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一)



也進一把拽過朱祁鎮,叫道:“皇上不可魯莽!”其實他們在演戲罷了,事前就商量好了,要是遇到守將不肯放他們進去,也先就拿朱祁鎮開刀,嚇嚇守將,守將不爲所動的話,也進再及時出手,救出朱祁鎮。

也進翻身上馬,順手將朱祁鎮拉到自己馬上,舉起馬鞭,對準馬屁股使勁抽了一鞭,匆匆“逃”走了,也先跟着翻身上馬,故意縱馬狂追,瓦剌兵見兩個主帥先後退去,立即後隊變前隊,跟着疾速退去。

王天德臉如白紙,連聲叫道:“好險好險!終於趕走了韃子,這樣一來,皇上回來了,定要滅我九族,這可如何是好?”

于冕見也先大軍退去,心中暗暗高興,聽到王天德這麼說,一時腦中茫然起來,不知如何勸慰他,只好悄悄下了城樓,跟着也先大軍,遠遠退去,王天德望着于冕遠去的身影,怔怔地一言不發。

接下來,也先每到一城,于冕都悄悄搶到頭裡,對守將說明也先的陰謀,加上京師的飛鴿傳書,還有大同王天德的經驗,這些城門的守將連自己的城樓都不上,直接吩咐守城士兵,不許開城門,對也先的喊叫理也不理。

也先在城門外扯着嗓子大喊大叫,卻無人理睬,自然怒不可遏,也進心細,察覺到于冕如法炮製,暗中搗鬼,提前說破了自己的陰謀,雖然他也很生氣,但卻一樣的無可奈何。

轉眼過了七天,瓦剌大軍的糧草漸漸接濟不上了,雖然也先東奔西跑,想要找個防守力量薄弱的關口,但終究一無所獲,也先只好聽從也進的建議,帶着朱祁鎮,悻悻地準備退回瓦剌,耐心地等待時機,以後再作計較。

于冕見也先準備退兵,好想回到京師,把韃子的陰謀詭計告訴父親,讓他早做準備,但想到戰前父親的叮囑,一定要寸步不離地守在皇上身邊,只好跟着瓦剌兵,一起重返瓦剌,暗中想法跟父親取得聯絡,可是在瓦剌鴿子很少,想要飛鴿傳書很困難;想找漢人替自己傳話吧,瓦剌境內的漢人也很少,只有在兩國交界的地方,纔有一些漢人,于冕不辭勞苦地往返奔波,暗中找到這些漢人,讓他們給父親傳話:皇上一時不會有事,讓父親和朝廷放心,但韃子會長期扣押皇上,讓父親早些想辦法,嚴防韃子的陰謀詭計。

現在明朝朝廷也亂成一鍋粥,也先扣着朱祁鎮,不放皇上回來,這些大臣搬出老祖宗的遺訓,“一國不可一日無主”,羣臣爲立新主爭得不可開交,皇上出征時,沒有立太子,一時羣臣不知該立誰爲新皇上,就算勉強選定一個新皇上,萬一“老皇上”朱祁鎮回來了,事情也不好辦,要是新皇上不肯退位,現在朱祁鎮也沒宣佈取消帝號,大明朝同時存在兩個皇帝,豈不是鬧了個千古大笑話?

這日早朝,監國王朱祁鈺問于謙:“於卿,你對立皇之舉有何看法?”

于謙朗聲道:“回王爺,正所謂‘一國不可一日無主’,眼下皇上暫時困在瓦剌,韃子不肯放皇上回來,顯然想利用皇上,趁機敲詐我朝,或者挾持皇上,向我朝攻擊,這樣對我朝都不利,我朝必須遠離韃子的陷進,王爺給邊關守將下令,禁止他們擅自和韃子接觸,不得隨意打開城門迎接皇上,這只是權宜之計,現在我朝沒有皇上,不好向天下人交代啊。”

朱祁鈺靜靜地聽着,笑道:“所以本王才請教於卿,讓你替本王想個辦法。”其實現在情勢已經擺明了,朱祁鈺必定是新皇上,他想趁機試探一下羣臣對自己當皇帝的態度,故意讓于謙說出心中所想,正好可以檢驗于謙對自己的忠誠度。

于謙不疑有他,續道:“王爺,以微臣愚見,皇上臨走之時,雖然沒有立定太子,但皇上把大明的江山交給了王爺,讓王爺作監國,這已經說明了皇上的心意,現在王爺做皇上的接班人,名正言順。”

朱祁鈺聽於謙說的如此乾脆直接,故意渾身一顫,雙手亂擺,道:“此事萬萬不可,本王無德無能,不能勝任一國之君啊。”

于謙大聲道:“王爺,如果你不做皇帝,那還有誰夠資格做皇帝呢?”

