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堂堂正正

此時,在鑾車之中,楊伊很是高興。

耿家近兩百年的經營,已經是蜀地望族,如今耿家主一口答應出仕,這是一種信號,顯是對自己很有信心,也說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漸漸形成威望。

凝視着頂上雲氣,不過倒也沒有立杆見影,多出多少氣運來,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就在這時,鑾駕忽然猛的一停,一旁侍立的內侍說着:“陛下,有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也不會直接送達楊伊麪前,而是由內侍轉乘,這是一道避免刺客的措施,身爲帝王,楊伊也得遵守這等規矩。

片刻後,一個近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着:“陛下,太素縣來了消息。”

楊伊精神一振,說着:“說了什麼?”

侍從說着:“魏賊鄧艾親自領兵兩萬,號五萬,攻打上庸郡。”

鄧艾如今也是難過,去歲徵蜀之戰最終失敗之後,鍾會把責任全部推給他,鄧艾幸虧也是有功,俘獲漢帝劉禪以及漢臣三公九卿、皇族無數。

並獻漢宮室女於司馬昭,方纔免罪,仍爲徵西將軍,不過此時和鍾會已然反目,此時如是到鍾會麾下,因爲實力大損的緣故,他小命定然不保。

司馬昭考慮之後,任命他爲荊州刺史,抵抗漢吳可能的合流,防止漢國從荊州東出。

楊伊聽得此消息,卻不緊張,而是說着:“終於來了,這鄧艾還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時。”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她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鄧艾,如果是在面臨滅國大功的情況下,定然會拼力試試,卻不會有鄧艾的決斷。

鄧艾捨棄的很快,要知道他當時已然佔領漢都,眼看滅國之戰都已經完成了,可是面臨着姜維的大軍,卻是跑了。

他這是深知鍾會之性,定然不會坐視他成就如此大功,不會給他打輔助的,所以才跑了,不然以他手中的實力,定然會折損在漢都中。

這是得了兵法知己知彼的真傳,方纔有此決斷。

而後,前人荊州刺史,和漢吳兩國雖有數戰,但皆是防禦,練兵至今,方纔出戰。

鄧艾能忍耐到現在,不匆忙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着:“那上庸郡各方,又有何反應?”

“據說上庸都尉李慕,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聽令,都已經聽令了。”

漢國的上庸郡也就兩縣,置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郡府在上庸縣,這上庸縣是新設之縣,不是以前的上庸縣,不過身爲前線,也是要塞堅城。

“嗯!”

楊伊聽到此,卻是微微一笑,雖然說按着品級來說,都尉爲兩千石,爲正五品,而兩縣縣令卻俱是正七品,但是現在文官爲貴,而李慕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聽令,哪怕是勉強,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都尉又以軍情緊急,徵兩縣民夫,其中募兵一千,又召集羌人一千餘精壯,由其子李癢、李流各掌之。”

都尉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民夫並募兵,這是權限內的事,楊伊聽了,精神一振,這想必就是李家潛伏的私兵了。

“這樣說來,上庸郡現在已經有兵兩千了?”

“正是!”

楊伊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梁州刺史部,募兵一千,平羌校尉部募羌民勇士一千,前去支援上庸,由漢中郡支援糧食和兵甲。”

這兩千人,梁州的一千是不久前魏國的俘虜,還有一千羌民則是羅尚這些時日的成果了,這些人如今正好進行淘汰和考驗。

再加上糧草和兵甲,更是表明了態度。

現在誰也無法說楊伊沒有量度了,只聽她悠閒說着:“鄧艾雖有兩萬之衆,但是吾漢城堅固,又有精兵五千,這也足可抵禦之,只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

頓了一頓,又說着:“朕新繼位,上下未安,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李都尉忠信勤懇,必會明白朕的憂慮,把這些寫成公文,由兵部轉承五軍都督府,傳令相關各部!”

……

漢中郡,梁州刺史府。

“先生,陛下這是何意?”

“使君,某也不忌言,如此看來,陛下對李家的確有着戒懼!”

聽聞老人這麼說,法遂心中就涌起一股怒意,緊鎖着眉,轉了幾轉,呵斥說着:“先生,治政在國在兵,豈有擔心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使君,這當然是妄言,可是百姓卻往往受到迷惑,到時候,你說,若有李姓者利用此言而圖謀,如何是好?”

“那你的意思,是剷除李家?”王法遂此時雙眉緊鎖,問着。

“當然不是,這不是陛下的器量,吾還是先前的意思,如今上庸明面上就有兵二千餘衆,又有糧,城也堅固,陛下又命再派兩千援軍,這就足可抵禦之,只待時日而長,魏人自然退兵,李都尉忠勤,必會傳來捷報,這也不是借刀殺人!”

