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氣,可稱文氣。
文氣可強化神魂,神魂又能開發祖竅,正直聰明爲神,讀書人只要內心剛正嚴明,也能強大,只要願意,可以直接藉助自身積累的文氣灌體強化,拓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一躍成爲高手。
這種由文氣轉化的力量,和普通武者靠着下丹田苦修誕生的真氣不同,武者小心翼翼地貫通經脈,靠的是日積月累,水磨工夫,若是急功近利,還很容易走火入魔;
文氣卻是以神魂操縱天地元氣,以上丹田直接勃發真氣,可以稱之爲先天真氣,先天真氣流轉人身體內經脈,隨着真氣漲大,原本狹窄的經脈也會隨之拓寬。
一個事倍功半,一個事半功倍,高下立判。
這種先天真氣借文氣的虛化特性,充塞於天地,文氣又可借真氣的腳踏實地,沉澱入體內,可謂天視地聽。
若是細細琢磨,再以文字撼動人心,這顯然也是一條堂皇大道,只是其中的細節之處,楊伊還需要仔細的琢磨,她還有時間,蒐羅諸家典籍,逐漸探索。
……
和牛輔一戰之後,邵兵成名了,最起碼在冀州戰場上,不少人都聽說過他這個名字了,他之前在中原戰場上也曾戰勝過孫堅,不過孫堅剛剛對盤踞南郡的黃巾作戰,竟然大敗,也算不上一號人物了。
邵兵倒是沒有驕傲,這個三國時代的名將們到底有多恐怖,邵兵此時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他覺得哪怕是面對一個三流武將,都得萬分小心,此時他也不想那些計劃了,在聽說呂布出仕的消息之後,他毅然決定投奔燕國。
董卓他已經得罪了,而且算是死敵的那種;而黃巾北面面對着燕國的趙雲、關羽、張飛、張郃、高覽等名將,西面則是幷州刺史張懿帶着呂布,另外還有河東太守董卓。
董卓大敗之後,倒是沒有受到太大的責罰,也算是拼死力戰了,不過中郎將的職位被撤了,他官復原職,又去做了河東太守,和幷州刺史張懿合力阻擋冀州黃巾西線。
朱儁此時再次回到了南陽,朝中本來準備調他北上的,不過盤踞南郡的黃巾勢大,只有派一員重獎去剿滅了,朝中還另外任命了劉表爲荊州刺史,一同負責剿滅南郡黃巾。
皇甫嵩被調往青州,盧植再次復起,不過這次不再是負責冀州黃巾了,而是負責防禦,防止黃巾的戰果進一步擴大。
另外的一件大事就是燕國長公主被冊封爲衛將軍,東漢的將軍也是大漢王朝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等同三公,車騎將軍或比三公,衛將軍在三公下,九卿之上;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屢屢臨朝稱制,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爲五府。
以上將軍也均開府,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御屬三十一,有部曲、校尉。
在何進這位大將軍的反對聲中,當然何進不是明目張膽的反對,而是認爲車騎將軍嚴重的侵犯了他的職權,車騎將軍,漢制,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一般來說是戰車部隊的最高統帥。
衛將軍,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各軍,是防衛部隊的統帥,二品品級。
衛將軍差的一點就是沒有主動征伐的權責,當然,要是衛將軍真的征伐敵人,其實也不算什麼事,在何進的勸說下,朝中考慮之下,也就只任了楊伊爲衛將軍,都幽、冀軍事。