朱祁鈺故意叫道:“不可不可,本王不會治理國家……”

于謙笑道:“王爺不必爲此擔心,治理國家的本領可以慢慢學會,微臣願先替王爺挑這副擔子。”

朱祁鈺故意推辭:“此事事關重大,本王要請示太后。”

于謙還未來得及答話,只聽皇太后的聲音從遠處傳來:“鈺兒,既然皇上暫時回不來,你就替他管管國家吧。”自從皇太后知道皇上一時回不來,每次早朝她都在內殿偷聽,擔心皇位被外人搶了去,所以她加緊監視朝廷衆臣,只要有人稍露謀權篡位之心,她定會立即替皇兒收拾了那個人,現在於謙推薦朱祁鈺做皇帝,她覺得這是對自己、對皇兒最有利的局面了,可是朱祁鈺再三推辭,她心繫皇位過且,沒看出朱祁鈺的假仁假義,只道朱祁鈺說的都是真心話,當即出面攔阻。

朱祁鈺還想假意推辭一番,好讓魚把鉤咬得更緊些,于謙大聲道:“王爺,我朝立你爲皇上,是爲了大明朝的將來考慮

,可不是爲了個人私利,你若不肯做皇帝,韃子留住了皇上,必會輕視大明朝,他們時時前來滋擾,那可後患無窮啊!”

朱祁鈺無可奈何,問羣臣:“衆位愛卿,你們意下如何?”口氣儼然成了一位真正的皇帝。

衆大臣心知肚明,異口同聲地道:“恭請王爺進位做大明皇帝!”

朱祁鈺低下頭去,合了下眼皮,還未來得及說話,只聽皇太后略帶威嚴的口氣冷冷傳來:“鈺兒,你定要我跪下來求你不成?”

朱祁鈺大驚失色,慌忙睜開眼睛,顫聲道:“兒臣怎敢?母后這是說哪裡話來?兒臣要是做了皇帝,皇上回來了怎麼辦?”

皇太后口氣略鬆,道:“如果皇上回來了,你再把皇位讓給他就行了。”

朱祁鈺故意拖延:“此事事關重大,兒臣還需問過皇上纔敢做主。”他故意拖延,無非是想把皇位抓的更緊一些,在朝廷爾虞我詐的明爭暗鬥中,雖然朱祁鈺不懂治國的本事,可是爭權奪利的竅門倒學了不少,眼下皇位鐵定是他的,誰和他爭都爭不過,所以他敢這樣大膽地“推三阻四,這樣一來,朱祁鎮回來找他的麻煩,他可以把責任都推到羣臣頭上,讓這些大臣做替死鬼。

于謙道:“王爺,此時犬子在皇上身邊,雖然犬子德薄才淺,救不出皇上,倒可替我們傳話。”

朱祁鈺笑道:“那你快些傳話,問問皇上的意見吧。”

于謙大聲應道:“是!”

退朝後,于謙飛鴿傳書給於冕和皇上,叫于冕儘快把皇上的決定傳回來,不必派人和自己接觸,以免浪費時間;同時給朱祁鎮一張奏摺,說明朝廷準備選新皇帝是迫於無奈,爲了大明朝未來着想,求皇上不要計較。

朱祁鎮見回國無望,事已至此,只好下旨讓朱祁鈺做皇帝,不讓肥水流入外人田,只是于謙把話說的太直接了,他對這個舊皇上問立一個新皇帝的看法,這讓朱祁鎮大爲惱火,這樣一來,朱祁鎮恨透了于謙,心想只要自己能活着回去,就絕不放過於謙。

于冕把皇上的旨意寫在一片布上,小心包好,立即把這個關乎大明命運的旨意傳回了京師。

次日早朝,于謙道:“王爺,皇上有旨,立王爺爲大明皇帝!”

朱祁鈺一怔,還未說話,皇太后的聲音遠遠傳來:“于謙,你把皇上下旨傳位的事細細說一遍。”

于謙把昨日飛鴿傳書給皇上,問明皇上的旨意,犬子立即把皇上的聖旨傳了回來等事說了一遍,還讓人把紙條傳給皇太后、朱祁鈺過目。

皇太后有些不耐煩地道:“鈺兒,你還要推辭嗎?”

