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釘子

張灝看着手中的書信,雙手都在顫抖。明明房間裡暖和的很,四角的火盆燒得正旺,這從他身上只穿着一件綿袍便能知道。但此刻心頭卻如墜進了千年冰窟之中,冰寒刺骨!

簡簡單單的一封信,寥寥三二百字,此刻卻重若千斤,壓得他都要承受不起了。

因爲這是趙構的親筆信!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收到來自大宋親王的親筆勸降書。

因爲在太原之役後投效金人的他,早已經認定大宋不可能打得過金兵了,一個是江河日下,一個是旭日東昇。張灝就打定主意跟着金人混日子了。

粘罕與斡離不兩路大軍會師汴京,他的眼中,趙宋國運已然就是風中的殘燭,隨時都能夠熄滅。哪裡想得到,再次得到從前線傳回的消息時,卻是一個巨大的驚嚇。

康王真做的好大事!

什麼是挽狂瀾於既倒,什麼是扶大廈之將傾,康王就是。

而且隨着局勢的翻轉,隨着消息的擴散,河東的形式也迅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彷彿一夜之間諸多州縣都變換了顏色一樣,甚至靠近嵐州、石州等地的州縣已經重新打出了大宋的旗號。

徐徽言、孫昂這倆硬骨頭與折可求這個見風使舵的小人會師一處,這般晉西北宋軍的實力就猛增了老大一截,就是他和金人齊心協力,亦奈何他們不得。

張灝是張孝純的兒子,張孝純就是跟王淵一同死守太原三百日的河東宣撫使兼知太原府。

作爲一個宣撫相公的兒子,張灝當然不是武將,別看他屢屢領兵,那卻是一個標準的再標準不過的文臣。只是大宋朝歷來都以文壓武麼,張灝有張孝純這個老子在,在太原之役期間,那可是宋廷立起來的一塊牌匾。

先升知州,轉瞬升任河西訪察使,這在趙宋一朝可是很盛大的皇恩了,一多半是看在他的老爹張孝純守太原的份上。當時歸於張灝指揮的兵馬多達五六萬之衆,比如折可求就在其麾下。

不過折家軍在金軍南下之初就已經吃了個大痛,先是折家的嫡支折可存受命駐兵於崞縣,崞縣城陷被俘,押往應州,被金人囚禁了大半年才逃回了府州,繼而便含恨而死。折可求部也損失慘重。也是打那之後,折可求就無師自通的學會了‘臨陣轉進’這一蓋世絕學。然後的時間裡,在太原戰場上,折可求是一次又一次轉進開來。

宋軍第一次救援太原的時候,折可求率領漉延、麟府兩軍,還未接戰,劉光世所部失蹤了,折可求與金兵小戰後迅速轉進。

第二次救援太原,种師中姚古等部從東路金兵,折可求從西路進兵,然後折可求乾脆就沒去,只因爲姚古焦安節怯戰,吸引了朝廷的注意力,一個被貶,一個被砍,替折可求頂了雷。

朝廷雖然沒有責罰折可求,但清楚折可求兩次轉進的事情,於是第三次李綱救援太原,專門把張灝任命爲何西路訪察使,希望張灝以父親被圍,而嚴厲督促麾下諸將進軍。

結果,折可求給張灝報了一個“麟州知州楊宗閔建言,當攻敵所必救。吾虛建上將軍旗號而赴晉州,太原之圍必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在說:麟州知州楊宗閔建議,攻打敵人必須救援的地方,我折可求假裝打着上將軍的旗號去晉州,則太原之圍就可以解除了。

從此之後,折可求所部就失去了聯繫,等再聽聞他部消息的時候,折可求軍已經回到府州了。

隨後,張灝部軍心大亂,只好率軍退到郭柵駐紮,可金兵緊跟其後便殺了來。統制官冀景所部先行潰逃,遂引得全軍大敗。隨後在水文縣,統制官張思政偷襲金寨,斬首數百,得了一個小勝,但次日金兵就以三千鐵馬來衝擊,張思政全軍大潰,數萬宋軍至此盡沒。張灝僅帶着數百牙兵逃去。

然後太原就失陷了,他老爹被金人俘獲,不降,送去了雲中囚禁。

張灝呢,卻得了趙桓的一御批——“不忠不孝若此!”

消息傳出後叫張灝如何立於世間?

對第三次救援太原的失敗,趙桓責罰李綱提舉洞霄宮,赦免瞭解潛、劉巖的敗軍之罪,而只有對他,竟開金口說了一句如此的評價:“此人不忠不孝若此!”

等張灝聽聞這句話的時候,不忠不孝的評價已經傳遍天下。他索性就投了金人。“全天下都以灝不忠不孝,我便棄忠而獨得一孝。”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是被趙桓逼到金人那邊的。當然,這是真的‘被逼無奈’還是假惺惺的作態,那就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瞭。

可不管怎樣,金人對他還是很相信的。只看他手下還握着上萬軍兵,那就可見一番。

這些人都是被張灝豎旗招攬來的宋軍敗兵和本地青壯團練,可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一旦他動了心思,金人在河東怕是連最後的一絲兒希望都沒有了。

但趙構也是歷經了明末風雲的人物,豈會就那麼輕易的便叫張灝做出選擇?趙構根本就不把河東的宋軍放在眼中,他的眼球盯着的是燕雲十六州。哪怕短期內很難拿下,宋軍糧食轉運已經不足了。

金軍在河東註定是不能成事的,與其叫人守在河東等死,趙構相信粘罕更會把人通通撤往大同。

張灝的老爹在雲中,也就是大同的邊上,後者還是跑去大同了再發難不遲。

他在信裡就直接寫了這一點。

張灝額頭上浮出了一層明淅淅的汗珠。

這回歸趙宋,他是願意的。哪怕被趙桓說是不忠不孝呢,他發自心底的還是更認同中原王朝。

而對比趙桓,眼前的趙構就是更加理想的投靠對象了。

雖然這只是一個親王,但趙老二不也是從親王變成皇帝的麼?

趙構手握重兵,身負大義,更有震天雷這種叫女真人都聞風喪膽的神器在手,天下如何得不了?

張灝根本不擔憂自己投靠趙構之後,前途無亮。

但他擔心自己親老子的命,他都不要忠要孝了,這要是把孝字也丟了,那他就真是不忠不義了。

趙構沒逼他當即跳反那還真是體恤他。

但他這萬把人在太原起事,那絕對能把金人坑的一個不剩,可要是跑去大同了,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不說駐大同的金軍又有多少,也不說他到了大同還能不能執掌實權,只說他這萬把人跑到大同後還能剩下幾個人,那都是個懸念。危險性自然是直線升高。

“可真是世事多艱啊!”張灝嘆聲說。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五十八章 驃騎將軍(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員培訓班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麗之亂第八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爾袞,狠辣的鄭芝龍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萬萬,許爾安爲什麼這麼突出?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八十一章 硬骨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十九章 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第四十二章 洪承疇的一線生機(新書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兒子的前途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團(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三百零三章 我鄭森絕不做左夢庚第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番外1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師助剿吳三桂,太后牀上多爾袞(求訂閱,3/3)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二百零四章 韃子不是韃子了,歷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鄭芝龍的天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