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變數

劉辯的確是徐濟沒有料想到的變數之一,說實話對這個皇子徐濟更看好些,但劉宏的想法也不是他能夠改變的。雖然還未見過劉協不過徐濟也不難從耳聞之中猜一猜劉協的性子,怕是沒有劉辯這般,這倒是一件頗爲諷刺的事情,皇子辯的母親是何皇后,更有母舅何進這般囂張的親眷,然而劉辯本人卻沒有那麼糟糕的性格,這也是徐濟頗爲感興趣的事情。

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加有趣了,見過劉辯之後很快劉宏便再一次召見了自己,徐濟當然清楚劉宏爲何要召見自己,但他倒是心安理得的緊。

“文烈,朕耳聞辯兒昨日邀你一聚,可有此事?”劉宏單刀直入直奔主題的提出了他的問題,徐濟看得出劉宏平靜之下隱藏的着腦,不過徐濟很是平靜:“陛下從何得知?確有此事。”

徐濟是刻意問了這個頗有些冒犯的問題的,作爲臣下的確沒有權力和資格去問這樣一個問題,而徐濟這麼一問意圖也只是試探劉宏究竟對他是抱着怎樣的態度的。聽到徐濟的回答之後劉宏立刻有些變色,見此徐濟不由對劉宏有幾分失望,喜怒形於色是上位者的大忌,這顯然不是劉宏應該有的反應,隨後劉宏開口道:“朕從何而知那不重要,朕只問你辯兒邀你所爲何事?”語氣之中已經是毫不掩飾的不滿了。

徐濟卻沒有把劉宏的不滿放在心上,說實話徐濟就根本不擔心劉宏會對自己如何,劉宏失去了自己就等於葬送了之前他所有的努力得到的局面。如此一來徐濟自然是淡然回答道:“皇子邀請的是公主與臣同去,然則臣府中事務頗多,公主今日一直忙於事務所以並未同去,是以臣這才獨自前往,皇子所爲也不過是見見公主而已。”

這話說完劉宏的神色可見的緩和了,徐濟猜這其中的事情恐怕劉宏根本是全部都清楚的,如此質問自己不過是看自己是否照實以對罷了。果不其然劉宏接着便開口說道:“原來如此。朕千萬教導辯兒休得與朝臣有何接觸,這孩子當真胡來竟然單獨邀請文烈前去,朕幾乎錯怪了辯兒與文烈了。”徐濟對此自然是嗤之以鼻,劉宏這不過就是爲自己找個臺階下罷了,徐濟心中自然是萬分不屑的。但表面上卻未有反應,徐濟很清楚劉宏絕對不是爲了這麼一件事情就找自己來的。

而接下來劉宏也的確轉變了話題:“文烈,如今北軍狀況如何了?是否還需要朕這邊爲你提供些支持?”徐濟聞言心中更是冷笑,自己從劉宏這裡要了物資的支持就已經讓皇帝大人肉疼不已了,再說什麼更多的支持那簡直就是個笑話,劉宏問了這些的核心目的還是提醒徐濟儘快爲他穩定北軍的軍心而後爲他訓練一支戰鬥力強悍的禁衛罷了。

“一切照常進行。只是執金吾屬下的屬官對臣頗有微詞,大約也是臣資歷不足以服衆的緣故吧,不過陛下請放心。臣定然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大話誰都會說,徐濟自然不例外,即便徐濟根本不認爲短時間內能夠恢復被何進掏空了的北軍但話終歸是要挑好聽的說的。劉宏聽罷徐濟這番話之後也欣慰的笑了笑說道:“如此朕便放心了,文烈不必在意些許小節。你的能耐朕是清楚的,執金吾府中的事務哪裡難得倒文烈呢?這樣吧,若是真有什麼麻煩儘可來尋朕。”

徐濟自然點頭應諾,說一千道一萬劉宏的意思很清楚,他根本不在乎徐濟遇到了什麼麻煩,說了這些好聽的不過是安徐濟的心罷了,但劉宏恐怕萬萬料不到徐濟其實是他整個計劃中最不穩定的變數。而徐濟也從未表露出他的正事意圖罷了。

見到徐濟點頭之後劉宏再次說道:“文烈,今後與宮中之人切莫關係太緊密,朕知道文烈的忠心,但難免會有人嚼舌根,屆時朕也不好處置啊。”對這個看似善意的提醒徐濟就根本不相信,什麼嚼舌根的人就算有那也不會太多,說到底還是劉宏自己的疑心病太重了。那所謂的宮中之人說的不就是劉辯?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不過徐濟也很好奇那劉宏要自己輔佐劉協這事情又要怎麼算呢?

