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朝堂上的辯論

第60章 朝堂上的辯論

朝堂上的辯論,已經持續一炷香的時間了。

嬴成𫊸前面還聽聽,只是沒多久,他的思緒就不在朝堂上了。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一步,引發羣臣爭論,他已經做到了。

那第二步,如何才能讓羣臣支持郡縣制呢?

表面上看,此刻完全可以照搬原來的劇本,說出封地先全給自己,然後過幾年等侄子們長大了再分封出去。讓羣臣兩權相害取其輕,主動選擇郡縣制。

畢竟,除了李斯和自己的出場調換了下順序,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麼不同。

可行,但不是完全行。

這樣雖然能讓羣臣捏着鼻子承認郡縣制,但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君臣相和。

因爲先入爲主的思想作祟,羣臣有極大一部分會認定李斯是嬴政小號。

西方管這個叫首因效應,就是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會在人的頭腦中佔據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不容易接受。

三國時期,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龐統面見孫權。

孫權見龐統濃眉掀鼻,面黑短髯,形容古怪,心中先有不快。

於是以“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的理由將其拒之門外,即使魯肅苦苦相勸也無濟於事。

龐統又去投奔劉備,劉皇叔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於是打發他去東北一百三十里的耒陽縣就任縣宰。

龐統兩次自薦均未獲得成功。

主要原因就是未能給孫權和劉備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沒有得到重用,才能也無從發揮。

而在此刻,在李斯先跳出來,已經被羣臣認定是嬴政小號的情況下,自己跳不跳都不會讓羣臣釋疑。

因爲李斯提出郡縣制明顯不符合他的自身利益。

而做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蠢貨,一種是聖人。

羣臣不認爲能上《諫逐客書》,一力推動鄭國渠建造,想出郡縣制的李斯是蠢貨。

同樣也不認爲,輾轉三國,傳言夜入牢獄殺師兄韓非的李斯會是聖人。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嬴政不選郡縣制。

只要嬴政選郡縣廢分封,羣臣就是會想李斯是嬴政小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這是人心,亦是人性。

那可不可以爲了羣臣之心,影響嬴政不選擇郡縣制?

先不說自家這暴躁老哥嬴政同不同意,要真這麼幹了,那自己就是罪在當代,亦在千秋。

近觀。

實行郡縣制,才能實現秦國完全,徹底的統一,使得朝堂對於地方有絕對的控制力。

遠看。

郡縣制有效地保證了華夏國土完整,抑制民族分裂,使華夏之百姓人人具有大國觀,一統觀。讓華夏一直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輪迴。

而不是如歐洲查理曼大帝所打下的法蘭克王國一般,在分裂成法蘭西、意大利、德意志三國後,再也沒能合起來。

我們這片土地上,有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八十三皇齊上陣”的割據動盪,也有過“五胡亂華,靖康之恥,聯軍侵華”的血淚恥辱。

但這都只會是一時,而不是一世。

割據動盪過後,我們會迎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的盛唐。

血淚恥辱過後,我們會迎來武悼天王冉閔發佈的“殺胡令”,會迎來“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的大明,會迎來羅布泊那顆驚天動地的蘑菇蛋。

華夏能成爲四大文明古國唯一一個活到現代的國家,華夏民族能夠長盛不衰,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而郡縣制,毫無疑問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

這個道理,從兩千年後穿越過來的自己明白的很。

君臣相和,那是以郡縣制爲基礎的錦上添花。

這一點還是清楚的,不會把郡縣制與君臣相和本末倒置。

但這就難辦了,因爲這兩個本身就是對立的,屬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嬴成𫊸暗歎好幾口氣,又想一刀結果了李斯了。

就在嬴成𫊸努力思考的時候,李斯已經辯倒七位秦臣。

在稷下學宮時,李斯就曾以一人論辯整個學堂,博得堂前堂後一片彩聲。

如今到了秦國,他的對手換成了從學宮學子換成天下一等精英。

一臉刻板的李斯依舊不減昔日風采,七辯七勝。

但今日,站在羣臣對立面的他,卻註定得不到滿堂彩。

看着自己這邊的人一一敗退,王綰腿腳發酸,有些坐不住了。

始皇帝一直聽到現在還沒下結論,王綰現在確信李斯不是始皇帝安排的了。

“不行周之分封,無宗室子弟鎮守邊疆。若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於我秦國上演,何人救駕?李斯!你本楚國一小吏,稷下學宮一學子,來秦短短數年就掌了廷尉一職。陛下待你不薄,綰真不知你這廝有何緣由,偏要爲我大秦埋下如此禍根!”

