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享受平淡生活書友的月票!)
“什麼?論欽陵逃回邏些城?”賀蘭敏之非常的驚異,前些日子黑齒常之的猜測還真的變成了現實!這是計劃奔襲烏海前他沒考慮過,即使黑齒常之提到過,他也不相信論欽陵會如此做的。
無論賀蘭敏之在現在及後世所瞭解的,論欽陵都是一位作戰非常勇猛的人物,我大唐軍隊吃了不少他的虧,此人領軍作戰很少有敗績,更不要說率幾十萬人逃跑。賀蘭敏之所想的都是如何對付論欽陵的這三十萬人馬,沒有做出任何關於論欽陵直接率部逃跑要如何應對的措施。
這個強勁的對手爲何不在烏海和他交手,而選擇了放棄,扔下一部人馬守烏海,自己率軍退回邏些城?論欽陵如此做到底是爲什麼?更深層次的目的是什麼?賀蘭敏之不得其解。
論欽陵手上還有三十幾萬大軍,與我大唐軍隊相比,在兵力上完全佔優勢,完全可以擺開陣勢,與我軍打了幾場硬仗,鹿死誰手還真的難以預料呢?他爲何要撤回邏些城呢?這其中一定有陰謀。
賀蘭敏之想着論欽陵可能採取什麼丟卒保車,或者以幾萬人馬爲誘餌的戰略,以其他手段攻擊我軍,甚至抄我方後路,直接攻擊大非川的裴行儉部,或者斷我後續的糧草運輸。
想到這,賀蘭敏之冒出一身冷汗,馬上命令軍士將他的最新命令傳回去,令在烏海城一帶的我軍將士嚴加提防。在派出大量斥候的同時再派大量偵騎,巡防到附近百里開外,偵探吐蕃人大軍的行蹤,各軍不得懈怠。不得休整,準備接下來應對更大規模的戰事。同時派人飛報大非川的裴行儉,將此情況通報與他,建議裴行儉做好準備。
在將這些命令讓傳令的軍士快速傳回去後,賀蘭敏之也快馬回鞭,率部急馳往烏海而去。在接到烏海戰事通報的第二天凌晨,賀蘭敏之率部抵達已經殘存不堪的烏海城。
烏海城雖然說是“城”,但規模與我大唐的邊城是遠遠不能比的。差不多就是在一個大湖邊紮了許多堅固的帳篷,幾乎沒有什麼永久性的建築,居住了不少吐蕃人而已,沒有城牆。只有一些粗大的籬笆圍邊,以漢人的標準來說只能是一個臨時的住地,怎麼也不能以“城”來稱呼和形容。
烏海城原本就只有搭建的帳篷,沒有永久的建築,再加上被我軍偷襲了。焚燬嚴重,到處都是被火燒過後的痕跡,一片烏黑,還有不少未清理出去的吐蕃人燒焦的屍體。要不是烏海這個大湖在雪山的倒映下看上去還挺美麗的話,狼藉的戰場讓人有人間地獄的感覺。
賀蘭敏之抵達烏海後。阿史那道真、李孝逸、李謹行、李多祚、黑齒常之及程務挺等將都被召集起來,緊急軍情的商議。在此次會議上。賀蘭敏之也瞭解到了烏海之戰的詳細經過。
幾路人馬依照賀蘭敏之戰前的安排,快速行進到烏海附近,在黎明前吐蕃人防守最鬆懈的時候發動攻擊,一擊得手,幾部人馬在攻入吐蕃大營時候,如大非川戰役一樣並沒遇到非常頑強的抵抗,差不多在午後時分,戰事就結束了,守營的近五萬吐蕃人被全殲,我軍只傷亡了不到千人,兩方傷亡比例相對於大非川之戰更顯得懸殊,吐蕃人幾乎沒對我軍造成什麼傷害。
此將阿史那道真、李孝逸、李多祚、黑齒常之、程務挺部都發揮非常出色,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攻入吐蕃人大營內,四處放火殺人,讓美麗的烏海成了一個巨大的屠宰場。
幾將率領手下的人馬掠營後繼續往原先打探到的吐蕃人大帳內衝殺,但那些原本有人居住的帳篷內卻是一片空坦,各部都沒發現更多的吐蕃人馬,在接下來的攻擊過程中,他們也沒遭遇到吐蕃人的反撲,差不多在戰事將結束時,才陸續有斥候回來報告吐蕃大軍向南面移動的消息。
各部在最後階段的行動速度非常快,以至打探到吐蕃大部人馬動向的斥候都來不及稟報。要是斥候能及時將吐蕃大軍的最新動向打探到,那戰事的安排又不會如此了。
從斥候回報消息的速度上來看,也可以說論欽陵部人馬的移動成功地騙過了我方的斥候。
鎮守烏海這部被我軍全部殲滅的吐蕃將領是一名岱本,據他交代,在五天前,論欽陵就以防止大唐軍隊從鬆州方向攻擊吐蕃內地爲由,率部離開了烏海,回邏些城去了。阿史那道真及其他將領當然不會相信這名岱本的話,接下來的時間,各將做足了防備,防止吐蕃人偷襲或者反撲,同時派出大量的偵騎,在附近遊蕩,在接到賀蘭敏之的命令後,更是嚴加提防。只是所有擔心的情況都沒有出現,一切都很平靜,論欽陵其他剩下的近二十六萬大軍沒有了任何蹤跡。
