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問題

朱厚照面無表情的走了進去,這個時候朱厚照最好的表現就是不說話,然後靜悄悄的站在一邊。在沒弄清楚究竟是什麼事情之前,朱厚照決定什麼都不說,也不發言,看看老爹的想法。

見到朱厚照走了,朱佑樘聽着責罵這些大臣,那些大臣則是躬身行禮:“參見太子殿下。”

此時此刻,這些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鬆了一口氣的表情,這是大臣們第一次如此期盼太子殿下的到來。

朱厚照則是給老爹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朱佑樘點了點頭,依舊黑着臉,不過因爲兒子的到來,朱佑樘的神色還是緩和了不少:“來了就幫着參謀參謀。”說着朱佑樘對不遠處的一箇中年官員說道:“何鑑,你和太子說說。”說完這句話朱佑樘重新坐回了龍椅上,顯然是順氣去了。

何鑑,這個人朱厚照知道,但是卻沒有太多的接觸,刑部侍郎,如果說每一個皇帝都要養一個不怕得罪人的官,那麼這個何鑑就是這樣的人。

何鑑,字世光,號五山,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進士,少時就懷有大志,曾說:“出而不忠於君,入而不孝於親,豈不慚負天地羞七尺之軀哉”。初授宜興知縣。成化十年,徵拜山西道御史,巡宣府、大同,奏劾巡撫鄭寧以下不稱職官吏數十人。

歸來後巡太倉,總督太監卒犯法,逮捕治罪,被構陷,下錦衣衛獄。不久得釋,再巡江北。

鳳陽皇陵所在,百姓取近境寸木即當死罪,守陵軍依禁虐民,鑑請以山麓爲限,他處樵採勿禁,遂爲定例。成化十七年,出爲河南府知府。當地連年災荒,鑑開倉賑濟,並條陳荒政十事。成化二十三年,升山東左參政,歷任四川左、右布政使,興利除弊,吏部尚書王恕考覈政績第一。

弘治六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南,兼理杭、嘉、湖3府稅糧。蘇淞水災,發漕米15萬石賑之。與侍郎徐貫疏吳淞、白茆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

在腦海之中回顧了一下何鑑的生平,這位在監察任上感言,而且彈劾的東西都是言之有物,不畏權貴,如果非要找一個監察御史的模板,那麼這個何鑑絕對合格。他盯着的是官員不法,而不是整日裡想着怎麼批皇帝在,怎麼揚名。

做地方官,清廉自守,能做事,從知縣開始做起,履歷豐富,對地方百姓的民生也很瞭解,朱厚照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好像他可以去西北啊!

此時的何鑑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大明的太子殿下給惦記上了,還想着讓他去西北,聽了朱佑樘的話,何鑑連忙開口說道:“是,陛下!”隨後轉頭看向了朱厚照,躬身道:“太子殿下,今年四月,臣奉旨前往荊襄地區撫輯流民。”

“臣遍歷河南、湖廣、陝西交界處,覈實荊襄流民二十三萬五千餘戶、七十三萬九千餘口。”

朱厚照看着何鑑,有些不敢置信,二十三萬五千餘戶、七十三萬九千餘口?

流民,這是歷朝歷代都害怕的東西,造成流民的原因很多,但是基本上逃不過天災人禍,所謂天災,那就是受災了,土地無產出,在本地活不下去,那就索性去別的地方過活。人禍的原因就更簡單了,兵災或者是苛政,當然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土地兼併。

建國之初,國家授田,基本上就是每個人都能分到地,新生兒也有地,那是因爲戰亂消耗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夠用。

這一點歷朝歷代都一樣,即便是在後世,很多人也經歷過這個,90後有的能分到地,有的分不到,那就是因爲耕地沒了,沒有辦法在分給百姓了,這就出現了沒有耕地的土地。加上生病以及災禍賣地,土地越來越不夠用,百姓沒活路了。

雖然兼併的土地也需要人耕種,需要人來做佃戶,可是還是有人連佃戶都做不上。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人口數量超出了土地的承載能力,放在後世也不難解決,工商業可以吸納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創造無數的價值,但是在這個時代不行,他們只能成爲流民,過着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這就衍生出了很多問題,像後世的難民一樣。

這些人是社會治安的不穩定因素,稍有不慎就是揭竿而起,犯罪率什麼的就更別提了,當土匪強盜的都一大把。

現在朱厚照知道老爹爲什麼發脾氣了,這已經觸及到大明的統治根基了,流民不稀奇,關鍵是這個數量太嚇人了。二十三萬五千餘戶、七十三萬九千餘口,這是查到的,沒查到的呢?百萬流民啊!這要是揭竿而起,那得亂成什麼樣子?