朱祁鈺拿着“聖旨”,顫聲道:“事已至此,兒臣就替哥哥做皇帝,等到哥哥一回來,兒臣立即退位,讓哥哥繼續做皇帝。”

皇太后鬆了口氣,淡淡地道:“如此最好!”

于謙聽朱祁鈺口氣鬆動,已經答應做大明皇帝,立即跪拜下去,高呼萬歲。羣臣見狀,紛紛依樣畫葫蘆,磕頭跪拜,口稱萬歲。

朱祁鈺“無奈”地道:“衆愛卿平身!”

從此,朱祁鈺正式成爲大明新一任皇帝,這一年也正式改爲景泰元年,朱祁鈺被後人稱爲“景泰帝”,也就是明代宗,他按照皇太后的旨意,宣佈大明朝廷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

朱祁鈺不會治理朝政,處理國家大事更是一竅不通,但他在當監國之時,就重用於謙,于謙把大明朝廷打理得井井有條,此時他登上皇位,自然順水推舟,把所有國家大事都交給於謙和衆臣去辦,自己一邊享樂,一邊學習爭權奪利的手段。

于謙不負衆望,聯合衆臣,盡心盡力地輔佐這位不懂政務的皇帝,大明朝繼續走上坡路,後來也先忍耐不住,又派兵大舉進攻大同,石亨立即出手,一舉擊潰了也先大軍,也先聽從也進的諫言,再也不敢輕易進犯明朝,一時間,大明四海之內,朝政清平,老百姓安居樂業,大明朝在舉世無雙的盛世之路上繼續高歌猛進!

瓦剌這邊,也先也進見計謀敗露,對大同的猛攻也被石亨擋住,朱祁鎮這個燙手山芋殺又不敢,不殺留着也沒用,漢人國力蒸蒸日上,于謙對瓦剌防範甚緊,一時不敢亂動手腳,二人越來越氣惱,但漢人實力遠遠超過瓦剌,他們也無可奈何。

第五章奪門恩怨亂未休

就這樣僵持着,秋去冬來,冬走春歸,光陰荏苒,不經意間,朱祁鈺當皇帝快滿一年了。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于謙帶領衆臣,全力打造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明盛世!這讓也先也進分外眼紅,在這一年之間,也先把瓦剌周圍能收拾的小國小部落都收拾乾淨了,可是偏偏剩下了漢人王朝——明朝成了一塊硬骨頭:打又不敢打,實力相差太遠,別說主動跟漢人打了,只怕漢人前來挑戰,瓦剌也招架不起;不打又實在不甘心,土木堡一戰,瓦剌把漢人打得落花流水,怎麼現在漢人就這麼厲害呢?

無奈之下,也先想起幾個月前的事情,那時也進說等待時機,等新的漢人皇帝翅膀硬了

,再把這個老的漢人皇帝送回去,讓他們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也先立即派人叫來也進,二人商量之後,覺得目前只有這一招能把漢人惹得手忙腳亂了,到時瓦剌纔好乘隙進擊。

也先立即派人給明朝朝廷傳話:瓦剌現在願意無條件地送還漢人“皇上”,叫他們派人準備迎接。雖然也先知道朱祁鎮現在已經不是漢人的皇帝了,他按照也進的意思,故意這樣說的,也進覺得這樣說可以刺激漢人朝廷的君臣,那時說不定漢人因此自亂陣腳,到時還可趁機打漢人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朱祁鈺漸漸嚐到了當皇帝的種種好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沒人敢管一言半句,他把繁重的政務交給以于謙爲首的羣臣,自己一味享樂,這樣的生活真如人間仙境,他起了貪心,貪戀當皇帝的好處,不肯把皇位拱手讓給他人了,包括朱祁鎮——從前的皇帝!

于謙得到也先傳來的消息,知道事關重大,立即進宮求見皇上,而朱祁鈺在一干寵臣妃子的圍擁中昏昏欲睡,于謙正自遲疑:“現在要不要對皇上說明此事呢?”朱祁鈺聽到有人進來,睜開睡眼,看到于謙,懶洋洋地道:“於卿,有事嗎?”

于謙無奈,硬着頭皮道:“啓稟皇上,臣有要事上奏!”

朱祁鈺稍稍坐正身子,揮手示意,命身邊衆人遠遠退下,他被于謙掃了興,心中暗暗不悅,淡淡地道:“何事呀?”

于謙低下頭,不顧皇上不悅的神色,大聲道:“啓稟皇上,韃子派人來信,準備送還太上皇!”

