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明現在是有苦說不出,二力公司怎麼可能專門給木川生產奶粉呢?如果這件事驚動了國家質檢部門,對二力公司來說,不亞於一場災難。不行,二力奶粉事件範圍,必須只能控制在木川範圍內,其他地方的二力奶粉,一定是“合格”的,絕對“不會”有汞超標。否則的話,二力公司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傅省長,二力公司的產品雖然在質量上沒有問題,可是三人成虎,這對於我們公司的聲譽,可是毀滅性的打擊。這個朱代東也真是的,原本一個可控制的事情,被他搞得沸沸揚揚。”尹玉明抱怨的說,這次二力、高牛、宏明三家公司,都會遭受非常大的損失,對於木川,他也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
如果說尹玉明晚上的時候,還想通過傅應全,跟朱代東講和。那現在他已經完全沒有了這個心情,明天一早,他就會迅速趕回北京,處理這件更加緊急的事件。至於木川,市場也只有這麼大,放棄就放棄對,對二力公司來說,並不算太大的損失。至於二力公司在木川被扣壓的產品,如果木川方面一定要全部銷燬,他也沒有辦法,可是那四千零二十萬的罰款,他是一分錢也不會支付的。
“玉明,看來這件事你還是沒有抓住重點,如果不是你們的二力奶粉出現問題,導致木川上千人汞中毒,朱代東會針對二力公司嗎?我看問題還是出現在你們自己身上嘛,剛纔朱代東說的有一句很對。作爲一名優秀的企業家,你應該有長遠的目光。更要把企業的聲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傅應全淡淡的說,尹玉明畢竟不是體制內的人。對於朱代東的態度沒有把握到位。剛纔朱代東明明已經給尹玉明指了條路。可是他顧慮重重,總是計較一時的利益,怎麼可能把事情處理好嘛。
“傅省長,你怎麼也站在朱代東那一邊了?”尹玉明苦笑着說,這樣的場面話誰不會說?在二力公司的中層幹部培訓課上。他講的甚至比這還要漂亮,可是具體到實際情況中,誰敢保證他就真的能做到。
按照朱代東的說法,二力公司不但要積極支付這張四千零二十萬的罰單,而且還要接下大華食品公司這個爛攤子。難道這纔算是有責任的企業?難道這樣纔算是把信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狗屁!
“我只是就事論事。”傅應全哼道,朱代東的言辭雖然令他有些不舒服。可是從道理上來講,朱代東站在高風。對於這件事,木川市政府一開始就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擺在首位,而尹玉明呢?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減少公司的損失,甚至他還想把木川扣押的那批汞超標奶粉也要拿走,這批奶粉還能幹什麼?不管通過什麼途徑,最後恐怕又要進到消費者的口中。
“現在事情已經傳開了,明天一早我得回北京,傅省長,你跟國家質檢總局的人好像很熟吧,能不能替我打個招呼?”尹玉明說道,傅應全原來在農業部,跟這些部門
經常要打交道,各方面的人都熟得很。
“招呼我可以給你打,但是我要告誡你一句,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主動聯繫消費者理賠,纔是目前二力公司最需要做的事。”傅應全說道,他清楚尹玉明的做法,想通過打招呼,讓二力公司的產品在其他地方“合格”,可是這隻能糊弄一時,一旦事情敗露,恐怕二力公司真的會跌進萬劫不復之境地。
“你們政府官員跟我們商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對中國的消費者而言,如果什麼事情都說得太明白,反而會壞事。”尹玉明說道,中國幾千年以來,其實一直執行的都是愚民政策,現在看似人民當家作主了,可是除了建國初期有了些實踐之外,現在基本上又落回到文件裡去了。
政府是如此,企業也是如此,現今的中國,太過誠信的企業,根本就賺不到錢。比如說繳稅,老老實實辦企業的人,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足額繳稅,最後產品在市場上,因爲成本過高,導致沒有競爭力。而通過一些靈活的政策,“合理”避稅,甚至是免稅的企業,因爲成本下降,很快就能佔據市場。
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可不認你是誠信的企業還是逃稅的廠家,誰能給他最優惠的產品,他就認誰。其實任何一個商人,在向別人侃侃而談的時候,都會大講特講誠信、守信、依法納稅,但是實際上呢,誰要是真的做到的,誰就死的快。國情如此,誰也逃不過。
“你這是耍小聰明,總有一天,你會在這上面吃虧的。”傅應全嘆了口氣,說。尹玉明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小聰明,自以爲找到了捷徑,可是最後,大多數人,都會因爲走捷徑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我認爲這是智慧。”尹玉明微笑着說。
“你明天就回北京,不打算再跟木川方面協商了?”傅應全又問。
“剛纔朱代東的態度你也看到了,這哪是協商,簡直就是最後通牒。”尹玉明說道,他可不想就這樣屈服於朱代東的淫威。
“你現在滿腦子就是二力會有什麼樣的損失,有句話說得好,有舍纔有得,你不想舍,又怎麼會得呢?”傅應全說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二力公司來說,這次或許是一個很大的災難,但未必就不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我也想舍,可是木川的刀子太快了,這一刀割下去,半邊肉沒有了啊。”尹玉明說道,他這次回去處理汞超標的事情,也需要動用大量的資金,他寧願把錢扔給有關部門,也不會給木川。把錢送給相關部門,能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可是給了木川之後,以後進入木川的每一批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步,在木川的每一個流通渠道一直到最後上架,都會再次面臨檢驗。在中國,有哪一家企業的產品,能經受住如此嚴厲的檢驗?這不是明擺着,要讓所有的外商全部知難而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