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於嵩山南麈,因寺座落於少室山陰的叢林下而得名。唐太宗時以十八棍僧救唐王名震天下武林,唐太宗即位之後,某日大醉時憶起昔年的救命之恩,即下旨大力封賞。又憶起當年在少林寺時吃青菜豆腐吃得口淡,萬不得已下山偷雞的往事,便捉狹般又在聖旨中加了一句:自即日起,少林武僧奉旨食犖。
李家小兒本是醉後玩笑之舉卻給了少林寺天大的一個機遇。大中華泱泱五千餘年的歷史中,大小王朝不下數百,而每任帝王或信佛、或崇道,封賞的寺院道觀不下千餘家。近百年來域外番僧亦來湊熱鬧,單單被某任皇帝封賞過一回着實是算不了什麼。
但一句:‘自即日起,少林武僧奉旨食犖’便讓少林寺與其他被封賞過的寺院道觀拉開了一段不小的檔次。
在這世上若要出名,便不能混同於芸芸衆生之間,總也得有一二處與衆不同之處纔好。而少林武僧奉旨食犖便是一句極好的廣告詞。無數人因此而產生了好奇心,非要親眼見識見識這奉旨不忌犖腥的和尚是怎麼樣的。
時任少林第三十二代掌門的道衍大師亦是一代人傑,藉此機會加大了廣告宣傳的力度,爲少林寺日後能夠執天下武林牛耳數百年做下了傑出的貢獻。
即使是後來域外番僧大舉來中華淘金,打出‘本門不禁婚娶,還可參練歡喜禪’的廣告,雖然亦搶走了一部分的客源,但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仍是不可動搖的。
一直到了大明世祖皇帝揭杆起義之前,少林寺的地位仍然是穩如泰山。但其後天下英雄逐鹿之時,少林寺卻忘了如何起家的,對參加此等掉腦袋的謀反之舉不甚感興趣,倒讓武當派抓住機會,很是派了不少弟子到世祖皇帝駕前聽用。
到了世祖皇帝登基之時,武當派又無恥地大拍馬屁,非把皇帝老子說成是真武大帝的子孫輩,拍得世祖皇帝龍顏大悅,至此之後,天下武林便是由少林武當共執牛耳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少林寺時任方丈靜海大師,只是每一個大機構大企業成立久了,自然不免在風險投資上有些縮手縮腳,不復當年草創時的虎虎生氣。
當年武當派之所以敢下這麼大的本,也是因爲武當派當時統共不過十幾個人,七八把刀而已。正所謂船小好掉頭,小門派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幹成了一筆大買賣自然是名利雙收,若是幹不成,大不了就在大門口貼個‘破產清償’的紙條,幾個人一鬨而散。即便是官府要來拿人也只得悻悻而歸。至於少林寺這種大門派大商社,光是良田就有上千畝,門下弟子數千。他們又怎肯賣抄家滅派的危險幹這殺頭掉腦袋的勾當。
不過少林寺這種大門大派能屹立千年不倒,自然也有着他的獨道之處。靜海大師經營不利,當即被長老會免去掌門職務。而接任他的真觀大師其時不到三十歲,可稱之爲年富力強的改革派人物。
自他上任伊始,便舉起改革大旗揮舞大刀,針對少林寺內效率低下、機構擁腫、人浮於事的弱點,責令削砍了不少浮腫機構。只是改革不到一個月,便有數名長老會成員單獨找他聊天。其實沒聊什麼旁的,只是說了幾句‘年少有爲’之類鼓勵的話,便低頭吸溜溜地喝起茶來。
然後改革大業便在一個月後圓滿結束,在少室山下新成立了一十五個少林下院,下崗的各堂主事紛紛接任了下院主持。
真觀大師本以爲此事就此完結,哪曾想波折又起。
長老會及少林寺內實權人物皆是德高望重精修佛法的高僧,門下都有不少得意弟子。此時見無能之輩依舊佔據高位,便不滿起來。於是真觀大師不得已又在福建蒲田設立了一個南少林寺,這才勉強又安置了一批人。
轟轟烈烈的改革活動結束之後,真觀大師發現改革前少林寺有下院三處,僧人三千八百四十一人,其中有司職者四百一十九人。改革後少林寺有下院一十八處,外加南少林分寺一座,僧人統共四千二百五十二人,有司職者高達一千一百一十五人。
看過對比報告的真觀大師喜極而泣,對外宣佈少林寺改革大獲成功,從此將輕裝上陣,在武林中大放異彩。並且還獨創性地提出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口號,讓長老會成員一致對真觀大師的表現感到滿意。認爲真觀大師已經真正成熟,足以擔任少林寺方丈這一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