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變故

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其實所有人都已經明白何進的大勢已然無法阻擋了,唯一能夠噁心到他的也僅有董太后一支,只是明眼人都清楚,董太后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有也何進抗衡的勢實力,這也是滿朝大臣並沒有對董太后安插自己的人有什麼反應,因爲這不過是徒勞的無用功,何進絕不會放任董太后做大,更不可能接受董太后分薄他的權勢的。

而徐濟自然也是清楚的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也清楚的知道局勢已經無法挽回了,劉辯再次啓用張讓一黨就走上了劉宏的老路,那麼這個大漢江山恐怕再也沒辦法光復了,儘管徐濟原本對劉辯還抱有期待,但從當今局勢來看便是在英明的皇帝也對此毫無辦法。如今的大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徐濟不想隨着這腐朽的大漢一起湮滅。

徐濟這邊在準備離開洛陽,而朝堂之上的變化當真是一日一變,何進和董太后之間的爭鬥日益激烈,甚至到了無法容忍對方存在的地步了。而劉辯則明智的選擇了退居幕後,他原本就沒有權勢在手,何進和董太后也根本不在意劉辯的態度。而在張讓等人的幫助之下董太后和何進一時之間也鬥得旗鼓相當。

但張讓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一旦何進反應過來再次動用武力不論是自己還是董太后都絕對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所以張讓十分焦急。對於張讓來說自己的性命其實依然無關緊要,但徐濟遲遲不見動靜卻讓張讓頗有幾分不安。但張讓卻又無法聯繫徐濟,一旦被人揪住把柄就必然會牽連徐濟。這違背了張讓的目的。

唯一能安慰張讓的便是徐濟雖然沒有離開但也並沒有參與到洛陽紛亂的局勢之中,徐濟成功的讓自己在這混亂的局勢裡將自己隱藏了起來。這無疑降低了極大的風險,只是這並非萬全之策。一旦何進有心爲難徐濟仍舊是刀俎上的魚肉而已。張讓如今也唯有相信徐濟了,他如今的目的也只剩下將局勢攪的更亂。

董太后越發破格的舉動已經完全觸怒了何進,但劉宏駕崩爲時尚短,他還不敢用強,所以他決定找自己的妹妹商量一下該如何處理董太后這個麻煩。

當然何皇后也對董太后如此肆意僭越的作爲十分的不滿了,但就何皇后本身來說她幾乎是不可能和董太后正面抗衡的,董太后乃是劉宏的生母,而她只是劉宏的未亡人,這身份地位高下立判。即便有何進的外援但放在皇宮裡面誰的地位更高卻並不是由這些決定的。這也是這幾日來何皇后雖然心中不滿卻一直未曾出面阻止的緣故。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但這顯然不是何進想要的答案,他提出了一個不算聰明但卻有些無賴的主意,既然董太后臨朝聽政那何皇后爲何不能呢?這當然不是什麼好主意,這極其落下不好的名聲,不過對於何皇后來說她其實也看不到這些弊端。對何皇后來說這的確是目前來說她能做的爲數不多的事情了,於是她立刻便首肯了此事。

而事情的發展也的確正如何進預料的那樣,旦日早朝董太后一如既往的早早在劉辯身側坐下等着羣臣奏請事務,而當何皇后也擺駕來到大殿之時董太后滿臉的愕然。也正是因爲何皇后的到來破壞了董太后的計劃。這一天的早朝不論是董太后還是何皇后兩人都沒有多說一句話,董太后是因爲清楚自己不論說什麼何皇后必然會阻止自己,加上何進的存在,不論自己說了什麼都根本毫無用處。既然如此那倒是不如什麼都不說。

而何皇后沒有多說的原因是一切都有何進在操持,她到場的意義只不過是爲了限制董太后唯一,而且何皇后也不過就是一介平民。對朝政自然是沒有那般瞭解的。但不得不說何皇后的到來的確是極大的限制了董太后的動作。只是這用場也不會太持久,今日董太后的沒有動作只不過是沒有料到何皇后的到來。但來日方長,張讓一黨如何會讓何進一方如此舒服?

