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

晴空正午,紫禁城內;暗室密談,天下具亂。

卻說曹操畏懼劉明,引兵南下。雖然在底層之人,所知甚少。可廟堂高層,卻也有不少伶俐人察覺蹤跡。尤其是曹操假天子以行事。雖然佔據了一定的政治優勢,可卻因人成事,這朝野間,也不盡是曹操的嫡系。完全與曹操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各懷居心者,比比皆是。絕對比不了其他諸侯政權的純潔性,單一性。完全是靠着曹操個人的威名,能力,硬生生的聚集在一起。,曹操的威望稍有不足,人心立見分離。

而這些朝臣裡面,太師王允,自打保着皇上從董卓那裡逃出來之後,不慎又落入曹操之手,畏於曹操的強勢,一直在朝中保持低調,以免爲曹操所忌。但是,王允暗中還是有所籌謀,並與幽州也保持着一些消息往來的。

這王允,乃是忠心保皇一派。但王允一心維護的,卻絕對不是什麼所謂的當今皇上劉協。而是漢室的正統。

想當初,劉協初立,年不過九歲,即被董卓挾持,更是董卓一手扶植上皇帝位的,那王允如何可能對劉協談得上什麼忠誠。但是,王允即使在劉明的營救下,脫離了董卓的掌控,可還是投身到董卓所立的那個朝廷去了,爲得什麼?

爲得就是維護漢室的正統。在權臣專權的時候,爲漢室的正統護駕。

故此,王允一得到機會,就拼命把皇上劉協從董卓那裡救出來了。而在再次落入曹操的把持後,仍然繼續保持低調,等待機會。

而今,王允分析局勢,曹操實力不如劉明,但劉明卻一直沒有清君側,乃是劉明困於曹操又天子名分的大義。劉明愚忠。故不敢冒犯。這令王允很是着急。尤其是曹操借天子的名義。把他妹妹嫁給了劉明,結成了姻親,這就更令王允着急了。若是劉明不出頭討伐曹操,那曹操可就無人可治了。

說實話。王允早有心把皇上再次偷偷的接走,可惜,曹操不比董卓,王允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即使曹操不在許都,可曹操的心腹程昱卻絕對會在曹操走後,留守許都的,爲曹操看好家園。

程昱那殺星,想起來都令人膽寒。多少次營救皇上地計劃。全都被程昱給破壞了。多少家族,直接就被程昱給滅了族。別地不說,單說昔日,劉協授書劉備,令其營救。那劉備大軍圍困許都之時,那程昱就殺了多少人?許都城內,血流遍地。無數的頭顱懸掛於城牆之上,把一個偌大京師。弄得好似一個修羅場地。

自此,王允也就斷了攜帶皇上偷跑的念頭。皇上的目標實在是太大了。絕對是程昱重點看護地對象。但是,王允也認清了如今朝中的事實,那絕對是曹操一家獨大,餘者大臣,多被曹操架空,皇上再呆下去,那也只不過是一個傀儡。待到曹操羽翼豐滿,這漢室的正撓,那就危險了。

故此,王允早就別有打算。如今,曹操南下,正是給了王允一個機會。也促使王允最終下定了決心。

王允當即在白天找了一個機會入宮面見皇上劉協。這也是沒辦法,晚上皇宮守衛森嚴,入宮根本瞞不了任何人,還會惹得程昱生疑。倒是白天找個名目,大大方方的進宮,那還能騙過一兩個人。

王允面見皇上,與一僻靜之所,跪伏於地,哭訴道:“皇上,老臣有罪啊。老臣雖護得皇上脫離奸臣董卓之手,可又害得皇上受困於權臣曹操,就連伏皇后,老臣也無能維護,害得伏皇后損命。此皆老臣之過啊。”

王允的哭泣,當即引起了皇上劉協的辛酸。劉協自幼就遭到操縱、挾持,在他那年幼的心靈中留下陰影不說,伏皇后與劉協共患難,夫妻之情,頗爲深厚。年輕輕的就那麼被人逼死了,那絕對是代劉協受過。那對劉協心靈中的打擊,那實在太大了。

劉協當即也是淚流不止。

王允再次哭訴道:“皇上,而今漢室多奸侯,皇上受奸候威逼。身不得自由,妻妾不得保全。漢室尊嚴掃地。臣心痛之!”

