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淮河渡上,人影幢幢,只是一上午,徐庶抵達沿河大營之後,便已是下令兩萬大軍,先後沿着河道十餘座浮橋嘗試登陸北岸。
此外,不少小舟也在河中時刻泛動,距離北岸較遠,但時時刻刻都有着騎卒跟隨監視。
“吾軍傷亡如何?”滿寵立於岸上幾百米外的一處高坡,滿臉凝重。
“沿河十餘處浮橋,無士卒傷亡,倒是白日裡徐庶命百餘艘輕舟,以弓弩搶岸,射殺吾軍一百四十餘名士卒。”
滿寵滿臉凝重,“洨縣潘璋,可有異動?”
“已派出大量探馬監視,未嘗得報。”
“太守大人,是否調度汝南各縣兵馬?”
滿寵微微搖頭,“不可,李通鎮守陰陵,可拒劉備、孫權,若是輕易調動,汝南唯恐有失。”
滿寵一手按着腰間長劍,翻身上馬,拉住繮繩調轉馬頭,沿着河岸奔去,“隨吾巡視河岸,傳令衆軍,不可懈怠,膽敢疏忽者,斬。”
滿寵親自督戰後,徐庶又命沿河的商船下水,帶着投石車和牀弩,繼續對岸邊哨塔、烽火臺駐守曹軍發起進攻。
隨後,滿寵便命民夫運來投石車和牀弩,進行還擊。
直到天黑,一日過去,雙方各自點查傷亡,都折損了數百人。
“報……稟報太守大人,許昌密報。”
“呈上來。”
“喏。”
大帳內,滿寵滿臉陰雲密佈,猛地將手中密信拍在案上,“劉備匹夫,丞相待他不薄,他竟敢起兵北伐。”
“莫非,是劉備起兵攻打汝南?”聞言,陳珪面色大變。
滿寵滿臉憂急,“劉備以張飛爲先鋒,起兵三千,已於日前起兵,如今,只怕早已至陰陵城下。”
“吾等是否回援?”史渙忍不住問道。
“若是吾軍擅自調動,今日夜裡,徐庶必起兵攻打北岸。”滿寵滿臉忌憚地看了一眼帳外,河的對岸便是徐庶大營,淮南之地,集結了江東三萬大軍,兵力多過他們,他們若再主動分兵,怕會因小失大。
“那又該如何是好?”
“汝陽尚有張繡三千精騎,當可迎戰劉備。”滿寵沉聲道。
“三千精騎?不過是一人單騎的一支新軍而已,去歲至今,訓練不過半載,焉能爲戰?”陳珪有些擔憂地進言道。
“吾北地兒郎,天生便是馬背上的猛士,半載之訓,當可成軍,以張繡之能,當可擊破劉備。”
帳內一衆文武思量一二,亦別無他法,只能目視着滿寵提筆給張繡下令。
夜裡,快馬送走命令之後,滿寵鬆了口氣,下令十幾隊軍士繼續巡邏,方纔遣散衆將。
他脫衣睡下,大概丑時時分,他被帳外的軍士叫醒。
“發生何事?”滿寵揉着眼眶,迷糊不清地問道。
“稟報太守大人,陰陵失守,李通將軍爲張飛所敗,退守平輿。”
“什麼?”滿寵面色大變,猛地驚醒,他快步行至帳前,“將士傷亡如何?”
“李將軍所部俱是新卒,逃至平輿之時,只剩幾百殘部。”
“快,立即快馬催促張繡進兵,必要堅守平輿,不得有失。”
“喏。
滿寵待傳令兵走後,在帳內來回踱步,“淮河北岸失守,吾等花費半年苦功修建烽火臺、哨塔必爲江東軍拆毀,沛國、汝南之地,更會被江東軍攻下不少郡縣,不過還在,這北岸的十餘縣去歲便爲江東軍南遷其明,方圓百里,無人駐守。”
“如此……”滿寵將心一橫,他知汝南之重,昔日袁術膽敢篡位稱帝,便因其坐掌淮南、汝南、陳國、廣陵等地,勢力強大,而汝南一郡之地,雖早年爲黃巾之亂搞得民不聊生,但如今亦是豫州治下最大一郡,若是失守,自家曹丞相的勢力將縮水十分之一。
與其相比,這淮河天險,怕是也只能捨棄了。
滿寵落到案上,提筆書寫兩封密信,召來兩名親衛,“汝向許昌傳報,汝向官渡前線傳報。”
“喏。”
待他們走後,滿寵沉吟頃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徐元直,若是汝只想拖住某,讓劉備作亂,怕是會讓你江東得不償失,劉備這廝,敢反丞相,他日必會與汝江東恩斷義絕,他,絕非久居人下之輩。”
滿寵手心幾乎能夠捏出汗來,他擔憂的不是汝南的局勢,以張繡、李通之能,劉備兵少,大可阻之。
可宛城孫權,爲何沒有出兵?
滿寵心知,周瑜一人,威脅便在劉備之上,若是周瑜統兵出擊,汝南北部諸縣,必定難守,到時,許昌危矣,曹丞相的基業,也危矣。
“吾,還能撐過幾日,希冀丞相和尚書令,能儘快回信罷。”滿寵坐落到塌邊,無力倒下,雙眼無神地仰望着帳頂,他心思很沉重,自古征戰,無論強秦也好,強漢也罷,兩面作戰之時,必是岌岌可危之際。
與此同時,對岸的大營之內,徐庶亦是未睡。
隔河兩岸的大營,幾乎同時得到回信。
“稟報司馬,張飛領軍擊潰李通所部,李通敗逃至平輿。”
徐庶臉上露出幾分喜色,“關張二將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區區李通,據守小城,被其偷襲,焉能不敗。”
說着,他瞧了一眼北邊,“徐州可有戰報?”
“吳衛得報,四日前,孫康將軍已糾集泰山舊部,匯聚於青、徐二州交界處。”
徐庶聞言大喜,“如此,吾軍以順勢沿海登陸,兩面夾擊,當可輕取徐州爾。”
“軍師,吾軍既取徐州,可得防範青州袁譚。”徐盛忍不住出聲道。
“文向且寬心,主公早已向袁紹修書一封,願與其聯盟,共擊曹操,吾軍只取徐州,對他青州,當秋毫無犯。”
徐盛雙眉微皺,“袁本初,此人可信否?”
“世人皆以爲袁紹此人不如曹操,實則,此二人之中,袁紹更爲守信。”
徐盛微微頷首,“如此便好。”
“文向,明日汝親自統軍,於水面壓迫對岸。”
“喏。”徐盛朗聲應下,他也知曉,這已是兩軍隔淮河攻守的第三日,他江東軍若再無大將出面,對岸曹營,必會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