但何皇后也不是這麼蠢笨之人。今日限制只不過是第一步而已,何進雖然腦子不大夠用但他麾下總還是有人是智謀之士,所以何皇后退朝之後便在自己宮中設宴宴請董太后前來一敘。

所謂的敘一敘當然只是藉口,何皇后和董太后之間何來的事情要這麼坐下來談?雙方的利益本已經是衝突明顯了,董太后自然是疑竇叢生。不過在詢問張讓的意見之後他還是決定赴會,不說弄明白何皇后的意圖,至少試探一下何進的底線,這纔是董太后的真實目的。

不過俗話說得好,正所謂宴無好宴會無好會,該有的防備還是要有,雖然董太后自信在皇宮之中何皇后不敢亂來,但這個時節何皇后也未必就真的不敢有什麼動作。當然了,這些終究不會做的太表面,宮廷內鬥從來都是見不到刀光劍影的戰爭,何皇后的地位由來不正是這麼來的嗎?

董太后來到何皇后的寢宮之時宴席已然擺下,看得出何皇后是用心了的,桌上的皆是董太后平日喜愛的菜餚,二人落座之後也並沒有說起朝事,反而何皇后不斷在敬酒,董太后雖然心中有所防備但一看何皇后這般作勢似乎又不像是有什麼出格於是也就順水推舟的卻之不恭。酒至半酣,何皇后再起端舉杯子起身再拜道:“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

董太后原本是心情不錯聽到這句話之後瞬間心情便急轉直下,何皇后是個什麼身份?竟然敢說出這話來,於是董太后勃然色變道:“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爲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董太后心中的怒氣已然表露無遺。何皇后此話無異於在出落落的威脅自己,如今董太后一旦失權等着她的恐怕就是何進的屠刀了,這哪裡還有什麼情面可講?

何皇后自然也不是什麼婉約的大家閨秀,聽聞董太后的回答之後亦是大怒道:“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董太后聞言更是冷笑道:“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這說說完何皇后再也忍不住心中勃然發作的怒火,操起手中的酒杯就欲朝董太后面上擲去,一看兩宮相爭到了動手的境地,原本在房外候着的張讓等人急忙入內相攔。而必須提到的就是何皇后和董太后都不曉得張讓其實是兩面相幫。看到張讓還以爲這是自己的救兵,更加的氣勢勃然,但張讓此時只是大聲道:“二位稍安,宮中還需二位主持大局,先帝屍骨未寒,還望二位稍止。”

這一句話讓董太后和何皇后冷靜了下來,宮牆之內的鬥爭當然是不能外傳的,否則一旦叫天下人得知劉宏駕崩不過數日皇后與太后就爲了權勢相爭還不知道會招致如何的非議,是以在張讓等人的勸阻之下也便就坡下驢各自歸宮了。

只是何皇后心中是越想越不解氣。如今大漢皇帝是自己親身兒子,所謂母憑子貴,如今她也是太后的身份,有哪裡需要畏懼董太后這個老東西?想到此處她更是不耐今日之辱。於是連夜便召何進入宮見她。何進一聽自家妹子連夜召見自己便知曉怕是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自然是不敢耽擱急忙趕來。

見到何進之後何皇后便將董太后的一應言論俱告知何進,何進自然也是大怒。這原本宮牆之內的鉤心都加他是沒興趣管的,但董太后一句“屠沽小輩”就觸犯了何進心頭大忌。雖然如今地位尊貴。但何進心中對自己的出身一直是諱莫如深,這已經成了何進最大的禁忌了。如今董太后這一句就讓何進感覺到了輕蔑和侮辱,這種事情何進如何能忍?當夜離開之後便立刻召集三公議事。

而這些自然沒有瞞過徐濟,英雄樓在何進府中自然也是有眼線的,何況何進也就根本沒有一點隱瞞此事的打算,而知曉了何進的動作之後徐濟便知道董太后只怕也就完了,而沒了董太后牽扯自己恐怕就躲不過何進的對付了,而屆時張讓也定然是無法幫助自己的。但是徐濟一時之間還是沒有找到離開洛陽的機會,而且伊寧近日整日傷心得幾乎以淚洗面,徐濟不得不分出許多精力來照顧伊寧的情緒,所以更是沒有辦法。

