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臨危受命

餘額不足

得到了萊因哈特的肯定之後,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繼而轉向段祺瑞問道:“芝泉,如果要收回青島,你打算如何採取行動?”

這幾乎是二次革命之後,袁世凱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向段祺瑞徵詢國事意見。之前因爲各種矛盾和衝突,袁世凱和段祺瑞的關係陷入低谷,不僅相互之間各有所持不肯讓退,甚至在私底下的交情也變得十分冷淡。

早在德國方面主動提出歸還青島主權時,段祺瑞便帶領陸軍部開始策劃出兵青島接受主權的詳細方案,而隨着國際形勢的驟然變化,日本與英國的介入其中。尤其是日本昭然若揭的打算侵佔青島,陸軍部的方案也適時的做出了一系列變動。

段祺瑞稍微坐直了身子,不動聲色的回答道:“回大總統,陸軍部已有確切的軍事行動方案。目前我們已經在山東集合了三個師的兵力,分別是山東陸軍第一師、第二師和陸軍二十八師,不僅如此,在未來的十天時間裡,我們還能再從安徽、山西調集三個師的兵力。”

這時,參議處的一名軍官忍不住打斷的說道:“單單調集部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英國方面已經再三強調前提,我們是不可能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即便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更何況還區區只有六個師的兵力。”

日軍兩個師團的兵力大約有四萬人,中國陸軍編制六個師最多隻有六萬人,當然也有空額的情況,說不定實際情況只有三、四萬人。但即便是滿打滿算的六萬人,從武器裝備到人員素質都遠遠不是日本士兵的對手,更何況日本還有強大的海軍艦隊提供掩護,正面作戰顯然是沒有任何可比性。

袁世凱同樣很關注這個問題,既然下定決心要拒絕日本人提出的要求,那勢必要考慮到發生最壞的情況。段祺瑞雖然這段時間一直在做準備,可才調集區區六個師的兵力顯然是有些讓人失望。

要想真正不與日本開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軍事上有足夠的震懾力,讓日本知難而退。

相反,如果在軍事上不能展現出足夠的實力,日本或許還真會下決心來賭上一把。到時候一旦中日正式開戰,不僅無法獲得英國軍方的支持,甚至還會引發一連串更壞的結果。

段祺瑞沒有理會參議處的軍官,也沒有在乎袁世凱臉色的變化,繼續說道:“此次收復青島,關鍵並不在山東一線,而是在遼瀋一線。目前日本兩個師團的兵力全部集合在旅順基地,我們收復青島必然是要在日軍出兵之前進駐青島,到時候日本的威脅只會來自旅順。所以這段時間陸軍部更改了之前的方案,已經將主要兵力部署集中在遼瀋。”

聽完這番話,在場衆人這才漸漸釋然開來。就連袁世凱的臉色也稍有好看,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對這樣的安排很認同。

“遼瀋一帶目前已經部署了多少兵力?”袁世凱問道。

“陸軍第十九師、二十師和二十一師全部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但是這三個師是東三省僅有的地方駐軍,根據初步的討論並不適合擔任應對旅順日軍威脅的主戰部隊。”段祺瑞正色補充的說道。

“那你可有什麼其他的安排?”袁世凱繼續追問道。

“就在前天我們陸軍部已經想好了詳細對策,一則是爲了緊急應對來自旅順的威脅,二則也是出於遼東安全長遠的考慮。陸軍部決定即刻設立都督東三省軍務總署,由徐次長出任此職,負責籌措東三省新增軍務大小事宜,並立刻着手編練東三省邊防軍,加大中央對東三省的軍務控制和支持。”段祺瑞鄭重其事的說道。

“臨時擴編軍隊可不利於眼下局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擴編部隊不是一朝一日能見成效,正所謂遠水不救近火,實非萬全之策。”有人憂心忡忡的說道。

“我自是知道遠水不救近火,但是國防之策原本就是長治方能久安的道理,東三省與俄朝接壤,又兼之有滿清遺族死而不僵,勢力錯綜複雜。既是要針對旅順的日本,索性就趁此機會,一步到位,讓中央政府的影響力直接深入其中。至於眼前之困難,同樣不容小視,陸軍部自認爲應該儘快從鄰近地區抽調兵力曾駐遼瀋,直接面對面應付旅順的威脅。”段祺瑞鎮定自若的說道,說完這番話時,他還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下座的袁肅。

