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鉅變(上)

而孫策如今得了黃忠,又在荊州連場大勝,不由得令他有點飄飄然。

黃忠見孫策把劉磐送回了攸縣,並且還派人保護,心中更是感激,於是向孫策請命,要替孫策征討荊州南部。

孫策大喜,因爲黃忠在荊州威名遠播,只要是黃忠所到之處,只怕無不懾服。

孫策固然是一團喜氣,手下衆將也是洋洋得意,唯有周瑜不以爲然。

周瑜向孫策進言,他認爲己方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首先,荊州大小湖泊無數,河流源遠流長,上接巴蜀,下連江東,這些河流就是己方勢力遍佈荊州的要道,所以現在是得河道者得荊州,問題是要控制河道就要有足夠的船隻,在短時間內己方不可能造出很多的船隻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劉表的水軍和戰船器械等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而江陵是荊州的戰略要地,劉表的千艘戰船、八萬水軍和大量軍事物資都集結在這裡,所以據有江陵纔算真正據有了荊州。

周瑜認爲,荊州四通八達,在軍事上屬於“爭地”,只可以與敵爭鋒,卻不可以防守,荊州這地方是怎麼守也守不住的。

若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那麼己方倒是有喘息之機,可以在荊州求生存,可是現在天下局勢日漸明朗,北方有徐濟,江東還有曹操,這些豪強都與荊州相連接,而且實力強大遠勝己方,實在難以匹敵。

要想真正與這些敵人抗衡的話,先要治標,然後治本。

首先,荊州雖然是“爭地”,但是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爭地”,這種“爭地”更多的是表現在控制河道上。

在荊州沒有水軍,就不要妄想什麼稱霸荊州。有水軍的話,在荊州一日千里行軍。實行突襲都不是什麼問題,那戰船就是一座座活動的堡壘,可以說這長江天險就相當於北方的長城,而關鍵處是長江天險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所致,

所以在荊州大力發展水軍纔是在短時間內控制荊州的最直接辦法,更是對外抵禦北方和江東之敵的方法。

這也就意味着只要控制好河道,荊州就不再是“爭地”,至少相對於北方的敵人來講,荊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湯。

不過這麼做還不夠,因爲敵人還別的辦法把荊州變成爭地。

江東之敵可以姑且不論,畢竟荊州是在江東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操佔優勢,孫策一方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擊曹操。

更何況曹操的軍隊以北人居多。而是可以說是沒有水軍,即便是訓練出來水軍,只怕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和己方爭勝。

而且將來爲了面對北方共同的敵人徐濟,雙方合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卻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巴蜀崛起,那對己方絕對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因爲那等於對方控制了長江的上游,所以爲了荊州的安全,巴蜀也將是己方謀略的重點。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才行。

否則眼前的這點看似輝煌的勝利就好像沙灘上用沙土堆積起來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個浪頭打過來,轉眼間便會煙消雲散。

周瑜認爲,雖然益州的劉焉有梟雄之才。但是畢竟已經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徵討益州的動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在益州這塊大肥肉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話令孫策矍然而驚,他沒有想到在己方的勝利下面蘊含着這麼大的危機。

而周瑜的話則更令孫策的眼前展現了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

原來天下有那麼大!

第一次,孫策才發覺自己要學習的事情還有很多。

於是,孫策一面命令黃忠征討荊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則加快了對荊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孫策軍勢在必得!

就在這時,荊州的張允大軍已經撤回,在見過劉表之後,便同蔡瑁兵合一處。連同荊州水軍開始出兵南下,與孫策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雙方還大造聲勢戰。

孫策軍爲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便對外宣稱自己“只誅首惡”,對於荊州百姓絕無半點驚擾。

而劉表則對外宣稱孫策乃是叛逆袁術的爪牙,此來還有爲自己父親報仇的理由,所以孫策定會把荊州子民盡皆屠戮。

雙方各打旗號,令百姓們莫衷一是。

不過令雙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荊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荊州本土的世家子弟開始紛紛撤離荊州。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劉表打不過孫策,但是孫策畢竟是袁術的手下,袁術乃是叛逆,若是孫策佔領荊州的話,他們實在不願意爲孫策服務。

