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尚未亮時,楊伊已經早早的醒來,她卻沒有叫醒枕邊躺着的蔡琰起身服侍,翻身下牀自己隨意披了一件衣服,在殿中卻是坐着沉思。
服侍的侍女是輪班制的,夜班的侍女早早的就過來,輕手輕腳的到了楊伊身邊,恭謹地站在那裡,低着頭一言不發。
如今,楊伊雖然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不可能繼續進步,但是身體也是寒暑不侵的,再說,本身不能進步,但是這個世界的人該會的她也能輕易學會。
自然會有侍女在楊伊做出舒緩的舉動之時,捧過來一條溫熱的毛巾送到一旁的女官手上,女光輕輕的用熱毛巾將楊伊臉面手腕擦了一遍。
當然,此時楊伊也可以自己動手,不過被服侍慣了,卻也不會太在乎這點細節。
楊伊此時飲了一口送上來的熱茶,他最喜歡茶水中那苦中帶甘的滋味,輕輕啜飲幾口,感受了一下那自舌根一直蔓延到丹田的甘爽。
“今日的朝會,似乎風聲不太對。”一旁的貂蟬此時小聲說道一些情報:“奴聽說,太后像是準備要發難了。”
楊伊聞言望向北宮的方向,那裡也已經是燈火通明,星星點點的火光點綴着直插天際的明堂,最頂上的金龍和巨鳳中隱藏的油燈也被引燃,火光映襯之下似乎是活過來一樣。
“蟬兒你覺得這位“太后”勝算幾何?”楊伊問道。
“奴以爲太后錯估了形勢,她就是萬般算計千番手段,沒有殿下點頭,又能作數嗎?”
楊伊笑而不語,將茶碗交給一旁的侍女之後,就靜聽貂蟬說着一些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
按照規矩,此時雖是長公主攝政,但是還是太后端坐其上,這是孝道,大殿之中,前面是黑壓壓的大臣們,左文右武,各個身穿各色的官服,手持笏板站在大殿之上。
今日的朝會還未開始,大臣們依列站好,彼此眼神交流着,前些日子,攝政長公主重立御史臺,負責風聞奏事,多是從鴻都門學的寒門士子中提拔,有着這些御史臺的御史們在,他們就都要注重儀表,不然就會被這些年輕的官員抓住撲上來撕咬一番。
此時許許多多的人補充到了在某個位置中,雖然大多都很安靜,並不顯眼,但是還是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思。
幾乎所有人的眼睛都轉到了文官隊伍的第一排,那邊陳曦、郭嘉、沮授這三位翰林學士正和如今僅存其一的太尉馬日磾以及幾位九卿聚在一起交流。
可以看出馬日磾最近精神不太好,臉上帶着疲憊的神色,一邊勉力和陳曦幾人交流,一邊用眼神瞟着四周之人。
馬日磾本爲射聲校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待詔射聲,秩比二千石,所屬有丞及司馬,領兵七百人;射聲,指善射,意爲雖在冥冥之中,聞聲即能射中;待詔,等待詔命,漢代以才技徵召士人,使隨時聽候皇帝詔令,謂之“待詔”。士人特別優異者,待詔金馬門,以備顧問,“待詔”漸成官職。
自從前任太尉及三公被董卓擄掠出京之後,這朝中已經沒有多少重量級的人物了,楊伊入京之後,就任命馬日磾爲三公之一的太尉。
馬日磾看似也很領情,最近可是狠狠狙擊了幾個之前團結在何進一派的人事動議,幾個要害州郡的太守刺史都被換成攝政長公主的人,順帶還有幾個何氏一脈的朝官被彈劾,求到這位太尉身上,也被拒絕相見。
如今,馬日磾這位太尉已經逐漸成爲一部分士族的代表了,這次大朝,大傢伙都在猜是不是這位代表士族已經和宮裡面的大佬達成了一致,要讓頂上坐的那位太后真的變成太后了,如果真是那樣,少不了又是一場血雨腥風。
很快,滴漏裡的水一點點滴下,朝會開始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最上面屬於皇帝的座位依舊是空的,而皇帝之下的那個座位,此時卻也是空的。
官員們開始竊竊私語,他們已經習慣了聽從那個座椅上的人指揮,這變化也讓這些一向因循慣例的官員有些無所適從。
滴答,滴答,漏刻裡的水慢慢減少,坐在皇帝椅左側垂簾的何蜜的心忽然懸了起來。
今天是她預定下突然發難的日子,如果楊伊今日來不了,那麼僅憑那三個翰林學士能和天下士族相比嗎?那麼她的腹案變成現實就要容易的多了?