不僅袁肅心中明白,在場大部分人也都很清楚段祺瑞是什麼意思。

在青島問題上,袁肅確實打算插上一手,可問題是他的盤算是趁機渾水摸魚,見好就收,而不是成爲真正與日本軍隊正面交鋒的部隊。儘管看上去是被中央政府寄予厚望,是人民的英雄,又是顛覆近代中國歷史的大功臣。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中日之間不會發生真正的武裝衝突,最好就是日本知道中國的決心從而知難而退。

如果日本不肯退讓,一旦雙方交起手來,那與日軍正面相對的部隊必然就要承受極大的戰爭壓力。袁肅好歹是有自知之明,他的部隊雖然是經過精銳的訓練,也保持着日常訓練,其戰鬥力絕對算得上是全北洋軍中最好的,可問題是麾下的部隊建制不齊全,完全沒有任何炮兵單位,同時也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絕對不是裝備齊全又有實戰經驗的日軍的對手。

硬要與日軍進行死拼,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用人頭來換時間。或許可以將戰爭拖延到一個月、兩個月之後,到時候日軍多少也是吃不消,而且因爲戰事大大超出預期,來自國內的壓力也是極大,很可能會選擇退兵。

的的確確是贏得了這場戰爭,可手裡的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這點資本則全部賠的乾乾淨淨,主力部隊大換血,搞不好還會連爲數不多的一些將領也搭進去了。獲得了中國近百年難得一遇的殊榮,成爲民族英雄、國民偶像,可卻再也無力參加接下來的北洋大博弈,更別說協助叔父袁世凱鞏固帝制。

第61章 ,汽車公司第75章 ,賑災募捐第54章 ,重慶變勢第87章 ,隨營學堂第30章 ,執掌大權第64章 ,烏雲密佈第16章 ,善後之計第99章 ,中方態勢第28章 ,安山急事第58章 ,錦衣回校第92章 ,先發制人第86章 ,給下馬威第93章 ,酒後之言第40章 ,宴席之間第8章 ,似有變故第59章 ,組建情報第93章 ,藉機而入第1章 ,另有心計第18章 ,京城氣象第58章 ,錦衣回校第94章 ,綁架之案第69章 ,驚天變故第82章 ,臨危受命第84章 ,長江之西第49章 ,並不簡單第22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最終談和第22章 ,進取商丘第25章 ,標部會後第89章 ,步步落實第60章 ,推波山雨第86章 ,給下馬威第12章 ,栽贓嫁禍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92章 ,先發制人第97章 ,正月過後第86章 ,給下馬威第86章 ,中間收購第56章第6章 ,制式步槍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20章 ,獨立事宜第6章 ,日本妥協第50章 ,開誠招降第1章 ,江湖義氣第77章 ,彼此利用第19章 ,最終試探第6章 ,標部會談第86章 ,中間收購第39章 ,中秋北京第48章 ,南北駁火第71章 ,重新聚力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3章 ,火攻丹陽第80章 ,共和成立第23章 ,暗中行動第69章 ,驚天變故第84章 ,以理服人第89章 ,前線準備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7章 ,保定信函第24章 ,其人之道第95章 ,預備巷戰第96章 ,告一段落第48章 ,遊說成事第64章 ,臨時告誡第97章 ,日軍困境第27章 ,驗證關係第67章 ,撮合婚事第70章 ,擴編軍隊第98章 ,新的線索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56章 ,奇襲湖南第51章 ,別有深思第49章 ,別開生面第49章 ,南北劇勢第15章 ,事發突然第42章 ,賭桌話談第36章 ,仁卿態度第28章 ,根本隱患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65章 ,局勢急轉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99章 ,中方態勢第41章 ,瀛臺大會第87章 ,林氏合作第34章 ,着手收網第81章 ,崛起之路第76章 ,慈善宴會第82章 ,少更於老第26章 ,高順消息第18章 ,局勢變故第65章 ,說趙山河第34章 ,着手收網第53章 ,暫定行程第66章 ,一營爲庫第31章 ,南方籌謀第65章 ,轄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