周瑜知道這件事情後便忙向外界宣稱孫策只不過早年在袁術那裡棲身而已,並非是袁術的部將,在袁術稱帝之後更和袁術劃清了界限。

更說若不是袁術阻攔,玉璽要就已經送還給了朝廷,那玉璽根本就是袁術從孫策手裡搶走的。

事情的真相當然不是這樣,但是現在天下大亂,哪裡還有人去分辨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術也沒有這個心情。

如此一來,才挽回了一些影響,令大多數世家子弟留了下來,而這些人日後則成爲了孫策大軍的重要力量。

不過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在來到荊州後一直過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卻未下定決心,正好趁此機會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東行,而有的人則向西進入巴蜀。雖然巴蜀也有戰亂的跡象,不過和其他的地方相比總歸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個還未滿十八歲的少年人,也隨着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來到了巴蜀。

這個少年人的名字叫龐統。

孫策軍錯過了一個很重要的人。

不過,也許日後他們還有相見的時候。

至少孫策已經盯上了巴蜀。

當然盯上巴蜀的人還有很多,至少劉備已經入蜀,而賈詡,也早已經謀劃多時了。

只不過。賈詡還在關心日趨動盪的西涼和長安。

看似平靜的關中正在醞釀着一場風暴……

中國的南方打得熱火朝天,北方的戰火卻在悄然的熄滅狀態中。

兗州軍已經征討了中國北方的大半個關東地區,勢力空前的膨脹起來,不過正如徐濟所擔心的那樣。兗州軍的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

連同降卒在內一共將近四十萬兗州軍全部投入戰鬥,爲了應付戰鬥,整個兗州面成了名副其實的巨大加工廠,四十萬軍隊所需要的武器、糧草和各種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方。

冀州的甄氏家族和新崛起的辛氏家族在這場戰爭中也是全力以赴。

這還未把安置各地的流民所投入的物資算在其中。

而令徐濟頗爲擔憂的荀彧在爲兗州日漸強大的同時更是憂心忡忡,已經不止一次的向徐濟彙報請州的經濟狀況,他認爲徐濟應該早日解決北方的戰爭,並且自北方戰爭結束之後進行不少於一年的恢復建設活動。

徐濟何嘗不想?但是現在統一北方的腳步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他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唯有對荀彧說抱歉,希望他勉爲其難再堅持一段時間。

荀彧當然也知道徐濟現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堅持。在兗州全力號召百姓支援前線,更把徐濟所創建的宣傳攻勢發揮到了極致,穩定兗州。

當然荀彧更在擔心徐濟“失蹤”的事情,畢竟,徐濟已經“失蹤”太長時間了的。這對徐濟絕對的不利。

現在兗州的穩定完全靠徐濟的改革成果來維持,由於改革的徹底,使得各個政府部門各負其責,完全不因爲徐濟不在兗州而有任何的混亂。

更何況兗州高層人士都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個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於世家大族,在今天的兗州還有什麼影響力?

但是不管怎麼說,徐濟已經“失蹤”將近一個半月了。若是在“失蹤”下去,那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不過,徐濟是不會令荀彧失望的,他寫信給荀彧,要他配合即將要有所行動的郭嘉,還說郭嘉的行動。就是他現身的端倪。而這也是徐濟的一次試探,荀彧究竟是否真心爲自己效命這一次就能看出來。

而在兗州戰爭結束不久,一直在徐州“違抗”兗州政府命令的兗州第一軍師郭嘉便對外宣稱,在不久前,徐州的闕宣謀反事件的真正主使乃是徐州世家大族曹氏家族。

因爲在整個的徐州事件中。獲得利益最大的人就是曹豹!

郭嘉這麼做當然是收到了徐濟的命令,以便配合賈詡在長安的行動。

曹豹是闕宣謀反的背後主使的消息一出,徐州譁然。

當事人曹豹當然是百口莫辯,其實這件事情郭嘉並不是有意誣衊他,闕宣謀反的事情本身就和已故的徐州刺史陶謙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作爲陶謙心腹的曹豹要是沒有參與這件事情那纔是奇哉怪也呢。

現在陶謙死了,事情變得死無對證,郭嘉說曹豹是這件事情的幕後主使,曹豹怎麼能說得清楚呢?