很快徐濟就得到了答案,劉宏接着說道:“文烈,協兒也到了增長閱歷的年紀了,若是有時間你不妨進宮指導一二,畢竟你是大漢如今最富盛名的少年英傑,協兒這個年紀正是對英雄人物最爲崇拜的年紀,你來指導或許效果更佳。”

這幾句恭維根本不重要,徐濟一聽便知,劉宏的打算是好,自己一旦指導了劉協就被扣上了劉協一方的帽子,如此一來自己是怎麼都沒法子和劉協脫離關係了,這便等同於將自己捆綁在劉協身邊,正是所謂一榮皆榮一損俱損的關係,而最絕的是徐濟根本無法拒絕這些,劉宏就是吃定自己無法拒絕才敢如此作爲的。

想明白這裡面的利害之後徐濟自然也看明白了劉宏的打算,他是要先爲劉協組建班底,而自己顯然是最佳選擇,宦官不值得信任這一點自不必多說,而且宦官不能執掌兵權始終是最大的短板,若是想要扶植劉協爲帝自然需要一個手中有着兵權的實權人物的支持,而徐濟如今雖然還無法和何進相提並論但卻是唯一一個可能的人選,所以劉宏纔會選擇這樣去做。

但是劉宏終究是欠了些考量,徐濟是最佳選擇是不錯,但劉宏過於想當然的認爲自己一定會效忠於他,就算是徐濟效忠於劉宏也未見得就會效忠劉協,這並非同一件事。退一步說劉宏把局勢和情形想象的太過美好了,徐濟自己都不敢說一定能和何進相庭抗理,因爲真正對劉宏有威脅的並非是何進而是這一衆的世族。這一點就足以讓劉宏失敗了。

但儘管徐濟看透了這些他卻沒有出言提醒,對於徐濟來說這根本不是一件值得他花費時間精力去注意的事情,他從來不是那個被標榜忠臣的人,而且對劉宏也疏無好感,談不上爲劉宏思前想後謀劃這些,更重要的是劉宏擺明了是算計他,這樣一來徐濟更沒必要多說了。所以他也只是回答道:“遵旨,教導不敢,若是能對皇子有所裨益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劉宏自然是欣慰有加而後便示意徐濟可以回去忙了,徐濟自然是立刻會意離開,說實話他也不想和劉宏相處太久。這人太假。和劉宏獨處之時徐濟總是覺得渾身不自在,劉宏總是讓徐濟有一種猶如面對毒蛇的感覺,即便這的確是個昏君無疑,但其的心計和狠辣卻着實不是玩笑,這恐怕也是劉宏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如此長時間的緣故了。

之時徐濟此時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處理,所以其餘之事都反而顯得不是那麼緊要了。北軍之中的問題大部分確實是解決了,但執金吾府上的事情卻遠沒有徐濟之前想象的那麼簡單,至少何進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的放下他對執金吾這個位置的意圖。如此一來這些屬官自然也沒有絲毫的好轉,而徐濟爲此也着實感覺心煩。

洛陽城內行駛複雜且不說了,但這變數多的也實在叫徐濟有些頭大,勢力交錯的影響導致了徐濟處理起來顧忌也更多。何進有張讓去對付的確可以讓徐濟鬆一口氣,但這些屬官卻來自不同的世家,這些傢伙背後的勢力也並非玩笑一般就能輕易對付的,至少對徐濟這個寒門出身的身份來說顯得過於吃力。

辦法的確是有,但付出的代價和收穫不成正比,這顯然不是徐濟會選擇的方式,而且一旦弄成了魚死網破的僵局無疑是徐濟更劣勢。這或許也是這些何進身後的世族樂於見到的局面,而一時之間解決不了這些麻煩徐濟乾脆也暫時不做理會,只要北軍能夠正常運轉他本身倒是也並不很在意執金吾所轄的這些屬官鬧事,畢竟自己身後也還有劉宏撐腰,再怎麼鬧對他們顯然都是不利的。

正是因此徐濟也就把眼光重新放回西園軍上,自從袁紹放棄了想要獨掌西園的意圖之後徐濟也就算是西園之中最有話語權之人,而淳于瓊哪裡還敢招惹徐濟?徐濟不找他的麻煩他都已經萬分慶幸了,但西園之後也仍舊還有一個變數,此人便是曹操。

