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臣就怕叛逆太少,陛下殺不盡興

高高在上的秦二世眼神明顯有些不對了。

魏章心中竊喜,這就是他們想出來的辦法。

在經過周密的研討後,衆人一致認定:

秦二世昏庸歸昏庸,但對王位的慾望很是極強的,手段狠辣。

殺太后,殺甘羅,包括現在想要下嬴扶蘇的太子之位,不都是爲了集權嘛?

這是秦國老傳統了,歷代秦王就沒有一個不想着集權的,最想集權的始皇帝還想着以郡縣完整代替分封呢。

大秦帝國還有一個傳統,權臣輩出。

宣太后,華陽太后,呂不韋,魏冉……這些都是。

在秦國爲官,煊赫到極點的都將爲王上所忌。

白起如此,張儀如此,這個不知從哪裡蹦出來的姜商,亦如此。

“陛下!我聞姜商賊子在相邦府中蓄養百名門客,以文武百官代稱,日日召開小朝會!”

“陛下對這老賊信任有加,卻不知這老賊狼子野心,封閉陛下視聽,要陛下加害太子以失賢名!”

“太子忤逆,而陛下念先王之情分不以爲意,此不美乎?朝野上下盡頌陛下之德!全國士卒盡稱陛下爲賢!”

相邦姜商捂着左胸口氣喘吁吁。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陛下……”

喧喧鬧鬧的朝會直到午時才結束,太子嬴扶蘇被責令立刻啓程去往上郡。

昏君爲了不背上暗害先王之子的惡名,爲了背上大度的美名賢名,放太子走了。

羣臣很振奮。

他們摸到了秦二世的喜好,名。

他們在秦二世和姜商之間插了一根釘子,至高無上的王權假臣子之手,哪個臣子能接得住?

他們齊心協力保住了太子殿下,對太子殿下表現了他們的忠貞。

而接下來,他們要表現得是誠實,以及服從。

咸陽的大街小巷,開始出現質疑秦二世德行之聲。

內容是秦二世爲了王位謀害先王。

爲了鞏固王權,殺害了先王之阿母趙太后,先王之友甘羅。

和司空丞少時講述基本一致。

相邦姜商三日三進宮,一次臉色比一次難看。

左丞相周青臣在第四日被宣召入宮,出門後胸脯挺的老高,猶如一隻戰勝的公雞。

內史蒙毅、治粟內史付子康、郎中令章邯以及其他九卿,在接下來的幾日都被分別召見,出宮時神情有喜有憂。

很快,就有宦官抱着一塊用黑色綢緞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物件離開了。黑色綢緞裡三層外三層包的嚴嚴實實,從外表來看根本看不出是什麼。

但從相邦如喪考妣,以及相邦府中官吏又送奏章入咸陽宮來看,那塊最上品的黑色綢緞中極有可能是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

昏君似乎終於從溫柔鄉里爬了起來,記起了自己纔是大秦帝國皇帝,要處理大秦帝國的各項政事。

勤勉了不到七日,早已賦閒在家的綱成君蔡澤被應召入宮,再出宮時已是擔任了御史中丞。

又過兩日,左丞相周青臣,御史中丞蔡澤拿着聖旨來到了博士署。

一羣皓首窮經的各類博士放下手中毛筆、書本。

看着二人打開聖旨,宣佈所有都博士要參加廷議,廷議期間言說無罪。

從此,博士署三五日一小廷議,十天半月一大廷議。

議什麼?朝政。

一向被束之高閣埋頭做學問,沒有實權的博士們很振奮,自覺一身所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朝會不召開的情況下,他們博士召開的廷議不就是朝會?

之前博士們只答帝王問,意見對秦國不起決定作用而是輔助。

現在,文武百官不上朝發表意見,只有博士能對朝政發表意見,這感覺真是太棒了。

被羣臣以爲要倒大黴的相邦姜商,沒有被梟首,也沒有被夷三族。

否極泰來,峰迴路轉。

秦二世肯定了那百來名門客的合法性,自言齊威王都能接受面刺,朕比他賢名大度多了,朕也可以。

姜商奉旨召開議論,只是需將議論所得盡數報送宮中。

孟、西、白三家沒了,甘羅也謀反被殺,魏家這個本是上世家的地位水漲船高。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魏章在冷眼旁觀了幾日朝堂後,冷笑不已。

你秦二世以爲廢除了大朝會,樹立了兩個小朝會,就能擺脫世家影響?世家無處不在!

