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軍馬從自己面前魚貫而過,緩緩的走進西北天邊的天際線中。
彭懌辰心裡一時間百感交集。
來到《漢武大帝》世界已經十年了。
在建章營的十年間,彭懌辰混的可以說如魚得水。
衛青原本就是一個個性溫厚平和卻也剛毅勇猛的人,而彭懌辰更是有着四十多年人生經驗的老油條。
兩個人的性格融爲一體,在軍營裡的人際關係自然不會差。
加上他的騎射劍術樣樣出類拔萃,爲人義氣,這樣的人沒有人不喜歡。
軍營中多是血性男兒,意氣豪邁。所以,彭懌辰也交了一批朋友。
在這些軍中兄弟的擁護下,彭懌辰從建章監尉到侍中再到太中大夫,一步步接近這個帝國的政權中心。
還記得有一年,東甌和閩越戰事爆發,東甌國向天子劉徹求援。
劉徹力排衆議出兵馳援,然而竇太后卻不同意,加上兵權卻被竇太后牢牢把握在手中。
最後劉徹只得派中大夫嚴助爲漢使,持天子節杖往會稽調兵。
彭懌辰被派做副使,率一百羽林持天子劍隨從。
一行人到了會稽,因爲沒有虎符,郡司馬拒絕出兵。彭懌辰當機立斷斬郡司馬,再以天子節杖令郡太守出兵。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統帥大軍陣前廝殺,戰前他站在會稽衆將士面前,第一次身爲一個將軍作戰前訓話。
三言兩語,所有將士都被他調動起了士氣,軍心所向,無所披靡。
但他心裡想的不是勝利,不是功勳,而是悲憫。
他不知道面前的士兵有多少能活着回來,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給這羣跟隨自己的將士帶回榮耀和封賞。從那時起,他終於知道身爲一個將軍身上需要揹負的責任竟有這麼沉重。
這不是一部電影電視劇,而是幾千個活生生的人,從那時起,他才真正明白作爲一個真正的男人應該肩負起的是什麼。
所幸,他早就知道了劇情,先是使用“圍魏救趙”的計策,解了東甌之圍;然後又用“虛張聲勢”的辦法,嚇的閩越不戰而退,真正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戰爭結束那一刻,他振臂高呼“漢軍威武”,千萬將士景從高喊“漢軍威武”的畫面,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直到今天還歷歷在目。
東甌回來後,彭懌辰又收斂了自己的氣勢,繼續深藏在建章營中,安心訓練精銳的羽林軍,這是大漢戰勝匈奴的希望所在。
一轉眼,十年時間如彈指一揮,竇太后薨,館陶公主和陳阿嬌惶惶不可終日,衛子夫卻母憑子貴一步步走向皇后的寶座。
一切都在改變,但始終不變的是大漢天子劉徹和建章營衛青心中擊敗匈奴的決心。
元光六年,匈奴血洗大漢上谷,朝野上下震怒。劉徹決定對匈奴用兵,兵分四路,各領一萬騎,衛尉李廣爲驍騎將軍率一萬騎出雁門,太僕公孫賀爲輕車將軍出雲中,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
彭懌辰則被封爲代車騎將軍,率一萬騎出上谷。君臣當年在上林苑射殺戰馬時達成的默契,終於到了實現的時刻。
彭懌辰感覺,胸口裡心臟跳動的力量從沒有如此強烈,這幾日他領着自己的軍隊日夜兼程,到達上谷的時間竟然要比預定時間還要早了兩日。
早就知道這次和匈奴對戰結果的彭懌辰,並不滿足於只是按照衛青的軌跡打完這場戰爭,因爲他畢竟不是古代人,而是一個有擁有現代人眼光和知識的穿越者,他熟悉漢朝軍隊的實際情況,更瞭解漢朝騎兵最大的弱點。
在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多次率領漢朝軍隊痛擊匈奴,戰果豐碩,但很少能做到大量殲滅匈奴的軍隊,這是爲什麼?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的記載說出了原因:“不復擊匈奴者,以漢馬少”。
