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的話,孤自然是信的,當時只覺被當頭澆了冷水,頓時心若死灰,失魂落魄下了清微天。此後數十年,孤腦海中‘不朽’二字便揮之不去,終日渾渾噩噩,如中夢魘一般,別無他想,滿腦子都是不朽之道,殫精竭慮,刻苦鑽研,意求能尋到不朽的門檻。”
白玉京嘆道:“孤活的太久了,早已頗爲厭倦,對於生死,實是並不在意,所以朝思暮想,並非是爲真正的萬劫不滅,亙古長存,僅僅只是想要看看,這傳說中的無上境界,究竟是何風景。”
楚長歌靜靜聆聽,得知那不朽,竟然就是三清道祖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時,不禁微微一驚。
此刻聽白玉京蒼涼悲愴,竟與他當年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他不由感慨萬分,說道:“我知帝君心意,站在絕巔之上,孑然寂寥,一眼看去,似已到了盡頭,乍然得知前方還有道路,又豈能再安之若素,不翹首以盼、千方百計的欲求一看前路風景呢。”
白玉京悵然一嘆,隨後稍顯訝異,問道:“聽你所言,竟也曾有此心境麼?”
楚長歌淡笑道:“不瞞帝君,我曾無敵於天下,只可惜那時卻不知世間竟有不朽存在,只覺茫茫大道,前無背影可尋,後亦無追者而至,漸覺人生無趣,於是選擇了一死解脫。所以帝君心意,楚某感同身受,又豈有不知之理。”
他緩緩說來,古井無波,常凌風聽罷,不禁駭然側目。
曾無敵於天下,選擇一死解脫,又是姓楚,連老教主都要稱之爲前輩……
常凌風何等聰明睿智,此時如何還猜不出楚長歌的身份?
“您居然就是楚長歌……楚前輩!”常凌風怔怔望着楚長歌道。
也無怪常凌風這般震驚,楚長歌於修仙界,便如夫子於儒家,儼然箇中翹楚,即便時隔三百年,當今天下也依舊流傳着楚長歌的傳說。
楚長歌,實是近千年來的第一傳奇人物,不過三十之齡,便已臻道一境界,亙古無一!
在三百年前,劍蕩天下,技壓羣雄,從未有過敗績,據說無人能在他劍下走過一合!
連海外聖地,在其風姿下亦黯淡無光,聞風喪膽,不敢招惹。
甚至是那些兇險莫測的禁地,亦如自家後院,被他隨意進出,而禁地中的存在,全都噤若寒蟬,不敢露面!
關於楚長歌的事蹟,流傳下來的並不算多,可樁樁件件,皆是聳人聽聞,無愧於傳奇!
常凌風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不過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竟然就是三百年前大名鼎鼎的絕世人物楚長歌!
見常凌風竟然認出自己身份,楚長歌報以一笑,卻是不知該如何迴應纔好。
“原來你如今竟是轉世之身,怪不得孤瞧不出絲毫端倪。”
白玉京自葬於此地頗久,不知三百年前天地間的風雲變幻。
否則如楚長歌這般不世人物,哪怕他遠在仙界,也應極盡矚目。
“帝君自葬於此,莫非已尋得不朽之道?”楚長歌問道。
白玉京頜首道:“不錯,自見道德天尊後,孤便不能自抑,苦思冥想追尋不朽之道,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讓孤尋得這四株阿難菐羅花。”
說着,從金色土壤中攝來一株永恆之花,拈在指尖,眸子中綻放出異樣光彩,說道:“阿難菐羅,永恆之花,據說此花誕生於時間開始,永遠不會枯萎凋零。永恆,意同不朽,孤得此奇花,欣喜萬分,只覺是冥冥中的恩賜,隨即便一門心思以求能參透此花之奧秘,結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一頭霧水,始終難以看穿這阿難菐羅究竟內含何等神妙,竟能永恆不滅。”
“後來孤驀然醒悟,自知閉門造車,恐怕永無參透之時,於是再次造訪清微天。道德天尊生於混沌,無所不知,想來應知此花神妙,孤隱有預感,若能得天尊點撥一二,恐怕不朽之密,近在眼前!”
楚長歌聽得微微點頭,道德天尊,乃三清之長,甚至堪與創世的盤古神平起平坐,法力通天徹地,更是成爲不朽,想必更加不可思議。如果說世間有能看破永恆之花玄妙者,道德天尊,必定不做第二人選。
白玉京繼續說道:“道德天尊居於清微天,素來罕少見客,哪怕是其它二位天尊,亦時常被拒之門外。孤雖貴爲東方大帝,但於天尊而言,亦是後生晚輩,再次冒昧造訪,唯恐天尊不見。可令孤意外的是,道德天尊似已算到孤會前去,老早便大開兜率宮門,命小童迎孤進去。”
“當孤再次走入兜率宮,卻是不見道德天尊,正心中納悶,突然,卻聽天尊聲音響起,這才悚然一驚,原來天尊竟已化爲意識,肉眼不可捉摸,無魂無體,但孤卻依然能明顯感覺到,天尊依舊存在於世間!”
“這必是不朽的奧妙!孤欣喜如狂,便問天尊:‘阿難菐羅可含不朽之妙?’天尊答孤:‘含。’孤愈發欣喜,便又問:‘如何能借以阿難菐羅,使孤成就不朽?’天尊回答孤道:‘以靈界息壤,植阿難菐羅,爾伴於其旁,沾染其永恆氣息,待九瓣花開,便可明悟不朽’。”
“孤得天尊傳授不朽真諦,只覺不朽之道,近在咫尺,不由狂喜萬分,於是迫不及待,着手佈局。阿難菐羅花開,不知需多少歲月,孤未防期間被他人打擾,便將地址選在人間。此地一毛不拔,人跡罕至,孤在外修築墳墓,掩人耳目,實則真正所在,則是這地底深處。”
白玉京說着忽然怒氣狂涌,強行壓抑道:“孤於此,靜候阿難菐羅九瓣花開,已歷一千二百餘年,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誰曾想竟被那雜種於朝夕之間毀於一旦!這四株永恆之花,栽於息壤之上,早已根深蒂固,千百年來吸取息壤力量,茁壯成長,已有盛開趨勢,結果被那雜種拔出,頓時力量消散,前功盡棄!若想再見其盛開,又不知要多少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