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正當酷暑。
隆中古道上來了十餘騎,爲首一人,白麪大耳斷須,儀表不凡。
“主公,這臥龍當真藏身於此山之間否?”
“應當如此,此前高人指點吾來此處,便是爲吾劉備尋覓一軍師爾。”
“吾聞江東吳侯,曾以神醫張機之名,請琅琊諸葛氏前往江東,如今其長兄諸葛瑾任豫章郡丞,幼弟諸葛均,亦是交趾郡丞,吾等此來,怕是極難請得此人出山。”麋竺一臉憂慮道。
“一次不能請,那便三次,三次不能請,某便在廬外坐候三日三夜。”劉備目光堅定道。
“主公求賢若渴,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矣。”陳到笑道。
行至草蘆前,劉備親自上前敲門,卻等來一位揉着眼眶的稚童。
“汝家先生可在?”
“先生不在,貴客何來?”
劉備告知來意,詢問先生何時歸來後,便動身離去。
次日,劉備再來,又被告知,先生再次出遊。
等了幾日,他尋着午時到來,這一次,方纔鬆了口氣,先生竟是在午睡。
劉備等在草蘆之外,陳到和麋竺面面相覷,卻不敢忤逆劉備之意,只得是噤聲跟着劉備站在門外候着。
不知過了多時,屋內稚童回返。
“使君請回罷,吾家先生,不會見使君的。”這幾日,稚童也得了劉備帶來的肉食點心,有心想爲他說話,卻被先生一頓臭罵。
劉備聞言一愣,“備誠心而來,只因仰慕先生,爲何他不願見吾?”
稚童微微一嘆,“使君此來,是爲請先生出山,而先生志在躬耕著說,教化百姓,焉能隨使君出山爾?”
“莫不是先生唯恐諸葛氏一族爲使君連累,是故不肯出山?”跟在幾人身後的一名親衛眼見劉備吃癟,忍不住出聲喝斥道。
“放肆”,劉備回頭怒斥一聲,“萬不得在先生門前如此無禮。”
親衛低下頭去,不敢再言。
稚童見劉備慚愧地朝他鄭重一禮,“還請轉告先生,若備今日見不到先生,便於此處靜候三日。”
稚童複雜地看了一眼劉備,此人隨行皆是勇士,大可強行闖入舍內,卻一直彬彬有禮,倒也不愧是天下知名的仁義之主。
他掩上柴門,行至後舍,一眼便看到了跪坐在案後的先生。
“未走?”
“正是。”稚童欲言又止,擡頭看了一眼眯着眼的先生,終究是忍不住開口:“先生,劉皇叔還算彬彬有禮之人,爲何先生避之不見?”
“方纔屋外的喝斥汝不都聽見了嗎?吾是畏懼諸葛氏爲吾連累。”
稚童滿臉驚訝,“以先生之才,大可出仕江東,如今只怕也是一州司馬,爲何即使不願,如今天下,亦只有孫劉曹袁之輩可出仕,這四人之中,劉皇叔可算上上之選。”
先生饒有興致地打量着他,“爲何他是上上之選?”
“先生昨日曾言,官渡之戰,兩敗俱傷爾,此後江東吳侯,可爲天下共敵,那劉皇叔,莫不就有崛起良機了嗎?”
面白含笑的青年微微搖動手中羽毛扇,“那得看劉皇叔是否能敗得曹操一陣。”
“以先生之才,若肯出山,區區曹孟德,不足一提爾。”
“汝這孽童,焉敢小覷天下人?”青年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快不快些下去,備些酒菜,吾要用膳。”
稚童失落地離開堂屋,行至庖廚。
天色漸晚,劉備一臉平靜地看着屋內的燭火,身後,麋竺看了一眼陳到,後者會意,上前半步,“主公,南陽新得,須得主公坐鎮,吾等不若先行回返,改日再來求見先生。”
“叔至,汝方纔有言“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吾焉能半途而廢?”
陳到嘆了口氣,退到一側,頓時不敢再勸。
子時,稚童擡腳走到柴門邊上,看了一眼坐在一旁歇息的劉備,“使君,吾家先生請汝一人進去。”
劉備面色一喜,當即朝左右看了一眼,“汝等在此處候着。”
“喏。”
劉備跟着稚童行至堂內,一眼便看到了跪坐在堂內的長衫青年。
“諸葛亮,拜見劉使君。”
“久聞臥龍先生之名,幾次無緣得見,今日先生肯見吾,備深感榮幸。”
“使君請。”諸葛亮隨手一擡,自顧自地坐在了上座。
劉備也不拘束,直接坐在左下首。
“備戎馬半生,顛沛流離,今幸得南陽百姓看重,卻不知如何在這兵荒馬亂之年,保住治下百姓,還請先生賜教。”
諸葛亮笑着看了一眼劉備,“今汝南太守屯兵於汝陰拒江東之兵,使君大可趁勢攻取汝南,再伐陳國,當可有立足之地。”
劉備心中微動,他和帳下的孫乾、簡雍等人,確有此想法。
“只是攻此二郡之地,當如何守之?”
“北連孫權,南和荊州,遣關張二位將軍鎮守南陽、陳國,使君據守汝南,若曹操非舉二州之兵而來,必不可勝也。”
劉備沉思頃刻,“依先生之見,官渡之戰,可持續多久?”
“半月之內,必分勝負,無論是曹孟德,亦或是袁本初,都撐不過那時。”
“敢問先生,如何成大業?”劉備起身,朝着諸葛亮鄭重一拜。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吾與江東牽扯甚多,汝可信吾?”
“肯避世歸隱之人,必是大賢,先生早年結交之人,俱是當世名士,備焉能信不過。”說着,劉備環顧一眼四周,“先生肯於子時請吾至此,怕也有所定計罷。”
諸葛亮一手輕搖着羽毛扇,“使君切記,聯吳抗曹即可。”
劉備沉吟頃刻,“先生以爲,孫權能勝鍾繇?”
“自然,周公瑾之才,當不在吾之下矣。”
劉備陷入沉思,“吾與孫仲謀,得借南陽之地安生,今荊州有難,若劉表亡故,則荊州不可守也,吾該如何?”
“荊州若危,則助之,荊州若亡,則取而代之。”
劉備陷入了沉思,他不想開罪劉奇,至少,在世人面前,江東吳侯,對他劉備這位皇叔,多有恩義,若是以怨報德,他半生積累的仁義,便將付之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