這裡面肯定有不少逃戶,甚至逃走的軍戶,這就是一個的火藥桶,稍有不慎就爆了。

朱厚照不禁深深的看了一眼何鑑,這個人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臣子,要知道這些流民可是存在不是一天了,那是經年日久纔會有這麼多人的。沒人知道?這不可能,至少地方官就知道,可是他們卻不報上來,自己幹一任就撤了,誰管這些。

流民問題解決不好,那可是會影響政績的,索性就不爆了,再說了,這裡面牽扯的事情太多了。

本質問題是沒有土地,土地去哪裡了?大部分被兼併了,安置流民,誰出錢?誰出土地?

所有的士紳和官員全都下意識的就躲了,默契十足,反正我看不見問題就不存在,這就是典型的官僚思想。這位何鑑膽子也不小,直接就捅破天了,而且親力親爲,走遍了幾個省的地方,覈算出了流民的數量,膽子大,能辦事,是個好官。

想到這裡,朱厚照對着何鑑笑了笑,然後輕聲的安撫道:“何大人辛苦。”

何鑑這麼幹估計朝中的大佬都會對他不滿,事情捅出來了,如何解決就成了這位大佬的問題了。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大佬都想着爲民請命的,那只是口號,多喊一喊可以,當真的砸過來,很多人一閃身就躲過去了。

第八十一章 出頭和縮頭烏龜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說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嘉峪關第六十三章 劉琦入京第一百零三章 奇異齋的大生意第六章 太子走歪路了第二百零一章 唯軍功論第二百一十三章 送女人給太子第一百零二章 總要帶點東西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問題第三十九章 汪直還沒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畫大餅第二百五十章 給太子見面禮第七十七章 外戚第三十七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一百零九章 駕臨第二十八章 對戰馬的執念第十二章 打拳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明第八十一章 劉瑾貪污第四十八章 讓兒子去第五十三章 忽悠第一百二十四章 竈戶第一百四十一章 父與子 (五更保底求首訂)第七十一章 結黨營私第二百五十一章 給你機會第一百九十章 父與子第九十五章 難搞的羊毛第二十章 奇襲豐州灘第七十一章 結黨營私第二百一十章 敲詐第二百零二章 棋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靠山第一百零七章 婚後生活第一百零四章 通政司第一百三十四章 支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隱第一百零八章 下揚州第一百零四章 通政司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事件第十六章 言志第二百零二章 王家父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兩淮鹽場第二百六十三章 出去搶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瑾和張永第一百九十章 配合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野望第八十二章 劉瑾的想法第二十六章 初相見無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父子互坑第一章 唐寅回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強手第二十五章 你有個好兒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秘密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人第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一百零六章 養蛀蟲第二百三十八章 老熟人第四十章 本太子的臉就是大明的臉第六十章 武器代差 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壽寧侯府的風格第一百四十三章 張掖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一百六十八章 本殿下的機會來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生兒子吧第一百二十七章 葉家第八十七章 抄了吧第七十七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五章 父子互坑第八十三章 錢如潮水第一百八十章 朕是個受傷的男人第四十九章 太子殿下希望看到的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戰略第四十六章 徽商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底線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意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五十章 給太子見面禮第十七章 打拳第二百六十三章 出去搶第一百四十二章 劉大夏 (求首訂,求月票)第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二百六十三章 出去搶第二十六章 回去幹大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調動第九章 太子威武第六十六章 殺無赦第二百四十二章 強手第三十八章 查一查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幹第二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張鶴齡的請求第十四章 清繳第二百二十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百八十九章 言出法隨第一百零八章 下揚州第五十七章 大明國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