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如夕和星辰大海這兩個菊鬥士的戰爭,最終以寂寞如夕成功爆掉星辰大海的菊花爲最終結果落下了帷幕,寂寞如夕的50妹帶着不足四百的血量最終笑到了最後,不僅拿下了拉斯威利這個地圖的歸屬權,同時還力保壞孩子軍團一百多場的連勝金身沒有被神罰軍團破掉,堪稱壞孩子軍團在這場戰鬥中最大的功臣。
雖然輸掉了這場比賽,可星辰大海和寂寞如夕這兩塊料不知爲毛竟然勾搭到了一起,或許是同爲“偉大”的菊鬥士的原因,或許是兩人對於如何能將爆菊這項特殊運動的水平再次提高,或許是兩個人在你爆我我爆你的過程中成爲了一對好炮~友,或許又是其他不爲人知的原因,反正現在這兩個菊鬥士在各自向各自的老大彙報完了戰鬥過程之後,竟然湊到了一起,嘀嘀咕咕該的不知道在聊些什麼。
“如果有什麼需要的話,儘管開口就是了,一年半之後的空間大戰,還要多請壞蛋兄弟費力,儘快的將我們的兩個老大帶回來,我和暗靈、號角、馬克、老四、大象他們都不勝感激!”在看到壞孩子軍團最終獲得了勝利,大飛哥也只能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結局,和陳墨又聊了一會之後,分手前說出了這樣的話語。
陳墨笑着點了點頭,道:“飛哥,你放心好了,我已經做出過保證了,所以我會在一年半之後的空間之戰中盡我們壞孩子軍團最大的努力,爭取將兩位天尊帶回來。不過這種事情我也不敢保證百分之百的就能完成,一切還都要看那時候對戰的情況!”
想入飛飛飛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帶領着一羣兄弟們傳送回了前線指揮所,不過星辰大海這傢伙顯然和寂寞如夕對上眼了。也沒有跟着大部隊回去,同樣,寂寞這傢伙也沒有跟着壞孩子軍團回他們的前線指揮所,似乎要和星辰大海好好的“深入交流”一下......
看着一對好基友就這麼卿卿我我的聊。壞孩子軍團的一羣人都帶着一種奇怪的表情傳送走了。反正一時半晌還不會打下一個地圖,爲了好兄弟寂寞如夕的那啥情。兄弟們多等一會也不算什麼。
連着打了三場戰鬥,讓衆人都感到有些疲勞,尤其是上一場拉斯威利的戰鬥,一羣人還都莫名其妙的發了瘋。心神消耗的非常厲害,所以陳墨決定稍微休息一下再進行下一場戰鬥。
在前線指揮所內,陳墨將想入飛飛飛所說的關於突然之間發瘋的緣由,向壞孩子軍團中的兄弟們解釋了一番,一羣人這才明白剛纔在戰鬥中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讓一羣人心有餘悸。
要不是寂寞這傢伙沒有跟着一起發瘋,並在最後關頭力挽狂瀾。壞孩子軍團十有八~九會遭遇到第一場失敗。那樣的話,對於迫切發展起來的壞孩子軍團,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不過幸好,連勝的金身沒有被打破。寂寞的功勞之大不言而喻。
在前線指揮所休息了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期間一羣人相互討論了一下上一場戰鬥的得與失,看到衆人都從那種恐怖的發瘋狀態中完全恢復過來,陳墨這才通過通訊器把寂寞叫了回來。
下一場戰鬥的地圖是卡累利阿,和前面的幾場戰鬥一樣,這個地圖在壞孩子軍團中同樣只有陳墨一個人熟知,因此在開戰前,陳墨準備將這個地圖的關鍵位置以及大體的打法說一下。
卡累利阿這個地圖是一個千米乘千米的大地圖,是整個北歐要塞領土戰中的第四個地圖。
一提起卡累利阿,就不得不提起現實世界中的卡累利阿地峽,這條位於拉多加湖(俄羅斯列寧格勒州境內,在東側)與芬蘭灣(爲波羅的海之一部分,在西側)之間的南北走向的狹地,是俄羅斯聖彼得堡去往北歐芬蘭境內的最短路徑,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現實世界的歷史上,在卡累利阿地峽就曾經發生過兩次重要的戰役,第一次戰役就是發生在1939年11月30日到1940年3月12日的蘇芬戰爭,也叫做冬季戰爭、蘇芬冬戰。
當時這片被俄羅斯指爲自9世紀時便是羅斯之一部分的地峽,曾於17世紀初期被瑞典佔據。1721年依《尼士塔條約》割讓給俄羅斯,後於1918年商訂爲獨立的芬蘭的一部分。大約在1929年間,芬蘭開始建築稱作‘曼納林防線’(因曼納林將軍而得名)的防禦工事橫跨地峽之上。建築這道防禦工事的目的,在於提防蘇聯爲了保衛列寧格勒(聖彼得堡),而有心佔取地峽的一部分所造成的威脅。
