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

荊州戰雲密佈,青州士族逐漸搬離,帝都則是暗流洶涌,但是這一切沒有影響楊伊的心情。

如今楊伊正在視察船廠,如今順高陽縣至武清,挖掘運河直通少海(渤海),沿途水流不息,備有各種作坊,重要的比如以萬鈞水壓機爲主的鑄幣坊。

鑄幣也是如今北域的一大財政支柱,如今大漢所用的官方貨幣是五銖錢,而在漢初期仍使用秦制半兩錢,由於允許民間私鑄,錢制較亂,以致出現重僅一克的莢錢。

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也就是一些不法商人將秦制的半兩,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個半兩,就可剪下一個半兩的青銅,用剪下的銅再鑄半兩,這樣以來,導致貨幣失衡,給當時的經濟造成一度的混亂,以至於開始出現的剪邊半兩很多,呂后發現問題後,積極主張幣制改革,並且親自參與了錢幣的設計,爲了防止剪邊,在方孔圓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圍邊,定五銖爲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

五銖錢是秦漢貨幣史上的一大轉折,實現了大漢國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前漢時期的五銖錢,枚重五銖,形制規整,重量標準,鑄造精良。

鑑於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武帝建元元年行三銖錢,重如其文,這是恢復銅鑄幣名義價值與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個措施,但是由於三銖錢與四錢重的半兩錢等價使用,於是又導致盜鑄盛行,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廢三銖錢,行用半兩錢”。

至武帝元狩四年又從新鑄造三銖錢並造皮幣和白金(銀)幣,還頒佈了盜鑄金錢者死罪令;武帝元狩五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僅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規定,錢文“五銖”從此啓用。

至王莽篡漢以後,改國號爲新朝,王莽頒佈一系列改變幣制的法令,禁五銖,行新錢,先後規定的貨幣三十餘種,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級龐雜,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額貨幣氾濫,苛法強制推行,導致經濟的極大混亂,不久即告失敗。

而由於王莽禁漢,導致大量的漢五銖被集中銷燬,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銖或收藏五銖的,重則極刑輕則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銖錢,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漢建武十六年,光武帝重新推行爲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斷的五銖錢制,對社會經濟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如今這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價格水平對貨幣單位的要求,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政府與商民爭利,都拼命鑄錢,使得通貨過度膨脹,錢幣的購買力急速下降,物價飛漲。

民衆無法生存,相繼放棄生產,流亡他鄉,靠出賣勞動力來餬口;或者是鋌而走險,加入私鑄行列,期圖賺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鑄而死亡的近萬人,而私鬥殞命的、畏罪自殺的都無法計算,可見問題非常嚴重。

因此在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爲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爲“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

“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銖”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彷彿如一箭鏃,少數錢上有一橫劃,其材料改用紫銅,因而有紫紺錢之稱,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的成分有差別,官吏瞭解命令的程度與奉行的態度很難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有的與舊漢半兩一樣,背平無輪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一般地說,鑄造的錢幣都具有偷工減料不夠五銖重的現象,而且越鑄越輕,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兩、三銖錢覆轍的現象。

武帝改鑄五銖錢,主要目的是樹立信譽,穩定金融,使私鑄者無利可圖,自行放棄犯法的勾當,以徹底解決私鑄問題,各郡國官吏,因舊的習慣難改,依舊上下聯手,以謀中飽私囊。

武帝採納了公卿們的建議,於元鼎二年收回了各郡國的鑄幣權,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統一貨幣發行,從而防止了另一次惡幣的泛濫。

錢幣業務由三官署統一辦理,有許多好處:第一、使錢幣標準化,規律化;第二、提高鑄錢技術水準;第三、增加了生產量;第四、有效防止私鑄;第五、容易控制發行。

三官錢初期重量超過五銖,製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鑄錢技術採用銅範法,鑄出的錢幣重量上都是一致的,絕對合乎標準,鑄出的錢邊緣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齊,故有“赤仄錢”之稱。

新錢鑄成後,大漢官府用以收兌郡國錢,一枚兌劣錢5枚,到了元鼎四年,劣錢已經大部分收回,後明令禁止郡國錢永不許流通。

五銖發行三十一年後,漢武帝崩殂,在此期間,鑄成的錢數量很多,錢的範式也有變化,比如文字的大小、書法結構都有出入,至於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橫、星月文、四決文等只是爐別的標誌。