王綰方纔雖然一直在觀察始皇帝,但也沒有漏了李斯所說的每一個字。

他注意到李斯講述的郡縣制裡,似乎並沒有針對王權受到臣子威脅時的反制措施。

所以他瞄準這一點,上來言辭就是犀利無比,進攻型十足。

這形象一點都不像是爲始皇帝守好基本盤的內政丞相,而像是一位攻城拔寨的將軍。

前面站起來的秦臣,雖然和李斯爭辯激烈,但大抵還是在言分封制的長處,郡縣制的短處,是正常爭論。

而王綰就不然,他上來不僅說郡縣制的弊端,他還給李斯扣上不懷好意的帽子。

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是指戰國初年,陳國嬀姓田氏後代,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爲齊侯的事件。

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這兩個例子都是臣子篡位君主的典型。

在分封制這個制度下,有人造反,被分封的諸侯是有義務幫助天子平叛的。

而郡縣制,在這方面似乎就比較薄弱了。

王綰指責李斯明知如此,卻故意遺漏此環節,就是不想讓秦長久。

這還沒完,還沒等李斯應答,左丞相隗狀也站了起來。

弱弱的求推薦票和打賞月票。今天可以加更!跪求!

(本章完)

第239章 這豎子一定是在詐我!第372章 你們都不是鳥人,只有大父是鳥人第188章 陛下是不是忘了,您的王位是誰爭來第234章 百鳥朝鳳,送天死,迎民生,只帝歸第333章 你不會白死的!第397章 馭千百人可,萬萬人不可第476章 當了匈奴王,不是起點,而是終點第458章 朕弟嬴成蟜!繼二世之位!第481章 豎子酒夠烈,阿母敬你爲王!第461章 先把那個放羊娃迎回來做楚王!第19章 心血難平第258章 呂旭身死(求月票)第529章 你說武安君怕你?可笑!第425章 他利用你,你恨他嘛?第419章 那我不管,日後的事就日後再說第146章 什麼是紈絝第149章 都到秦朝還要被逼婚?第62章 李斯誤信!(加更,捲起新書榜)第203章 現在可以說了第329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285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六千多字的第360章 公子,聶知道你爲何不做王了第59章 分封制和郡縣制之爭,開始了第523章 陛下,宮中尚缺一名巴妃。別離之悲第286章 秦國特色是霸道!(八千字加更)第246章 拿上它,跟我走,我送你一個廷尉第73章 鐵鷹劍士十萬人出八百第55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還是打的太少!第504章 可他的出身布衣,又怎麼解決呢?第371章 越女劍的傳說是假的?第529章 你說武安君怕你?可笑!第462章 君上!平還有一計!第433章 和兒子相比,韓姬顯然更相信專家第22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八千字大章第322章 重瞳之威第361章 放朕起來,朕活劈了你!第291章 長安君大才第310章 樓臺之變,馬列之變第201章 朝堂巨震(八千字可求月票乎?)第152章 公子說:張良也不過爾爾!第183章 嬴成蟜:我是言而有信之人!第164章 震驚的李斯第417章 做了沛公,拿了沛縣就能亡秦?搞笑第175章 今日可弒殺長安君(二合一)第513章 陳平:荊軻,我的匕首,比你的好罷第436章 叔父!彼可取而代也!第399章 請大哥助我攻取匈奴地!第151章 以你之力,能殺那豎子乎?第358章 蓋聶:趙高必須死!第249章 按秦律,處以梟首第441章 造勢,好一個蒙恬第139章 和你阿父吵架去!(求訂閱)第453章 黑色的鋼鐵洪流第484章 你連王位都讓的出去,糧草爲甚不說第537章 朕說不行,這是軍令,也是王令!(第137章 爲惡不罰提倡天下爲惡?第429章 嬴成蟜:小饕餮,明天我不來了,你第512章 陛下請告訴老夫,屠城夷三族,《秦第443章 助你霸大漠,望中原,成王業!第544章 明明認識卻裝不認識,必然有妖第216章 敢讓老子加班,統統去死!第422章 大丈夫受一些挫折,便自暴自棄乎?第284章 人生在世,熱血未涼!(五千多字的第482章 寡人的蟜兒真美第462章 君上!平還有一計!第53章 地都分沒了,那我們分什麼?第252章 陛下因何起高臺第212章 無且可拜長安君爲師第413章 你既然喜歡裝死,不如真死,本君要第200章 蓋先生,長安君想謀反!(八千字更第315章 咸陽,進入荀子時代第374章 離譜的長安君,更離譜的始皇帝!第158章 我認爲,不如何!第139章 和你阿父吵架去!(求訂閱)第27章 樓臺風波第343章 墨家執政,科學家的騷操作第204章 君上小看牧了第299章 這種惡劣行徑,必須死!第191章 蓋聶出劍太快第279章 一劍一人命第386章 秉筆直書,不因個人好惡而篡改歷史第157章 溜鬚拍馬之輩,自當清出朝堂第444章 走罷,別看了,讓子彈飛一會!第545章 大梁一日薨二王第376章 吾乃當今陛下流落民間的親兄弟!第102章 始皇帝:這豎子簡直放肆!第93章 拿下嬴成蟜!第377章 赤帝劉季第562章 二皇帝元年,五月四日,張楚滅亡第553章 陛下,屠睢自願降爵!降兩等!第79章 三香之墓第405章 沙丘於朕不祥?第112章 我,秦始皇,打錢!第279章 一劍一人命第278章 陛下都不敢,你敢?第173章 呂不韋的操作第129章 今日嬴扶蘇,血染大鄭宮第349章 長安君還未教生,何以教天下第473章 匈奴大敗,死傷慘重,傷筋動骨!第7章 長安君,你不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