當1938年4月納粹德國合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爲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談判徹底破裂。11月28日,蘇聯單方面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中斷了兩國外交關係。11月30日,蘇聯紅軍向芬蘭發起全線進攻,芬蘭軍隊憑藉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林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蘇聯紅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展開交戰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較大,對芬蘭軍隊主陣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蘇聯紅軍重新組織攻勢,總兵力增加到46個師,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峽發動總攻,空軍對芬後方城市和交通線狂轟猛炸,突破曼納林防線,芬蘭軍隊於2月26日退守維堡一線。3月13日兩國簽定了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維堡(芬蘭第三大城市,重要工業中心和塞馬運河出海口)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
這就是發生在卡累利阿地峽的第一次戰爭。
至於第二次戰爭,則發生在二戰後期,史稱卡累利阿戰役,是列寧格勒會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在1944年的6月到8月間,蘇軍爲粉碎卡累利阿地峽和南卡累利阿地區的芬軍、迫使芬蘭退出戰爭,發動了這場參戰人員達到71.8萬人次的戰役,其中,作爲主攻方,蘇軍派出了45萬人參與了這場戰役,芬蘭則動員了26.8萬人進行防守。
這場戰役打的極其慘烈,最終,蘇軍憑藉着優勢的裝備和人員,最終擊潰了芬軍重兵集團,解放列寧格勒州北部、卡累利阿大部,並迫使芬蘭政府於9月初向蘇聯求和。
而在空間中的這個卡累利阿地圖,就是選自發生在卡累利阿地峽第二次戰役,也就是卡累利阿戰役中的某一處戰場。
眼前的這個地圖,具有明顯的古代冰河作用的跡象,冰河作用下的石堆山,冰河沉澱後形成的湖池凹地和沼澤,冰川作用下的巨巖,比目皆是。
整個地圖的最中央就是一片巨大的沼澤地,除了在正中間有一條可供坦克行駛的土路之外,其他區域都是讓坦克寸步難行的沼澤。
在沼澤地的東邊,是整個地圖中海拔最高的一座石堆山,這座形狀酷似一個橫置的‘u’字狀的山,也是整個地圖中雙方必然要爭奪的關鍵區域。在沼澤的西邊,則是一片佈滿了巨巖的丘陵地段,偌大的巨巖到處都是,讓原本起伏不平的地勢變得更加複雜。
沼澤的南北兩端,是兩片地勢較高的高地,敵我雙方的基地就位於這兩片高地之上,隔着大沼澤向回對視。
總的來說,這個地圖是一個攻防比較均衡的地圖,雙方的坦克可以藉助着複雜的地形地貌,或是防守或是進攻,讓這個地圖的戰術充滿了各種變化。
陳墨指着地圖對隊友們說道:“這個地圖說好打也好打,但說難打也非常難打,因爲這個地圖的關鍵區域很少,一旦突破,就會直接對敵方的剩餘兵力形成包圍。可也正是因爲關鍵區域比較少,所以雙方都可以在關鍵區域佈置重兵,這樣一來,要想快速突破這些關鍵區域,難度無形中就會增大很多!”
“比如說這裡!”陳墨指着東路山對大家說道,這座山是整個地圖中最爲關鍵的區域,沒有之一,所以圍繞着這作戰的控制權,敵我雙方將會在這裡爆發極爲慘烈的攻防戰,因爲只要拿下這座山的控制權,那麼居高臨下就幾乎可以將整個戰場納入到你的射程範圍之內!當然,西路的丘陵地帶也很重要,那裡雖然沒有高山存在,但密佈的巨巖卻可以給坦克提供非常好的掩護作用,但同樣,西路丘陵地帶相對於東路山腰平坦了許多,強攻西路丘陵如果操作不好的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的。至於中路的那條土路,呵呵,大家不用放在心上,以中路那條土路那段長達四百米的毫無遮擋的路段,沒有哪個腦殘會強攻中路的!”
“因此,咱們這場戰鬥的戰略就是西路防守,視情況進行攻擊。東路山是必須要拿下的,所以咱們的攻擊重心就在東路!現在咱們還不知道分在哪邊,所以,等進入到戰場之後,我會下達具體的跑位命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