武帝收回鑄幣權以後,由漢大漢官府統一鑄錢,三官五銖就是這個時候鑄造的,該錢製作精美,邊郭工整,重量準確,錢文秀麗,爲錢中楷模,三官指鍾官、辨銅、均輸(技巧)。

中央爲推廣均輸法,新設水衙都尉一官,在長安上林苑辦公,上林苑是大漢官府鑄錢的機構,是漢初在原秦代舊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皇家園林,規模宏大,有離宮70所,周圍面積達300餘里。

昭帝年間,一切以謹慎守成爲主,對外戰爭大致已結束,對內則鼓勵生產,經濟狀況比武帝末年還要好,昭帝五銖大小和武帝時三官五銖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輕,一般又比宣帝五銖略重。

從書法上看,錢文“五”字變化較大,一般字形瘦長,“五”字兩邊交筆已變彎曲,兩股末端有明顯的收斂,上下橫有的較長而接於外郭;“銖”字“朱”字頭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顯低於“朱”字。面文外郭較高窄,但比郡國五銖及三官五銖略低,有穿上一橫或穿下半星記號。銅色深紅,鑄造技術比三官錢略顯粗糙。

繼昭帝之後,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吏治清明,四海無事,國泰民安,物阜年豐,是大漢的黃金時期,同時貿易也很發達,也是商業的高峰期,因此年年鑄錢,很快發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國庫中來。

宣帝末年,庫中存錢八十多億,宣帝五銖是宣帝在位期間鑄行的,該錢銅質、形制、書體、鑄造均已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錢文筆畫挺拔,給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筆彎曲,上下橫畫超出交筆末端外,“銖”字的“金”頭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於“朱”字。

此外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該錢的外郭由外向內作坡狀傾斜,在兩漢五銖中這種錢的面郭最寬,其形制整齊,肉面光潔,錢內外郭略高於錢肉,薄厚一致。

小五銖則是於武帝元鼎四年始鑄,俗稱“雞目錢”、“鵝眼錢”,由其形小而得名;小五銖面文“五銖”,鑄造精美,面有周郭,無好郭,背側肉好,周郭俱備,文字清晰;錢文書體亦與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區別。

“五”字交股有的較直,有的略彎,也有的彎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橫畫如三官錢式,也有如五銖最常見的面內無郭的一種,小五銖非一朝所鑄,也同普通五銖一樣,分別鑄造於武帝以後的漢各個時期,小五銖是冥錢而非行用錢,是爲了葬品之用,防止盜墓盜賣。

剪輪五銖錢又稱“磨郭五銖”、“剪郭五銖”,武帝初鑄五銖時“周郭其質”,以防止奸民從錢背面磨銅取熔,可是西漢後期竟出現另一種磨邊的剪輪五銖,是一種用普通五銖錢經磨鑢加工而減重的錢幣,實際上這種五銖叫磨邊五銖最爲貼切。

如今天下,各種五銖錢隨之流行,官府難以查巡,積弊甚重,所以爲了行商天下,也是爲了利益,楊伊早早的就在北域開始鑄幣。

北域新造之幣,則是以楷書爲印,正面上環印大漢長公主制,正面則是當一、當五或當十,背後則統一是漢字,環有龍紋,銅幣、銀幣、金幣模範一模一樣,錢文嚴謹規矩,筆畫粗細一致。

書是如今天下大家蔡邕的書法爲範,其字形骨雄秀端莊,結字由隸書的瘦長變爲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字體渾厚強勁,有筋骨,亦有鋒芒,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目前爲天下效仿。

北域新幣錢型整齊,且深峻平整,連接錢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內外郭,個別內郭四角微凸,鑄工精細,面背平整,外郭寬窄均勻,規矩整齊。

銅幣材的顏色爲黃銅色,含銅量在80%以上,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銀幣的顏色爲亮銀色,含銀量在90%以上,新銀幣外形雪白照人,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若是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金幣的顏色爲金黃色,含金量在90%以上,很容易辨別。

一金幣,重約一兩,銅錢100枚等於銀幣一枚,銀幣100枚等於金幣一枚,一金幣相當於銅幣一萬枚,相當於五銖錢一萬錢,也就是十貫了,銅錢和漢五銖雖然同價,但是北域官方對於漢五銖錢不太認可,置於北域各地的錢莊如今對於漢五銖大多都是稱重換錢。