在聽了諸將的報告後,賀蘭敏之依然不得其解,他還是不願意相信論欽陵就如此退兵回邏些城了,在抵達烏海後,他令軍士們嚴加防備,並派出更多的斥候和偵騎打探吐蕃人的行蹤,但仍然沒有結果,斥候能偵查到最有用的消息就是往邏些城方向有大量的人行馬踏過的蹤跡,一直往西南方向延續,沒有盡頭,看痕跡應該是非常多的人馬從此經過,道路上的積雪全被踩化了。
這情況間接證明了有大批的人馬從這條道往南去了,而且走的非常遠。
因爲難以下明確的判定,賀蘭敏之親自提審了幾名吐蕃的頭人,他們的口供中依然如賀蘭敏之先前知道的那樣,說論欽陵是爲防止唐軍在南線的攻擊,率部回防邏些城,保護他們的贊普去了。
五天過去了,沒有發現任何的異常情況,賀蘭敏之不得不相信論欽陵的大軍真的回邏些城了,這讓他很是失落,預期中非常激烈的烏海戰事並沒出現,征戰吐蕃人戰役難道就如此完結了?他只能將最新的情況報告給裴行儉,讓裴行儉定奪。
六天以後,裴行儉的命令也傳來,讓賀蘭敏之率軍駐守在烏海,他已經將所有戰況呈報朝廷,讓皇帝和皇后決定接下來的安排。
吐蕃人逃離青海,這已經超出了青海道行軍部所能決斷後續軍事行動的職權範圍,要是再進一步行動,需要朝廷的授權,行軍部的名稱也要改了。
我軍先前的安排就是準備在青海一帶圍殲吐蕃人,計劃中並沒有攻入吐蕃國內,甚至攻抵邏些城的計劃,因爲從青海到邏些城路途太遠了,所經大部都是極高的高原,以後世的計量單位計算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要進入吐蕃腹地作戰,要做的準備更充分,包括將士人選拔,後勤物資的保障供應,不然不要說與吐蕃人交手,很可能幾萬人馬會因爲難以適應高原環境與氣候就損兵折將,傷亡慘重。
但戰事進行到此,又不可能停下來,痛打落水狗是一定要做的,趁吐蕃軍隊大量被殘時候,一鼓作氣將其完全攻滅,就如當初對付東、西突厥,百濟、高麗、新羅一樣,不給他們翻身的機會。論欽陵手上還有近三十萬大軍,完全有可能卷士重來,這是賀蘭敏之不願意看到的,他希望以此一戰就解決吐蕃事務,看現在戰事進展情況,很有可能一次就解決吐蕃的事了。
賀蘭敏之在與諸將討論一番後,再苦思冥想了一番,馬上寫了幾份奏報,他是以相同的內容送呈裴行儉一份,再送往長安一份,建議朝廷遣一軍或者幾軍直趨邏些城,趁勢將吐蕃滅了。
贊婆被我軍俘虜,這個在吐蕃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可以利用一下。從贊婆的嘴裡賀蘭敏之瞭解到許多吐蕃國內的情況,吐蕃贊普芒鬆芒贊與論欽陵之間矛盾由來已久,芒鬆芒贊很忌憚噶爾氏家族的勢力,如今論欽陵所領的人馬大敗,可以挑起芒鬆芒贊和噶爾氏家族間的爭鬥。
吐蕃國內因前方戰事失敗幾大勢力爭鬥加劇,我大唐可以進一步挑起其爭鬥,坐收漁人之利。在做足準備之後,趁吐蕃人內鬥之際,殺到邏些城去。
當然賀蘭敏之並不想領軍殺到後世拉薩哪個地方去,如今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率軍到那邏些城去,要經過太多鳥不拉屎的地方,環境的艱苦不是一般人吃的消的,他也相信武則天不會同意他率軍殺到邏些城去的。
但朝廷的回覆沒等到,賀蘭敏之卻收到了裴行儉的最新命令。裴行儉使人緊急傳賀蘭敏之回大非川,將所有軍務交給阿史那道真負責,並令這十幾萬人駐紮在烏海一帶,等待最新的命令——
花了四天時間,賀蘭敏之心急火燎地趕回大非川。
一衝進裴行儉的大帳,賀蘭敏之劈頭就問道:“大帥,烏海守敵被我軍全殲,論欽陵部不戰逃跑,正是趁勝追擊的時候,爲何暫停軍事行動,傳末將回來?”
裴行儉並沒立即回答賀蘭敏之的問話,而是沉着臉將所有不相干的人全都喝退出去,並令親衛守在帳門,沒有允許任何人不得進內。
裴行儉面色嚴峻,用非常低沉的口氣說道:“敏之,長安傳來消息,太子李弘暴病而卒,皇后娘娘令你速速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