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丘神積手下的人,竟然在東宮內搜出甲冑、武器?”聽到王單風風火火的報告後,李晨訝然。↖↖,他馬上將王單打探到的事與他模糊記得歷史上記載的一些情況對應起來,也立即判斷出來,這就是武則天的殺手鐗,要對李賢下重手了。
李晨也詳細問詢了王單一些情況。
雖然李晨已經不讓王單等人去追查明崇儼被暗殺的事件,他已經完全清楚這事是武則天指使,目的就是嫁禍給太子李賢。但他還是關心案件的進展,讓王單親自負責打探。
今天,左金吾衛將軍丘神積,帶着軍士抄查了位於洛陽的太子住所,王單安排的人,也在第一時間報告了抄查的情況。丘神積所領的軍士在洛陽宮的“東宮”內搜出三百餘具甲冑,還有數量相當的武器,數百把橫刀、硬弩、弓箭。
洛陽宮與長安的太極宮一樣,有太子的住所,大家一樣稱之爲東宮。太子來洛陽,無論是以前的李弘,還是現在的李賢,都住在這裡。
大唐對武器的管制並不是很嚴格,允許民間百姓擁有刀、劍之類的防身武器,但一些制式的武器,包括橫刀、軍弩、軍用弓箭是不允許私下藏有的。
皇宮中,除了禁軍將士能擁有武器外,其他人也是一能有武器的。宮中各殿,也是不允許藏有武器。如果藏有大量武器,無論是誰,都可以用謀逆來論處。
謀逆是什麼罪名,任誰都知道,要是坐實了這個罪名,下場會怎麼樣,李晨想的出來。
“真的要來血雨腥風了。李賢要被他自己的老媽收拾了,再也沒有翻牌的機會。歷史上的李賢,應該也是這樣的方式被自己的老媽收拾掉的,”在王單退下後,李晨一個人呆着時候,他忍不住感慨了幾句。李晨完全能想的出來。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會引起大唐朝堂如何的震動。
過年前後,大唐朝堂上震動已經不小,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恆,侍中張文瓘,尚書右僕射、太子賓客戴至德先後病喪,這幾個都是政事堂的宰相。
他們的去逝,讓政事堂宰相出現了多位空缺,而朝廷並未及時補選新的宰相。
宰相的人選。任何一派勢力都想爭取,武則天更是想將自己的親信大臣安排進政事堂,以獲得朝堂上更多的話語權。政事堂的宰相未定,再來一次太子謀逆,那大唐朝堂上的震動會有多大,誰也沒法想象了。太子之位,與政事堂的宰相關聯又挺密切,如果李賢倒黴。與他走的近的大臣,也會跟着倒黴。丟了官甚至被流放都有可能。
不過李晨知道,有人倒黴,肯定會有人得利。哪些人倒倒黴,哪些人會得利,他暫時看不出來。他希望自己不是倒黴者,而是得利者。
在李晨爲此感慨的時候。皇宮中,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則天,也在爲這件事感慨,併發生爭執。
“陛下,此事一定要徹底追查。如果真的是太子有異心,定要嚴懲!”武則天一副勃然大怒的樣子,脹紅着臉衝着李晨低吼。
剛剛左金吾衛將軍丘神積進宮來稟報情況,說他們依命令搜查洛陽的“東宮”時候,發現了很多武器、甲具,他們不敢私自處理,只能先稟報皇帝和皇后,得了他們的主意後再決定如何處置。
丘神積在稟報情況後,被屏退了,不過他沒有出宮,而是在李晨和武則天所呆的甘露殿外候着。
面對武則天的憤怒,李治依然如以前一樣,沒有針鋒相對,而是很委婉地說道:“媚娘,朕覺得這其中肯定有什麼特別情況,賢不會做出這種傻事。他是太子,以後的大唐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他幹嗎要謀逆造反呢?媚娘,待朕將他喚到洛陽來,好生問詢一下,我們一起好好訓練一下他,他應該就明白事兒,會悔改的。”
面對武則天的憤怒,李治基本不會採取同樣態度迴應,他總是好言相對,希望武則天怒火平息。他是個標準的“妻管嚴”,他雖然是手握大權的皇帝,但與武則天相爭時候,基本沒有羸過,最後只能採取軟姿態應對,不和武則天相爭。
他也完全不相信李賢會造反,他認爲這件事情有兩種可能:一是有人故意陷害李賢,將武器、甲具在李賢離開後運到東宮裡面。李賢如果真的私藏武器,人離開洛陽後,也一定會將武器隱藏起來,不會被人這麼輕易發現。第二種可能就是,李賢受不了母親武則天咄咄逼人的壓迫,起了抗爭之意,準備了武器,以防有意外。
李治清楚武則天和李賢之間的不和諧,以前武則天和李弘之間的矛盾他也清楚,他努力在調和自己妻子和兒子間的矛盾。不過最終卻沒有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李弘因爲暴病斃於合璧宮。
李弘是李治花了許多精力培養的接班人,這個兒子的英年早逝,對他打擊非常大。李弘死後,他又花力氣培養李賢,將朝中一些能臣立爲東宮屬官。
李治知道,如今自己的妻子權勢很大,要讓自己的兒子能平穩接皇位,他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平衡,爲太子建立一個班子是必須的。李賢的輔佐之臣大部都是幫助過李弘的,只不過這段時間死了好幾個,戴至德、趙文瓘、來恆等重臣在相隔不久的時間內病亡。
這幾位重臣的病亡對李治的打擊還是挺大的,他覺得朝堂上的力量對比出現了不平衡,想提攜幾位自己信的過,又沒被武則天拉攏的大臣進政事堂,並輔佐李賢,但被武則天阻止。
現在又出現了這樣的事,李治如何不着急,他也苦口婆心地勸武則天,不要在這件事上計較,畢竟李賢是他們的親生兒子,即使有天大的錯,當父母的也要容忍,耐心教育。
不過武則天卻不接受李治的相勸,她很鄭重地對李治說道:“陛下,臣妾覺得,爲人子者懷謀逆之心,天地不容。臣妾不會因爲賢是我的兒子,而對他所犯的錯姑息。臣妾要大義滅親,何可赦也?”
最終李治說服不了武則天,退了一步,同意三司會審此案。
很快,朝廷下發詔令,由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最高級別的三司會審,徹查此案!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