法遂其實很明白,但是面前這人是本地的博士,張氏一族的族老,他如今問話就是試探這本地士族之意,防止變故。

“先生請言。”

“使君,陛下之意也不是猜忌重臣,也不想有一天內部生亂,使基業顛覆,如今看陛下政治,卻是中庸之道!”

“中庸,有些意思,先生說說怎麼箇中庸法?”法遂此時問着。

“陛下詔命送兵送糧,這已經得了大節,內外也說不出任何閒話來,總不能說臣子有難,陛下就得必須傾軍出征纔算是有道明君吧,特別是現在陛下剛剛征伐勝之,戰後這個情況。

既然上庸郡兵糧都夠,那就沒有被攻破的道理,上治下,首在明也,這時纔可見得李家的真意。

而且,吾觀之,李傢俬器太重,這時陛下如是磨了一磨,也是陛下日後保全的心意。”

法遂自然是聽明白了,這話也說白了,就是想摸清楚李家的底子,並且趁機消耗李家的實力,可是有着陛下前面的派遣軍和糧助之,又有着難處,這就是任何人說不出壞話了。

無論勝敗,陛下沒有絲毫失德的,而消耗李家實力,這種情況下,也是保全臣子的大義。

法遂點了點頭,既然明白了本地士族的意思,也就不隱瞞了,暢笑之後,才說着:“先生,你觀之只是小道;吾自幼熟讀兵法,知用兵在於強弱,強弱又在安逸與疲憊。

魏將鄧艾,牧守荊州,如今貿然出戰,衆將定然不服,如今吾國吾族,上下一心,又有勝仗,此乃一勝一敗。

然而,有此一勝一敗,魏人卻還不爲敗,陛下以李慕守城,以城拒之,李慕爲羌人豪強,自有實力存身,這也是佔據地利,而魏人貿然來攻,也無人相助,失卻人和,這又是一勝一敗。

魏人不知忠義,上下離心,不耐久攻,時日越長,軍中越怨也;而吾國卻是忠義立國,陛下寬仁,這又是一勝一敗,此三勝三敗,此戰自然無憂。

李家守城,也只需旬日時間,那時魏人其兵恐怕就有自潰之相,這時,吾和羅將軍如是聯合,以精銳襲之,說不定就可以一舉破敵。

以強銳之兵,一舉出行,勢如雷霆,破之必矣!

如是順勢破上庸郡縣,圍上庸,這時吾國方纔大勢已去,魏人就算有殘兵,也心無鬥志,或戰或降,都可堂堂戰之。

到時候我梁州再添一郡之地,大半已可成後方,這廢棄衆縣可重建,百姓可開墾繁衍,軍民也增多,到時候,吾就請陛下讚許李氏,提拔爲朝中文職重臣,其它有功之人,也如此重賞之,你看如何?”

“老朽年邁,雖有奮進之心,卻無奮進之力,吾族有數子,皆是豪勇,請使君用之。”

法遂此時纔算是送了一口氣,這梁州位處前線,魏間甚多,因爲魏賊勢大,所以別說邊郡,就是國都中,投靠魏人的賊子都不少了。

不過如今,漢國再次奮發,如今看勢,卻是有成就的可能,如此之下,也讓一些人等傾向漢國了。

這就是人和之勢,兩國之戰,糧爲重,就像是魏人,如今侵入漢國,如是得不到糧草補充,那麼也就一戰之力,戰之後,無論勝敗,都得撤軍。

所以法遂身爲梁州刺史,治民反而是不必要的,最主要的就是維持漢國的統治,拉攏這些本地豪強士族,讓漢國人和之勢不衰。

區區李家,法遂也知道,的確不是陛下的借刀殺人之計,相反,是大戰略的一部分,甚至最後誰也無法懷疑有意消磨李家實力,從區區不入流的東羌獵將一舉提拔到一郡都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提拔,只能說是器重和重賞。

如此職責,就得拿東西來換,你又沒有軍功,也拿不出東西來,怎麼會有這等高位給你。

所以,李家得了這都尉之職,那麼私兵就都消耗,甚至消耗大半,這卻不是得不償失,相比那些軍中悍將,拿命拼殺十數年,可能也得不到如此高位。

而且一旦得了上庸郡,李家自然水漲船高,成爲真正的地方大員,實力自然也就可以補充一分,當然相對的,漢國實力卻是可以增強十分,越到後來,上下之間就越是拉開差距,那麼一家一姓,相對於龐大的帝國而言,更是翻不出浪來,這也的確是保全臣子的仁愛之道。