邵兵得知了這消息之後,眼看大漢王朝的絞殺網已經佈下,而此時黃巾仍舊未曾衝破這包圍網,只有東面沒有敵人,可是東面是海,沒有敵人卻也沒有退路。
在收斂了牛輔的屍體之後,邵兵沒有損毀,留下一分情面,雖然是董卓的部將,但是也是漢將,邵兵考慮投入漢軍序列,有些事自然不好去做。
拿着敵人頭顱誇耀武功,他不屑與此,至於手下,狂熱分子,已經被牛輔斬殺的差不多了,剩餘的一些也不足爲慮,剩下的大多都是盲從的,稍微安撫一下便能夠過去了。
畢竟現在黃巾軍其他州的力量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少的黃巾渠帥如馬元義、張曼成、趙弘等等都已經身隕,這個時候黃巾軍內部的勢力受到嚴重削弱,黃巾的勢頭已經不那麼能迷惑人了,他們能夠加入漢軍序列,立下功勳,未必不能封妻廕子。
相比朝不保夕的黃巾,還是屹立數百年的大漢王朝能夠吸引人,在以機靈的黃巾進行交通之後,新任衛將軍的麾下,行動力也很快,邵兵也就帶着軍隊繼續朝着北方而去。
而今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鎮守鄴城,地公將軍張寶和人公將軍張樑則匯聚於鉅鹿、廣宗一帶地區,各地黃巾教衆都匯聚於此,黃巾軍的勢力約有數十萬人,張角有着先敗盧植,後敗董卓的威勢,部分黃巾軍雖然已經看不到未來了,但是他們也已經有了與漢軍決一死戰的覺悟了。
三天後。
邵兵率衆進入中山國,有了名聲之後,果然不出他所料,雖然沒可能得到那位燕國長公主的接見,但是據傳來的消息而言,還是非常滿意地重賞了邵兵和他的屬下,並允諾暫時獨立成軍,爲衛將軍府中平賊校尉,千石大官,邵兵報上去的幾人也都擔任他屬下都尉之職,都是數百石之吏。
和皇甫嵩不同,楊伊不會想着把黃巾軍全部斬殺的,這天下的亂賊那麼多,未來更多,總不能全都殺了,他們其中大部分都只是被裹挾的,屬於可以挽救的,邵兵此時投靠,楊伊破格提拔,也算是一個榜樣了!
在屬下接受整編,也就是暫時放下武器,換髮裝備,統計戶籍等工作開始的時候,邵兵受到了宴請的邀請。
宴請是在河間國的高陽縣,如今衛將軍的大旗已經立在了此地,直面黃巾。
高陽,相傳爲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初封之地,楊伊有意把行政中心搬遷到此,此地鏈接交通比涿郡更爲方便。
畢竟此時沒有運河也沒有海運港口,單純內陸交通來說,建設這裡,比其他地域更好,其他人對於黃巾覆滅是很樂觀的事情,不過楊伊知道這不簡單,張角沒有死,黃巾就難滅。
將送上的酒肉犒賞分賜給部下後,邵兵便帶着幾員親隨起身準備前往赴宴,楊伊並沒有收編他麾下士卒的想法,甚至還調撥了一批人給他,隱隱有將他提拔爲一個標杆的意思。
所以,今天晚上的宴請很可能還是爲了給他一個正式的名分,要是運氣再好一點的話,說不準他還能夠成爲這位燕國長公主屬下的棟樑之才。
邵兵此時也很好奇,這位燕國長公主的身份,肯定是穿越者,只看賜下的書、板甲等物品,這可不是在這個時代的普及之物。
書是印的,不是抄寫的,印刷術雖然使用的很早,但是用來印刷書籍,這定然是穿越者的發明。
邵兵此時也不會認爲自己是主角,他來自文明社會,對於階級也有自己的瞭解,所以他對黃巾不認同,也不看好黃巾,因爲黃巾看似人多,冀州、青州加起來超過百萬的黃巾,這只是算戰兵,雖然黃巾的戰兵戰力大都低微。
若是加上家屬,黃巾恐怕有數百萬之衆了,但是這般實力,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因爲黃巾軍裡面能用的大將實在是太少了。
