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44

今天是老媽的八十大壽。

儘管老人歷盡滄桑,走過八十年的歷程。但是她意識到,半個多世紀的操持、艱辛與努力,給她留下數不盡的感動、心情的愉悅和幸福。與此同時,又給她留下種種創傷與疤痕。在悲喜交加時,當她看到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女們,她認爲,這些操持、艱辛、努力是值得的。看着兒、孫們,她的眼光、思想、意識更加的開闊了。

孩子把沙發搬到院子裡,讓老媽(秦桂珍)坐在陽光下,安享的曬着太陽。她看着兒子、兒媳婦在忙裡忙外;看着孫子、孫女自由自在的玩耍;看着幸福的兒、孫們進步、成長。使她不由得想到:小時候顛沛流離的日子,也記起在鐵匠衚衕和丈夫伍國才結婚的日子。要不是到這個衚衕,就沒有今天的家,也沒有這些個兒、孫,真是前世的姻緣啊。!她認真的總結着。

小時候,家家都過着糠菜半年糧的日子,沒有糧食的年頭用紅薯充飢,把人吃的腸胃紊亂,肚子墜着疼。再加上野菜玉米麪(沒有多少玉米麪)餅子,秦桂珍出現了浮腫,疼得她直掉眼淚。家家如此的日子,眼睜睜的沒有什麼招兒。有的人家,不管聽得信兒準不準,心就活兒了,也就有往北大荒走的想法了。桂珍家的鄰居們已經走了,桂珍的父母看着出走的鄰居,看看自己的家,再看自家的日子。他們想:沒有什麼可留戀了,和那些不甘忍受的人家,他們主意已定。生活的不如意,就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一路上要躲避戰事的侵擾,特別是桂珍大哥,還要躲避國民黨的抓人、充軍。從家裡帶的“乾糧”用完了,他們開始討飯、找水、挖野菜。雖然路途艱辛,人們咬緊牙關,終於來到了關(山海關)外。這裡己經不打仗了,他們壯着膽子問當地的人,才知道光復了。一路上的艱難困苦,終於有了希望。經過“舟車勞頓”,秦桂珍的病好了。在當地有心人的幫助下,他們有了安身之處……

太陽暖烘烘的,老媽動了一下身體,又筆挺的坐正。她看着玩耍的孩子,又想到了丈夫伍國才一一和他相看、和他對象、和他結婚。他也是關裡過來的。她想:

當年戰事焦灼,民不聊生。和伍家住鄰居的劉家,年輕的丈夫血氣方剛,一心想當兵報國。終於等來了招兵的隊伍,他報了名,上了車。到車上,他才知道上當受騙。這些兵,到關外和八路軍打仗。這時,他只有一個念頭,尋找機會逃跑。可是跳車的時候,他的一條腿被摔斷。他咬緊牙關,拖着殘疾的腿,連走帶爬……後來被好心人遇上救起。救命恩人把他留在家裡養傷,經過救命恩人的照料和調養,老兵很快恢復了體質,腿也逐漸好了。他告別恩人,幾經週轉,回到關裡的家。把妻、兒帶上投奔恩人。

老兵到家後,和媳婦說了關外的許多好事。關外己經不打仗了,安全了……什麼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媳婦聽了丈夫的話,又燃起生活的希望。她高興的收拾着東西。要走的前兩天,老兵到老鄰居家道別時,伍國才的父、母聽後,又詳細打聽了關外的情況。伍家人知道關外的種種好處後,伍國才的父、母橫下一條心,和老兵家一起闖關東。第二天,伍國才的父親要求老兵帶他們家一起到關外。於是,兩家人搭伴,直奔向往的地方。他們經過火車,步行,再坐火車。在路上兩家人相互攜伴,終於來到了江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恩人。恩人又幫助他們解決了住房。老兵、伍家住在一個衚衕裡。後來又有人從關裡過來,落戶到民衆衚衕,其中就有秦桂珍一家。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從此,一個衚衕的鄰居不僅有了交往,而且更加的密切。

