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

立皇儲這件事不是皇帝一個人的事兒,是整個國家的事兒,既然是國事那就要與百官商量,你不能一個人做主。

現在是百官已經商量好了,看你皇帝怎麼辦。

王建上年紀了,他說我不想怎麼辦,就想找相面先生再來看一看。

這樣一來,徐賢妃的第二個手段派上了用場。

王建把所有兒子(親生的)都集合了起來站成一排,然後找來了幾個當地十分有名的相面先生來給諸子看面相。

這些先生的表演十分雷同。

他們看了別人都是一副愁眉不展搖頭嘆息的模樣,唯獨到了王宗衍面前大驚出聲(有可能還要跳起來說):“這位小王爺貴不可言!”

當然要“貴不可言”,因爲這些人提前收了孩子他娘(徐賢妃)的銀子。

王建一看,百官要立王宗衍,老天(相面先生代表的)也要立王宗衍,自己也就沒有理由再堅持了呀。

但凡一件事情,人人都說好的時候,自己再鼓起勇氣說它差是很難的。

人也一樣。

更何況王宗衍這個人也確實不差,長得十分俊俏(遺傳了母親),文采也是斐然(富含藝術細胞),唯獨就是年齡小了點(王建幼子,也就是最小的孩子)。

然而年齡小也不是問題,這不是還有百官扶持嘛,百官這麼看好他,肯定會盡心盡力來輔佐的。

當然,王建選王宗衍爲太子還有他自身的考量。

因爲剛經歷過王宗懿的叛亂,王建的思想發生了微妙變化,太子的武力還是別那麼生猛的好,有文化、有修養、有紀律纔是最重要的。

而王宗衍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很有文才,武力值卻基本爲零,這是王建所喜聞樂見的。

但是有一點他都沒有想到,藝術細胞發達的人並不代表治國理政也厲害,事實上很多時候這兩方面的能力還是成反比的,而王宗衍恰恰就是反差很大的人。

他文學功底爆棚,政治軍事能力卻基本爲零,再加上年齡小又有一雙巨能作的老孃(徐賢妃)和姨娘(徐淑妃),這小子最終把大蜀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好吧,現在蜀國的太子又一次被確立了,內部鬥爭基本上告一段落,開始和外國打交道。

最先打交道的是大梁皇帝朱溫(當時還沒死),兩人你來我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外交戰。

朱溫聽說王建最近和李茂貞打得比較兇,十分高興,就派人出使蜀國。國書的內容很是平和,尊推王建爲兄,這也是史無前例的示好行爲了。

這個公文的內容雖然不錯,但是格式卻出了錯誤,上面蓋了一方大印。文書上蓋印也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印章的內容:“大梁入蜀之印”。

蜀國的宰相張格出來說事兒了:

“按照大唐的規矩,只有朝廷出使蠻夷小國的時候才用‘大唐入某國之印’的印文。現在大梁皇帝呼陛下您爲兄,爲什麼卻用對待蠻夷的禮節來出使我國呢?”

王建隨即大怒。天子之怒是要殺人的,他想要殺大梁的使者泄憤。

張格見勢不妙,又趕快補了一句:“陛下也不用生氣,這應該是大梁外交部門辦事不力,行文出了差錯,與大梁皇帝應該沒啥關係,如果因此而斷了兩國邦交,就有點小題大作了。”

話雖然如此說,但王建咽不下這口氣去。

沒過多久,出氣的機會來了。

大梁皇帝朱溫,崩了。

既然是友邦,那就要派使者去出席葬禮,俗話說就是去弔喪。

王建依葫蘆畫瓢,在弔喪的文書中也加蓋了一方大印,印文的內容是“大蜀入樑之印”,總算是把這個場子給找了回來。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外交無小事,要細之又細啊。

這裡樑、蜀兩國外交文書往來,表面上忙得不亦樂乎,私底下打起仗來卻也不含糊。

荊南高季昌是朱溫的乾兒子,他這個荊南節度使轄區都被別人給佔了,拼了命地想要對外搞擴張。

這裡聽說蜀國內亂,一家人打得不可開交,他就認爲漁翁得利的機會來了,出動大軍沿江而上,進攻蜀國的夔州。

夔州刺史王成先不是好惹的,他也不向王建告急(時間也來不及),直接帶着本州的兵馬就殺出來了。

雙方接仗,亂戰一氣。高季昌是個地痞無賴的貨色,一看戰鬥膠着開了,就想要用計。用的計也不錯:火攻。

他用火焚燬了蜀軍的浮橋,打開了己方戰艦前行的道路。蜀軍一看,浮橋被毀,那就失去拒敵的屏障了,敵艦又進逼而來,他們想到了撤退。

這時候挽救一場戰爭的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是蜀將張武。

張武人如其名,果然武力非凡,竟然拿兵器抵住敵方戰艦,阻遏了對方前進。

這就很不可思議了,一個人,竟然能夠抵住一座大船的前進,除非他是神仙,要不然就是高寵那樣的人物。但人家高寵能挑滑車,沒說能挑戰艦啊,畢竟這戰艦又比滑車高出好幾個重量級出來。

如果想要對這件事作出合理解釋,只有兩條理由還勉強說得過去:第一,荊南兵的戰艦不大,也就是小船的級別;第二,張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帶了很多人來做這件事。

無論如何吧,浮橋雖然被燒壞了,荊南兵還是前進不了。

這時候蜀兵又來勁了,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張武能把地方戰艦擋下來,我們憑什麼不可以,都是一個肩膀上扛着一顆腦袋,誰也不比誰差到哪裡去,大家一起上吧,把高季昌那廝趕回老家去!

這時候老天爺也出來幫忙,風向調轉,由東南風改成了西北風。風向一轉,火勢也跟着轉向了,掉頭向荊南兵的方向倒吹過去。

這樣一來,高季昌放火燒了自己,手下的軍兵即便不被火燒死也要被煙嗆死,這仗是沒法打了,灰溜溜乘着小舟逃了回去。

如果說夔州之戰是荊南主動找上門來的,那麼徵岐之戰就是王建主動去人家那裡踢場子了。

蜀岐之戰仍在進行中。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