所以徐濟還是準備觀望一段時間,至少近來何進是沒有什麼閒心來顧及自己的,而等到何進找上自己之時,徐濟恐怕已經離開了洛陽這個是非之地了。

這一夜註定是不平靜的,藏在平靜之下的風浪已經在蓄勢而發了,何進就是掀起這場風浪的罪魁禍首,徐濟唯一能做的便是儘量遠離這個風浪的中心,至於誰會遭殃,那已經不是徐濟考慮之中的問題了。

旦日早朝,何皇后和董太后依舊分座於劉辯的兩側,昨夜一場爭執自然令二人對互相更沒有半點好顏色,這對劉辯來說自然是極爲痛苦的事情,不過好在他本身並無權勢兩位也並沒有找上他。就在此時何進大踏步來到殿中,這標誌着早朝正式開始。

劉辯身邊的宦官說完了:“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之後殿中立刻便有一人出列跪倒在地說道:“陛下,臣有本奏。”劉辯左右環視一遍看兩位太后都沒有什麼動作纔開口道:“愛卿但講無妨。”

殿中的是一個廷臣,聽到劉辯這話之後便開口道:“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中,合仍遷於河間安置。”這話一說出來滿場俱驚,說到底董太后終究是劉宏生母,更是劉辯的奶奶,這話不亞於是當着董太后的面告訴她不該干預朝政。董太后自然是大怒,他心中哪裡不知這是何進的意思:“逆臣,安敢如此?你家大將軍予你這走狗多少好處令你如此妄爲?”

何進聞言大怒道:“太后慎言,此乃廷官奏本。豈是何進能掌控?太后不知當年呂后乎?”這話當然不可能是何進想得出來的,乃是三公教何進背下來的詞語。但滿朝文武哪裡曉得?一聽呂后之名當即俱是面色一變,顯然是深以爲然。董太后被何進這一句話就堵死了。她強自辯解道:“哀家乃是擔憂陛下年紀尚小容易爲人迷惑,何來呂后之心?大將軍莫非詆譭哀家?”

而何進只不過是輕蔑一笑道:“太后將驃騎將軍之職授予董重,然則董重並無功勞,此舉莫非還不是意圖干政之舉?”這話一說出來董太后再無辯解之地,何進是名正言順的大將軍,位居三公之上,安排這些官職自然是分內之事,然則董太后終究是後宮之人,原本就是不準干預朝政的。而何進這還不算完繼續說道:“便是陛下年幼也尚有生母與進在。何須太后操心?莫非竟是看不起我兄妹二人乎?”

董太后哪裡敢在滿殿文武說出個“是”字來?如今這局面已經是無論董太后如何應對都是無可挽回的局面了,於是董太后也只得不語,這無異放棄了掙扎。董太后很清楚,何進這話說完自己便再無機會了。與其在落人笑柄倒不如就此作罷,結果無非是遷離洛陽,對董太后來說她也只想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已。

但董太后還是高看了何進的爲人,真失了權勢何進有如何會放過這麼一個隨時可能給自己帶來威脅的隱患?不過這都是後事暫且不提。

只說董太后接受了這個結果之後張讓便心中一驚,沒了董太后在前自己恐怕是難逃劫難,這朝中多少臣工對自己不滿這事他可是瞭然於胸的。所以張讓立刻就開始打算了,他暫時還不能死,至少還得爲徐濟爭取多一些的時間。

而如今沒有了董太后在前又有什麼辦法能避過災禍呢,張讓想到了一個人。他便是何進胞弟何苗,說來也是有趣,當初張讓也根本看不上這個出身卑賤還一副紈絝子弟的何苗。但如今竟然還要依靠何苗來求生,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極爲諷刺的事情。但張讓其實也並不在意這些所謂的氣節,如今之計最重要的是能夠保全性命。張讓一生希望都已然寄託在徐濟身上了,他當然不能讓徐濟把小命扔在這裡。

當然實際上張讓還有另一個極爲看好的人,那便是曹操,但比起曹操,顯然徐濟更需要他的幫助一些,而且徐濟的經歷讓張讓更有共鳴,拋開身份背景不說,至少徐濟展現出來的能力遠遠超過了同齡人,甚至都超過了許多位居高位的臣工,而徐濟只有十六歲,未來是值得去期望的,所以最終張讓選擇的是徐濟而非曹操。