建國後,伍國才、老兵和老兵的媳婦,還有秦桂珍的父母、大哥都參加了新中國的建設。由於伍國才父母體弱多病,政府暫時沒有給他們安排工作。兩位老人因爲沒有參加到火熱的建設中而遺憾終身。秦桂珍也沒有參加工作,因爲她還不到工作年齡。當家人們都上班時,她就開始收拾屋子,操持家事。父母、大哥每天下班回家,吃着女兒(妹妹)做的飯菜。大哥高興的說:“妹妹長大了。”五三年,秦桂珍上班了,她高興的一宿都沒睡好。能夠成爲新中國的勞動者,爲百廢待興的國家修復“傷痕”,添磚加瓦。這時,大姑娘的秦桂珍出落得亭亭玉立。因此,介紹人踏破門檻兒。與此同時,老兵看着高個兒,天庭飽滿,濃眉大眼的伍國才,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急忙急火的來到秦家提親。秦桂珍的父母知道是鄰居伍家的兒子,便推掉所有的媒人,當場就應下了這門親事。老兵高興的回來才和伍國才的父母說,伍國才的父母聽後,讓他們馬上相看。見面那天,或許倆人心中早有所屬?伍國才和秦桂珍同時點頭。兩家的親事定下來後,伍國才的父母說:“能娶上這麼好的姑娘,是伍家的福啊。”

結婚那天,秦桂珍穿一件紅衣服,由大哥和鄰居家的年輕人陪伴,來到了伍家。進屋後,秦桂珍和穿着整齊的伍國才,給坐在炕上的父母磕頭,又給前來參加婚禮的人們拜禮。儀式過後,伍國才的父母和老兵一起到秦家,把秦桂珍的父母及親人請過來,一起吃了酒席。

轉年(一九五五年),伍國才和秦桂珍的大兒子伍一出生。然而,這年年底,伍國才接到外援任務。春節伍國才都沒有回家過年。在伍國纔出外工作後,伍家的大事小情,都落在秦桂珍一個人身上。照顧公婆,操持家務,帶孩子。公婆的年歲倒不大,但倆人都做下了毛病,好在婆婆勉強能照看生病的老伴。儘管家裡的活兒計一成不變,但是秦桂珍怎麼也安排不開上班的時間。因此,自打丈夫外出工作,秦桂珍再也沒有上班。有時她做夢,都是上班的場面,幹活的時刻。上班工作由現實變爲夢幻與奢望。年輕的秦桂珍認爲,生活本該如此,她默默重複着每天的生活。這年婆婆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不能伺候公公了。秦桂珍的孃家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們在上班前,下班後都過來幫女兒照看伍國才的父、母。白天桂珍拿上板凳,扶着婆婆到屋外曬太陽,晚上爲公、婆端屎端尿。“孩子,真難爲你啦。”

“媽,不說啊。”她說着一邊給婆婆擦着眼淚。炕上的伍一又鬧起來,桂珍急忙抱着孩子,親着孩子的小臉。伍一在媽媽的懷裡,不錯眼珠的瞅着,樂了。他似乎很懂媽媽,在炕上蹬着腿兒,乍着胳膊玩上了。年前,伍國才單位的領導都到職工家裡慰問。他們知道伍國才的家庭狀況,當場決定。伍國纔回到了江城,回到了單位,回到了家。

“這幾年,真苦了你。”伍國纔回家對媳婦說的第一句話。媳婦深情的笑着,說:“一家人。”自從伍國纔回到家,兩個年輕夫婦操持着家務一一孝敬老人,帶着孩子,燒火做飯,平凡的日子蒸蒸日上。六一、六三年,伍二、伍三先後來到家裡。然而就在這一年,伍國才的父母相繼病逝。兩位老人的離世,使伍國才夫婦彷彿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爲了父母,爲了這個家,他們忙碌的時候,責任心和使命感由爲強烈。小的伺候老的,天經地義。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誰都有動彈不動的時候,誰都有生老病死。他們知道古往今來,無論是戰功卓著的開拓者;無論是學問多大,成績斐然,功高蓋世;無論是工人、農民……大凡世界對於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只有懂得這些道理,人生在世纔有意義,纔有活頭兒、奔頭兒。

然而,舉全國之力,一直在努力奮鬥的人們,已經度過了******。經濟恢復,每家的日子逐漸好轉。轉繼的三年光景裡,伍四、伍五出到人間。欣喜之餘,伍國才夫婦的心裡有了女兒的概念,他們還想要個女兒。可是,隨着計劃生育的深入實施,使他們的夢想,變爲響應號召的楷模。至此,七口之家的重擔,使伍國才夫婦從不懈怠。好在,伍國才手藝在身,單位又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週日他仍然加班加點的工作。每月他把工資交給媳婦,媳婦按照家庭所需進行分配。井然有序的生活,使孩子們快樂的成長。孩子們明白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使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艱辛與付出,使他們更加珍惜家庭,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當伍國才夫婦看着生龍活虎的兒子時,他們已經長大了……

當孫子、孫女兒來到奶奶身邊的時候,老媽纔回過神兒來。她看着忙碌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們,不由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