朱祁鈺心神劇震,睡意一掃而光,立即坐直了身子,他知道太上皇回來定會跟自己爭皇位,論能力才幹,自己遠遠不及太上皇,皇位十有八九會落到太上皇手中,想到這裡,他心下忐忑,顫聲道:“於卿,怎麼辦?”

于謙見皇上神色有異,心中暗暗生疑,但在皇威的壓力下,他不敢多問,脫口而出:“皇上,我朝應該派人,前去迎接太上皇!”

朱祁鈺不敢說出心中的想法,定了定神,冷冷地道:“誰去最好?”

于謙有心讓皇上徹底打消對石亨的偏見,道:“回皇上,以微臣愚見,讓石亨迎接太上皇最合適!”

朱祁鈺心神不定,微一怔忪,道:“這是爲何?”

于謙道:“石亨曾在大同把韃子打得鎩羽而歸,軍功顯赫,從那以後,韃子至今再不敢前來進犯,石亨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韃子親自護送太上皇回來,我朝就讓石亨出面,殺殺韃子的威風,揚我大明國威!”

朱祁鈺遲疑了一下,低聲道:“於卿,你不去嗎?”

于謙道:“回皇上,微臣政務繁忙,處理完政事,微臣才能去迎接皇上。”

朱祁鈺神色不定,道:“若你不親自去迎接太上皇,回頭太上皇怪罪於你,那可如何是好?”

于謙淡淡地道:“皇上不必擔心,既然皇上能體恤微臣的苦衷,想必太上皇也能理解微臣。”于謙心有所慮,他怕也先派人護着太上皇,暗中使計破壞,所以讓石亨出面,自己暗中留神也先的陰謀詭計,另外他心懷歉疚,總覺得是自己的過失,不肯答應也先的要求,因此太上皇才滯留異域,所以他不願直接出面迎接朱祁鎮回來。

朱祁鈺不好多說,讓于謙自去處理政事,另外傳旨給石亨,命他準備迎接太上皇之事。

于謙一面派人給也先回話:大明朝廷準備迎接太上皇回來;一面傳令給沿途各關守將,命他們準備好迎接太上皇之事,同時嚴防韃子的陰謀詭計。

這一日,也先親自帶兵,護送朱祁鎮回京,一路上,他見到漢人守將一面款待自己,一面防備自己,知道要是現在動手,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索性收起賊心,老老實實地護送朱祁鎮回京。

經過五天五夜的急行軍,這一日,也先帶着朱祁鎮,千里奔波,終於踏上了京師城外的土地,也先擡起頭來,望了望京師城牆,笑着對朱祁鎮道:“本王在瓦剌就聽說了,這座城牆是天下第一高的城牆,是不是?”

朱祁鎮聽他話裡有話,知他來者不善,懶懶地答道:“也許算是吧。”

也先碰了個軟釘子,但在一年的時間裡,他都在苦苦等待今天,同時也磨去了不少戾氣,因此他也不氣餒,略帶狂妄口氣地長笑道:“哪天有興趣了,本王一定再次前來,會一會那個叫于謙的漢人,上次本王輸得心服口服,下次再見個高低!哈哈,他是本王生平遇到的第一個勁敵,定要好好地再跟他較量較量,順便再來瞧瞧天下第一高的城牆!哈哈,哈哈!”說到這裡,他開懷大笑起來。

朱祁鎮冷哼一聲,對也先不理不睬,低下頭去,自顧自地思索起來。

也先並不計較,對着城樓上的守城士兵大叫道:“你們都給本王聽着,現在本王把你們的皇帝送回來了,快打開城門,迎接你們的皇帝!”他故意叫朱祁鎮爲漢人皇帝,就是想叫漢人士兵摸不着頭腦,這樣也會激化漢人新舊皇帝的矛盾。

(本章完)

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六)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四)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四)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五)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三)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一)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四)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三)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三)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七)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六)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六)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四)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五)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三)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二)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一 )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三)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一)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一)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四)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二)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五)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二)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六)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六)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二)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一)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二)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二)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一)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一)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二)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一)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五)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一 )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一 )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三)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二)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三)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七)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二)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七)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六)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五)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二)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二)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一)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七)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一)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五)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一)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二)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一)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四)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二)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一)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一 )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三)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二)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二)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六)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二)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一 )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六)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一)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二)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一 )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六)第二章 土木慘敗國蒙羞(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三)第六章 廿年風雲化水流(六)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二)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二)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六)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七)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五)第五章 奪門恩怨亂未休(三)第三章 京師忠臣驅韃虜(三)第四章 賢相輔國多事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