如今徐濟按兵不動的舉措自然讓張讓心中有些不安,但他明白徐濟是個有着極爲犀利的眼光的人,若是雙方在同樣的局面上張讓也不敢說自己一定能夠做出比徐濟更好的決定,所以張讓也就堅定了繼續爲徐濟拖延時間的決定。

當然這只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已,而剩下的段珪一衆人純粹只是爲了活命而已,而說到這些人就不得不提到之前斬殺了蹇碩的郭勝也並沒有藉着斬殺蹇碩的功勞得以晉升,他死在了袁紹的手上。雖然袁紹回稟何進說的是誤殺,但張讓又怎麼會相信這種說法,恐怕就是袁紹下的令,不過對於這種吃裡扒外的東西張讓也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浪費感情。

旦日何進便遣人起送董太后前往河間之地了,這還不算完,何進更是下令御林軍將董重所在的驃騎將軍府團團圍住,號稱是追索驃騎將軍的印綬,但誰人不知何進的居心?董太后失勢被迫離開洛陽,那麼董重也自然就失去了依靠,如今再被奪走了驃騎將軍之位等着他的除了一死還能有什麼結果?

董重也知道這結果,雖然驃騎將軍府麾下的士卒也緊閉府門呈防守之勢,但董重知道自己已然回天乏術了,事到如今自己除了一死別無他選了,也來不及安排後事了,何進的人已經將驃騎將軍府圍了個水泄不通。在萬念俱灰之下,董重選擇了自刎了斷,時年方三十三。

而董重家人見董重自刎於是舉哀將印綬送出,何進方纔遣散士卒,就此董太后一支徹底覆滅了,留下一介老嫗,董太后沒了家人的支持自然也翻不出什麼大浪來了。

徐濟得知此事之後也唯有長嘆一聲,對身邊的伊寧道:“可憐漢室天下,四百餘年,到此一旦休矣!”

但一切都不過是開始而已,何進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第339章 威勢(上)第338章 諸侯之盟(下)第379章 混戰(七)第312章 安鎮兗州(六)第十三章第185章 新的麻煩第255章 文和堪破第108章 襄邑雜記(四)第156章 張讓之禍第265章 局(上)第124章 襲營第十四章第105章 襄邑雜記(一)第62章 終第407章 陰謀(下)第314章 安鎮兗州(八)第140章 成婚第450章 雙雄(一)第368章 暗懷鬼胎第140章 成婚第41章 降第309章 安鎮兗州(三)第117章 鬥將第188章 釜底抽薪第337章 諸侯之盟(中)第53章 圉縣(完)第66章 並論天下第139章 小勝第300章 得勝!第427章 鬥(六)第403章 心儀第351章 幽州之事(五)第279章 破城第405章 破綻第317章 重返陳留(三)第379章 混戰(七)第259章 敗露?第423章 鬥(二)第311章 安鎮兗州(五)第47章 定計第445章 下邳之戰(五)第434章 命運(上)第62章 終第78章 己吾之行(五)第340章 威勢(中)第333章 鉅變(上)第401章 峰會(五)第424章 鬥(三)第267章 暗潮(上)第386章 雙贏第302章 天下局勢(二)第338章 諸侯之盟(下)第296章 破敵之路(八)第四章第258章 艱難求生第91章 來意第253章 亂長安(十九)第439章 謀戰(三)第十八章第278章 步步緊逼第281章 於扶羅第二百一十八 掌好大的算盤第188章 釜底抽薪第145章 破第304章 無題第240章 亂長安(六)第417章 憂煩第431章 鬥(十)第294章 破敵之路(六)第223章 高順的變化第395章 勾心鬥角第47章 定計第327章 重返陳留(十三)第78章 己吾之行(五)第182章 甄氏(六)第125章 後續的麻煩第332章 黃忠歸孫第258章 艱難求生第155章 變故第299章 破敵之路(十一)第323章 重返陳留(九)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168章 追擊第345章 突變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第279章 破城第42章 波才與高順(上)第301章 天下局勢(一)第161章 行刺第138章 刁難第43章 波才和高順(下)第432章 鬥(十一)第411章 夜談第433章 鬥(十二)第42章 波才與高順(上)第75章 己吾之行(二)第316章 重返陳留(二)第二十九章第66章 並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