要是一直以秦劍開路,指着鹿鳴苑小鹿,說是絕世神駒,敢說鹿的都溺死在咸陽獄,世家沒什麼辦法。

臣就是臣,無法和殺瘋了的王作對。

但要是怒弄廣開言論,搞小動作,那就是撞到世家懷裡去了!

讀書識字的,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是世家子弟,黔首賤民哪裡有讀書的機會呢?

博士署在經歷博士入韓,泰山殺博兩件事之後,八成都是世家子。

秦國貴族將他們的心意傳達到相邦府,傳達到博士署,最後再傳達給秦二世。

想要擺脫我們世家?做夢!

始皇帝六國都滅掉了,不還是不敢直接行郡縣制?功過三皇,德被五帝的先王都做不到,你一個連帝號都沒有的秦二世憑什麼?

憑昏庸,憑殘暴。

貴族的心意是傳達到秦二世耳中了,但一個都沒有聽從的。

不死心的貴族們推出魏章女婿,法學博士驚郡,要驚郡面刺秦二世。

他們懷疑一直膽小怕事的御史大夫蔡澤,和只會拍馬屁的左丞相周青臣,在彙報的時候故意刪減了他們的意志。

秦二世在每次大朝會時都會來博士署,召開廷議開個頭,坐不了半盞茶功夫就走。

驚郡覷準這個機會,在秦二世剛坐下就狂呼國策,對着秦二世的臉就刺啊刺。

第二日,咸陽獄多了一個意外溺死的法學博士。

羣臣沉默了,魏章更是恨得牙根癢癢。

這就是你說的接受面刺?

你就是做做樣子,博一個名聲是罷!

兩個小朝會除了互相制衡的作用,商議什麼對你一點作用沒有是罷?

爲了表現對先王的哀思之情,秦二世最終選出的帝號是二。

出自“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這句話。

嬴成𫊸還給後世所有的皇帝都起了號,全都要按照先王的這句話來,三皇帝四皇帝五皇帝,以表永不忘先王一統天下之功。

自嬴成𫊸登基以後,世人皆敬稱陛下。

非要對沒有號的嬴成𫊸代稱時,或說秦王,或說皇帝,有時也會說昏君豎子,就是沒有秦二世這個叫法。秦二世是後人的叫法,就如秦始皇一般。

而從此以後,代稱當嬴成𫊸的面,就只有一個了——二皇帝。

黔首百姓並沒有覺得這個號有什麼不好,但不爲柴米油鹽發愁,一天天閒得蛋疼就喜歡看小說的貴族子弟都面色古怪。

二這個字,早被前些年如井噴的小說家門生賦予了愚蠢的含義。

從前只敢在背後叫昏君,現在直接當面叫。

二皇帝,愚蠢的皇帝,這個號選的真是再恰當不過!

“古今以泰爲尊,陛下可稱泰皇帝,二這個字有些不美啊。”

蔡澤瞅着嬴成𫊸的神情,小心翼翼地道。

“哦?爲何呢?朕覺得很美。”

嬴成𫊸似笑非笑。

“陛下覺得美,那必然是美,是澤老邁,意志不堅,爲他人言語行爲所擾。”

“如今恰逢亂世,綱成君保全自身之術是越發嫺熟了。”

“有陛下聖恩,澤想死都難。”

嬴成𫊸哈哈大笑。

“蔡澤啊蔡澤,你怕死真是怕到了一定地步。你這麼聰明的人,不會看不出跟着朕要遺臭萬年,不想博個清名嘛?”

蔡澤低着頭,恭敬道:

“老臣記得陛下說過,與性命相比,身後名不值一提。”

嬴成𫊸搖搖頭。

“朕可沒說過。”

蔡澤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嘴角打出了血。

“是臣記錯了。”

回到家中,蔡澤關好門窗,獨自一人坐在牀上揉着略有紅腫的臉,直嘬牙花子。

“二皇帝……這羣蠢貨!當着陛下面叫的那麼歡喜,真當陛下不通二字含義乎?

“誰認爲陛下二,誰纔是真二!得離這羣二人遠一點,免得沾上屎尿,污了老夫衣衫!”