“愛卿之心,朕深知之。愛卿忠義,朕深知之。”年輕地劉協,對這個當初把他從董卓那裡救出來的王允,還是非常的信任和感激地。

畢竟曹操和董卓雖然都是權臣,都是把劉協當傀儡。可曹操卻做的比董卓好多了。最少曹操雖然也好色,可曹操卻沒有向董卓一樣,衣宿皇宮,淫亂後宮。而且還給劉協充實了不少後宮。這一點,原先劉協年少,還不覺得怎樣。可如今長大了,明白人事了,那可就全都明白了。綠帽子,那可不是男人能戴得。

君臣二人,哭訴多時,劉協終被王允引動心聲,悽然而嘆道:“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常人未受之苦,朕皆當之。後得曹操,以爲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其後,曹操更勒殺朕得愛妃董氏,幽閉朕得皇后伏氏。朕每見之。心膽具顫。時憂性命不保,雖常人,朕不如也!”

王允聽此言,連忙又跪伏於地說道:“臣爲皇上思得一計,但有不敬,不敢上言。”

劉協尋思王允又準備帶自己逃跑,心中竊喜,連忙說道:

“愛卿,你我君臣一體,榮辱與共,何來不敬之言。即有不敬,朕不怪之,愛卿直說無妨。”

王允跪地不起說道:“皇上爲奸臣所逼,實乃是皇上空有九五至尊之名,身邊卻無人可供驅使,故,權臣均借天子之名號,而謀不軌之事。若皇上無此名號,也必無人相害皇上。”

“住口!”劉協雖然只是一個傀儡皇上,可那也是皇上,對他如今的地位,那還是很看重地。

劉協喝斥過後。隨即怒喝道:“老太師。難道連你也要背朕而去,爲他人說事耳?朕雖身在油鍋,然,祖宗基業不可失。若讓他人,斷祖宗基業於我手。朕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劉協聲音雖怒,可語音之中,卻飽含懼意。

王允叩首於地,怦怦有聲。哭訴道:“皇上,老臣萬萬無有此意。只是,老臣懼那曹操勒殺董貴妃時,明知董貴妃腹內懷有龍子,仍然一體勒殺。時恐他日曹操羽翼豐滿。加害皇上。”

劉協聞言,怒氣頓消,懼怕之心,滋生蔓延。可仍然倔強的說道:“即使如此,朕縱身死。也斷不可將皇位與賊人。”

“皇上,您誤會了。臣非是與賊人說項。而是說那幽州的劉明。那劉明也是漢室正統血脈,更兼勢大。讓名號與他地子裔,可保漢室正統無失。而皇上因此可成爲太上皇。借劉明威勢,終無人敢欺。”

這王允盤算的很好:你劉明不是勢大麼?你劉明不是與曹操有姻親麼?如今我就勸皇上把皇位給你,天下再有何物?何事?可大於此?反正劉明也是漢室地正統傳人。把帝位傳讓給劉明子裔,也是不失漢室的正統。他王允更是擁護有功,名垂青史。

不過,此時劉協卻有些不認同的問道:“老太師,那劉明不是說漢室棟樑麼?那劉明既然勢大,何不入京驅除曹賊?因何老太師卻讓朕讓位給他地子裔?”

“皇上。正因爲那劉明是一個忠臣,故此,若那曹操以皇上性命相要挾,那劉明焉敢妄動?而若是皇上讓位於劉明幼子,皇位不在,曹賊必無加害皇上之由,以添劉明討伐之禍。

終保地皇上安全。何況,那劉明七子四女,幼子劉夏,剛滿週歲,上報宗譜,乃劉明正妻蔡氏之子,大儒蔡笆之外孫。”

皇上讓位於他,也是漢室血脈傳承,並無點污。而若那劉明果真忠義,皇上脫險後,劉明或許還會還政於皇上。即便不成,皇上也落的一個逍遙自在。再無驚嚇度日。豈不美哉。反之,若皇上還在此險地受困於賊,但凡皇上有失,宗親選嗣,終還脫不了劉明一脈。皇上何不做個順水人情,得保自身。王允掰土開了,揉碎了,詳細的給劉協分析道。

那劉協自打繼位以來,當皇上的好處,那是一點都沒嚐到。可當皇上受地那些罪,那可比任何人都多。這個皇位,劉協本來就沒有更多的留戀之心。只是,劉協當皇上這些年,雖接連受董卓、曹操挾持。可身邊卻也一直有王允這樣的老臣教導其祖宗基業等等,故此,劉協才一時舍不下。

