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帝_第二二五章:酷吏消亡

經過了那天朝堂之上的事情之後,但凡是武曌在朝廷之上有任何的問題,不論是是什麼,所有的朝臣都會各抒己見,一掃沉悶的早朝氣氛,而武曌對此很是滿意,她要的就是所有的朝臣能給她無數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她需要這些智慧的結晶來爲她的大周,她的江山服務。

她需要這些賢臣就如同她需要那些酷吏一般的,她需要賢臣替她打理江山,也需要酷吏替她監督臣下,只有這樣將這些臣子們都牢牢的抓在手心裡,她才能放心,才能真正的垂拱而治。

或者是人老了,武曌最近一年尤其喜歡整理以前的東西,從這些以前的東西里回憶她的從前,回憶她的芬芳歲月與這一路的經歷。

“啪嗒,”上官婉兒正在幫着武媚整理這些以前的東西,無意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一面小小的銅鏡掉了下來,銅鏡上可這一排排的金文小字。

“陛下,您看,這是什麼?”上官婉兒好奇的將銅鏡遞給了在一旁批閱奏摺的武曌,“陛下,從前怎麼沒見過這面銅鏡?夾在這書裡,掉出來了,陛下,您瞧瞧。”

這面銅鏡武曌倒是見過,當初她還只是個武才人,初入宮闈的她因爲能有信伺候在太宗皇帝身邊,所以有幸能見過這面銅鏡,只是當初不是說太宗皇帝的隨身之物都已經陪葬了麼,怎麼遮面銅鏡倒是還在?當時她就想看着銅鏡,奈何太宗皇帝總不許人碰,後來多方打聽,才知道這是魏徵以前給太宗皇帝的上書,看來這是很重要的上書,否則太宗皇帝想來也不會特意刻在銅鏡上如此寶貝。

武曌想着,便細細的看着這上頭金文的內容: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爲一體,傲物則骨肉爲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爲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爲之大道哉?

上官婉兒一旁跟着武媚一字字的看下來,待到看完,驚呼:“陛下,這可是治國的良策啊,真是可惜了,竟然夾在書中不見天日。臣女私心裡想着,陛下,若是能做到這十思,且不說別的,陛下至少不必如此辛苦啊。”

武媚斜睨了上官婉兒一眼,緩緩道:“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婉兒,這話你怎麼看?”

武曌如是問,上官婉兒卻是一驚,她知道,這是武曌聯想到了最近武氏的幾個王爺和太平公主來與她說的事兒了,事關來俊臣暴虐行徑,可是源頭卻又是在武曌的身上,這話,上官婉兒着實不知當如何說起。

“婉兒不必忌諱,這裡只有朕和你兩個人,你只管說來便是,哀家不會怪你的。”武曌淺淺的說。

上官婉兒深吸了口氣,在心中將想要說的話整理一遍才說道:“陛下,臣女覺得,亂世方用重典,然我大周如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酷吏着實是讓整個神都都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下,更甚者,酷吏處處以陛下的名義欺壓百姓朝臣,如此一來難免不會讓人陛下產生怨恨,依着臣女的意思,不如就藉着公主的事情,將那些酷吏辦了。”

“辦了?他們都是朕當初的親信,若是辦了,豈不是讓人說朕涼薄?”

“陛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怨載道,恐對江山不利,陛下若是不能當機立斷,順應民意,怕是......”

“難道他們還敢造反不成?”

“陛下,人心可畏。”

武曌閉眼點了點頭,上官婉兒看不透她的想法。武曌卻是想到了日前她的太平公主滿臉淚水的跑到她的面前,說來俊臣居然想要羅列她的罪狀,要將她和武氏的王爺處置後快。

“去辦吧,乾淨點。”武曌無奈的吩咐道,上官婉兒與太平的關係她是知道的,其實來俊臣威脅到了太平,她便有了這心思,只是遲遲沒有動手是怕人說她涼薄,如今上官婉兒這般說來,再加上這魏徵額上書,武曌卻是想通了這其中的關節。

“將這銅鏡還是放在朕額龍案之上,太宗皇帝曾說過,以銅爲鏡可正衣冠,以史爲鏡可知興替,以人爲鏡,可知得失。如今,便將此物至於朕面前,讓朕可每日反思朕的得失。”武曌吩咐了一聲之後,便繼續埋首於奏摺之中,朝廷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次日,上官婉兒將擬好的詔書給武曌過目後,武曌蓋上了國璽,早朝的時候,上官婉兒將詔書宣讀之後,舉國歡騰,來俊臣等一干酷吏鋃鐺入獄,來俊臣更是處以極刑,仇家紛紛爭食其肉,片刻便生食殆盡。上官婉兒將這些事情告訴武曌的時候,武曌不免也是打了個寒顫,若不是這面銅鏡,若不是太平公主的哭訴,若不是上官婉兒的勸說,或者以後就她自己被百姓生食其肉了。