徐濟從來沒有小看曹操,甚至從一開始在西園之中曹操就被徐濟視爲最大的對手,拋卻背景不談,曹操和他實在是太像了,都是靠着戰功政績晉升的,而徐濟能夠有今日的地位倒是運氣機緣了,而曹操除卻家世帶給他的便利之外他爲官一方的政績也絕對是不容小覷的。而且曹操心懷大志,這一點從宛城之時徐濟便早已清楚了,這樣一個對手纔是徐濟想象之中的對手,但如今曹操看似消沉的模樣非但沒有讓徐濟安心反而更是有些不安心。

曹操的心計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徐濟對上曹操也絕無必勝把握,但如今來看的確是徐濟更佔據優勢,如此來說也並不排除曹操是可以避開徐濟的風頭,這就意味着曹操恐怕並沒有如他表現出來的那般意志消沉。

而至於說曹操欠徐濟一個人情,那在曹操不相助袁紹爲難自己便已經算是還了,至少徐濟是這麼看的,何況對徐濟和曹操這等人來說一個人情算得了什麼?一旦這個人情成了他們道路上的阻礙那無非只不過是一個可以隨便忽略掉的小事情罷了。甚至在徐濟心中曹操是一個比他自己更加狠厲果決的人,從他棒殺蹇圖之中就能窺出一二了。

而且曹操實際上比起徐濟來說擁有更便利的條件,他比較是權貴之後,總是有人爲其撐腰的,但徐濟則不同。最讓徐濟不安的是近來朝堂之上又有了新的論調,黨人和清流對宦官的不滿越發強烈,而世族自然也就藉此大做文章,何進在朝堂之上的態度也越發強勢起來,很難說張讓究竟還能夠擋住何進多久,一旦何進暫時性的壓制住了張讓自己就必然是會立刻就被何進處理掉的異己。這絕非好消息。

徐濟如今可不是孤家寡人,沒有那麼隨性灑脫了,就算不得不放棄他在洛陽的權勢也至少也保住自己的妻子和這些麾下的士卒能安然離開,這已經在徐濟的日程之上了,洛陽的風頭已經變了。從劉宏開始謀劃着借自己的能力奪回自己的權柄之時整個洛陽都顯得不那麼安穩了,這個是非之地徐濟依然不願久留,他必須儘快找機會脫離這個該死的地方。

徐濟雖然並未參與進洛陽這紛亂之中。但他本身就是漩渦的中心,或者說劉宏將他置於這個位置,儘管徐濟身邊的一切都顯得並無大變,但他卻已經敏銳的覺察到了危機,而這一次徐濟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力。除了避開之外徐濟沒有任何的辦法,紛爭愈發的劇烈,何進和張讓之間的矛盾也更加激化,徐濟不願意充當這二人之間的那個不穩定的變數,對於這雙方來說徐濟都是必將處理掉的事情,一旦事情稍有安定自己的位置就是千夫所指的要衝。徐濟可不認爲到時候劉宏還會保住自己。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徐濟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要麼被碾壓成粉末,否則就只能鐵了心跟定其中的一方。但若是如此劉宏必不能容下自己,而徐濟也顯然不可能選擇這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劉宏就更加不再徐濟的考慮範圍之內了,這昏君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犧牲掉自己去換取更大的利益,如此一來徐濟也只剩下一個離開的選擇了。

但這個選擇卻沒有想象的那般容易。別忘記如今劉宏是絕對不會讓徐濟如此脫身的,擺在明面上的情況也限制了徐濟的動作,關鍵在於徐濟此時並沒有選擇。劉宏一系列的謀劃此時也表露無遺,徐濟根本就是他的犧牲品,以此換取何進和張讓雙方的矛盾激化,藉此他從中謀取利益並藉着這個機會奪回自己的權柄,甚至徐濟懷疑劉宏的目的更大。他甚至想要藉此打擊愈發囂張的世族。

只是對於劉宏的這個計劃,徐濟卻感覺到可笑,劉宏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大漢的弊病已經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挽回的了,更不用說劉宏的根本目的只是爲了奪回自己的權柄,如此一來劉宏的謀劃就更顯可笑。劉宏太過天真的以爲只要他能夠奪回權柄就能妥善的解決這一切問題,但劉宏恐怕根本沒有想過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是因爲世族,而這種誤判自然也就導致了劉宏的計劃是必然失敗的。

而且徐濟很清楚,張讓就算再有能力也無法抵抗世族的力量,愈發不滿足於所得的世族又如何是幾個人就能抵擋的?若不能打破當前的利益劃分對這些世族來說都絕對無法讓他們滿足,而徐濟雖然看清了這一點但卻無能爲力。

徐濟很煩心,所以他從皇宮離開之後便回了府,他需要清靜的好好思考一下這一切,洛陽之內的這些麻煩說來也只是這帝都之中上層之間的麻煩,對於百姓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對於洛陽之外的中原來說更是影響不大,徐濟只要能夠離開洛陽自然就能夠避免,但怎麼離開?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徐濟名正言順的離開這個地方?