可如今經過王允的反覆勸說,劉協也想過一個安穩日子。

就像先前劉協都有意用皇位保全皇后性命一樣。

最終,王允順利勸說劉協傳位於劉明七子劉夏。由劉協寫下聖旨,並把玉璽也交給了王允帶走。

王允回去之後,先是稱病在家,隨即就安排幽州密探接應其前往幽州。那幽州密探本與王允有往來,更知道王允乃是關羽岳父,頗受劉明重視,先進王允要走,雖不知其意,可仍然極力安排。

然而,王允這一走,麻煩事可就多了。

幾日後,劉協思量王允已經走出曹操領地,遂按着王允的吩咐,在朝會上,公然宣稱,自身無德,失寵於天,以致大漢連年動亂,百姓不得安生。故,自辭皇位。讓位於宗親劉明之子劉夏。並已遣太師王允,攜詔書、玉璽前往幽州傳位。

劉協說得到是輕鬆,他說完之後,轉身退朝了,多年的擔子全撂下了。可朝野之中,那可立即就全亂了。有思往幽州者,有跪泣劉協三思者,形形色色,不一類書。

就連足智多謀,堅狠果決地程昱,對此突如其來的意外,那也是懵了。待程昱清醒過來,自知此時許都驚亂,不是質問,追究皇上劉協的時候。當下,一面派人封鎖消息,許都四門緊閉,不許任何人出入,違者斬!另一面派人快馬追緝王允,務必不能讓王允前往幽州。同時,八百里加急快報,上報給曹操得知。

曹操一聽就傻了眼了。若是皇上傳位給劉明之子。那劉明可就是正統了。那劉明的那些臣子,肯定不會讓劉明放過地。

而若是劉明有此大義,哪怕是那劉明再迂腐,再不好殺戮。劉明手下的那些大臣,也不可能讓劉明不一統天下的。那自己的這點勢力,那可就要完蛋了。

當下,曹操也就再顧不得與孫權糾纏了,遣書給孫權,提議兩家修好。

此時,孫權正因曹操脫困,水軍船隻盡喪,不便攔截曹操的五路大軍,以及無力應對曹操進犯濡須,威脅建業地兵馬而發愁,當即允了曹操。

曹操隨即留守夏侯敦領兵十萬於襄陽,自己連忙領着大軍往回趕,以便佈置。

稍候,周瑜、諸葛亮奉命迴轉。周瑜問孫權:“何故與曹操休戰。曹操既然急退,必是後方有所變故,我軍趁機追擊,豈不大利。”

周瑜在於曹操交戰中,雖火燒蘆天蕩,取得大功,可隨後被司馬懿順江漂木之法,盡毀船隻,元氣大傷,完全沒有達到預定計劃。當前心又不甘。

反倒是諸葛亮輕搖羽扇說道:“而今,曹操之敵,非我即在幽州。而今舍我急退,必是幽州有變,此時我等牽制曹操,圖爲幽州操刀耳。且,曹操乃是我江南屏蔽,曹操若是有失,我江南獨自面對曹操,我江南必不可保。不如放曹操歸還,與那劉明廝殺,待其軍力絞纏一處,他處空虛,我軍可趁機與曹操修好,兵出西川,得漢中,逼涼州,迫劉明退兵,維持三家分立之局。進而緩圖天下。”

孫權點頭。就連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雖然臨陣變通不行,可這全局觀,確實有兩下子。

至此,曹操和孫權的部署全被打亂了。但是,這些卻絕對不如劉明受到的影響大!

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406回 大事第41回 神秘人之黃巾隱患第286回 鬥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259回 心計第425回 恐怖,曹操父親的真面目第150回 分歧第378回 定國十策第624回 張昭和呂蒙第457回 殲滅第519回 逼供第334回 單槍赴會第533回 肯薩地二百五十八回 雙雄聚首第563回 邀約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573回 大志第72回 張秀兒的真面目第379回 敢爲天下先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416回 火種第460回 妙想第49回 損失慘重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61回 玄德弟第21回 象棋?兵法?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159回 神算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176回 隆中對第433回 雛也要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24回 對外貿易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33回 歲在甲子第25回 回扣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48回 險勝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第243回 袁紹覆滅第506回 巨響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531回 攻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312回 意外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70回 禮節(上)第267回 天行健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162回 怕第469回 玄妙第263回 忙與閒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136回 小強第42回 誰是誰非第88回 公孫瓚的請求第421回 箕州自古就是我們的領土第406回 大事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525回 火炮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148回 拜月第155回 立誓第82回 名繮利鎖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317回 機會第584回 郭嘉小計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3回 行賄的脫身第584回 郭嘉小計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72回 擁立第126回 天下勢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58回 名揚天下第126回 天下勢第537回 二喬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52回 劉明當官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6回 瘟疫第507回 山海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