武昭儀_第一三三章:厭勝事發武皇后_第一四九章:改立太子(3)武昭儀_第一三一章:厭勝之術武才人_第四十三章:寺院生活(2)武昭儀_第七十八章:武媚中毒武皇后_第一四五章:肅清異己(2)武才人_第十七章:魏王勢敗武昭儀_第七十三章:回宮前期武皇后_第一八三章:夜訪上官武昭儀_第七十一章:避難遇母武才人_第五十章:明德師姐(一)武昭儀_第一三一章:厭勝之術武皇帝_第二三一章:面首張氏(2)武才人_第四十五章:寺院生活(四)武才人_第二十四章:拜訪昭容武皇后_第一四九章:改立太子(3)武才人_第四十二章:寺院生活(一)武皇帝_第二二四章:女皇歲月武皇帝_第二三九章:神龍革命武昭儀_第七十五章:脣槍舌戰)武皇后_第二零五章:以退爲進武才人_第四十五章:寺院生活(四)武皇后_第一七六章:逼迫武順(1)武昭儀_第一零一章:產下公主武昭儀_第九十八章:收服梓娟(2)武昭儀_第一三四章:厭勝事發(2)武皇后_第一八三章:夜訪上官武皇帝_第二三八章:通力合作武皇帝_第二三一章:面首張氏(2)武昭儀_第六十五章:籌劃回宮武皇后_第一九八章:太子之死(1)武昭儀_第一一一章:設下眼線武皇后_第一九八章:太子之死(1)武皇帝_第二二八章:皇嗣之爭(3)武皇后_第二一零章:李賢造反(2)武皇后_第二二一章:李旦退位(2)武昭儀_第八十六章:分析殺手武昭儀_第七十四章:武媚回宮武皇帝_第二三七章:不謀而合武昭儀_第六十六章:武媚待產武昭儀_第一三二章:黃雀在後武才人_第十章:武媚失寵武皇后_第一六七章:風言風語武皇后_第一五九章:長孫之死武皇后_第一五九章:長孫之死武昭儀_第六十四章:禪房幽會武皇帝_第二二六章:皇嗣之爭(1)武才人_第四十三章:寺院生活(2)武才人_第二十九章:太宗病重武昭儀_第七十五章:脣槍舌戰)武皇后_第一八五章:廢后失敗武皇后_第一九八章:太子之死(1)武昭儀_第一三一章:厭勝之術武昭儀_第六十四章:禪房幽會武皇帝_番外1武皇后_第二零四章:魏國夫人(4)武皇后_第一七零章:暗通曲款武昭儀_第一零五章:公主夭折(2)武昭儀_第一二八章:拜訪無忌武皇后_第一八九章:二聖臨朝武皇后_第一七七章:逼迫武順(2)武皇帝_第二三二章:面首張氏(3)武才人_第七章:謀逆前夕武昭儀_第六十八章:處置輕言武皇后_第一九六章:武媚大怒武昭儀_第一四二章:掃平後宮(2)武昭儀_第六十七章:發現紅花武皇后_第二一三章:—李治駕崩武才人_第十一章:深夜遭襲武昭儀_第八十三章:滴血驗親武皇后_第二零零章:太子之死(3)武昭儀_第一二七章:昭儀著書武才人_第四十二章:寺院生活(一)武才人_第三十一章:冊立太子武才人_第十七章:魏王勢敗武昭儀_第一四零章:廢立皇后武才人_第四十章:命中註定武昭儀_第一一八章:如虎添翼武皇帝_第二三六章:衆叛親離武昭儀_第九十章:下毒之人武才人_第四十六章:文英歸來武昭儀_第九十八章:收服梓娟(2)武才人_第十三章:再見文英武皇后_第二零二章:魏國夫人(2)武皇后_第一九五章:連日奔襲武皇后_第一五九章:長孫之死武才人_第四十六章:文英歸來武才人_第十章:武媚失寵武昭儀_第一一四章:針鋒相對武皇后_第一六五章:獨享恩寵武才人_第二十三章:榮耀回宮武皇后_第一八零章:密謀廢后武才人_第六十章:利益交易武皇后_第一七七章:逼迫武順(2)武才人_第四十四章:寺院生活(三)武昭儀_第六十六章:武媚待產武昭儀_第九十二章:皇后看顧武昭儀_第六十一章:宮外相會武昭儀_第一零四章:公主夭折(1)武昭儀_第七十六章:冊封太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