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跟後梁打了十幾年仗,雙方都勒緊褲腰帶支援前線,國力耗損一空。
等到後唐滅樑,大家想着總該鬆口氣休養生息了吧,畢竟現在的天下已經千瘡百孔,百姓民不聊生。
李存勖不管,他認爲天下打下來了就應該去享樂了,即便是在同光三年那場大飢餓中,這邊城裡每天大批地死人,皇帝仍然照常出去遊獵,你說他心大不大?
心大也就罷了,這傢伙還要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他打獵不是一個人去的,也不是一幫子去的,而是組團去的。
他帶齊了老婆孩子(後宮畢從),帶着一支軍隊,在外面打獵、玩耍、轉圈圈,這個圈圈是這樣轉的:皇宮-伊闕-潭泊-龕澗-皇宮。
這個圈子有點大,後來還遇上了大雪,跟隨的士兵有凍死在路上的。
路過伊州、汝州的時候,這兩個地方饑荒尤其嚴重,不光百姓沒吃的了,官府也沒吃的了。
你們有沒有吃的我不管,皇帝來了你要拿東西出來,不僅要吃的,還要錢,這是個面子問題,也是個皇家尊嚴問題。
和皇家尊嚴比起來,天大的事都是小事,老百姓的事兒就更不算事兒了。
但是沒有就是沒有,你把人殺了那也不可能有啊。
既然是這樣,那就動粗吧!
狩獵部隊開始了打砸搶燒活動,士兵拆了民屋做燃料燒火取暖,什麼姦淫擄掠啦、打土豪鬥地主啦(首先要能找到),這些常規動作更是不在話下。
於是乎皇家衛隊成了土匪,皇帝成了土匪頭子,這世道兒……唉!
當地的官吏傻了眼,皇帝不是來賑災的,感情是來搶劫的啊!算了,這年頭兒還是保命要緊,這些人腳底抹油一通亂跑,帶着百姓躲到山谷裡去避難了。
這,就是後唐皇帝的威風!
皇帝不管事兒也就罷了,你能把身邊人管好也成啊。
李存勖不管,什麼劉皇后啦,伶人啦,宦官了,一幫子洪水猛獸都放出來了,你讓想要勵精圖治的百官咋搞,讓老百姓這些苦哈哈們咋活?
這還不算,你百官如果能撐起場子也好啊。事實證明,不容易,因爲上邊人(皇帝)把風氣搞壞了,做事的人少,搞破壞的人多,混日子、盤剝百姓、敲骨吸髓、貪污腐化的人更多!
好巧不巧管經濟的人又是個孔謙兄,只認錢,不認人,管你百姓死不死,我只要政績。
結果就是大家齊心協力,把個剛建立的本該蒸蒸日上的大唐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然,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後唐這個壯漢在跌入深淵之前還做了一件大事——它把前蜀給滅了!
滅蜀活動開展得很順利,簡直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
這倒不是後唐大軍多麼能打,而是因爲前蜀政權比後唐更腐化、更墮落、更風燭殘年搖搖欲墜。
伐蜀是既定的國策。
李存勖一直在積蓄力量,在同光三年的時候,他覺得力量積蓄地差不多了,開始出兵。
說實話,這不是個好時候,因爲後唐國內的情勢已經很嚴峻,百姓苦不堪言,官民矛盾尖銳,更重要的是,這一年春天大旱,夏天大雨,百川氾濫,遍地汪洋。
在這樣的情況,一般人的首選都是去賑災,還打什麼仗呢。
李存勖不是一般人,他的選擇是先不去管國內的災荒,先把蜀國打趴下再說。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但是皇帝鐵了心這樣做,又有誰能阻止得了呢。
既然要出征,首先要選帥,選誰去呢,李紹宏保薦段凝去。
按說這個李紹宏也是後唐的元老級人物了,他雖然是個宦官出身,但做中門使的時候是和孟知祥搭班子的,比郭崇韜的資歷都老。
按說這個老資歷應該靠譜纔對,但從舉薦段凝這件事上來看,這老小子很不靠譜,多半是收了段凝的錢。
段凝是誰,這可是後梁的降將啊,當年王彥章就是被這小子聯合趙巖等人給坑死的,現在竟然讓他來做主將,這不是讓他接着去坑人嗎。
郭崇韜第一個舉手反對,言辭很是激烈:“段凝是亡國之將,只知道阿諛諂媚,他有什麼才略可以做主將!”
