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公佑退下後,曹旭心中盤算着,“北方的瓦崗軍之中,李密的勢力一日勝過一日,大龍頭翟讓和李密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只需要一點火星,就能夠徹底的引爆這個火藥桶。到時候乘機收攏幾名瓦崗將領,並不是什麼難事。”
軍中缺乏將領的問題已經看到了解決的曙光,但是文臣方面的空缺,卻讓曹旭深感頭疼。
輔公佑雖然才幹出衆,可他一個人也扛不起大梁。雖然陸續有許多文人士子前來投靠,但是大都是一縣、一郡之才,距離曹旭期望的那種謀國大才,差距頗大。
隋唐時期,曹旭能夠從腦袋之中翻出來的大才,也就是房玄齡、杜如晦,再加上一個魏徵,這三個名人了。
只是除去名字之外,這三個人是什麼地方的人,出名之前都是做什麼的,那就一概不知了。
在這個信息不暢的時代,光憑名字找幾個未曾出名的人,和大海撈針也沒有什麼區別。玄武堂陸續也找到過幾個同名同姓的人,但是才幹就不提了。
前些日子,玄武堂布置在瓦崗軍的探子,無意中截住了一個正要投奔李密,還名叫魏徵的人,立刻就邀其南下,算算日子,應該快到揚州城了。
想到這裡,曹旭心中又升起了幾分希望。
繁華無比的揚州碼頭,一個三十餘歲的中年男子從一艘大船上下來。
四處望去,整個碼頭雖然人來人往,卻井然有序。顯得十分平和,與處於戰亂之中的北方,完全不同。
很顯然,此地的人們,已經在心中認可了揚州軍的統治。
民心思定,大有可爲。
魏徵摸了摸懷裡的一塊牌子,想了一想,並沒有直接拿出來。一路來到城門處,加了錢,入了城後,只見揚州城中更加的繁華,摩肩擦踵,好不熱鬧。
尋人指明瞭路,魏徵徑直來到總管府門前,遞上了懷裡的牌子。
總管府中,曹旭得到稟報後,當即命人將魏徵請進來。
“魏徵拜見總管。”魏徵拱手爲禮,說道。
“魏先生無須多禮,快快請坐。”曹旭說道。
二人坐定後,曹旭說道:“現今天下紛亂,我欲以南統北,重興漢統,魏先生何以教我?”
魏徵按捺下心中的激動,沉思片刻,說道:“總管大人應早稱王以正名分,廣積糧以蓄物力,勤練兵以待時機。北方羣雄割據,戰亂不休,時不宜過早北上,以免泥足深陷,難以自拔。反倒是巴蜀,應該早日攻取。”
曹旭說道:“魏先生對瓦崗軍怎麼看?”
魏徵說道:“翟讓、李密兩虎相爭,瓦崗軍必定元氣大傷。總管可乘機攻取淮北數郡作爲據點,以備來日。”
曹旭說道:“魏先生金玉良言,我受教了。先生大才,不知可願助我?”
“總管美意,臣怎敢不同,臣魏徵,拜見主公!”魏徵下拜,說道。
“魏先生快快請起!”曹旭連忙上前,將魏徵扶了起來,說道,“江都郡暫缺郡丞一名,魏先生便暫代此職,同時入政事堂參政。”
江都郡郡丞,政事堂參政,一步登天。
魏徵的腦袋感覺一陣眩暈,急忙定下心來,說道:“主公,臣初來乍到,便躋身如此高位,恐怕會引起非議。”
曹旭笑了笑,說道:“魏先生不必擔心,我正想要看看,有哪些人會跳出來。”
說着,他的聲音已經有些冷厲了起來。
魏徵心底一寒,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啊。
數日後,楊公寶庫的財物和兵甲從襄陽城順流而下,運到了揚州城。
同時到來的,還有幾名混得不如意的楊隋宗室中人。
這幾個人,是曹旭涌來認祖歸宗用的。你說你是楊勇的兒子,也得別人承認才行啊。
空口白話,那是吹牛逼。
石之軒準備的十分周到,曹旭省了很多力氣。
曹旭此時所使用的身份,是石龍的侄子石破天。當初爲了儘快的立足揚州,不得已而爲之。
現在,是時候換上他另一個馬甲的時候了。
楊隋宗室人丁稀少,隋文帝楊堅那一輩都死光光了,楊廣這一輩不是被殺,就是被軟禁。能夠找來幾個旁支,已經是石之軒手眼通天了。
南方霸主揚州總管石破天,竟然是故太子楊勇之子。
這個消息在得到揚州軍的證實後,以極快的速度,向着整個天下傳播開來。
長江以南原本觀望之中的幾個郡縣,立刻表示臣服。
北方割據的羣雄,盡皆將目光投向了揚州城。
原本認爲隋朝氣數已盡的人,紛紛擦亮了眼睛,重新審視天下大勢。
長安城中,醉生夢死的楊廣得知這個消息後,“哈哈”大笑幾聲,喃喃自語道:“天不亡我大隋啊。”
無數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傳言流傳在街頭巷尾,在曹旭的授意下,玄武堂推波助瀾,無數個版本新鮮出爐。
什麼揚州第一高手“推山手”石龍曾經是太子楊勇的護衛,攜帶隱姓埋名;或者是石龍行走江湖,無意中遇到了僥倖逃出生天的遺孤等等。
一時間,就連石龍的身份,也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越是這樣,人們的好奇心就越強。甚至南方道教中的宋玉泉、王知遠尋到了隱居修道的石龍,旁敲側擊,卻硬是沒能問出什麼消息來。
揚州城,總管府中。
雲玉真正在向曹旭彙報情況,“李密已稱魏公,置官屬。以房彥藻爲左長史,邴元真右長史,楊德方左司馬,鄭德韜右司馬。其將帥各有差。裴仁基投之,勢力已相當龐大,而翟讓所部王儒信,勸之總統衆務,以奪密權。可見二者都不可共存,只是現在還沒有爆發開來。”
是因爲揚州軍的崛起,影響到了瓦崗軍內部的鬥爭嗎?不過,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密切注意瓦崗軍的動態。”曹旭吩咐道。
“是,總管。”雲玉真說道。
曹旭的身份從江湖草莽變成了天潢貴胄,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一衆屬下態度上更加的恭謹,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