蔡澤記得清清楚楚,他曾在拜見始皇帝的時候看到始皇帝痛罵二皇帝,說你這豎子有時間寫這些破書,不如將《商君書》再翻一遍!

始皇帝原話就像是報菜名一樣,一口氣說出了將近十本書的名字。

愛讀《春秋》的蔡澤回去特意找了這些書,發現有小說,有詩集,作者名各不相同。

他又根據這些作者名查找書籍,於是這幾十年新出的所有詩集,小說,都擺在了他面前。

始皇帝一向不屑於騙人。

蔡澤很不想相信,卻又不得不相信,井噴的小說家門生,和那些驟然爆發的新詩作者,都是嬴成𫊸一人。

二的愚蠢含義,就是二皇帝賦予。

冬日的土地種不了種子,也沒有莊稼可收。

以往的冬季,黔首百姓都是靠着一年積攢的糧食在家中撐過去的,只有少數一些人還能找到生計。

今年不一樣了。

今年各地叛亂四起,秦國又徵兵了。

秦國關裡的常備軍很少。

秦都咸陽,軍隊有歸內史管的城防軍,保護咸陽宮的郎官,二者加起來不到二萬,守衛秦都的藍田大營常駐十五萬大軍。

至於其餘各大縣城,加起來也不超過三萬。

秦國的軍隊主要集中在邊疆,東北西北的邊軍加起來有三十萬。

秦國所有軍隊士卒數量加起來,在五十萬上下,還不足王翦伐楚的軍隊。

造成這個原因的只有一個,秦國養不起這麼多軍隊,秦王需要大多數人去種地。

秦國曆來都是在戰時徵召士兵,而在仗打完以後就把大部分士兵都遣散回家種地去。

但,秦國從來沒有那一次是在冬日徵召士兵。

因爲冬日徵兵,入了軍營不僅要管士兵飯食,還要管餉錢,而中原地區冬日基本上都是不打仗的,這習性和大漠一樣。

既然是開春出征打仗,那就在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徵兵就好,冬日徵兵除了耗費國庫以外沒有任何用處。

訓練士卒以待戰爭?秦國不需要訓練,實行耕戰政策的秦國全民皆兵。

上過戰場的阿父、大父,會有意識的訓練家中男丁一些廝殺本領和號令,上戰場,是秦人逃不開的宿命。

但二皇帝徵兵了。

曾經是二皇帝門客的國尉廉頗進了咸陽宮,陳說利弊想要打消這個荒唐行爲。

去的時候騎馬去的,回來的時候坐着牛車。

這不是二皇帝恩寵,而是被打了二十杖責的國尉屁股開花,騎不了馬。

咸陽本就是二皇帝的一言堂,本來就沒人敢說話,看了禁閉的國尉府大門,更沒人敢說。

遠在上郡的太子發來了奏章,先是強烈反對了冬日徵兵這個事,然後說來年春日可率邊軍征討叛逆。

二皇帝嚴厲斥責了太子,讓他管好西北門戶,不讓胡人叩關就是,關中的事少管。

半月之間,二皇帝以冬日訓練以備春日討伐叛逆的名義,在關中募集了五十萬大軍。

黔首百姓聞秦國徵兵,報名踊躍,爭先恐後唯怕不能入伍。

二皇帝爲此特意召開了一次朝會,穿着肅穆的冕服,帶着通天冠,對着文武百官顯擺。

笑問除了朕以外,歷來秦國徵兵哪裡有百姓這麼積極的?

羣臣晃着腦袋說沒有。

二皇帝哈哈大笑,說這說明什麼?說明百姓愛戴朕,把朕當成了君父,朕不調藍田不召回邊軍,頃刻有五十萬大軍,三月就御駕親征平定叛亂!

羣臣山呼陛下聖明,陛下是秦國最賢名最受愛戴的王,有陛下在那些六國餘孽不過是跳樑小醜不堪一擊。

左丞相周青臣笑呵呵地道:

“臣就怕叛逆太少,陛下殺不盡興。”

二皇帝龍顏大悅,當即爵升一等。

相邦姜商,國尉廉頗,治粟內史付子康聯合奏事,說國庫和各地糧庫消耗巨大,被羣臣羣起而攻之。

被不歡喜的二皇帝直接驅逐了。

羣臣面上皆說陛下聖明,實則內心冷笑連連,就等着看二皇帝的醜事,看你沒糧食了要怎麼辦!