既然宰相不同意,那這話就當沒說吧,再提名別人就是了。
結果下一個被提名的人就是李嗣源。
李嗣源這個人能力突出,打仗不要命,還很有謀略,確實是個不二人選,按說應該能夠順利過關。
但是郭崇韜再一次反對,這倒不是他存心和大家唱反調,更不是因爲和李嗣源有矛盾,人家兩人關係好着吶,那爲什麼會反對呢?有苦衷。
“契丹連年犯邊,北境不穩,必須由李嗣源坐鎮河朔才能保證萬無一失,這個人不能調回來!”
原來如此!
話說契丹這幾年確實不太-安生,老是來跟後唐打,又老是打不贏,打不贏你就消停會兒唄,他不,非要上趕着來捱揍。
李存勖當時急着滅樑,揍人都揍煩了,也騰不出手來料理契丹,於是派了老將李存審去鎮守幽州。
李存審可是當時後唐排名第一的老將,有他坐鎮幽州,料理個把契丹還是綽綽有餘的,但是有一點,老將軍當時已經生病了,人家是帶病趕到幽州的。
老將一到任,契丹兵立刻就立刻夾着尾巴逃了,這次逃得很徹底,竟然把打下來的新州都捨棄了。
既然李老將軍有這麼大的威懾力,那就讓他呆在幽州吧,這樣北邊的戰事就不用擔心了。
李存審上任的這一年是公元923年,也就是李存勖滅樑的這一年。
作爲後唐首席大將,竟然沒有參與滅樑最後一戰,李存審很是惱火,爲此激憤難當,病情進一步惡化。
爲此,李存審上表,請求覲見皇帝。
郭崇韜把表書給壓了下來。
不爲別的,因爲李存審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要比他強,這個老人家回朝了,還能有郭崇韜什麼事兒,爲了權力,還是不讓他回來的好。
李存審急了,一封表書不奏效我就多上幾封,結果他上幾封,郭崇韜扣幾封。
李存審絕望了,他最後時刻給李存勖上了最後一道奏表,言辭懇切,催人淚下,他說
“老臣不求別的,只求在有生之年還能一睹龍顏,死而無憾了!”
郭崇韜被感動了,也知道李存審命不久矣,趕快把奏表呈給李存勖,李存勖當即下令召李存審進京。
然而爲時已晚,朝廷的詔書還沒有抵達幽州,一代名將李存審已然與世長辭。
李存審一代名將,妻子也很彪悍,她後來指着郭崇韜的鼻子大罵:
“我丈夫爲國盡忠,與你又是同鄉舊識,你怎麼能狠心讓他死在北地邊荒之地!真是無情!”
郭崇韜老臉通紅,低着頭不敢回一句話。
李存審死前的職位是宣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蕃漢馬步總管,也算是位極人臣了。
這位老將將死之前把兒子們都叫到身邊,囑咐了一番話:
“你們老子我年少的時候手提一劍,背井離鄉,四十年間,位極將相,生死命懸一線的時候多得是,從傷口上剔出來的箭鏃(箭頭)就有一百多個!留給你們作紀念了!”
說完,把這一百多個箭頭交給了兒子們,最後又說了一句:
“你們這些兔崽子都生於高粱(富貴),應該知道老爺子我起家不易,勉之,勉之!”
說完這些,走人!
不容易啊,將軍百戰死,只箭鏃就在身體裡剔出來一百多個,李存審老爺子真是猛!
現在要說明一點,李存審本姓符,人家原名是符存審,李姓是李克用賜給他的。
這老爺子一輩子生兒子的命,一生統共有九個兒子,虎父無犬子,這九子中人才輩出,像之後鼎鼎大名的符彥卿、符彥超、符彥饒、符彥琳、符彥升等等,都是他兒子。
符家,這是五代十國時期出類拔萃的名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