:“誰說沒有兵力?”

他指着帳外的近衛軍又道:“他們不就是嗎?”

“他們纔多少人?一千都沒有!”韋一笑插言道。

李江笑道:“他們是沒有一千人,準確地說只有八百三十五人,這還算上了剛加入的華山二十五人。”

“對啊,才這點人能幹什麼?”韋一笑說道。

其他幾人也很好奇,等着李江說個子醜寅卯來。

李江無比鄭重道:“不要小看了這八百人!他們是種子,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北方現在民不聊生,只要堅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我們就把這八百顆種子撒下去,自可得來千軍萬馬。”

“他們能行嗎?”張無忌問道。

李江道:“怎麼不行?近衛軍是第一批改編的部隊,這大半年來在苦練武功的同時,一直也在學着兵書戰策,正治理論。我前幾天考察過了,基本人人過關。相信他們會給我們帶來驚喜的。”

聽到李江這麼篤定,幾人都來了興趣。近衛軍是李江直管,他們還真不知道近衛軍有了此番變化。

又扯了一會近衛軍的素質,大家都同意了李江的說法,商量起具體的選址。

一是關中,古之天府之國,四塞鎖鑰,進可攻退可守。

二是山西,表裡山河,有展轉騰挪之地,還有太行山脈阻攔朝廷中央大軍。

三是河南,可連接江南義軍。

河北、山東離大都太近,無天險可守,不取。

最終張無忌拍板:首選關中,次選山西。

商量好後,兩撥人馬先後出谷。

先是張無忌、楊逍和韋一笑帶着洪水旗部分幫衆往東入海。

然後纔是李江和範逍帶着近衛軍一路向西。

元朝末年,黃河氾濫,沿途都是難民,李江撒開人手,一部分招兵,一部分進城買糧。

災荒年間,市面上的糧食不多,任你給再多銀子也買不到多少。

當入城的人員回來彙報後,李江皺眉想了會兒,問道:“爲什麼糧食那麼少?”

下屬答道:“災年產量少。”

“那誰有糧?”

“官府和士紳地主。”

“他們賣嗎?”

“不會,他們只會囤積居奇。”

“我在總壇時教給你們的口號是什麼?”

“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羣衆一針一線……”

“下一個”

“說話和氣……”

“再下一個”

“打土豪……”

“對,就是這個,去辦吧!”李江一拍掌,定了下來。

範遙張了張嘴,沒有言聲,眼看着喜氣洋洋地教衆領令走了出去。

教衆一出門,範遙就急切出聲:“李顧問,搶劫好像與我明教教義不符!”

李江擺擺手,解釋道:“範右使,怎麼能說是搶劫呢?我們只是借。這些個土豪劣紳手握糧食不賣,還不是想着低買高出,低價收地,都是黑了心的。我們借他們點糧食,一來可以救人,二來也可以多招點兵嘛。”

“可是,可是也有違俠義之道。”範遙仍然搖頭。

李江樂了,揶揄道:“範右使,虧你還當過頭陀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不知道嗎?”

“呃,我是密教……”範遙終於低頭。

就這樣,李江一路走,一路招兵,順便打打土豪,其樂無比。

他行事並未保密,當然會引來官府的注意。

不過,官府派出的捕快雜役上來就是送菜的,正好被用來練兵。

如果有正規元兵,李江本着人少就打,人多就跑的策略,經常性的往山裡一鑽,令哪些騎着馬的元兵徒呼奈何。

走到山西境內時,近衛軍已膨脹到了二萬餘人,這還是隻收年青人的緣故,要不然十萬人都有多。

範遙看着這兩萬多個精壯的漢子,笑得合不攏嘴,再也不追究李江擅自下令打劫大戶的事了。

他此時躊躇滿志,恨不能立刻帶領着這些人殺回大都,把皇帝老兒給拉下馬來。

李江勸住了他,說這些青壯都還是新兵蛋子,不能上戰場。尚需學習武技,灌輸思想,才能打磨成一塊好鋼。

當明教大部隊接近晉陽城時,李江感覺再也走不動了。

這時的隊伍已到五萬人,滿山遍野的,再到處溜達不引來元兵的大部隊圍剿纔怪。

於是,他下令紮營,分派偵騎四出,決定就在山西成立臨時中樞。

第439章精神交鋒第157章神功有成第441章逃出第417章承諾完成1半第49章京城第471章慕容公子的打算第49章京城第218章挑選繼承者第337章半生仇怨1朝報第557章復活第191章發現端倪第131章誤闖香閨第546章仗義直言第311章謙兒哥的反擊第498章2個漁翁第195章莫大先生的疑惑第455章論劇透海川不弱於人第329章小林服軟第237章乾坤大挪移第563章立武當第119章6合塔第424章江玉郞的小詭計第149章何去何從第128章血戰第566章燕國第441章逃出第272章玄冥2佬第257章修復寶刃第301章魚與雄掌第78章閃亮登場2/3更第342章黃衫女子第162章衡山夜雨第352章滄海有遺珠第510章衝破阻礙第301章魚與雄掌第440章暗室第237章乾坤大挪移第136章追擊第288章力戰2敵第370章科學還是作死第100章深夜撬門第487章手欲折梅第147章新的世界第111章又臨南京第221章準備上車第4更第133章進退2難第299章席捲山西第223章莫大找上門第501章2個可憐的人第104章開壇作法第125章腦洞大開第524章馬有失蹄第165章衡山絕技入我囊中第283章人約月明時第63章高昌迷宮第443章採大藥第56章風流雲散第43章鳳陽總督府第96章鴛鴦刀法顯神威第224章無人喝彩的“飛昇”第152章潛入地牢第506章道號“鯉降”第38章少俠虐菜第3章大師吃齋第126章準備撤第509章滋醒他第78章閃亮登場2/3更第121章強勢出場第177章1無所獲第135章驅毒第350章人才問題第318章風陵古渡第196章涉險過關第232章回谷第116章認親第542章幾方的打算第387章花燭之夜第189章華山派的窘境第6章華山掌門第233章修煉1陽指與學醫第260章明教改組第21章論圍棋在座的各位…第343章武林大會完第268章趙敏來襲第112章常州馬家莊第43章鳳陽總督府第52章華山之約第226章原來是這個世界第292章1地雞毛第556章救人的方法第525章追及第335章成昆暴露第46章南下還是北上第533章星宿滅184章大獲全勝第93章大勝1局第221章準備上車第4更第559章離開小林第36章再下江南第3章大師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