與公來說,先是派兵派糧,後又以逸擊憊,天下人所見,只會贊漢主英明果決。

與私來說,又切實的消耗了李家的實力,並且利用了李家,還給予厚賜,漢主又得豁達大度的名聲,這等有謀反之傳的家族,都能信重,漢主卻是寬仁。

等着得了上庸郡,上面有了郡守轄制,下面各縣尉轄制,上下同心,李家更是無法反抗,這方纔是君臣之道。

當然,這是法遂和漢中張氏、孟氏兩族的族老的猜測,這等猜測,如是透漏出去,那是大不敬之罪,當然也不會有人去透漏,畢竟能坐這裡的,那些各家族老,都是半截入土的,不在乎生死了。

而法遂身爲如今漢家邊郡大吏,又是忠良之後,得漢主信重,誰若去說這等讒言,漢主定然會把那等小人給處理的。

這並不是虛言,比如設立御史臺之後,一些御史就在大朝中上表彈劾都督姜維、都督霍弋等人逾越,妄圖邀名,這種人,直接被楊伊當朝斥責爲小人,然後去職,永不錄用。

以內侍查之,如是稍有怨憤,自然也會有相應措施,如今各地修路、整修水利、挖礦都需要苦力,這等人,正好用在此處。

蜀地也並不是只有李氏一族的禍患,蜀地蠻族很多,不恭敬甚至有不軌的,楊伊也不會都去滅族,像是綿竹附近的那些羌人部族,是離着都城太近了,才只能滅其族,擄其民。

其他的,也就是拔其首,然後以官制之,也就是照搬千百年後的一項“改土歸流”之策。

逐漸消滅蠻族部落制的落後制度,改郡縣制,如今蜀地各郡,看似郡縣很多,但是大多還都是隻到郡治,根本不入鄉里,甚至縣都未曾有。

這也是天下的常態,如今漢國以一個半州之力,對魏國十州,如今自然要全力應對,這內部之力自然不可浪費了。

那些蠻族之首,可是不少人都有着李氏那般的心思,當然他們沒有吞吐天下之志,但是霸居一方卻是敢做的。

蠻族畏威而不懷德,數十年前,先丞相已經做下了部分,甚至是最難的那部分,其後蜀漢內外皆亂,卻是沒有將丞相之策繼續延續,如今楊伊再做,也省力了很多。

要不然,等上十數年,蠻族的下一代掌權,那時再想做,可就難了!

就像是李氏一族,執掌羌人部落,如果再有十來年的時間用來擴展實力,那麼楊伊再想用這等計謀,就是爲他家增添實力了,如今卻只需要簡單一計,就能讓李氏一族,數十年的實力積攢,一朝成空。

當然李氏一族憑此成爲了大漢重臣,對於很多人來說,卻也是羨慕的,就像是那些蠻族之首,如是這種待遇,他們很多可能就不戰而降了,也用不着霍弋等人清剿了。

第七十八章 子陵至洛陽第三十五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2)第一百一十九章 虎賁赴西涼第十三章 救援第十一章 桃花源(2)第十九章 江湖醜聞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動(1)第二章 東嶽帝君第三章 隋國公主(2)第二十三章 大隋科舉第二十三章 訪賢第二十七章 計量第三十章 武當第十八章 連城劍譜第一百六十一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一)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一百八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是誰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七十八章 進退維谷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十章 楊公寶庫(6)第二章 華山劍宗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三十九章 論道第十三章 破關第八十二章 驚天魔盜團第二十五章 黃金生第四十八章 海上遭遇戰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動(1)第三十九章 玩家交易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六十二章 董仲穎一無所有第八十五章 疏忽第三十章 殺賊第四十九章 進展第四十四章(回山)第三十二章 天人(1)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十八章 北上第八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一)第七十三章 蜀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章 韓世忠第六十三章 李文優預謀青州第五十二章 降而免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十一章 掌門第七十六章 邊線無戰事第十五章 懲奸除惡(1)第四十章 玩家籌謀第六十五章 綰綰第三十二章 路遇第六章 劍聖第二十八章 長生訣-石龍第二十九章 賄賂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四十六章 大比之後第八十八章 漢水血未休(四)第六十七章 朱公偉逃出生天第四十三章 泄露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八十七章 漢水血未休(三)第七十六章 新員工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三十九章 玩家交易第二十一章 寶藏(1)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十三章 巧奪劍譜(2)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三十三章 有緣人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十九章 閆式第五十一章 攔截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三十七章 斬將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一百二十章 至寶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一章 送舍利於楊廣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三十二章 青囊書第四十八章 逃第九十章 邁步星空(4)第七十六章 爲什麼第七十四章 大戰又起(四)第三十二章 金盆洗手(8)第二十五章 仙鶴第十九章 孟府宴客第一百八十章 大勝第九章 明月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國際空間站第十三章 回山第十章 桃花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