與此同時,兗州的荀彧卻寫信並且發出通告,“嚴厲譴責”郭嘉,說郭嘉這麼做無疑是在擾亂徐州,還說徐州乃是兗州的近鄰,現在徐州已經安穩,更有朝廷選好的刺史,郭嘉早就不應該在徐州呆着,現在更說曹豹是幕後主使,到底“棄兗州於不顧,置徐州於何地?視朝廷如何物?”

不過郭嘉卻沒有把荀彧的這番話放在心上。

首先,郭嘉把徐州的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出示了所謂的證據,更含蓄地說出了自己想要把徐州控制在手裡的“野心”,當然,郭嘉並沒有說自己想要當徐州刺史,而是推舉他行徑發掘的張昭出任徐州刺史。

張昭乃是廣陵名士,在內政方面才能卓著,在陶謙活着的時候,早就想請張昭做官,可惜張昭一直不假顏色,現在郭嘉提議張昭出任徐州刺史。當然沒有人會認爲張昭不夠資格。

不過這些人也都知道張昭現在是控制在郭嘉的手裡,可以說是郭嘉的人,有張昭當徐州刺史,郭嘉放心得很。不管怎麼說,郭嘉的長處在於軍事而不在於政治。

糜竺之前便說要送徐濟一份“及冠之禮”,自然是早已經暗中投向了兗州,對於徐濟失蹤這件事情的真相知之甚悉,知道這是兗州做給別人看的戲,他當然要全力配合,於是當場便表示支持郭嘉的決定。

趙氏家族和陳氏家族則保持沉默,在他們眼裡,誰來做徐州刺史不是問題,問題是誰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利益。

目前看來。這個郭嘉控制徐州要比曹豹控制徐州好,所以他們採取默認的態度。

郭嘉在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後,馬上把徐州世家大族的態度公諸於天下,這無疑是在和兗州頂着幹。

與此同時,郭嘉寫信給大司徒王允。向王允說明了徐州的一切,並有徐州世家大族的聯名舉薦張昭出任徐州刺史的書信一封。

郭嘉在寫給王允的信中蓄意挑撥,說古人就已經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現在看看長安城中,楊彪和西涼馬騰、韓遂、益州刺史劉焉交好,而呂布表面對王允恭順,其實卻是暗懷鬼胎。既然呂布可以朝三暮四的出賣別人、殺死自己的義父,那麼難保日後他不會出賣王允。

現在呂布極力維護曹豹,其實就是在爲自己謀求後路,想要成爲第二個楊彪。

一個楊彪已經不能容忍,再多一個呂布又怎麼能受得了?

隨後,郭嘉在心中暗示自己願意在徐州效“春秋孟嘗君狡兔三窟”之故事。爲王允在徐州留一塊安身立命之地。

王允當然不會相信郭嘉會真心投靠自己,他現在認爲郭嘉是在尋求幫助,畢竟他現在做的事情有背叛徐濟的成分在其中,但是現在郭嘉羽翼未豐,不敢明目張膽。所以纔會在朝廷上尋求幫手。

王允有王允的考慮,若是在以前,他不會幫助郭嘉,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爲兗州實在是太強大了,而且最近從荊州傳來的消息證明,追殺徐濟的行動已經失敗了,至少現在沒有人知道徐濟到底在哪裡。

就連袁紹派出的袁術家族的高手也在荊州被徐濟巧施妙計和荊州第一高手黃忠誤傷。

現在荊州和江東大亂,徐濟完全可以趁亂渡江,回到兗州,一旦徐濟回到兗州,那就會很多事情露餡,若是叫徐濟知道自己曾經向袁紹、袁術和劉表三人透露過徐濟有可能在荊州的事實,那麼長安將會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要是能找到皇帝就好了。

這纔是王允心中最渴望的事情。

只要有漢獻帝在手裡,那麼徐濟即便是回到了兗州也不敢對長安輕舉妄動,因爲徐濟一旦有所行動,自己就可以宣稱徐濟爲叛逆。

徐濟這個人最喜歡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攻擊別人,所以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徐濟是不會貿然動手的。

問題是那羣飯桶一直找不到皇帝。

現在郭嘉的出現則給王允了一個提示。

王允決定在暗中全力幫助郭嘉,只要郭嘉強大起來,自己的長安就會安穩。

即便是徐濟回到兗州,他也要先對付郭嘉,“攘外必先安內”,徐濟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王允馬上決定按照郭嘉的提議辦,任命張昭爲徐州刺史。