因爲北域官鑄的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因此,很快就被各地商隊接受,隨着商隊通行天下,並很快在大漢國的範圍內流通,因北域鑄造的貨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天下人的認同和接受,甚至是逐步取代了漢五銖,成爲流通領域的主幣。

就連漢宮的劉宏,如今也命各地不再鑄造五銖錢了,任由北域鑄幣,逐漸的行銷天下,實在是如今大漢官方鑄幣,其實是一個賠本的買賣,材料上或許不賠本,但是加上損耗可就不一定了。

如今大漢財政困難,劉宏都在賣官了,其實也不是賣官,只是每個官位,必須交上定數的錢到張讓那裡,才能上任,實在是國庫艱難,非如此不能維持大漢江山了。

如今的徭役賦稅,已經不能正常的維持大漢江山的運轉,劉宏缺少開源的能耐,能想到從官手裡刮上一筆,也是絞盡腦汁了。

鑄幣之事放開,倒是讓劉宏鬆了一口氣,每年投入到這裡面的錢都是很大一筆了,其實他曾琢磨着鑄造金幣來着,不過命工匠研究了良久,鑄造不出和北域相仿的金幣,也就無奈的放下了。

大漢財政如今還是比較寬裕的,當然這和劉宏“生財有道”有很大的關係,如今雖然黃巾之亂爲禍甚重,但是北域三州上繳的賦稅,經幷州從河東輸送而來,還不用朝中再解派邊銀,一來一去,對於劉宏來說,是去了一個很大的負擔。

只是,如今這局勢,看似完好,卻是危如累卵,劉宏從寢宮安歇一夜之後,看着天色,卻也是一陣陣的驚心,此時他聽見了殿外的動靜。

“傳!”

進來的是孫璋,如今他已經晉升爲常侍了,但是權利相比以前,也沒增加太多,不過可以和張讓等人在階層上相提並論了,想要真正獲得權利,還得去爭。

漢宮幽深,這深宮之中,權利也是得爭來的,常侍之名只是代表,你有資格來爭奪這個權利了,卻不是真的擁有,所以孫璋還是一如既往的謙卑狀態,還沒有伸出自己的獠牙。

“陛下,星象有變!”

劉宏聞言,卻是一驚,天象之事,是不可能瞞着他這個做皇帝的,孫璋不來說,等着天亮,也有九卿之一太常會來稟報,孫璋是警醒,提前讓劉宏知道了。

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十五章 秘境(1)第十四章 五美(2)第三十九章 岱宗如何第十二章 慘案第八十五章 攪動風雲第七十章 荊州第五十四章 飛刀第九章 酒友第二十八章 粉墨登場第四十八章 各方動作第一百六十三章 勝負第六章 開戰第一百三十章 落幕第六十五章 攔截第十四章 送別第四十三章 泄露第一章 葵花向陽第一章 戰爭前奏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一百五十四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二)第六章 成果第五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三十四章 陳玄風第三十三章 天人(2)第三十二章 金盆洗手(8)第三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約鬥將第六章 劍聖第三十一章 俯首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七十五章 黑木崖之戰(2)第三十二章 天魔琴第七章 英雄第十二章 暫離風雲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會(3)第五十三章 冬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二十五章 論戰天下第五章 楊公寶庫(2)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九章 日出東方 唯我不敗第四十二章 降龍第三章 諸天萬界第四十一章 再回華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美國衰落第三十章 開啓(2)五十九章 成功第八十五章 攪動風雲第二章 和親第九十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十三章 殺上黑木崖(3)第九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十一)第二十章 汽車人變形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五十七章 江湖事江湖了(六)第六十四章第二十八章 江湖豪傑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十三章 門規第二十二章 胡車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二十四章 萬劍歸宗第六十四章 逃離黑木崖第三十三章 劍出華山第三十四章 說龍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五十二章 賈充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是誰第一百五十五章 下馬威第八十六章第三十九章 婚嫁第一百八十八章 死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一百六十五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三)第十八章 開戰第三章 天香掌門第十九章 秘境(4)第一百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下)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三十四章 流沙門第三十八章 華山第三十五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零二章 道是修士最無情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一百零六章 漫展(2)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八十二章 變幻第十三章 救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晶片工廠第三十四章 吾皇萬歲第三十四章 吾皇萬歲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