莫不是走火入魔,聽說武功練的厲害,就會走火入魔。突然暴斃,此時何蜜興奮地攥住手心,恍惚覺得自己好像溺水很久的人終於呼吸上了一口新鮮空氣一樣。
當然何蜜的興奮伴隨着擔憂。
底下的馬日磾此時也在擔憂,他可以說是劉宏執政的一個象徵,馬日磾爲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並且以才學入仕朝廷。
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補續《東觀漢記》。
熹平四年,馬日磾與光祿大夫楊賜、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議郎蔡邕、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上奏,指出經學典籍傳習久遠,訛謬的情況日趨嚴重,請求正訂《六經》的文字。
劉宏同意他們的建議,遂命楊賜等進行校勘,並將校正過的經籍刻於石碑,立在太學之外,作爲經籍正本(即著名的《熹平石經》)。
光和元年七月,漢靈帝因此前頻頻發生災異,下詔召馬日磾與議郎蔡邕、張華以及光祿大夫楊賜、議郎、太史令單颺至金商門,入崇德殿,讓中常侍曹節、王甫問他們關於災異及消除變故所應當採取的辦法,之後他爲射聲校尉,由此可見,他相當於劉宏的文膽這個角色。
若是歷史未曾改變,那麼他將在皇帝執政的最後一年,出任了此時相同的位置,也就是太尉,經營這個日趨敗落的帝國。
而且作爲一個守舊的文臣,他一直反對楊伊臨朝稱制,但是形勢所迫,他也只能竭力維持朝局不讓楊伊這一方變得過於強大,只是力有未逮。
然而最近的形勢實在是太不樂觀了,這讓馬日磾產生一絲隱憂,雖然他十分討厭那些閹豎,可是在沒有了那些閹豎之後,這朝政卻未曾想有些人想象的那樣,衆正盈朝,萬象更新。
一會修改
天尚未亮時,楊伊已經早早的醒來,她卻沒有叫醒枕邊躺着的蔡琰起身服侍,翻身下牀自己隨意披了一件衣服,在殿中卻是坐着沉思。
服侍的侍女是輪班制的,夜班的侍女早早的就過來,輕手輕腳的到了楊伊身邊,恭謹地站在那裡,低着頭一言不發。
如今,楊伊雖然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不可能繼續進步,但是身體也是寒暑不侵的,再說,本身不能進步,但是這個世界的人該會的她也能輕易學會。
自然會有侍女在楊伊做出舒緩的舉動之時,捧過來一條溫熱的毛巾送到一旁的女官手上,女光輕輕的用熱毛巾將楊伊臉面手腕擦了一遍。
當然,此時楊伊也可以自己動手,不過被服侍慣了,卻也不會太在乎這點細節。
楊伊此時飲了一口送上來的熱茶,他最喜歡茶水中那苦中帶甘的滋味,輕輕啜飲幾口,感受了一下那自舌根一直蔓延到丹田的甘爽。
“今日的朝會,似乎風聲不太對。”一旁的貂蟬此時小聲說道一些情報:“奴聽說,太后像是準備要發難了。”
楊伊聞言望向北宮的方向,那裡也已經是燈火通明,星星點點的火光點綴着直插天際的明堂,最頂上的金龍和巨鳳中隱藏的油燈也被引燃,火光映襯之下似乎是活過來一樣。
“蟬兒你覺得這位“太后”勝算幾何?”楊伊問道。
“奴以爲太后錯估了形勢,她就是萬般算計千番手段,沒有殿下點頭,又能作數嗎?”
