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開銀行
之前朱瞻壑囤積北京城的田產,引得不少官員上書彈劾,對此他根本不在乎。
現在養廉銀的事情曝光,朱瞻壑卻一下子成爲官員們的大恩人,所有官員都在誇讚他這個漢王世子體恤百官,對此他也可以不在乎,但卻要考慮一下影響。
之前囤積田產時,朱棣隨口說了一句,漢王府名下的田產幾乎可以和皇莊相比了,可能他並沒有其它的意思,但對朱瞻壑來說卻是個警示。
現在朝堂上下的所有官員,都在念着朱瞻壑的好,如果這時朱瞻壑再開個銀行,給官員們放貸,成爲許多官員的債主,恐怕就算是朱棣再怎麼信任他,也會產生幾分猜忌。
畢竟朱瞻壑身爲皇族,本身又握有實權,結果又在官員中擁有那麼大的聲望,如果真想做什麼事,那可比谷王或朱高燧的威脅大多了。
另外銀行可不僅僅只是用來給官員放貸,想想後世銀行的功能,不但和民生息息相關,同時更能影響一地的經濟,甚至是國家的穩定。
所以銀行的意義十分重大,剛好朱瞻壑現在手頭也沒什麼事,東廠和海運都有人負責,不如趁現在把銀行也開起來。
“開銀行可以,但還是得打着朝廷的名義啊!”
朱瞻壑自語一聲,隨即就進宮見朱棣。
當朱瞻壑來到武英殿時,只見朱瞻基也在這裡,正在向朱棣彙報着皇城幾座大殿的修建進度。
“皇爺爺,現在奉天殿和華蓋殿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最晚半個月,就可以順利完工!”
朱瞻基最後總結道。
皇城三大殿中,謹身殿最早完工,接下來就是奉天殿和華蓋殿,現在這兩大殿也馬上就要完工了,這也代表着皇城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剩下的一些宮殿可以慢慢修建。
“辦的不錯,這段時間你辛苦了!”
朱棣看着瘦了一圈,但卻更加精幹的朱瞻基也頗爲感慨的道。
當初他把朱瞻基派到北京督造皇城時,心中也十分不捨,畢竟朱瞻基從小就跟在他身邊,哪怕他外出打仗也要帶着。
不過現在看來,朱瞻基離開自己後,也能獨擋一面,這讓朱棣也頗爲欣慰。
“大哥督造皇城,日後定會在史書上留下美名!”
朱瞻壑這時也笑呵呵的上前恭喜道。
“皇城並不算什麼,二弟你建議的養廉銀,纔是真正的謀國之策!”
朱瞻基這時也十分謙虛的道。
不過他說的也是實話,皇城再怎麼雄偉,那也只是個死物,相比之下,養廉銀這種絕妙的主意,卻是利國利民,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
甚至這時朱瞻基也在心中暗自慶幸,多虧朱瞻壑建議,讓二叔朱高煦去了天竺,日後朱瞻壑肯定也要去天竺接班,不會留在大明與他相爭,否則他還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嫉妒這個二弟?
“你們兩個就不要謙虛了,都是朕的好孫兒!”
朱棣這時哈哈一笑,看着兩個孫子都表現的如此出色,最關鍵的是,他們之間的感情還不錯,至少不像他三個兒子那樣,斗的死去活來,這讓朱棣大感欣慰。
“皇爺爺,孫兒有件事想向您稟報!”
朱瞻壑這時也終於找到機會再次開口道。
“什麼事?”
朱棣隨口問道。
“是這樣的,自從養廉銀髮放後,許多官員的生活好轉,甚至有人想在北京城買宅院,但無奈錢不夠……”
朱瞻壑把武宏那個分期付款的想法講了一遍,最後又總結道。
“所以我想是不是由朝廷出面,成立一所類似錢莊的機構,可以給需要用錢的人發放貸款,不僅僅是官員,百姓如果急需用錢,也可以從錢莊裡借,當然肯定需要一些抵押物。”
“朝廷開錢莊?這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了?”
朱棣聽後卻皺起眉頭問道。
雖然大明發行了紙幣,但對於金融機構其實並不重視,甚至連紙幣也是隻發不收,完全不遵守任何經濟規律,可以說相當的隨意。
“皇爺爺千萬不要小看放貸這個行業,現在民間的放貸,主要是一些錢莊,以及一些寺廟在做,他們放出的貸款利息奇高,若欠貸的人還不上,還會被他們用盡各種手段催債,甚至經常鬧出人命。”
朱瞻壑再次解釋道。
“沒錯,我也聽說民間放貸的惡行,甚至有人被逼的家破人亡,更有人被逼的鋌而走險,各地的官府每年都有不少因放貸而發生的案子。”
朱瞻基這時也在一旁附和道。
“就算伱們說的是真的,可朝廷一直往外放貸,這錢從哪來?”
朱棣還是不懂,畢竟對於這種金融知識,古人實在沒有太多的概念,哪怕是夏元吉這個戶部尚書,恐怕也不會想到這些。
“錢的問題不必擔心,可以效仿民間的錢莊,即放貸又可以接受存款,另外還可以開通異地存取的業務,使得人們用錢更加的方便……”
朱瞻壑說着,將後世商業銀行的一些功能詳細的講了一遍。
銀行的業務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存錢、取錢,以及放貸和投資等,這些功能不但便利了百姓,同時對商業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另外官員的俸祿和養廉銀,也同樣可以放在這個類似錢莊的機構發放,這樣官員隨用隨取,而且他們也可以從中借錢買一些東西,從而更加的方便。”
朱瞻壑最後總結道。
朱棣聽後卻皺起眉頭,因爲他還是覺得朱瞻壑這個建議有點小題大做,但看在朱瞻壑的面子上,他又不忍心拒絕,畢竟朱瞻壑這段時間幫他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這樣吧,這件事你和夏元吉商量一下,如果他同意的話,那你就去辦!”
朱棣最後一揮手道,終於還是同意了,不過他也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反正只是件小事,就由朱瞻壑去折騰吧。
“謝皇爺爺!”
朱瞻壑當即欣喜的道。
雖然還要說服夏元吉,但他覺得問題不大,畢竟夏元吉是個理財高手,他肯定比朱棣更能理解銀行的意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