馬不夠了,總不能靠兩條腿去追殺騎着馬的匈奴人,原因就這麼簡單。
史書上還有過這樣的記載,某一次,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大軍出塞攻擊匈奴。出塞前閱兵時,官府和私人馬匹據統計共十四萬匹。當他們勝利回師的時候,剩下的戰馬已經不滿三萬匹了。
這麼高的馬匹損失就是因爲沒有馬蹄鐵造成的。
爲了這次出征能夠順利,彭懌辰在劉徹面前立下軍令狀,趕製了幾萬套馬蹄鐵,給自己率領的騎兵的坐騎全都釘上了。可惜其他幾支騎兵對馬蹄鐵這種沒有經過實戰考驗的東西極不信任,甚至有的將軍還認爲這種東西會消耗馬的體力,不利於騎兵長途奔襲。
彭懌辰不管別人的流言蜚語,他知道很多人眼紅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不過十年時間,就能成爲一支萬人的騎兵統領,這在漢朝軍隊中可以說是火箭一樣的提升速度。
另外,漢朝初年因爲騎兵戰術的落後,雙邊高橋馬鞍還沒有出現,馬鐙也還沒有發明。彭懌辰在宮中養馬的時候,不止一次給劉徹當過上馬石,跪在地上供皇帝踩踏上馬。
這讓他這個現代人痛恨不已,所以很早他就給自己訓練的羽林軍的戰馬全部配上了雙橋馬鞍和雙邊馬鐙。
這兩樣東西倒是深受軍中軍中將士喜愛,劉徹甚至因爲他發明出這兩樣東西,賞賜給他5百金。
有了這馬鐙和高橋馬鞍,騎兵就不用在騎馬的時候隨時小心翼翼,害怕雙腿夾不足馬肚子掉下馬摔死摔傷。有了馬蹄鐵,戰馬就可以長途奔襲,不用擔心因爲馬蹄的磨損或受傷,白白損失掉精銳的戰馬。
有了這兩樣利器,彭懌辰帥軍按照軍令率軍到達上谷時,並沒有安營紮寨。而是直接領軍北上,由提前準備好的嚮導帶領,直插匈奴匈奴祭天聖地龍城。
不惜馬力的長途行軍,萬人的騎兵隊伍竟然只有十幾個馬匹不小心受傷。這和以前漢朝軍隊的馬匹損耗相比,就連九牛一毛都比不上。這讓全軍上下士氣大振,一支軍隊如果不能信任自己的主官,那就談不上戰鬥力;一支軍隊如果願意把生命相托,無條件信服自己的將軍,那必然會所向披靡。
果不其然,面對匈奴人留守龍城的三千騎兵,衛青領軍只衝擊了兩個來回,他們就潰不成軍了。
因爲馬鐙可以借力,雙手解放出來的漢朝騎兵勇猛無匹,這一戰就斬殺匈奴兩千餘人,俘獲龍城匈奴部落老幼婦孺1萬餘,繳獲的牛羊不計其數。
彭懌辰突襲龍城的戰績,遠遠超過了歷史上衛青的戰績。得勝返回長安後,在朝堂上產生的影響也比歷史上要大得多。
自從“白登之圍”後,漢匈實行和親政策以來,每到秋冬季節,匈奴人便侵入大漢邊境,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衛青作爲一個把戰火引到匈奴境內的將軍,已經可以說是功勳卓著了。
但彭懌辰這纔不但將匈奴人的龍城徹底毀滅,斬殺了大量匈奴騎兵,還帶回來無計其數的俘虜和牛羊。
打完這一仗,彭懌辰軍中的戰馬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爲繳獲匈奴的戰馬,從出塞前帶去的一萬五千匹戰馬,猛然增加到兩萬一千多匹。
這對漢朝內部本就逐步佔據上風的主戰勢力,無異於火上澆油。
短短不過一個月,一大批軍中校尉被提拔。
彭懌辰被劉徹封爲關內侯,賞賜萬金,他率領的軍中將士也獲得了無數封賞。
漢朝其他三路軍隊雖然都無功而返,但也沒有受到懲處,反而沾了衛青的光,獲得了一定賞賜。
每個士兵都喜歡跟隨能夠打勝仗的將軍,因爲這樣他們活下來的機率更高,獲得榮耀和利益的機會更大。
一時間,彭懌辰在漢朝軍隊中的威望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