第466章 你我皆爲大漠子民!自己人不打自己第491章 五錢,這和白給有什麼區別?第65章 長安君,我什麼都沒幹!(加更)第344章 一入墨家,終身墨者第93章 拿下嬴成蟜!第221章 先生既執意如此,便莫怪良做小人了第31章 人生百態,一朝看盡第380章 大人要做甚?我沒有觸犯秦律!第532章 陛下!樊噲請爲先鋒!第86章 朕還沒想好,你覺得呢?三月總結以及四月更新計劃!第68章 豎子誤我清名!(加更)第417章 做了沛公,拿了沛縣就能亡秦?搞笑第527章 屠城,會引起激烈反抗,失去民心第20章 師兄知道蓋聶嗎?第26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第427章 別說是老子帶的兵,我嬴成蟜真丟不第79章 三香之墓第152章 公子說:張良也不過爾爾!第464章 我的兄弟,你很着急嘛?第538章 白劍入腹,紅劍出背,秦王持秦王劍第242章 我不坐王位,就不是王了?第8章 二十一武將第344章 一入墨家,終身墨者第342章 道家的無爲而治第345章 苦難不值得歌頌第206章 爲帝王者,不可意氣用事第432章 先王曾言,你所圖甚大。不願爲王,第187章 欺人太甚!取我戰甲!(二合一)第357章 驪龍只有一次騰飛機會第552章 這仗你是怎麼打輸的?第386章 秉筆直書,不因個人好惡而篡改歷史第307章 嬴子第450章 從今日起,誰再欺負你,就報我嬴成第323章 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籬下活第66章 出來的急,沒帶太多錢!第194章 因爲這是不可能的事第157章 溜鬚拍馬之輩,自當清出朝堂第262章 綱成君第303章 始皇帝解心結,呂不韋拜相邦第20章 師兄知道蓋聶嗎?第494章 陛下焉敢如此欺辱我等?第188章 陛下是不是忘了,您的王位是誰爭來第497章 李斯:昏君,你待如何?改變主意,第473章 匈奴大敗,死傷慘重,傷筋動骨!第387章 禍源,君上讓我向你問好第503章 陳平,他控制得住嘛?第530章 朕不同意,此去大梁路途遙遠,等不第542章 《秦史》:帝滅魏,不足月第143章 三年血賺,死刑不虧!第241章 就三個字——朕不管第71章 一體雙魂(加更!)第394章 長安君,真是誠實啊第91章 法家術之爭(上)第380章 大人要做甚?我沒有觸犯秦律!第269章 你這豎子!着急叫朕又有何事!(四第86章 朕還沒想好,你覺得呢?第378章 陳勝出生地是在陽城第164章 震驚的李斯第558章 天人之爭第64章 再嘮個十金的?第118章 賭約?什麼賭約?第490章 朕現在要去繼位!你有能耐就來一場第329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357章 驪龍只有一次騰飛機會第252章 陛下因何起高臺第350章 失禮的儒家,還是儒家否?第428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327章 鬼谷子離去第109章 這上面字跡,不是陛下所寫!【求月第402章 一人如此,何天下乎?蒼生何辜第56章 郡縣制的提出!第299章 這種惡劣行徑,必須死!第416章 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好笑,第514章 荀子之死第316章 接下來的任命呢?第438章 吾識人不看相,而看命第501章 韓地的張楚動向如何,你知不知道?第145章 太后回來第261章 我與夫君說個事第338章 天下英傑,不歸秦王,便歸長安第458章 朕弟嬴成蟜!繼二世之位!第491章 五錢,這和白給有什麼區別?第274章 新樓臺第385章 史官秉筆直書,一字不改第186章 天意難測第263章 皇兄知道巫術乎?第77章 雍地來客,殺之否?第394章 長安君,真是誠實啊第430章 小人初見天威,惶恐難言!第406章 不能和你這種人做朋友第348章 父母所願,方是人道中的孝道第558章 天人之爭第223章 這消息不能等朕回章臺宮再報?(七第527章 屠城,會引起激烈反抗,失去民心第236章 你,你,你這豎子,你……第63章 朕許你半日清閒第340章 將軍確定那是兵書?第212章 無且可拜長安君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