黃巾不缺士兵,甚至也不缺精兵,百萬黃巾將士,挑挑揀揀,十中選一,也有超過十萬的精兵,但是黃巾卻缺少能夠統兵的大將,這百萬餘衆,可是卻沒有足夠的將領去訓練這些士兵。
單人素質能夠成爲精兵其實並沒多大作用,軍隊不是一對力強的人聚集在一起就行的,得令行號止,形成軍陣,方能稱之爲真正的精銳。
而黃巾,哪怕時至今日,黃巾已經豎旗半年多了,可是黃巾軍的本陣之中能有十萬人正規士兵就已經是頂天了,邵兵估計甚至很可能連這個數目都沒有,那麼這百萬黃巾,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都只不過是拉起來湊數的黃巾衆罷了。
這樣的軍隊弱點很明顯,從之前和張牛角、張燕,三人戰趙雲,鬥將落敗之後,佔據優勢兵力的黃巾竟然直接潰散,邵兵就不對黃巾有多少信心了,後來知道呂布能夠輕鬆地從萬軍之中輕鬆救出來董卓,邵兵更是想要儘快和黃巾劃分界限了。
不然,再混下去,說不定什麼時候,呂布就出現眼前了,關羽能夠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呂布肯定更強,而在黃巾之中,還要面對趙雲、張飛等將。
出了營地,邵兵便感覺到了一陣窺視的目光,這不是第一個,在達到河間國改旗易幟之後他就發現四周冒出來了的窺視目光,不過這些人也沒有進一步的行爲。
邵兵不知道這是來自何方的窺視,不過也只是最初有一陣,過了兩天之後,也就消失了許多,邵兵倒是也不在意,畢竟他是降將,還是帶着兩千餘強兵的降將。
是應該被監視居住的,不過惡意應該沒有,畢竟邵兵已經表示了誠意,對那位燕國長公主而言,她肯定明白董卓意味着什麼,邵兵殺了牛輔,這已經是一個投名狀了。
當邵兵步入宴廳時,頓時發現其中幾道頗爲讓他在意的氣息,其中的幾人,實力到底有多恐怖邵兵探測不到,但是他看了一眼,這幾人都給他了一種高山仰望般的感覺。
文士、武將都有,邵兵能探聽到的信息不多,對於武將這種明面上的人物還能聽到名字,但是對於處理內政的文士們,邵兵就探聽不到多少消息了。
邵兵步入大廳,第一眼視線便被佔據右首的那個身影所吸引,他年紀不算大,身穿黃色寬袖葛衣,鬚髮飄飄,面容儒雅,卻又透着一絲剛毅,目光如鷹,讓他原本儒雅的面貌多出了一股凌厲的威勢。
根本不用多想,邵兵便知道了此人便是冀州世家的代表人物,如今燕國長公主麾下的文臣代表人物,燕國國相沮授!
邵兵看到了他,沮授此時也微微對他點頭,邵兵被引領步入左邊一席,這時他才發現宴會上的人此時還不多,不過寥寥十四五人而已,大都是坐在前面的,邵兵微微看了左右之人,他都不大認識,也只認出了左邊爲首的徐榮和第三個席位的淳于瓊,這是接納他投降的兩位漢軍大將。
席位很簡單,一個面前擺放着一個矮方桌子,下面鋪着地毯,人就跪坐在上面,對於現代人而言稍微有些不習慣,不過邵兵這些時日來,居住的環境還不如此,也沒什麼講究的。
邵兵掃了一眼自己後方的席位,對面的兩三人還好,邵兵看着服侍猜測應該是文士,己方這邊人也不多,離邵兵兩三個席位有幾人,竟然是盤腿而坐的,這在此時代應該是一件頗爲失禮的事情,可是上首的幾位大佬似乎一點都沒有看見,特別是右首的那幾位大佬,掃來幾眼,卻都是一副讓人如臨春風一般的溫和模樣。
沒等多長時間,席位就逐漸坐滿了,邵兵左右的人都不認識,此時也是方方纔到,對邵兵注視的目光都是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樣。
席上此時端上了酒菜,邵兵面前擺放着美酒佳餚八碟,再往他下一位的就是六碟,而邵兵看到坐於最末位的那幾人則是四碟。
這種明明白白的等級待遇,這個時代卻是很正常的,邵兵自然也接受,畢竟現代也是如此,邵兵對此也沒有多想,他此時看到了中間席位的那位燕國長公主終於來了,大人物果然都是姍姍來遲的。