正在徐濟心煩意亂之時,書房的們被敲開了,進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徐濟新婚不久的妻子,伊寧。自從嫁給徐濟之後公主大人也乾脆就不再使用劉寧的名字,說白了她對劉宏還是有怨恨的,如今既然已經不在皇宮身邊的人也只有她深愛的人之後索性也就隨心一些了。

“夫君,爲何回府之後便一直將自己關在書房?有什麼煩心的不能告訴我嗎?”伊寧一臉的關切之意的確讓徐濟心頭一暖,說實話徐濟這個習慣由來已久,這麼些時間以來都是陳到提醒徐濟該吃東西,但一個大男人徐濟着實沒有半點感動,後來換成典韋更是如此。但眼前人是自己的妻子意義自然不同。

徐濟輕笑招了招手示意伊寧過來,伊寧上前徐濟便將她放在自己的腿上抱住有些疲憊的回答道:“是有些煩心的事情,寧兒,你說大難臨頭是如何抉擇爲好?”

伊寧轉頭看去只見徐濟臉上滿是疲倦之意,她不由有些心疼,似乎從徐濟入洛陽之後便難得看到他露出笑容了:“夫君煩憂的大事寧兒不知,但無論夫君作何決定,寧兒都會支持的。”

她知道此時徐濟需要的不是她告訴他怎麼去做,他需要的是暫時的休息和一個支持,而恰好她能爲他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第三十三章第332章 黃忠歸孫第433章 鬥(十二)第277章 熟勝熟負?第457章 雙雄(八)第243章 亂長安(九)第258章 艱難求生第89章 會面與應對之策第二十二章第137章 檢閱之時第267章 暗潮(上)第136章 對局第362章 幼主(下)第426章 鬥(五)第207章 奪冀(六)第265章 局(上)第410章 威逼第202章 奪冀(一)第398章 峰會(二)第178章 甄氏(二)第161章 行刺第134章 妥協第354章 幽州之事(八)第109章 襄邑雜記(五)第143章 下馬威第391章 煩惱第85章 人證物證第291章 破敵之路(三)第369章 賈詡的對策第185章 新的麻煩第57章 徐濟的打算第248章 亂長安(十四)第210章 荼蘼(上)第376章 混戰(四)第415章 說服第91章 來意第122章 張邈之敗(上)第109章 襄邑雜記(五)第172章 冀州(三)第79章 己吾之行(六)第127章 未卜第264章 得勝第199章 新的征程第307章 安鎮兗州(一)第230章 疑惑第三十五章第56章 變數第297章 破敵之路(九)第337章 諸侯之盟(中)第42章 波才與高順(上)第263章 夜戰第三十三章第174章 冀州(五)第281章 於扶羅第401章 峰會(五)第241章 亂長安(七)第364章 迷局(上)第198章 陷陣!陷陣!(五)第三十四章第136章 對局第153章 駕崩第二十八章第295章 坡地之路(七)第286章 更進一步第377章 混戰(五)第392章 大放異彩(上)第402章 峰會(六)第285章 荊襄多險第374章 混戰(二)第134章 妥協第438章 謀戰(二)第378章 混戰(六)第172章 冀州(三)第348章 幽州之事(二)第321章 重返陳留(七)第303章 江東局定第334章 鉅變(中)第451章 雙雄(二)第102章 成親?第101章 未能準備的相遇第271章 開戰(上)第440章 謀戰(四)第262章 大事不妙第249章 亂長安(十五)第283章 安敢耳?(上)第303章 江東局定第169章 不歡而散第414章 會客第297章 破敵之路(九)第383章 混戰(十一)第281章 於扶羅第二百一十九 掌堪破第454章 雙雄(五)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第71章 “幽影”成立第238章 亂長安(四)第40章 取捨第325章 重返陳留(十一)第302章 天下局勢(二)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