楊伊笑而不語,將茶碗交給一旁的侍女之後,就靜聽貂蟬說着一些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
按照規矩,此時雖是長公主攝政,但是還是太后端坐其上,這是孝道,大殿之中,前面是黑壓壓的大臣們,左文右武,各個身穿各色的官服,手持笏板站在大殿之上。
今日的朝會還未開始,大臣們依列站好,彼此眼神交流着,前些日子,攝政長公主重立御史臺,負責風聞奏事,多是從鴻都門學的寒門士子中提拔,有着這些御史臺的御史們在,他們就都要注重儀表,不然就會被這些年輕的官員抓住撲上來撕咬一番。
此時許許多多的人補充到了在某個位置中,雖然大多都很安靜,並不顯眼,但是還是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思。
幾乎所有人的眼睛都轉到了文官隊伍的第一排,那邊陳曦、郭嘉、沮授這三位翰林學士正和如今僅存其一的太尉馬日磾以及幾位九卿聚在一起交流。
可以看出馬日磾最近精神不太好,臉上帶着疲憊的神色,一邊勉力和陳曦幾人交流,一邊用眼神瞟着四周之人。
馬日磾本爲射聲校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待詔射聲,秩比二千石,所屬有丞及司馬,領兵七百人;射聲,指善射,意爲雖在冥冥之中,聞聲即能射中;待詔,等待詔命,漢代以才技徵召士人,使隨時聽候皇帝詔令,謂之“待詔”。士人特別優異者,待詔金馬門,以備顧問,“待詔”漸成官職。
自從前任太尉及三公被董卓擄掠出京之後,這朝中已經沒有多少重量級的人物了,楊伊入京之後,就任命馬日磾爲三公之一的太尉。
馬日磾看似也很領情,最近可是狠狠狙擊了幾個之前團結在何進一派的人事動議,幾個要害州郡的太守刺史都被換成攝政長公主的人,順帶還有幾個何氏一脈的朝官被彈劾,求到這位太尉身上,也被拒絕相見。
底下的馬日磾此時也在擔憂,他可以說是劉宏執政的一個象徵,馬日磾爲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並且以才學入仕朝廷。
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補續《東觀漢記》。
熹平四年,馬日磾與光祿大夫楊賜、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議郎蔡邕、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上奏,指出經學典籍傳習久遠,訛謬的情況日趨嚴重,請求正訂《六經》的文字。
劉宏同意他們的建議,遂命楊賜等進行校勘,並將校正過的經籍刻於石碑,立在太學之外,作爲經籍正本(即著名的《熹平石經》)。
光和元年七月,漢靈帝因此前頻頻發生災異,下詔召馬日磾與議郎蔡邕、張華以及光祿大夫楊賜、議郎、太史令單颺至金商門,入崇德殿,讓中常侍曹節、王甫問他們關於災異及消除變故所應當採取的辦法,之後他爲射聲校尉,由此可見,他相當於劉宏的文膽這個角色。
若是歷史未曾改變,那麼他將在皇帝執政的最後一年,出任了此時相同的位置,也就是太尉,經營這個日趨敗落的帝國。
而且作爲一個守舊的文臣,他一直反對楊伊這位長公主臨朝稱制,但是形勢所迫,他也只能竭力維持朝局不讓楊伊這一方變得過於強大,只是力有未逮。
然而最近的形勢實在是太不樂觀了,這讓馬日磾產生一絲隱憂,雖然他十分討厭那些閹豎,可是在沒有了那些閹豎之後,這朝政卻未曾想有些人想象的那樣,衆正盈朝,萬象更新。
一般來說,衆正盈朝就相當於“重症”盈朝了,在封建王朝中,衆正盈朝的時候就是各方勢力失衡,某一方徹底掌握朝廷時候,比如士族,他們會爲了自家利益會毫無節制的肆意妄爲,導致王朝覆滅,當然,他們並不會認爲這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