當然,王允這麼做更是爲了防備呂布。

郭嘉對呂布的判斷驚出了王允一身冷汗,爲了免除後患,王允纔要放棄曹豹。

現在在長安城中,王允覺得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賈詡和張繡。

爲此,王允寫信給正在咸陽“練兵”的賈詡,問賈詡到底怎麼辦。

賈詡當然是對郭嘉的提議大加讚賞。

同時賈詡回信給王允,他認爲要想讓郭嘉有實力和徐濟爭鬥的話,那就必須要領郭嘉有幾個盟友才行。

爲此,賈詡提議王允不妨給一直在豫州默默發展的袁紹寫一封信,畢竟袁紹早就想要吞併自己弟弟袁術的勢力範圍,現在袁術敗亡在即,又是朝廷的叛逆,不如讓袁紹趁勢而起,組合成第二次盟軍,討伐袁術,然後令郭嘉和袁紹聯手。

如此一來,郭嘉的羽翼便成了。

爲了聲援袁紹,賈詡還建議邀請孫策、曹操、劉表、再加上一直在司州靜觀其變的中央軍張濟大軍一起加入到聯盟中,共同討伐袁術,如此一來,將會把郭嘉的聲望擡到一個最高點,令日後會兗州的徐濟不敢輕舉妄動。

王允見到了賈詡的這封信,欣喜若狂,連聲誇獎,說這麼絕妙的計策只有賈詡才能想得出來。

於是立刻着手寫信給袁紹。

只是王允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的落入到了徐濟、賈詡和郭嘉三人的算計之中而不自知。

就在王允接到賈詡信件的同時,賈詡的另一封寫給呂布的信也已經悄然到了呂布的手中。

一場規模前所未有的天下鉅變開始席捲而來!

第117章 鬥將第445章 下邳之戰(五)第325章 重返陳留(十一)第376章 混戰(四)第340章 威勢(中)第146章 立嗣第398章 峰會(二)第412章 羣美第233章 種子第193章 飛燕第50章 圉縣(三)第434章 命運(上)第64章 奉孝第222章 兗州二三事第四章第336章 諸侯之盟(上)第228章 意外(上)第265章 局(上)第275章 幷州(下)第377章 混戰(五)第343章 禍水(中)第99章 迴歸於郭嘉的信第304章 無題第129章 大事第179章 甄氏(三)第423章 鬥(二)第59章 荀彧的麻煩第三十章第285章 荊襄多險第77章 己吾之行(四)第一章第九章第99章 迴歸於郭嘉的信第146章 立嗣第408章 捷報第372章 大戰之前第181章 甄氏(五)第71章 “幽影”成立第189章 行動第236章 亂長安(二)第105章 襄邑雜記(一)第212章 高覽第59章 荀彧的麻煩第177章 甄氏(一)第45章 安置第216章 隱患第401章 峰會(五)第十九章第61章 真實第113章 張邈的行動第118章 年輕的代價第441章 下邳之戰(一)第147章 變數第366章 迷局(下)第392章 大放異彩(上)第345章 突變第457章 雙雄(八)第275章 幷州(下)第444章 下邳之戰(四)第124章 襲營第311章 安鎮兗州(五)第157章 何進身死第391章 煩惱第133章 史阿第192章 再生事端第335章 鉅變(下)第434章 命運(上)第346章 獠牙第263章 夜戰第433章 鬥(十二)第360章 西行第212章 高覽第251章 亂長安(十七)第47章 定計第311章 安鎮兗州(五)第十章第295章 坡地之路(七)第59章 荀彧的麻煩第184章 甄氏(八)第248章 亂長安(十四)第66章 並論天下第210章 荼蘼(上)第324章 重返陳留(十)第377章 混戰(五)第132章 馮芳的巴結第217章 破局第231章 蔡府第135章 局第72章 波才的躊躇第58章 憂慮第172章 冀州(三)第179章 甄氏(三)第303章 江東局定第321章 重返陳留(七)第383章 混戰(十一)第203章 奪冀(二)第174章 冀州(五)第十二章第456章 雙雄(七)第144章 劉宏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